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孩子做数学题目总是粗心怎么办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1、简单不该出错的题目,做错了;2、会做的题目,做错了;3、看错题目,做错了。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粗心并不能作为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点:
1、知识不熟练,概念不清晰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孩子对所学新知识,不及时复习,没有完全掌握。
还有一点是孩子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只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不多加思考,导致做题的时候不能触类旁通。
这类孩子需要多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漏洞。
2、性子急,习惯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出错,并且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体现在学习不认真,写作业不检查,敷衍潦草,思维跳跃或混乱等,直接导致错误频出,这也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
这类孩子需要纠正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耐心,尽量培养孩子将所想内容落到纸上,这样思维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铅笔、橡皮都可能让他分心,总之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课程和题目并不那么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这类孩子需要加强阅读习惯,用他喜欢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导他,培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这些“粗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读题
陪孩子写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读题,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识。
读题的时候,引导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数据、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确保没有遗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切记,草草读完题目,妄下结论。
2. 演算工整
务必培养孩子准备草稿纸的习惯,解题时,根据读题时得到的关键信息和数据,按调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干净醒目,条理清晰,简单明确,很少会发生数位不对,或符号弄错等情况。
3. 回头检查
很多孩子做题时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确率,做完题后,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悦中,或不检查,或检查时草率。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算出的结果,推算出体重数据,判断是否符合题中数据。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缚,另一方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而干净整齐的草稿纸也很方便检查。
4、规定时间,量化题目
陪读父母都知道让孩子认真专心写完作业有多难,所以要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质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长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就是孩子5道题完成得有质有量。
孩子从“必须忍耐1小时”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认真做完就能玩”的积极状态,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保质保量,克服粗心,家长还可视情况给孩子一些奖励,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戒掉”粗心,不仅能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还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序高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㈡ 我做数学老是粗心,甚至有时抄都会抄错数字,要怎么办
第一,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犯所谓“粗心”的错误:①是习惯不好呢(也就是平时在练习的时候是否会因为“我只是太粗心”而忽略了你为什么会犯错)?②还是平时生活时也会落下东西?③运算时草稿纸密密麻麻一片?④忽略了题中所给出的一些细微条件?第二,你可以去好好回顾一下,总结看看到底犯的错误在哪里。比如,哦,这个题我把数字抄错了;那个题我忽略了这个条件,这是否是因为我没有顾及到这个知识点(一些你不太在意的小细节)。第三,了解了自己到底有哪些错误,①就应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我要在写这一步时要注意②找到这样的题目去训练,再次总结,不断提醒自己别犯同样的错③正视问题,自信一点,我们更应看到背后有什么问题,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方法。等等。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望采纳
