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所有卷子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试卷
( 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30 × 1 = 30 )
1、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________叫做它的表面积。
2、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________。
3、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__个面,__个顶点和__条棱。正方体是_____的长方体。
4、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电视机的体积约50_____。
一颗糖的体积约2_____。
一个苹果重50_____。
指甲盖的面积约1_____。
一瓶色拉油约4.2_____。
一个橱柜的容积约2_____。
5、把8个棱长2 cm的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它的体积是_____ cm3。
6、底面周长为4 dm的正方体,它能装水_____ L,折合_____ ml。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00 ml = _____ dm3 = _____ L
960 cm3 = _____ dm3 = _____ L
400 dm2 = _____ cm2 = _____ m2
100 ml = _____ dm3 = _____ L
0.0195 cm3 = _____ L = _____ m3
1 m3 = _____ L = _____ cm3
8、2个表面积为6 dm2的正方体拼成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长方体,它的体积是_____ cm3。
9、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
10、长方形的地长50 m,宽80 m,高20 m,这块地的面积是_____ m2。
二、判断题。( 10 × 1 = 10 )
1、一个长方体中,最多有8条棱完全相等、6个面完全相同。……( )
2、棱长为6 cm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 dm,那么它的表面积是216 dm2。( )
4、一个物体的容积一定比体积小。………………………………( )
5、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与体积之和都不变。……………………………………………………( )
6、3x=x•x•x,x3=x+x+x。………………………………………( )
7、容积的计算方法是把物体外面的长、宽、高测量出来,再相乘。( )
8、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9、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一定相等。……………………( )
10、表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体,体积一定相等。…………………( )
三、选择题。( 10 × 1 = 10 )
1、用长64 cm的铁丝可焊一个长10 cm,宽4 cm,高( )的长方体框架。
A、1 cm B、2 cm C、3 cm D、4 cm
2、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 )倍,体积扩大( )倍。
A、2 B、4 C、6 D、8
3、棱长1 m的正方体可以切成( )个棱长为1 cm的正方体。
A、100 B、1000 C、100000 D、1000000
4、体积为8.1 dm3的石块放进棱长3 dm的水槽里,水面会上升( )。
A、2.7 dm B、0.9 dm C、3 dm D、9 dm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从4.5 cm增加到6 cm,那么表面积增加了( )。
A、27 cm2 B、94.5 cm2 C、216 cm2 D、124.875 cm2
6、750 cm3( )0.7 L,4600 ml( )5 L,5 m2( )500 ml,
3.8 L( )3800 ml,0.72 dm3( )72 cm3,850 cm2( )8.5 L。
A、> B、< C、= D、无法比较
四、计算题。( 3 × 8 = 24 )
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2 m
14 cm 3.5 dm 2 m
3.5 dm 5 m
4 cm 3.5 dm 2 m
3 cm 12 m
五、应用题。( 2 × 4 + 3 × 6 = 26 )
1、王叔叔要做2个长、宽、高分别是3.6 dm、25 cm、0.4 m的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桶,需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小明要给电视机做一个布罩,电视机的长是5 dm,宽是45 cm,高是32 cm,做这个布罩需要布多少平方分米?
3、一块棱长0.9 m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一块长9 m,宽3 m的钢板,钢板厚多少厘米?
4、一个包装箱的尺寸是50 × 80 × 60,求它的体积。
5、求苹果的体积。
要答案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总面积 2、容积 3、6,8,12,特殊 4、dm3,cm3,g,cm3,L,m3 5、64 6、1,1000 7、0.5,0.5,0.96,0.96,40000,4,0.1,0.1,195,0.195,1000,1000000 8、2000 9、100 10、1000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B 2、B,D 3、D 4、B 5、D 6、A,B,A,C,A,B
四、计算题。
〔评分标准:公式、算式、得数、单位各2分〕
1、S表 = 220 cm2,V = 168 cm3
2、S表 = 73.5 dm2,V = 42.875 cm3
3、S表 = 180 m2,V总 = V长 + V正 = 120 + 8 = 128 m3
五、应用题。
〔评分标准:1~2题每题4分:公式、算式、得数和单位、答各1分
3~5题每题6分,公式和算式、得数和单位、答各2分〕
1、115.6 dm2 2、83.3 dm2 3、2.7 cm 4、0.24 m3 5、128 cm3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全部答案
1题 八分之七=2=4=六分之五 2题 8,五分之一,3,四分之一,0,1,1,1,1,1 第三题 三分之四,八分之五,五分之七,十三分之九,8,十二分之一 第四题 对对对错错错 第五题 二分之三,4,6,三分之五 第六题 七分之十五,五分之三,十四分之一,18,1,三十一分之七,七分之二十 第七题 第一个连第三个,第二个连第一个,第三个连第二个 第一个连第三个,第二个连第一个,第三个连第二个,第八题 (1)三十九分之二十八(2)九十九又十分之一(2)一百零九分之一,我有答案哦!!放一百个心吧
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册28页全部答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册63~64页例1、例2及练一练用列举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做到不重不漏,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答案。 2、通过列举法解决问题的学习、交流、反思,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一共有多少种围法? 学生猜测,问:究竟有多少种围法?同桌讨论一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板书:如果长方形的长 米,宽就是 米 比较有序和无序的两种结果,学生思考:同样都给出了四种围法,你更喜欢哪个? 强调:从宽是1米开始考虑,按这样的顺序既不会多也不会漏。 疑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所有答案都列举出来呢? 适时出现表格,引导学生完成表格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提示:列出方法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什么呀? 怎样写才能保证不会重复也不会漏呀? 对比小结:对比摆、算 今天将研究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策略——列举法 刚才同学们通过列举法得出了答案,请同学说说你最赞同哪一种围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算出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面积(平方米)     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周长相同的情况下,长方形的长、宽差距越大,面积越小;长、宽差距越小面积越大! 二、教学例2 订阅《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这三种杂志,最少一种,最多三种,有多少种不同的订阅方法? 师疑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独立思考,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 学生列举,可能情况有这几种(略) 引导列表: 出示表格,学生观察,分析表格。 只订1本  订2本  订3种 《科学世界》        《七彩文学》        《数学乐园》        学生用打√法完成表格 总结: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不重不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64页“练一练” 读题,理解题意。 思考:可以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列举:10、10;10、8;10、6;8、8;8、6;6、6。 疑问:这是小华投中的不同情况,那么他可能得到多少环呢? 解决10、6与8、8投中情况不同但所得环数相等的问题。 四、作业:练习十一第 1—3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页例3、“练一练”,练习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用列举法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这样不会多也不会漏。 2、能在运用列举法时体会不符合要求的安排应去掉。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边列举,边计算和考虑要符合要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用1角和5角的硬币若干,要拿出2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启发: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按什么顺序列举? (同桌合作列表完成) 二、教学例3,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3,指名读题。 问:“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是什么意思?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举,再在小组里交流。 (有两种方法) 2、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按什么顺序列举比较简便?(从大数开始列举比较简便) 三、指导练习,巩固知识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练习十一第5~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进一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 进一步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独立思考,完成,集体订正。 提问:你们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后小结:我们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3、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练习十一第八题。 指名读题,问:“只是向东、向北走”是什么 意思? 指导学生完成:我们可以将直线相交的点用字母代替,列举出所有的路线,并按一定的顺序列举。 5、完成路线十一第9题。 出示题目,要求仔细读题。 同桌讨论。 全班交流。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在书上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