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现在高考数学最后几题一般是哪几种题型例如双曲线
最后的话,一般用数列或者双曲线压轴较多。双曲线的话,一般会有三个小题,第一题简单,第二题中等,第三题思维量较大。数列的话,一般是求n项的和……什么的,反正特殊的几种数列的求和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还有不清楚的欢迎继续提问……
‘贰’ 高考的数学压轴题大概是什么样的
可能是以下几种:数列与不等式结合,函数与不等式结合,圆锥曲线,我上大学了,个人意见:你要不是考清华北大等名校,压轴题你完全可以只做第一个小题的,第一个小题很简单,关键把前面的中低档题做对了。
‘叁’ 高考数学压轴题多数考哪些方面
1 数列
数列往往和数学归纳法或和不等式的放缩和在一起考,题目一般情况下有三问,第一问比较简单.
如果题目给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在无法求出通项公式的时候,建议使用数学归纳法.
如果题目是数列从某一项到另一项的和小于(或大与某个常数)此时使用放缩法,通过对数列单项的分子或分母的放大或缩小是整个数列求和变成收敛数列求和(注:收敛数列是指可以求和的数列,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可裂项求和的数列),一般先考虑裂项,再考虑等比.
2 函数
函数一般和绝对值,添加项,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不等式一起考.
函数的题目比较灵活,各种题目形式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去体会.
函数的解题常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作差法比较大小,代入特殊值等.
做题不能害怕,要有大胆尝试的信心.特别是函数的题,相对来说简单些,一定要尝试基本方法.
高考的最后一题的前一问的结论往往在后一问的解题过程中要用到,这一点可以帮你寻找思路.
光说不行,要多联系,细心体会出题人的意图,解题的思路,这样才会有所提高。
‘肆’ 高中数学压轴题怎么做
高中数学压轴题一般最难的一道题,只有极少数人能完全做对,对于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来说,做高考数学压轴题虽然是一个挑战,但也很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研究。
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压轴题首先要学会审题,把题干中的重点词语都画下来,然后抽丝剥茧,有已知条件推出未知条件,可以先不用管推出的结论有什么用处,推导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水落石出。当然,如果题目做多了,就能一眼看到出题者的意图了,也就知道为什么要给这个条件而非其他了。
高中数学压轴题一般是函数题型,需要我们分类讨论,所以一定不要落下哪种情况忘记讨论,那样就容易出现失分点。试想,好不容易才会做了一道题目,却因为疏忽大意又没做对,岂不可惜。
除了分类讨论外,还要善于用多种方法解决计算问题,因为数学压轴题计算量是比较大的,即使有思路了,如果计算失误也会做错压轴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分数,所以要求计算又快又准。
‘伍’ 最难高考数学压轴题
最难高考数学压轴题答题技巧如下:
最难高考数学压轴题题目题型基本都是一致的,几乎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只能是难度上的差异,高考导数压轴题考察的是一种综合能力,其考察内容方法远远高于课本。
解题过程中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若题目有两问,第(1)问想不出来,可把第(1)问当作“已知”,先做第(2)问,跳一步解答。
“以退求进”是一个重要的解题策略。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如果你一时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你可以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从复杂退到简单,从整体退到部分,从参变量退到常量,从较强的'结论退到较弱的结论。
高考数学最难的压轴题包括哪些?
高考最后的一道压轴题的考试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其综合性比较强,即使是数学比较好的考生,最后的一道题也很少能得满分,并且最后一道压轴题的分数一般还比较高,想要高考数学能够得高分,那么最后一道大题必须不能丢太多的分数。
一般最后一道压轴题的考试出题点基本上固定的,一般都是解析几何、数列、导数等,或者综合性大一些的还可能涉及多一些的知识点。
‘陆’ 高考数学压轴题是第几题
高考数学压轴题指的是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以及大题的最后两题。一般选择和填空考察的内容比较广泛,考察形式比较灵活,每个章节都可能出在最后一题,但是考察函数和解析几何的概率比较大。最后两个大题,一般都是函数和解析几何,函数题一般会和其他的模块进行结合,比如说平面向量,三角函数,数列等等,综合性比较强,解析几何一般会涉及动点问题。
‘柒’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中的压轴题,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大难题。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几点高考数学压轴题的答题技巧,供考生参考,希望在今年的高考答题中,能对你有所启发,考出满意成绩!
