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打开数学脑

如何打开数学脑

发布时间:2022-07-04 00:25:50

① 怎样才能开动脑筋,做数学题的时候

1. 静下心来,不要想起他的东西. 【神马都是浮云】
2.仔细审题,不要题目看到一半就直接做了.
3.如果不会做了,也不要死缠着一道题,从而浪费了时间.如果一直看着一道题目,思维就基本会定死.不会想其他的方法解题.
4.多检查.数学,把基础分掌握了,分数也不会低到那里去.
主要就是:静,审,多角度,多检查.这几步,做好了,也就差不多了.
还有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的解题能力.

② 孩子从小就对数学没有头绪,该如何帮助他建立数学思维呢

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就是背会加减乘除,对于初中生而言就是学会二次函数,而对于高中生而言就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的认知,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更有不同的看法,其实对于这些人而言数学不好的原因都在于没有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随着现代发展的速度,数学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要想学好数学,就要从小培养数学思维!





3、让好孩子看关于数学思维的书,每天看

最后的方法爱就是让孩子看一些关于培养数学思维的书,书的知识都是能够正确引导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不像有特定的方法让孩子去训练,而是在书中看着看着就已经不知不觉进入训练模式了,所以给孩子选择这么一套书,是个好方法。

这三个方法就是能够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方法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觉得原来被你忽略的方法正是能够培养孩子数学脑的方法,现在学会也不要紧,只要你的孩子还没有三年级,都是来得及培养的。

③ 如何培养3岁宝宝的数学思维能力

为什么要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进行数学启蒙?

学龄前后尤其是3-6岁是儿童形成数学思维的最佳黄金期。孩子一旦在这个阶段养成数学脑,今后在数学算法和数学建模能力上将有突出表现。

幼儿智力发育标准中一共有四个指标:语言、数学、动作、生活能力。四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其中,数学智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家长应该充分意识到数学启蒙对孩子一生智力发展影响的重要性,尽早开发;同时应注意寻找高效的数学启蒙教育方法,最好能从学龄前,孩子3岁以后就开始进行数学启蒙,一直坚持到学龄阶段。

培养儿童数学思维要学什么?

就幼儿数学来讲,数学知识主要包括数字、量、图形及其运算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几部分内容。

就数学能力和思维而言,在幼儿阶段,应该培养儿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下数学智力能力:计算、估算、巧算能力,分析问题的专注能力,计量单位应用能力,按要求解决问题能力,图形辨别能力,符号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综合分析能力。

怎么进行数学启蒙

有些家长说,自己确实不知道怎么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其实说起来,常用的数学启蒙方式无非三种:一是在生活中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二是通过数学启蒙绘本或者课程;三是通过数学启蒙动画片。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讲一讲。

1在生活中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启蒙的第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学,让孩子明白数字的含义。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妈妈就可以有意识的教孩子数数,比如指着孩子的玩具,给孩子数数有几个,和孩子之间进行互动,让孩子拿两个苹果给你。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孩子数到10的过程变慢,但是意义却很大。

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数学启蒙。儿童的大脑思维进程和情绪有关,和创造性、记忆等的发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如果提供给儿童大脑活动的信息是丰富而愉悦的,那这种学习就是积极的、高效的。

游戏是满足儿童多通道活动的代表。科学设计的数学游戏是给予儿童相应知识、能力和经验的最佳方式。

说到游戏,不得不提起很多高质量的数学绘本中也有不少游戏,只要参与到书中的数学游戏当中,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努力成为数学达人。

2数学绘本利于数学思维培养

好的数学游戏书应该避免线性的、结构式的题目设计(研究证明,这些方式严重抑制儿童大脑学习能力),应该按照数学知识的不同维度巧妙设计,穿插编排,使看似毫无规律的游戏最大限度满足儿童好奇心,从而集中儿童注意力,激发其数学潜能。现在数学启蒙的绘本多种多样,有些孩子可以和家长边玩边学,也能增加亲子感情。

1,摩比爱数学

④ 如何打开学生数学思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里,兴趣就是思维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灵活。尤其低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玩得开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教学中,我从“兴趣”二字入手,通过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设情境,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所谓情境,就是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营造的学习氛围。小学生一般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生动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的精神状态迅速由抑制达到兴奋,而且还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自我需要,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1、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兴趣

当认数到8、9时,孩子们对数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再从数的顺序、基数、序数……从头讲起,学生肯定不喜欢听。于是这里我创设了一个小动物参加套圈比赛的情境,用电脑课件的动画形式出现:美丽的大草原上7只小动物聚集到了一起,他们要参加套圈比赛,“等等我”一只大花牛也跑进了画面。现在是几只动物?一幅生动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目光被吸引了过来,于是在同学们的参与下的小动物套圈比赛开始了。在这节课上,多媒体电脑,让静态的8、9动了起来,在动态中呈现了8、9的来源、大小、组成等知识,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学生很快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2、创建故事王国,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比一比》这一课中,我由孩子们喜欢听的童话故事讲起:“大灰狼想吃小猪们,于是把它们盖的草房子吹走了,把木头房子也烧了,最后3只小猪盖起了石头房子,大灰狼这回可没办法了,但它并不甘心,它又去打小兔子们的主意,这可怎么办呀?3只小猪决定帮小兔子们盖石头房子,看他们正在一起搬运材料呢。出示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情景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呢?”孩子们由听故事变成了认真投入地看故事,积极动脑想故事,兴趣高涨,思维活跃,在观察、比较中领会了“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及比较的方法。孩子喜欢这些故事,是因为这些故事离他们的世界很近;孩子们愿意在故事中学习,是因为它有情有境,能让孩子融入其中,从中体会到数学的无尽乐趣。

