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新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哪一年修订的
好像各地版本不同,有北师大版,新课标版,苏教版等等,得看当地用的
人教版是2015
❷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哪里有下载的
在网络里就可以找到,2011年版的是新的课程标准。
❸ 新课标新在哪里:解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总目标五大变化
“课程内容”修改
泉州市教科所教研员 张白翎
数学课标(2011年版)核心理念:“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目标五大变化
一、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二、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针对学科精神的培养,明确提出“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课程内容”的修改
数学新课标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新课标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四个部分一些具体的内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删除了一些条目,第二是新增了一些内容(包括必学和选学内容),第三是对相同内容的要求不同(包括程度上的不同以及要求的进一步细化)。
如,图形与几何内容结构上略有调整,分别是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原来是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对基本事实规定更清晰,不再使用“公理”这个词;增强了“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条理性,进一步阐述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强调了几何证明表述方式的多样性。统计与概率减少了概率的部分内容,使得三个学段的层次更加清晰,表达更加准确。综合与实践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的和内涵。
教学中最需要做的事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❹ 哪里有最新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1/140489/archives/2007/598907.shtml
❺ 小学数学的新课标是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 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设计思路
(一) 关于学段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 《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
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二) 关于目标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标准》中不仅使用了“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认识)
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 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理解
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灵活运用
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过程性目标
经历(感受)
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
体验(体会)
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
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 的区别和联系。
(三) 关于学习内容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 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标准》在内容标准中仅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教材编者及各地区、学校,特别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实施因材施教。同时,《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可以有多种编排方式。
(四) 关于实施建议
《标准》针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以保证《标准》的顺利实施。
为了解释与说明相应的课程目标或课程实施建议,《标准》还提供了一些案例,供参考。
❻ 小学数学新课标新在哪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每一部分内部的结构和具体内容都做了适当调整。
第一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
2.增加或进一步明确了一些具体内容
增加的内容包括:“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调整的内容包括:估算的要求改为“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估算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有助于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估算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了“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明确估算的重点一是要有具体的情境,二是在一个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
第二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1.统计与概率等内容适当降低难度
第二学段的统计与概率内容,删除了众数、中位数内容和“能设计统计活动,检验某些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删除“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这个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也不很紧密,要求学生了解意义不大,而把“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放在第三学段作为进行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
2.增加或调整了部分内容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 ×数量、路程=速度 ×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特别是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是小学阶段问题解决的核心。而“总价=单价 ×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是小学阶段最常用的数量关系,绝大多数实际问题都可以归结为这两类数量关系。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增加了这一要求,为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了解数量关系是学习字母表示数的重点目的,这一要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数量关系,也为学习简易方程做准备。
增加“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强调学生在探索周长与直径比的过程中认识圆周率。
第三学段具体内容的修改
1. 第三学段删减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关于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关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关于镜面对称的要求;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统计与概率领域:会计算极差;会画频数折线图。
2. 第三学段增加的内容
一个是必学内容,一个是选学内容。选修内容的增设主要是从课程的理念出发,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数学课程在规定了所有学生应该达到的标准的同时,也应该为学有余力、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选学内容的设置,就是为满足这些学生进一步探索、学习需要的,这些内容不要求面向所有学生。
此外,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些知识内容是在具体要求上做了调整。
在第三学段的“综合与实践”领域,修订后的数学课程标准基本保持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如:“要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同时提出更为具体的要求,如:“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交流成果,总结参与数学活动的收获,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使“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❼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哪儿有
国家课程标准专辑--数学课程标准
二、设计思路(一)关于学段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部)__平静站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部)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
小学数学新课标相关内容
2007年7月13日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标准 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标准(转载) - 纪月霞临江市四道沟镇小学- 省
2008年4月8日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标准本部分分别阐述各个学段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
小学数学新课标内容
http://www.google.com/bookmarks/url?url=//gusv.t%060.c%0dom/m/kw/150/1745105.html
❽ 2011年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以前的不同在哪
(一)增加的内容
1、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
2、知道最简二次根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3、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增加了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4、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5、会用待定系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6、*了解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7、*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8、*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
(二)删除的内容
1、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
2、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4、求绝对值时关于“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的限制。
❾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现在上到哪里
一般分三大类:1、求总数的:已知部分,求和。例如:小明上午做8道数学题,下午做3道,一天一共做了多少道数学题?2、求剩余的:已知总数和用去的部分,求剩余多少。例如:妈妈买来10个苹果,小明吃了4个,还剩几个苹果?3、求比较的:已知两部分,求多几或少几。例如:小明今年9岁,小丽今年7岁,小明比小丽大几岁?(小丽比小明小几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