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什么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什么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发布时间:2022-06-29 15:55:04

A.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什么意思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不仅包括数学还包括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应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 通过数学教育,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对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在推进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数学的文化性等有认同和体会,因而对数学有一种仰慕和敬重,有一种向往和热爱

第二、通过数学教育,学生能逐步领悟到数学的精神实质和思想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优良的数学及其他素质,对今后一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通过数学教育,不仅积累数学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必要的工具和技巧,而且提高将数学运甩于解决现实世界中种种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和工具来解决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等。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是在教育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

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人才。

B. 什么是好的数学

什么是“好的数学”X
一、“好的数学”不仅是“数学”,更是“人学”
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感悟更重要的基本思想、基本生活经验: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等。简言之,我们的数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训练,还是智慧的累积,更是生命的成长、人生价值与意义的体现。
人学是以人性(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对象,是以人性论为核心,兼含人生观(人生价值论和行为准则论)、人治论(自治的修养论和他治的政治论)、人的社会理想 论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思想体系,把数学不仅看作“数学”.更当作“入学”,是数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好的数学”是以人为核心的数学,是真真正正的“人学”。
二、“好的数学”不只是教知识与方法,还教思想
教学有三个层次:教知识,教方法,教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优秀品质在于,她支撑着整座数学大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用广泛,容易保留在人的长时间记忆之中。任何学科都要用到数学思想方法,只不过应用的方式、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个统一体。“好的数学”首先要追问四个问题:第一,教与学的内容是什么(分别审思究竟,应该、能够教学什么);第二,为什么要教与学这些内容;第三,师生应该怎么做;第四,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文本进行还原性、探源性的深读与细读,对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进行调研与分析,便会明白一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更应该感悟与提升哪些方法与思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认识客观世界的数量变化规律,并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是数学科学的真谛。
三、“好的数学”不仅关注昨天和今天,更指向明天
数学总是挑战与危机并存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日益加快,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学科又与数学密切相关,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更广泛。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还要带有前瞻的目光。好的数学是运动着的,她不会停留在过去,也不会在今天原地踏步。
昨天,意味着基点与重复;今天,意味着起点与出发;明天则是希望与方向。昨天的“旧船票”难以登上明天的“新客船”,没有未来的数学学习活动的确是非常可怕的。“好的数学”不会让学生做一个机械的、复制粘贴的搬运工,而要让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激发起思维探究的欲望,走向充满不确定的、创造的未来。
四。“好的数学”不仅是记忆与模仿,更是发展与创造
美国学者斯蒂恩在给郑毓信教授的信中,曾诚恳地指出:“中国与美国学生的一个重要差异在于:中国学生比较适应适用于特定问题的特定解法的‘算法’学习,而美国学生则较善于解决那种开放性的、含糊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并需要更多创造性的非常规的问题。”

C. 怎样理解良好的数学教育

一、注重社会实践:注重社会实践就是要使小学数学教育成为开放的在对杜会探求活动中自我.将认知过程与对社会的探求过程联系起来,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合理地运用材料的呈现方式,引起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高他们关心社会的意识和参与社会的兴趣。其价值的功能就在于在关注和参与中获得更多的科学的价值、思想、方法与技术。积累的完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了 解知识的发展与其社会的价值,认识知识探索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在社会活动中进行决策和参与改造的基本能力。1.对学习对象赋以更多更强的社会性与现实性2.、将认知过程与对社会的探求过程联系起来

二、培养科学精神:作为一个现代社会成员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教养,其核心就是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包括科学的意识态度,科学的价值规范,科学的行为方式等等。它是个体面对生存和适应社会所必备的素质之一。

D. 谈一谈你认为什么样的教育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我认为结合兴趣的教育就是良好的教育,一定要把兴趣和教育结合在一起才可以。

E. 如何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主要是思维的教育和实践活动的教育。首先在课堂上,需要教师针对授课内容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用数学知识思维才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会越来越有兴趣。

F. 什么是良好的数学教育

主要就是一种在制定一些游戏规则后,在规则允许下培养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G. 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其中包括哪四个方面

一、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二、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已有的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自主探讨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掌握知识,学到新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练习,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已有的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的理解是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校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因材施教。我们不是把知识给学生,是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最后能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有效,有效地教学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H. 如何理解“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核心理念

作为有鲜活生命的、灵动的学生,无论在家庭背景方面,还是在成长经历方面;无论在智力方面,还是在行为习惯方面;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在兴趣爱好方面……都存在着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果不承认这种差异,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无异于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在承认这种差距的前提下,因材施教,只有这样做,才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于第一点:“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我觉得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牢记教育要面向全体的宗旨,我们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一个教师都不应该剥夺任何一位学生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国家需要各级各类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模型刻出的统一型号的人才。因此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余活动中;无论在课堂的发言方面,还是在班级管理中;无论是学生取得成绩时,还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客观、公正、激励的评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关于第二点:“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在教育面向全体的基础上,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学生,承认自然规律,承认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客观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人才。

I. 谈谈你对数学教育学的认识

谈谈你对“良好的数学教育”特征的认识。
何谓良好的数学教育:一、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二、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首先,我认为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修改的基本理念使基本理念更广,它强调数学教育,就是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获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在数学学习中,能获得知识,能接受数学思想,能提高数学思维,能端正态度,能丰富情感,能发展价值观,能收获快乐……不同的学生能拾起不同的果实。
其次,我觉得这两句话改的也很到位,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已有的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把自主探讨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掌握知识,学到新知。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练习,懂得“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已有的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我的理解是教学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校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因材施教。我们不是把知识给学生,是启发学生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最后能够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教学要有效,有效地教学应该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良好的数学教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