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搜集小学数学里读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读并将单位套进去
单位为依次为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小学单位有限,这些足够了)末尾的数单位可省
例子;989读作:九百八十九
8读作:八
1000读作:一千
1005读作:一千零五
注意:当数中间有零时(例1023)应将零读出,读作一千零二十三,当末尾有零时可省例1200读作:一千二
2. 请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中读大数中的零有什么规律吗
书上有。
规律: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0。
请采纳。
3. 小学数学要点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5)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6)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7)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15)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16)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17)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18)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19)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20)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1)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22)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2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2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25)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26)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27)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4. 请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中读大数中的零有什么规律吗
摘要 零在尾数时不读;在中间时,如果两边有数字(零除外),不管有几个零都读一个零,在万级亿级末尾时不读。
5. 在小学数学课本里数字读数法则
要掌握多位数的读法,需要以下3点基础知识:
(1)要掌握前10个自然数的名称、顺序和计数单位的名称、顺序。就是要掌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名称和顺序以及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的名称、顺序。
(2)要知道计数法的十进位制度。我们数数,采用的是十进位制度,也就是某一个单位的10倍组成与它相邻的较高的1个单位。即10个一是1个十,10个十是1个百,10个百是1个千,10个千是1个万……
(3)要学会四位一级的读数法。为了使用较少的名称,能够数出较大的数来,人们创造了数的分级的办法。我国使用的是四位一级的读数制度,即个、十、百、千四个单位做为第一级,叫做个级;万、十万、百万、千万四个单位做为第二级,叫做万级;亿、十亿、百亿、千亿四个单位做为第三级,叫做亿级;
6. 小学数学考试注意要点
以下是回答,请耐心看完!
希望能帮助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一、要认真审题,不可粗心
有的同学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便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要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
二、计算要细心,不可图快
在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以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所以,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
三、要做到先易后难
拿到试卷后,就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有时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了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也有一些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能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的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四、要认真检查
试卷完成以后,对有怀疑的题目要进行检查,弥补答题时的不足或漏做的题目。
此外
1、准备工作:
活动铅笔 2枝、刻度清楚的三角尺1把、橡皮1块、比较新的草稿本1本(即“2+3” )
2、考试要求和注意事项:
(1)认真读题目要求,圈出关键字词(明确有几个要求,确保不漏读题目要求)
(2)逐题完成,不可跳题做(如遇到有困难的可先做后面,最后回过来想)
(3)答卷时注意的地方:
①口算:注意0的个数、注意运算符号和“居心叵测”的陷阱题。
②计算:不要漏验算,不需要验算的也要在草稿本上验算,横式上的结果不要漏写,尤其是余数(商不变,但余数会变)。
③填空题
重在仔细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用符号标出
单位换算题:一要注意单位名称、二要注意进率
关于图形的题目要借助画图帮助理解
④操作题
A、 明确操作要求
B、 画平移注意起始的格点不算,旋转要注意逆时针和顺时针的区别,尤其关注关键边的旋转,同时旋转的箭头不要漏
⑤解决问题:读题三遍方可下笔,关键字词圈出提示自己注意
3、考试技巧
(1)基础分要抓牢
①计算和口算务必保证拿满分,坚决抵制“低级错误”,否则后果“相当严重”!
②操作题要用尺子认真画,阅读统计图的题目审题要细致,回答要完整,说“数学话”!
③决问题的计算务必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并检查,
(2)合理分配时间
试卷争取在50分钟内完成,至少留10分钟检查;时间安排要前紧后松;解决问题和填空是容易失分的题目,务必做到认真审题
(3)检查三遍的要求:
第一遍检查是否漏题现象;第二遍检查计算是否全部过关;第三遍重点检查填空和解决问题中后面的几道题。
7.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 2.铺设台阶,引导探索。 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要建立起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老师将要给你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强,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时,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 3.抓好测试,善于训练。 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为此,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B组指导练,C组讨论练,D组扶着练,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要求,分类评价,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 4.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有些学生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开展了“四环一步”(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的学习法讲座,让他们学会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知道只有忠实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才能跃过章、段这一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8.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注意什么呢
(1) 注意课堂纪律,如果学生乱,你讲的在好也没用.这时你可以夸一夸坐的好的孩子.
(2)把要学的知识融入故事中,多举生活例子.
(3)小学课堂教学要注意知识的连接,多利用旧知识迁移的方法到新内容.