3、在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兴趣

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才会更有兴趣。如讲“分类”,首先呈现了一张生活情景图,这就是小明杂乱的房间:床上放着玩具,躺着鞋,写字台上到处有书,还有袜子、帽子,椅子上是打开的书包,地上还凌乱的摆着跳绳、篮球、围巾等。房间是孩子们生活中最熟悉的地方,一见到画面,他们就感受到了房间的杂乱无章,产生了帮小明整理房间的愿望,从而体会到分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一不陌生,二有体验,学起来自然容易,很多人能兴趣盎然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4、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离开幼儿园,对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很陌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决定了他们特有的学习方式——玩中学、游戏中学。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

在教学中,适当地开展一些有声有色的游戏,寓教于乐,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从而增添对学习的兴趣,当数学与儿童的游戏揉和在一起时,孩子们感受更深的是:数学,有趣。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人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实数学的学习也是一个由具体事物抽象出来,再应用于具体事物的过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应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去发现、探究数学知识,去体验数学的思维过程,去应用数学的方法、思想。

1、在操作中探究,在感受中思考

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皮亚杰说:“知识本身就是活动。”动作和思维密不可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乐于模仿。根据这一特点,在讲9加几时,很多孩子能说出9+4=13,对不对呢?我为他们提供了9个黄片,4个红片,请他们自己动手摆一摆,验证一下。结果,凑十法、接数法、由减想加法、把9当十法等等纷纷出台,正是老师给他们提供了在操作过程中主动探究的机会,难于理解的进位加法才在学生面前显得不再抽象与深奥。事实证明:如果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也能成为自己发现解决问题方法的人。

2、在操作中实践,在感受中提高

新的教学目标理念已由重知识、能力转向为重思想、方法的培养与渗透。练习也可以用操作的形式来呈现,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的过程中求异、创新。

教学“分类”时,在孩子们初步理解、掌握了分类方法之后,我们安排了让学生亲自动手给图片分分类的活动。这一活动激起了孩子们的思维热情,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创造中去了。短短的几分钟,孩子们的表现竟出乎老师的意料:十几张图片,分出的结果各不相同,有按颜色分的,有按形状分的,有按图案分的,还有分得更细同学把图案中动物分成了水中的、陆地的,把交通工具分成了两轮的、四轮的。这个活动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后,再返回到具体的问题中来,通过动手操作,给了学生一个释放已有知识,展示学习成果,彰显个性的机会。通过这一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紧密相关。只有不断的把枯燥的学习内容用学生喜爱的不同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激发学习兴趣,激活主体思维,从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⑤ 如何才能打开数学思维

各个小知识点是数学的基础,把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就是一张知识网,如果你能做到把这一张网放在脑子里,你的思维将更加全面。
想做到这一点,先要把小知识点各个击破,做到应用自如,然后再去做那些覆盖知识点叫广的题目,把思维扩散去寻找解题所需知识点,再集中精神去解决它,日积月累,肯定有较大的进步(你是不是发现有很多时候做题的时候,一些小知识点记不清了?这就是根基不牢)。
网上有各类知识点的解析,方法应用,平常多看一些,学习一些技巧。

⑥ 数学脑如何唤醒读不懂怎么搞

您好。平时的时候需要多读书多看书多和别人交流,而不是光学习,不去接触其他的东西。学会灵活~

⑦ 学数学头脑不灵活怎么办

高三学数学最大的弊端是时间不够,这是学数学就处于被动状态。当然,也不是不能。
首先,你要对其充满兴趣,抽出更多的时间专供数学,我建议你自学。数学课可以不听,你搞一本书学资料,要简单,易懂,重点。多问,请于动脑。学数学不在于头脑是否灵活,而在于你是否能想得开,方法是否灵活。我曾经总结过,数学,有时就是逛。就像逛集市,对有一道题,你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大胆的往进代,总有一个是合适的。

⑧ 做数学题如何打开自己的思路

1、从条件入手进行分析
2、从问题入手逆推
3、两头挤
注意:公式、定理一定要熟,这样见到题目才会有“条件反射”,才能够思维灵活。

⑨ 孩子不爱学数学,脑子不开窍怎么办啊

我小时候数学也不好,我觉得培养兴趣最重要了。打是最让人反感的了,小孩子也会有想法的,上什么培训班的都没有用,让他做一些比较有趣味的数学题,家长参与进去,多给予鼓励,慢慢有兴趣就好了,毕竟是小学一年级,不就是个加减乘除嘛,教教就熟练了,耐心、爱心、宽大为怀!!!

阅读全文

与如何打开数学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