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1高考数学压轴题六大解题技巧
一、三角函数题
注意归一公式、诱导公式的正确性 {转化成同名同角三角函数时,套用归一公式、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时,很容易因为粗心,导致错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二、数列题
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时,最后下结论时要写上以谁为首项,谁为公差(公比)的等差(等比)数列;2.最后一问证明不等式成立时,如果一端是常数,另一端是含有n的式子时,一般考虑用放缩法;如果两端都是含n的式子,一般考虑数学归纳法(用数学归纳法时,当n=k+1时,一定利用上n=k时的假设,否则不正确。)利用上假设后,如何把当前的式子转化到目标式子,一般进行适当的放缩,这一点是有难度的。简洁的方法是,用当前的式子减去目标式子,看符号,得到目标式子,下结论时一定写上综上:由①②得证;3.证明不等式时,有时构造函数,利用函数单调性很简单(所以要有构造函数的意识)。
三、立体几何题
1.证明线面位置关系,一般不需要去建系,更简单;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线面角、二面角、存在性问题、几何体的高、表面积、体积等问题时,最好要建系;3.注意向量所成的角的余弦值(范围)与所求角的余弦值(范围)的关系(符号问题、钝角、锐角问题)。
四、概率问题
1.搞清随机试验包含的所有基本事件和所求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2.搞清是什么概率模型,套用哪个公式;3.记准均值、方差、标准差公式;4.求概率时,正难则反(根据p1+p2+...+pn=1);5.注意计数时利用列举、树图等基本方法;6.注意放回抽样,不放回抽样;7.注意“零散的”的知识点(茎叶图,频率分布直方图、分层抽样等)在大题中的渗透;8.注意条件概率公式;9.注意平均分组、不完全平均分组问题。
五、圆锥曲线问题
1.注意求轨迹方程时,从三种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着想,椭圆考得最多,方法上有直接法、定义法、交轨法、参数法、待定系数法;2.注意直线的设法(法1分有斜率,没斜率;法2设x=my+b(斜率不为零时),知道弦中点时,往往用点差法);注意判别式;注意韦达定理;注意弦长公式;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3.战术上整体思路要保7分,争9分,想12分。
六、导数/极值/最值/不等式恒成立题
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正确求出导数,特别是复合函数的导数,单调区间一般不能并,用“和”或“,”隔开(知函数求单调区间,不带等号;知单调性,求参数范围,带等号);2.注意最后一问有应用前面结论的意识;3.注意分论讨论的思想;4.不等式问题有构造函数的意识;5.恒成立问题(分离常数法、利用函数图像与根的分布法、求函数最值法);6.整体思路上保6分,争10分,想14分。
2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想
高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思想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高中数学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高考数学解压轴题思想二:数形结合思想
高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高考数学解压轴题思想三: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高考数学解压轴题思想四: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高考数学解压轴题思想五: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捌’ 江苏高考数学压轴题一般为何题型
一、关于小题压轴 我们认为是灵活性很强的,但首先还是关注C级考点,不过通过观察近年江苏高考不难发现,江苏几乎不拿数列和基本不等式压轴。不等式的话是较灵活的题反正不是基本不等式(13,14),关于函数仍然不多做小题压轴(10年是导函数14题),所以小题来讲分析也等于白分析,因为灵活性很强。但只说一句(说的是压轴13,14)关注C级点,多想基本方法,别指望“巧解”,再多做一做近年江苏高考题。 二、关于解答题压轴(19,20)我们认为还是函数,数列,这个就不像小题了,几乎定死的。函数:含参的,研究性质或跟据性质求范围。数列:差比条件下对数列一般性质的证明或探究。简单说这么多吧,请多指教同年,我也今年高考,一起好运!