㈢ 孩子的数学老是粗心,怎么办
如何纠正孩子数学粗心的毛病
寒寒的数学考得不是很好,我有点焦虑,毕竟明年就要升中学了。今天在网上搜寻孩子数学老是粗心出错原因及教育对策。结合孩子的问题,我想孩子之所以出问题由于以下几个原因:1、有的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牢固,不能够举一反三,导致做题出错。但是这种出错的比例不是很大,我断定孩子知识掌握程度在九分左右;2、看题不入心,导致对题目表述的各种数量没有搞清他们的关系,这种出错几率应该占了一小部分;3、凭经验办事,一看题型是以前练习过的,马上就将以前做题的模式套进来,不管面前题目的具体内容,不去仔细厘清题里内容,导致列式出错;4、计算结果出错,计算过程在第三四部上往往会出错,将加当成减,将这个数看出那个数。总的说来,主要不是智力上的问题,大多是非智力的因素在导致孩子出问题。这也是许多孩子在数学学习上最经典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家长平时所说的粗心。
粗心究根到底是学习习惯,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没有持久细心的耐力,表现在平时做事就粗略,毛手毛脚,动作快而不精细,做事马虎不细致等。寒寒平时刷碗就表现出这种特点,她的动作特别快,但是往往碗涮完了,我们用的时候还发现饭渣在碗上粘着。数学的问题,并不是仅仅在数学考试上表现出来,在平时各方面可能都有体现。我们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养成细心细致的习惯才好。因为各种习惯和能力是互相迁移和影响的。
一般认为孩子数学易出错,如果不是知识没有掌握好,往往也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也就是孩子的语文可能也不好。但是寒寒的语文还是非常不错的,阅读让她这个学期得来99分的成绩。所以基本可以断定孩子的读和理解应该不成问题,问题症结也就在以上几个原因了,主要是由于我粗心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及时发现并积极培养孩子的细心细致的好习惯。还有人认为,读题出错也可能和孩子记忆力有关,如果记忆力差可能导致孩子在读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但是寒寒应该主要问题并不在此。
为此,我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帮助孩子纠正这个问题:
1、 继续并且要很好的落实我的家庭经典阅读。这个假期要孩子每天诵读《弟子规》和《论语》,在反复诵读中慢慢浸润孩子,或许养心的东西最能滋补孩子的一些缺陷吧。
2、在家里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劳动及动手的机会,让孩子在做事中追求精益求精。
3、 系统的数学知识复习,巩固孩子的所学知识,使其融会贯通。
㈣ 做数学总是粗心怎么办
没法---我就是一个典型,不论怎样----我复读的时候,妈的那套题简单过马,但是我还是考了个70来分---不然现在都上重点了------没想到的是---我上了大学竟然被分到统计专业----兄弟我告诉你,越怕越见鬼,没事的,迎难而上,一定要理清课本的知识点,熟背(不是看是背)每一个数学公式,而且你一定要拿3年内的高考数学题来自己分析,考点是什么,好像我记得我们老师说有145个考点,每年都会出其中的120个左右,你自己去摸索然后专门拿下那些你会做的题就够了,不要乱去挑战难题150分能拿190分对于一般学生够用了,你记住会做的一定要得分----我当你比你还粗心,老师K过我N次了切记 你可能会觉得是因为你的粗心使得你做错题,是很小的问题,其实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觉得你必须认真对待,而不是一笑而过,嘴上说下次改其实没用 一道做错的题目下来后必须认真仔细的再做一遍,找出错误的地方,看看主要是因为哪儿里才错的,如果是计算上的就要多练,可以找些计算量大的题去做做,一个人静静的去揣摩,你会感觉数学很好学 最主要的还是要找到对数学的兴趣。多看些有关数学上的趣事会争强你的兴趣 读题时把关键词加着重号 TIPS: 1、如果你考试的时候想跟别人比速度,想比别人先做好然后炫耀自己做得快,别人做得慢,得意洋洋地看着没做完的人埋头苦干,那你这次考试几乎就完蛋了。 2、如果你寄托于快速做完题目后去检查,靠检查来解决失误,那失败就离你不远了 3、做完后检查固然重要,但做题时认真仔细,适当地瞻前顾后更加重要。 4、求快和心急是失误的根源!!! 5、就算离考试结束还有1分钟,你还有半道题没做完,此时你应该放慢速度更加仔细地做。这样还有30%的几率能把答案算出来。如果指望加快速度而心急如焚地做,那成功的几率是1%。 6、别相信放松心情能减少失误 7、做题过快或过慢都会提升失误率,就像生长素的作用一样。 8、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做题不熟练与失误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9、解决失误非一朝一夕的事,别指望逛公园能减少失误。 10、如何对待草稿纸,就是如何对待你的失误问题。失误少的人的草稿纸要比失误狂的卷面更为整洁。 1 1、急着完成作业,就是急着培养自己出现失误的能力。 1 2、有些错误不是失误,尽管看上去像,但是就算再给你做一遍你还是会错。 1 3、不要因为自己失误过多而考试考得差就拿失误当成情有可原的理由。 1 4、出现一次失误以后,不要对自己说:“别管它,反正只是个失误。” 1 5、假如你连续3次考了满分,也不能证明你一定解决了失误问题。 1 6、假如你连续6次考了满分,可以说明你已经解决了失误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 1 7、别寄托于考试时会超常发挥不失误,凡是把成功寄托于运气的人最终只会失败。 