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年级下册第几单元是表内除法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表内除法。
表内除法知识点:
1、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可以一个一个分;(2)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
3、除法: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结果叫商。被除数÷除数=商。
4、求商的方法:用乘法口诀。先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一句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㈡ 表内除法运算什么意思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平均分15个橘子、平均分12瓶矿泉水、帮小朋友分组租船、帮小熊分筷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象。这就为学生认识除法打好了基础。
㈢ 表内除法和表内乘法是什么内容
表内乘法是直接运用乘法口诀表就能计算的简单的1-9的乘法算术,从1×1开始到9×9结束,是中国古代筹算中进行乘法、除法、开方等运算的基本计算规则。表内乘法的具体内容如下:
表内除法是用上述乘法口诀求商,是表内乘法的逆运算,具体内容如下:
(3)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表内乘法口诀的起源和特点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其具体特点如下:
1、九九表一般只用一到九这9个数字。
2、九九表包含乘法的可交换性,因此只需要八九七十二,不需要“九八七十二”,
3、古代世界最短的乘法表。玛雅乘法表须190项,巴比伦乘法表须1770项,埃及、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乘法表须无穷多项,九九表只需45/81项。
4、朗读时有节奏,便于记忆全表。
㈣ 表内除法几年级
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内容。
除法算式的意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平均分: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的个数是相等的,叫做平均分。
方法:一是可以一个一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每份相等,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㈤ 表内除法是几年级学的
表内除法是2年级学的。
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平均分里有两种情况:
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例: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
列式:24÷6=4。
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
列式:24÷4=6。
㈥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有哪些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的运动(一)。
4、表内除法(二)。
5、混合运算。
6、有余数的除法。
7、万以内数的认识。
8、克和千克。
9、数学广角──推理。
10、总复习。
主要学习:
表内乘法和除法,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不进位、退位)含有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题和括号的认识,也就是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
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其它的还有统计和初步认识,能用一个方格表示5个或10,图形的简单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重量单位千克和克等计量单位的简单认识,所学内容比较简单。
重点要注意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乘法口诀做简单的表内乘除法,两步计算的运算法则和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内容明细是什么
二年级下册数学书内容:
1、数据收集整理。
2、表内除法(一)。
3、图形的运动(一)。
4、表内除法(二)。
5、混合运算。
6、有余数的除法。
7、万以内数的认识。
8、克和千克。
9、数学广角──推理。
10、总复习。
综合算式(四则运算)应当注意的地方:
1、如果只有加和减或者只有乘和除,从左往右计算,例如:2+1-1=2,先算2+1的得数,2+1的得数再减1。
2、如果一级运算和二级运算,同时有,先算二级运算。
3、如果一级,二级,三级运算(即乘方、开方和对数运算)同时有,先算三级运算再算其他两级。
4、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数(不管它是什么级的,都要先算)。
5、在括号里面,也要先算三级,然后到二级、一级。
㈧ “表内除法”的“表内”是什么意思
1、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㈨ 表内除法是什么意思
1、 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 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㈩ 除法口诀表二年级完整是什么
九九除法口诀
1÷1=1
2÷1=2
4÷2=2
3÷1=3
6÷2=3
9÷3=3
4÷1=4
8÷2=4
12÷3=4
16÷4=4
5÷1=5
10÷2=5
15÷3=5
20÷4=5
25÷5=5
6÷1=6
12÷2=6
18÷3=6
24÷4=6
30÷5=6
36÷6=6
7÷1=7
14÷2=7
21÷3=7
28÷4=7
35÷5=7
42÷6=7
49÷7=7
8÷1=8
16÷2=8
24÷3=8
32÷4=8
40÷5=8
48÷6=8
56÷7=8
64÷8=8
9÷1=9
18÷2=9
27÷3=9
36÷4=9
45÷5=9
54÷6=9
63÷7=9
72÷8=9
81÷9=9
除法口诀表是根据乘法口诀表换算过来的。
(10)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是什么扩展阅读:
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A叫作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约数,
(在自然数的范围内)例:6÷2=3 ,1、2、3和6就是6的因数。
6的因数有:1和6,2和3。
10的因数有:1和10,2和5。
15的因数有:1和15,3和5。
计算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时,因数需要是质因数。前者为左方各质因数的积,不包括底部的最终因数;后者则需要连同最终因数一起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