‘玖’ 高考数学难题,压轴题怎么能做对高考和高中的平时考试,数学怎样能考高分怎样成为数学尖子生
可以在网络文库里面找找哈
数学高考压轴题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江苏省姜堰中学 张圣官(225500)
以能力为立意,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突出理性思维,是高考数学命题的指导思想;而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想和方法,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设计问题,则是高考命题的创新主体。由于高考的选拔功能,近年来的数学高考的压轴题中出现了不少以能力立意为目标、以增大思维容量为特色,具有一定深度和明确导向的创新题型,使数学高考试题充满了活力。本文准备结合近几年高考实例来谈谈数学高考压轴题的特征及应对策略。
一.数学高考压轴题的特征
1.综合性,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
近几年数学高考压轴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压轴题是高考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例1.(06年福建(理)第21题)已知函数f(x)=-x+8x,g(x)=6lnx+m;
(Ⅰ)求f(x)在区间[t,t+1]上的最大值h(t);
(Ⅱ)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的图象与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若存在,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I)f(x)=-x2+8x=-(x-4)2+16;
当t+1<4,即t<3时,f(x)在[t,t+1]上单调递增,h(t)=f(t+1)=-(t+1)2+8(t+1)=-t2+6t+7;
当t≤4≤t+1,即3≤t≤4时,h(t)=f(4)=16;
当t>4时,f(x)在[t,t+1]上单调递减,h(t)=f(x)=-t2+8t;
综上,
(II)函数y=f(x)的图象与y=g(x)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即函数xg(x)-f(x)的图象与x轴的正半轴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从而有:,
∵
当x∈(0,1)时,,是增函数;当x∈(1,3)时,,是减函数;
当x∈(3,+∞)时,,是增函数;当x=1,或x=3时,;
∴极大值=极小值==m+6ln 3-15;
当充分接近0时,当充分大时,
∴要使的图象与x轴正半轴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当且仅当 即,
所以存在实数m,使得函数与的图象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交点,m的取值范围为.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导数研究函数能力;第一小问考查分类与整合等数学思想,第二小问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及转化与化归数学思想。
2.高观点性,与高等数学知识接轨
所谓高观点题,是指与高等数学相联系的数学问题,这样的问题或以高等数学知识为背景,或体现高等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推理方法。由于高考的选择功能,这类题往往倍受命题者青睐。近年来的考题中,出现了不少背景新、设问巧的高观点题,成为高考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2.(06广东(理)22题)A是由定义在上且满足如下条件的函数组成的集合:
①对任意,都有;
②存在常数,使得对任意的,都有;
(Ⅰ)设,证明:;
(Ⅱ)设,如果存在,使得,那么这样的是唯一的;
(Ⅲ)设,任取,令,证明:给定正整数k,对任意的正整数p,成立不等式.
解:(Ⅰ)对任意,,,,
所以对任意的,
有:,
,
所以:,
令,,
则;所以;
(Ⅱ)反证法:设存在两个使得,;
则由,得,所以,矛盾,
故结论成立。
(Ⅲ),所以;
∴
点评:本题具有高等数学中的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背景,一般学生解答是很困难的。在对待高观点题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观点题的起点高,但落点低,即试题的设计虽来源于高等数学,但解决的方法是中学所学的初等数学知识,而不是将高等数学引入高考;二是高观点题有利于区分考生能力,在今后高考中还会出现,在复习时要加强“双基”,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更适应新时期的高考要求。
3.交汇性,强调各个数学分支的交汇
注重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检测,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特色。高考数学压轴题讲究各个数学分支的综合与交汇,以利于加强对考生多层次的能力考查。
例3.(08年山东卷(理)第22题)如图,设抛物线方程为,为直线 上任意一点,过引抛物线的切线,切点分别为.
(Ⅰ)求证:三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
(Ⅱ)已知当点的坐标为时,.求此时抛物线的方程;
(Ⅲ)是否存在点,使得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在抛物线上,其中,点满足(为坐标原点).若存在,求出所有适合题意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Ⅰ)证明:由题意设;
由得,得,所以,;
因此直线的方程为,直线的方程为;
所以 ①; ②;
由①、②得,因此,即;
所以三点的横坐标成等差数列.
(Ⅱ)解:由(Ⅰ)知,当时,将其代入①、②并整理得:
, ,
所以是方程的两根,因此,,
又,所以;
由弦长公式得;
又,所以或,因此所求抛物线方程为或.
(Ⅲ)解:设,由题意得,
则的中点坐标为,
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点在直线上,并注意到点也在直线上,代入得;
若在抛物线上,则,
因此或.即或;
(1)当时,则,此时,点适合题意;
(2)当,对于,此时,
, 又,,
所以,即,矛盾;
对于,因为,此时直线平行于轴,
又,所以直线与直线不垂直,与题设矛盾,
∴ 时,不存在符合题意的点.综上所述,仅存在一点适合题意.
点评:本题从形式上看兼有解几、数列、向量等多个数学分支,但细细分析可知数列和向量都只须了解基本概念即可,主要还是解几的内容。
二.数学高考压轴题的应对策略
1.抓好“双基”,注意第一问常常是后续解题的基础
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运用,这是解决数学高考压轴题的关键,因为越是综合问题越是重视对基本知识方法的考查。这里也要提醒大家一点,数学高考压轴题的第一问常常是后续解题的基础。
例4.(04年全国卷2 理科22题)已知函数f(x)=ln(1+x)-x,g(x)=xlnx.
