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副绝妙的“数学对联”了。 问:看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
快马加鞭
B. 接上面短文(一副绝妙的“数学对联”了。问:你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
懂得了动脑思考是很重要的,我们要运用自己的聪明才志
C. 数学对联花甲重逢明白了什么
古稀双庆 又增一度春秋 (讲的是清朝干隆寿宴上一个141岁的老人,下联是纪晓岚对的,)
D. 从纪晓岚数学对联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金禧次叠,减却
注: 上联
的数口是 : 60 x 2 + 3 x 7 = 141
下联
的数口是 : 50 x (2 + 1) – 9 = 141
友人寄来
与
的对联[见下段],姑且一试。不足之处是第二句第四字
相同[
的亦如是],又乾字犯讳。请指教。
五十年,
在“
”开
,应邀赴宴的达3900多人。其中有一老者141岁,干隆便以此为题,与
对句。
“
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干隆出了上联。
“
双庆,更多一度春秋。”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
干隆听罢,连声称妙。此联妙在它是一道
。60岁(
)X2(重逢)+(增加)3X7(三七岁月)=141岁;70岁(
)X2(双庆)+(更多)1岁(一度春秋)=141岁。这是一副
工整、构思奇妙的绝妙之联。
E. 干隆宴请群臣时着名的绝妙数学对联让人懂得了什么
干隆五十大庆时,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参加者有位一百四十一岁的老人。干隆以其年齿为题出句云: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对道: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花甲,指六十岁。重开,指两个花甲,一百二十岁。三七为二十一岁。上联加起来共一百四十一岁。古稀,指七十岁。双庆,指两个古稀,一百四十岁。一个春秋,即一岁。下联加起来也是一百四十一岁。联语的特点在巧于用数。
60为一"花甲","花甲"重逢即120,三七二十一,再加三七,即141岁。
70为一"古稀",古稀双庆即140,再加一,即141岁。
F. 有趣的数学对联有哪些并解释含义
1.
杏仁桃仁柏子仁仁中求德�
朱砂神砂夜明砂砂里掏金�
上联中药三味,“仁”引伸为医务人心怀仁慈之心,济世治病的高尚医德�
下联中药三味“砂”字引伸为医务人在博大深奥浩如烟海的中医学中探讨,挖掘更加精湛 的医术,济世治病救人。可谓砂里掏金,深山寻取了宝,掏金寻宝就是挖掘,就是筛选发现精湛 的医药医术
2.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此联上联写了黑龙潭的梅花和水,点出这个风景区的特殊景物;下联又抓住黑龙潭的另一种景观烟云来呼应,把人们带进奇妙的神话世界之中。
3.
与有胆肝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此联告诫自己也劝诫人们交友要有选择,读书要注重实践,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胸怀和胆略。
4.
桥下清溪,看你浊时有几久
亭前大路,劝君邪径莫须行。
上联通过“清溪”“浊时”不会长久的规律,给人们揭示了挫折只是暂时的道理;下联则成了规劝人们循章守法的箴言。
5.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此联摄取了“理冤”和“赈灾”两宗大事,评价包公清明廉政、秉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崇高品格。
G. 相传清代的干隆皇帝宴请群臣,……这称的上是一幅绝妙的“数学对联”了。读了这段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花甲重逢”指两个六十岁,
“古稀双庆”指两个七十岁
H. 趣味数学的对联,反映数学特色
上联:“数学学数数中有趣事”:数学是学数的,但数跟数不同,数中有趣事。有什么趣事?来体验中心体验一下便知。
下联:“公式式公公中有技巧”:数学公式中的式子都是公用的,你可以用、我可以用、大家都可以用,但是公用的公式用法是有技巧的,有什么样的技巧,来学了,就知道了。
I. 数学对联剖析
上联是代数解方程,下联是几何圆证明,都说的是解题方法。但我觉得还有另外的意思……
当年我们数学老师结婚我们就送的一副类似的对联……
J. 一副对联:数学与智慧的感悟
《一副对联:数学与智慧的感悟》
作者:陈士文
摘要
"数学是一种智慧, 一种理性品质与创造自由的智慧,数学教育追求智慧的生长." 这段话摘自 《"智慧数学" 课程标准草案》 (陈士文着)
出版源:《新课程研究》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