1 8、成功要靠自己的脚踏实地。 步骤/方法 错题集。给孩子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写下来,让他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再在旁边做出正确答案。这实际上是一个孩子的“错题档案”。这样有利于孩子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是自我教育的好办法。错题本要常翻看,对于做错的题呀不断加深印象。草稿不能太草。虽说是草稿,但却不能小看他的作用。平盟教育提示当孩子养成从草稿开始就严肃认真对待的习惯,就有利于克服粗心的毛病。草稿是孩子思路的体现,而且利用草稿能帮助孩子仔细检查做题过程,检查错误。因此草稿的作用不只是得出一个结果,而是要体现过程的清晰度。不要太依赖于橡皮。有时也可以限制孩子使用橡皮,让孩子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想好了再做,力争一次做对。 要十分重视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和问题。数学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及时纠错,防止造成知识缺陷的积累;在学生的作业后我会评改后我会让学生先改正里面的错题,目的是让学生先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也顺便检测下学生是否真的不会还是粗心错题。但部分的学生总会不自觉去改,就等着第二天老师评讲时抄。我认为学习的进步是在不断的纠错过程中实现的,将不会的、出错的问题,学会、做对,就是进步;无数小的进步累积起来就会成为大的进步。 学会自查。不断地自查才会 有助于加强做题严谨的习惯,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要坚持,希望家长和老师对这样的孩子要不断督促和鼓励。
㈤ 做数学题目粗心怎么办
我和你一样,每次拿到试卷,觉得题目都很简单,可是分数就是不理想,觉得自己都做的起,就是考试的时候太粗心。我觉得解决这个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做题的时候多提醒自己要仔细,不要因为考试环境而影响自己的内心。多反复检查,检查的时候不要因为答案而检查,这样错误都永远都检查不出来。
㈥ 孩子做数学题目总是粗心怎么办
如果小孩做作业比较粗心,可以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调整:1、一定要培养孩子细心的良好习惯,做事情不能慌张,不能着急,尤其是在做作业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适当的检查,尤其是培养仔细、认真的性格,做完作业之后检查一遍,才能缓解做作业粗心的问题。2、也应该适当的鼓励孩子多一些良好的习惯,尤其是当孩子出现做作业特别粗枝大叶、特别马虎的情况,一定要提高孩子的认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作业出现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对自己带来的危害,比如让自己学习成绩下降。如果孩子能够意识到这个巨大的危害,积极、主动的养成细心、认真的性格,才是比较重要的。
㈦ 做数学题总是很粗心怎么办
小学生在做数学题的时候,经常“粗心”,很多家长觉得这是小毛病,没有重视起来,然而,马虎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影响数学成绩,也会影响今后各科的学习。
1、先把书桌整理一下再做功课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外物干扰是影响他学习的最大因素。
因此如果孩子不能集中精神于功课上,不妨先帮他们把桌面上与学习无关的物品整理整理: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课本和练习册之外,玩具、课外书、电子产品等都应该由家长收起来。
书桌前方除了粘贴与学习有关的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粘贴其他类似卡通画、装饰物等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
2、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尽量保持安静,像看电视、听广播、搓麻将、听音乐、和邻居聊天等行为,都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是降低分贝。
当然最好的做法是父母拿一本书坐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学习。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父母这样做能为他树立一个好榜样,非常利于他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看的书尽量不要是报纸或杂志,因为在孩子看来,看那些“书”,不是学习,而是一种消遣,反而会适得其反。
3、学会把学习变成游戏
孩子不喜欢学习,主要就是因为学习强制又无趣。所以不如把强制学习换个做法,让完成课业变成游戏,更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家长可以给孩子制定一张任务表,让他根据作业任务的轻重缓急,填上每天的学习计划、完成时间等。
4、逐渐延长学习时间
研究表明,各年龄段注意力稳定时间分别为:5-10岁20分钟、10-12岁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所以如果想一个孩子60分钟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设定学习时间时,最好能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为孩子设置过高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就会心生挫折而放弃。