9.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01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02
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 “运算功能”
“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应该思考“规定”背后的数学涵义。
03
什么是有效数字一无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而提出的。同一个近似数如果在取舍时,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一般说,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起,到那一位上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如近似数0.00309有三个有效数字:3、0、9;0.520也有三个有效字:5、2、0。
而0.00309中左边的三个零,0.520中左边的一个零,都叫做无效数字。
04
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是否互为逆运算?
“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似乎成了许多老师的口头禅,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例如:
加法“2+3=5”,其逆算为“5-2=3”,“5-3=2”。
故此,加法的逆运算只有减法;
减法“5-2=3”,其逆算有 “5-3=2”, “2+3=5”。
故此,减法的逆运算有减法和加法两种运算。
综上可知,只能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
同理,也只能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而不能说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
05
为什么不写“倍”?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时,很多小朋友会自然提出这样的疑问,如:“饲养小组养了12只小鸡,3只小鸭,小鸡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为什么“12÷3=4”的后面不写“倍”呢?
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质疑(学生有较强的解题规范意识)。但同时又该对学生说明:在解答应用题时,得数后面一般要写上的是数的单位名称
如:12只的“只”;8克的“克”。一个数只有带上单位名称,才能准确地表示出一个物体的多少、大小、长短、轻重等等。但是,“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例如,上面的计算结果“4”,表示12里面有4个3,就是12只小鸡是3只小鸭的4倍。
所以,在算式里不写“倍”,以免“倍”与单位名称发生混淆。
06
“倍”和“倍数”的区别
在第一学段我们学习了“倍的初步认识”,认识了概念“倍”,而在第二学段,我们又学习到“倍数”这个概念。那么,“倍”和“倍数”这两个词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这两个词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倍”指的是数量关系,它建立在乘除法概念的基础上。例如:男生有10人,女生有30人,因为“10×3=30”或者“30÷10=3”,我们就说,女生人数(30)是男生人数(10)的3倍,也可以说,男生人数(10)的3倍等于女生人数(30)。勿宁说,“倍”其实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商(这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分数等各种表现形式)。
“倍数”指的是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它建立在整除概念的基础上。例如,30能被6整除,30就是6的倍数。可见,“倍数”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具有特定的指向性),而且对数的形式有特别的要求(必须为整数)。
同时我们又看到,30也是6的5倍,因为6×5=30,“6×5”表示6的5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倍”的涵义应宽泛于“倍数”,后者可以视为前者在特定情形下的一种表现。
07
“时”和“小时”有什么不同?怎样使用“时”和“小时”?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小〕时并非国际时间单位。在198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我国统一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把秒作为时间的基本单位,把非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单位天(日)、〔小〕时、分作为辅助单位。
(注:〔〕里的字,在不致混淆的情况下,可以省略)。
这样,在我国范围内使用的法定时间单位就有:天(日)、〔小〕时、分、秒。
由此,“时”既可以表示时间,又可以表示时刻。由于“时间”和“时刻”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在实际应用时间单位“时”时,现行教材作了如下处理:
7.1当列式计算出时间的长短时,在得数的括号里写上时间的单位“时”。例如:超市营业时间:21-9=12(时)。(此处可省略“小”字)
7.2在用语言表述时间的长短时,为避免“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产生混淆,则在“时”的前面加上一个“小”字。例如:超市营业时间12小时。
7.3 在用语言表示时刻时,一律不得出现“小时”字样。例如:公园每天早上7时30分开园(而非7小时30分)。
08
“改写”和“省略”是一样的吗?
从形式上看,此例将“改写”与“省略”两种对数的变化置于了同一个要求之下(即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我们真希望编者不是有意而为之,因为“改写”与“省略”其本质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在:
8.1目的不同
“改写”的目的是方便对大数的读写,而“省略”则是取数的近似值。
8.2方法不同
此处的“改写”是去掉“亿”位后面的0,再写上一个“亿”字,而“省略”除了要找准“亿”位,还要考虑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是几,然后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8.3符号不同
“改写”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大小并未改变,所以用“=”号连接;而“省略”既改变了数的形式,又改变的数的大小,所以用“≈”连接。
09
“路程”就是“距离”吗?
