❶ 一年级退位减法怎么教孩子
1、数数法
以15-8=7为例,孩子很可能会利用手指头,或者小积木等,从15里面一个一个的去减,减掉8个后,发现还剩下7个。
这种算法最原始也最基本,但是最费时。刚开始可以允许孩子用这种方法,因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借助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帮助他们进行具象到抽象的演绎,所以很多孩子会借助掰手指或者小积木等来完成计算,这是正常的表现。以后我们只要慢慢让孩子通过练习,体会到其他方法更便捷,并且抽象思维越来越强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种算法。
2、做减法想加法
比如我们要算15-8=?,我们可以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8加几等于15,然后由此推出15减8就等于几。
这种方法最省时,但也最难。孩子不但要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而且要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3、破十法
比如13-5=?那么第一步就是将13拆成10和3,我们知道10-5等于5的好朋友5,再用5加上3最后等于8。
也就是说将十几拆成十和几,那么减去一个数的得数就为这个几加上减数的好朋友。比如17-9=?就是将17拆成10和7,7加上9的好朋友1就等于8。
4、平十法(砍尾法)
以15-8=?为例,可以将其拆成连减法来计算,15先减去5,再减去3。
为什么这样要算呢?因为如果你问孩子15-5=?26-6=?39-9=?98-8=?你会发现孩子可以很快做出答案。也就是说个位相同的两个数(俗称尾巴)相减好算,把尾巴砍了就行了,比如26减去6就是把尾巴6砍了剩下20。然后用一个整十的数减去一个数,也非常好算。
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发现“破十法”比较容易掌握,之前就教过“凑十歌”:
凑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凑十”只有五组:1+9、2+8、3+7、4+6、5+5,我把它当成5个生字词来教给学生记,而 1+9、5+5 都比较容易记,剩下3个也就不难了。
“破十法”就是把“凑十法”倒过来,只要让孩子懂得十几可以分成10和几,10减几剩下几,几十几=几就可以了。“凑十法”和“破十法”相互转化,熟练掌握以后不但能算的快,还能保证不出错。
对于“平十法”,我讲解完以后让孩子们做题,淇淇出现了两种错误,一是受“凑十”“破十”先入为主的影响,拆解错误;二是在在第二步加减符号搞混。孩子接触一个新知识点,有没有掌握?掌握够不够熟练?都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完成。
在做数学题的时候,我们倡导算法多样化,鼓励孩子们进行独立思考、相互交流,选择最适合自已的算法,培养创新思维,促进个性发展。如果孩子仅掌握自已喜欢的那种方法,思维能力难以继续提高,更难具有发散思维能力。所以鼓励孩子们通过自已与别人的算法进行比较,学会反思和自我完善,其好处不仅对算法进行了优化,更是对自已的学习、思维、情感意识的优化!
❷ 如何教孩子学习20以内进退位的加减法算式
一、具体形象思维先有主导地位,必须从摆小棒开始。
1、进位加法。9+2=?把2根中的1根,与9和在一起是10,捆成一捆,代表10。加上剩下的1根,是11。初步明白“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是以后学习加法竖式的基础。
2、退位减法。12-9=?小棒捆成10根一捆,两根单独放。从10根去掉9根,剩1根,再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3根。初步明白不够减,退一当十的道理。
二、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前到一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法很容易接受,手指正好是十个,掰手指很直接、简单。
进位、退位就有些抽象了,不能脱了袜子算。这时应该还是加法凑10,例如7+8=?把7分解成2+5,2和8凑整再加5。减法也是从10的分解开始,例如15-8=?先用10-8=2再用2+5=7。进位退位的前提是10以内的加减孩子掌握。
(2)如何教孩子进退位数学扩展阅读:
进位加法,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例如十进制时,一位上的数相加过十,则在此位上写相加得数的个位,向下一位进十位上的数。
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每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如:
48
+ 56
————
= 104
8+6=14>10 则向上一位(十位)进1
4+5再加上进位得来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进1
当运算中存在进位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
❸ 小学一年级数学100以内加减法,进退位该怎么教
首先,使用这种方法以前,必须要说好这个人的20以内加减法是熟练的。
加法:
把这两个加数的个位和十位拆开,如13+18=10+3+10+8
然后把这四个数按照整数、整十数的区别来加,如10+3+10+8=10+10+3+8
到这里,要说一下,在全加法运算过程中,换数是没有问题的。
然后加,如10+10+3+8=20+11=31
减法:(退位)
把被减数(≠100)拆开,这个“拆”是有要求的,必须要拆成一个十位上为1的数和,如63=50+13
把减数的各位拆开,如17=10+7
在教下面的之前,先要把a-b-c=a-(b+c)强调
原式
=50+13-(10+7)
=50+13-10-7(强调带号搬家)
=50-10+13-7
=40+6
=46
减法:(被减数=100)
由于加法已经熟练,就可以把100拆成99+1,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❹ 两位数加减法怎么教孩子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字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个月的婴儿,甚至其他动物物种进行计算。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被教导在十进制系统中进行数字的叠加计算,从一位的数字开始,逐步解决更难的数字计算。
❺ 儿童数学怎么教
第一步:会数数
要求: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 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 12开始倒数。
注意要点: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 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手、口、眼一致,开始是自问自答,如数完问“一共有几个?”“3个”,一定要再让他看一遍,即你要给复习一遍,实际上是在告诉他为什么是“3个”,这就叫“3个”,继而可以先问他有几个,然后要看他的反应,点数稳定以后,目标又提高了,即点数的“内化”,就是你几个东西,孩子能用目测的方法告诉你是“几个”,内化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可靠方法。