(I)求函数f(x)的最大值;
(II)设0<a<b,证明:0<g(a)+g(b)-2g()<(b-a)ln2.
解:(I)函数f(x)的定义域是(-1,∞),(x)=.令(x)=0,解得x=0,当-1<x<0时, (x)>0,当x>0时,(x)<0,又f(0)=0,故当且仅当x=0时,f(x)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0。
(II)证法一:g(a)+g(b)-2g()=alna+blnb-(a+b)ln=a.
由(I)的结论知ln(1+x)-x<0(x>-1,且x≠0),由题设0<a<b,得,因此,.
所以a>-.
又 a<a
综上0<g(a)+g(b)-2g()<(b-a)ln2.
(II)证法二:g(x)=xlnx,,设F(x)= g(a)+g(x)-2g(),
则当0<x<a时因此F(x)在(0,a)内为减函数当x>a时因此F(x)在(a,+∞)上为增函数从而,当x=a时,F(x)有极小值F(a)因为F(a)=0,b>a,所以F(b)>0,即0<g(a)+g(b)-2g().
点评:虽然是压轴题,但第一问考查的就是基本知识与方法。而第二问的两种解法每一种显然都是建立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的。
2.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复习过程的始终
数学学科包括许多分支——代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这众多的分支紧密相连,组成了数学的统一整体,而许多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在各个分支中,如集合的思想、公理化的思想、化归思想、平面化的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是数学学习的指导思想和普遍使用的方法。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是学会数学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数学学习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结合起来的关键。因此,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应时时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认识数学,要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复习过程的始终。
数学思想方法要及时加以强化。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及时巩固,将新学习的思想方法与以往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不但可以使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中,还可以对先前学习的相应内容起到促进作用,实现正迁移;另一个是通过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来理解和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习题需要精心选择,不但要在数学领域中选择,还要兼顾与其他学科的交汇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习题数量不宜太多,要力求举一反三。
数学思想方法要时时、处处加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隐蔽性较强,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与技能中的思想方法,时时、处处渗透。以立体几何为例,就可以用化归思想驾驭教材,在宏观上我们可以将空间问题化归到某一平面上或将之放到我们所熟知的图形背景中,在微观上如何实现化归呢?可以通过转化条件或者展图来实施平面化,有时可以通过“割与补”来将问题更清楚化,比如可以将特殊是四面体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等,这时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再如,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学习中有着不一般的地位,这是因为人们解决任何问题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的,这个范围就是问题的论域,在整个论域内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往往先把论域划分为若干种情况一一讨论,显然分类的作用就是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各个击破。由具体问题衍生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像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方法等,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复习过程的始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认识数学,使数学复习效果达到最大化!
3.掌握一些“模型题”,由此出发易得解题突破口
一些高考压轴题,常常是由基本题型(即“模型题”)演变而成,掌握“模型题”的解题思路,由此出发易得解题突破口。
例5(06上海高考压轴题)已知函数有如下性质:如果常数a>0,那么该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1)如果函数y=x+(x>0)的值域为[6,+∞),求b的值;
(2)研究函数y=(常数c>0)在定义域内的单调性,并说明理由;
(3)对函数y=x+和y=(常数a>0)作出推广,使它们都是你所推广的函数的特例,研究推广后的函数的单调性(只需写出结论,不必证明),并求函数F(x)=+(n是正整数)在区间[,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利用你的研究结论).
解:(1)函数y=x+(x>0)的最小值是,则=6,∴b=log29;
(2)设0<x1<x2,y2-y1=.
当<x1<x2时,y2>y1, 函数y=在[,+∞)上是增函数;
当0<x1<x2<时,y2<y1,函数y=在(0,]上是减函数;
又y=是偶函数,
∴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3)可以把函数推广为y=(常数a>0),其中n是正整数;
当n是奇数时,函数y=在(0,]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当n是偶数时,函数y=在(0,]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
F(x)= +
=
因此F(x) 在 [,1]上是减函数,在[1,2]上是增函数;
所以,当x=或x=2时,F(x)取得最大值()n+()n;当x=1时F(x)取得最小值2n+1.
点评:该题的背景就是“耐克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这是课本上熟知的一个函数。
‘拾’ 数学压轴题有哪些题型
这要看你是高中的还是初中的,初中的大多是几何、数列,有时还有函数等等。几何的较多。高中嘛函数,数列,几何等的灵活运用或是综合运用。
数学比较灵活,你可以看一下自己所做的试题可以看出那些类型经常是压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