这两个词在许多老师的教学语言中是替代使用的,其实不然。
“路程”是指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所经过路线的长度;而“距离”则指连接两个地点而成的直线段的长度。
“路程”所经过的路线可以是曲形线,也可以是直形线,还可能是折形线。
一般情况下,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程”要大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当两个地点之间的路线为直线时,路程和距离才相等。
虽然老师们都知道这个等式是成立的,但我们的学生却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怎样绕开”极限”寻找能为小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证明途径。
10
最大的分数单位是1/2还是1/1?
先看看分数单位的含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显然,在分数意义中,关键是“分”,没有“分”,就没有“份”。
因为把单位“1”平均分成的最少份数是2份(如果是1份,也就无所谓“分”),由此得到的分数单位是1/2,所以1/2是最大的分数单位。
尽管就广义的分数来说,1/1也可视作分数,但它已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认识的与整数对立的那种分数(在平均分的基础上所产生),故此,最大的分数单位应以1/2为宜。
11
像 0/3、0.2/3、3/0.2这样的数是不是分数?
分数的定义明确告诉我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其中,分成的份数叫做分数的分母,要表示的份数叫做分子。
由此可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应该是非零自然数。从这个意义来说,以上这几个数徒具分数的形式,而不具分数的实质,因此都不应该视为分数。
进而,在考查学生对“分数”涵义的理解时,应着眼于通常意义上的分数,将上述这些变异形式纳入思考的范围,其本身对训练学生的思维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而且会令诸如“分数都大于0”等命题的真与假陷入尴尬。
12
比6多1/2的数应该是“6+1/2”还是“6+(1+1/2)”
要弄清这个问题,先得弄清“6”的性质。显然,此处的“6”其实质是一个“数”,而非一个“量”,求“比6多1/2的数”应属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范畴,问题中的“多几”都是确定的具体数,这里的“几”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所以,这里的“1/2”是指在6的基础上“多1/2”这个“1/2”数的本身,而非“6的1/2”。
所以,“比6多1/2的数”应该是“6+1/2”。
当然,如果题目确定为“比6多它的1/2的数”,那答案则属于后者。
13
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
先来看看新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对类似问题的理解。
同一课程标准下,不同的教材给出了不同的理解,这给执教者带来了困惑:到底可不可以不乘100%呢?笔者以为,求“××率”其结果必定为百分率。以出勤率为例,就是求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
如果公式只写成:出勤率=实际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我们说这只是分数形式(也即是求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几分之几”),并不是百分数。
因此,在公式后面乘上“100%”,既可以使计算数值大小不变,又能保证结果形式满足百分数的要求。因此,计算出勤率、发芽率、出粉率、合格率……的公式中,都应乘“100%”。
同时建议各版本教材的编委统一思想,以免给一线教师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14
小于90度的角都是锐角吗?
根据课标教材定义: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答案似乎是肯定的,但由此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0度的角是什么角,也是锐角吗?
事实是,锐角定义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小学数学中所讨论的角都是正角。习惯上,我们把射线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的角叫做正角,射线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到的角叫做负角,当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时,就把它看成零角。如果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大小的角,就应分为正角、负角、和零角。
由此,严格意义上的锐角定义应是:大于0度而小于90度的角叫做锐角。
15
足球比赛记分牌上的“3︰2”是数学中的“比”吗?
我们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它们的差别。
第一,球类比赛中的“3︰2”表示的是比赛双方的得分情况,是“差”比,即表示相差关系,一方得3分,另一方得2分,双方相差1分;数学中的“3︰2”表示的是“3÷2”,是“倍”比,商为1.5。有鉴于此,球类比赛中的“比”(其实是比分),其后数可以为0的,而数学中的“比”,其后数(相当于除数)是不可以为0的。
第二,数学中的“比”是可以化简的,如“4︰2=2︰1”;同样的“4︰2”放在球类比赛中,却不可以化简,如果化简就不能反映双方在比赛中的实际得分了。
10. 请教小学四年级数学中读大数(上亿的)中的零有什么规律吗
1、按照数的横列自左至右把各个数字依次读出来,如3045002读作三零四五零零二,这种读法在读纯小数或记录时用,称其为简读法,可用于十进数和非十进数的读数。
2、从右往左,分别是: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读数方法如下:
读数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余数位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例如:1203.4应读作:一千二百零三点四,就是从最高位千位1读起,按从高到低顺序读出,写的时候也是从最高位千位1写起,按从高到低顺序写出。
读数就是用文字把数字表达出来,如:1203.4读作:一千二百零三点四写数就是用数字和符号表示某数。如: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