家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视孩子情况而定,将学习时间慢慢从5分钟延长到10分钟,再延长到15分钟、20分钟,并对孩子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称赞。当孩子一次比一次有更好的表现时,其成就感会随之逐步增加,也就能更好地坚持下去。
5、同一件事家长不要反复提醒
父母对孩子交代事情只讲一遍,其实也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上的知识点,老师只会讲授一遍,如果孩子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父母讲好几遍才记住,他就无法很好跟上老师的节奏。
所以,当父母有事情要交代给孩子时,最好是能先提醒孩子,你只说一遍,让孩子专心听好并完成。
如果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而错过你交代的重点信息,那么你可以做出适当的小惩罚,如打扫卫生、倒垃圾等等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㈧ 数学太粗心了怎么办
在自己的房间里贴上自己诚心悔改的字条,与别人在一起时,要时刻记住“改掉粗心”控制自己,作用有诚心,粗心算老几,很容易搞定
㈨ 孩子做数学题太粗心怎么办
学习粗心是小学生的通病。想要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坏习惯,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粗心是做错题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我们判断粗心的标准:1、简单不该出错的题目,做错了;2、会做的题目,做错了;3、看错题目,做错了。
其实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看到的结果,粗心并不能作为原因。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粗心”,主要还是因为这三点:
1、知识不熟练,概念不清晰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由于孩子对所学新知识,不及时复习,没有完全掌握。
还有一点是孩子可能并没有完全理解所学内容,只是对书本概念死记硬背,不多加思考,导致做题的时候不能触类旁通。
这类孩子需要多引导,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时梳理自己的知识漏洞。
2、性子急,习惯不好
性子急的孩子不管做什么都容易出错,并且很容易出现不耐烦的情绪。
体现在学习不认真,写作业不检查,敷衍潦草,思维跳跃或混乱等,直接导致错误频出,这也是学习习惯不好的表现。
这类孩子需要纠正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耐心,尽量培养孩子将所想内容落到纸上,这样思维更清晰。
3、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孩子写作业时心不在焉,铅笔、橡皮都可能让他分心,总之就是对学习不上心。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本身就有限,再加上课程和题目并不那么有趣,孩子玩心重,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这类孩子需要加强阅读习惯,用他喜欢的方式,趣味性地引导他,培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这些“粗心”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帮助他“戒掉”粗心呢?
1. 慢慢读题
陪孩子写作业时,一定不能代替孩子做的事就是读题,因为家长不能代替孩子消化知识。
读题的时候,引导孩子速度一定要慢读,细读,边读边思考,同时把重要的数据、信息等在草稿本上记录下来。
确保没有遗漏有用的信息,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解题,切记,草草读完题目,妄下结论。
2. 演算工整
务必培养孩子准备草稿纸的习惯,解题时,根据读题时得到的关键信息和数据,按调理演算,列出方程、算式。
这样在检查的时候,干净醒目,条理清晰,简单明确,很少会发生数位不对,或符号弄错等情况。
3. 回头检查
很多孩子做题时注重速度,而忽略了正确率,做完题后,很容易被速度麻痹,沉浸在完成的喜悦中,或不检查,或检查时草率。
家长不妨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算出的结果,推算出体重数据,判断是否符合题中数据。一方面不被自己的方法束缚,另一方面发散孩子的思维。而干净整齐的草稿纸也很方便检查。
4、规定时间,量化题目
陪读父母都知道让孩子认真专心写完作业有多难,所以要巧妙运用方法,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有的家长规定孩子做1小时作业,才能看动画片。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心不在焉,完成质量很差。但是如果家长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看动画片”,结果就是孩子5道题完成得有质有量。
孩子从“必须忍耐1小时”的消极状态,转变为“认真做完就能玩”的积极状态,不仅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还能保质保量,克服粗心,家长还可视情况给孩子一些奖励,一举多得。
培养孩子“戒掉”粗心,不仅能帮孩子理清知识体系,总结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还能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序高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