第二步:知顺序
例如:
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 数,往后数,从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知大小
7与8哪个 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会念题
误区:
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 -”的方式,却不知道读法。
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 到“加”时,就是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知排位
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指,15后面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 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2、个、十位相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1-0=1,那么15-2=13。
❻ 20以内加减法怎么教孩子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是数学运算的基础,之后的所有运算都是建立在20以内加减运算的基础之上,20以内加减运算的熟练度将直接更复杂运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在成年人来看,20以内的加减运算比较简单,秒算是没有任何压力的,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难度有点大 ,尤其是进退位加减法是很多学生数学学习上一直很难跨越的鸿沟,见过都到了四五年级得了还在掰手指计算2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在数学成绩上是很难有所突破的。如何来教授和辅导孩子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呢?
正确运算的前提是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做加减法运算之前,必须要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弄明白含义是正确运算的第一步。来看看解释:
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之一,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加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记得在最开始学习加减法的时候一直不怎么会算,数手指发现手指也不够,于是就做了很多的小棍,每次都是通过数小棍来计算加减法,刚开始还可以,可是到了后来发现数字越来越大,小棍需要的越来越多。数小棍还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算的太慢了,有时候自己一个小题还没有做完时,有的小朋友都把所有的题给做完了,所以数小棍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❼ 如何教孩子学习加减法进退位
先利用时钟来学加法。
在开始的阶段,宝宝并不能理解“加”的概念,必须利用时钟来教孩子学习加法,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有个数字的概念,还能学习认表。
学习加减法“从口开始”
书面算式包含很多对于宝宝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符号,如果一开始就把一大堆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推给宝宝,将会增加他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厌倦。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聊天的语气来进行,让宝宝觉得学习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从简单的开始教起
首先问宝宝,1+1等于几?宝宝第一次听到“加”和“等于”这两个词,肯定不明所以,家长就要引导宝宝,可以一边掰着宝宝的手指一边说“宝宝先伸出1个手指,然后又伸出1个手指,现在一共有几个手指伸着呢?”宝宝经过简单的点算,几秒钟就得出了“两个”的结论。家长继续引导,“两个就是2,1个手指在加上1个手指就等于2个手指,那么1+1等于多少?”这个时候宝宝有点明白了,经过思考慢慢就知道了1+1=2的结果。宝宝的推理学习能力特别强,只要明白了“加”和“等于”的意义后,很快就能通过数手指得出1+2、1+3、……等得数为10以内的加法运算。
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
虽然宝宝还很小,但是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当然也要因人而异,如果宝宝对以上的方法掌握得不太好,就可以等到他再大一点才进行最后这一步的训练。数学计算最终要转变成抽象的计算能力才更有实际意义,因此最后一个阶段,要求宝宝在计算的时候把手藏起来,直接通过抽象思考得到答案。也许宝宝还是在心里默默数着手指头,但如果他能做到不看手指就能得出正确答案,那10以内的加法运算就已经顺利学完了。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宝宝每算出一个错误答案的时候,家长不要责骂,要和他说没关系,再数一遍或者再想一下;宝宝每得出一个正确答案,就要称赞宝宝“数得很好”、“宝宝真棒”等等。最好不要说“宝宝真聪明”这样的语句,因为“聪明”是天生的,并不是宝宝自己努力的结果,因此夸奖宝宝时要真心实意对他的努力表示赞赏。只有这样才能让宝宝在学习计算的同时,锻炼了心智,磨练了毅力。
❽ 怎样教进位加减法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算法
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每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
48
+ 56
————
= 104
8+6=14>10 则向上一位(十位)进1
4+5再加上进位得来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进1
当运算中存在进位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
❾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怎么教孩子
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9)如何教孩子进退位数学扩展阅读:
在草稿纸上算:15的5减24的4,结果是1,再用10去减,得到9,就是个位,而十位的2被借去,十位的计算已经变成1-1,这是就是0,结果便是9。如果十位还要继续退位计算,就重复。当然,这不能再正式的地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