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什么叫数学图形序列

什么叫数学图形序列

发布时间:2022-07-04 20:21:00

① 数学 序列

9 - 7 - 8 - 6 - 7 - 5 - 6 - 3 这组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9-7、 8-6和7-5之间都相差2,且都是成两个等差数列,即出现:9,8,7和7,6,5,而第四组:6-3中,6可与前面的(987)成一个等差数列,而3与前面的(765)不能成为一个数列,根据前面的规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6后面应该是4,而不是3,即成为这样的9 - 7 - 8 - 6 - 7 - 5 - 6 - 4的数列。

② 小学数学中所有有关图形的概念。

线段之类: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无限延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角之类:锐角:三个角都小于90度。直角:有一个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而小于90度。周角:等于360度。图形之类:计算公式: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2C=∏d=2∏r(2)面积=半径×半径×∏评论|赞同0 分享到:

设置形象
古月楼兰妹 六级

签到 补签卡

2
0
1
3年4月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2
0
1
3年5月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1
欢乐签到,赢取奖励我的升级进度 经验值
6690 / 7000采纳数
144 / 120采纳率

③ 数学图形知识

重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点到顶点的距离是它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因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而得名外心。
垂心定理: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内心定理:三角形的三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

④ 什么是整数序列

就是一系列的整数

数学上,序列是被排成一列的对象(或事件);序列写作 (a1,a2, ...)。简单起见,也可以用符号 (an)。

比如 (A,D,B,M,...)就是一个字母序列
然后(3,234,23,64,...)就是一个整数序列了

注意:并不是1,2,3,4,5 这样的才叫序列

⑤ 数学图案的定义是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画算不算数学图案

数学图形指的是与数学有关的图形,如几何图形,函数图形等等。其中包括平面图形(如直线、曲线、多边形、平面区域)和空间图形(如空间曲线、曲面、立体、空间区域等等)。

⑥ 数学图形的分类

①、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②、对称轴平分连接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③、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对称轴,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④、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①、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着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②、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
③、连接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相等。 ①、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的所有点都绕一个固定的点,按同一个方向,转动同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旋转变换,简称旋转。这个固定的点叫做旋转中心。
②、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③、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①、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大小可以改变),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相似变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都是相似变换。原图形和经过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我们称它们为相似图形。
②、图形的形似变换不改变图形中每一个角的大小;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⑦ 【初中数学】在数学中,序列是什么怎么表示序列{ak}是什么意思

在数学中,序列就是按照
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
其实就是数列的意思。
序列{ak}就是数列:
a1,a2,a3,…,ak,…
(这里仅仅是把平时习惯
写成n的序号写成了K而已)。
可能是你习惯了数列的叫法,
说成序列一时不适应罢了。

⑧ 初中数学图形概念

平面图形
名称 符号 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mh
圆 r-半径
d-直径 C=πd=2πr
S=πr2
=πd2/4
扇形 r—扇形半径
a—圆心角度数
C=2r+2πr×(a/360)
S=πr2×(a/360)
弓形 l-弧长
b-弦长
h-矢高
r-半径
α-圆心角的度数 S=r2/2·(πα/180-sinα)
=r2arccos[(r-h)/r] - (r-h)(2rh-h2)1/2
=παr2/360 - b/2·[r2-(b/2)2]1/2
=r(l-b)/2 + bh/2
≈2bh/3
圆环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D-外圆直径
d-内圆直径 S=π(R2-r2)
=π(D2-d2)/4
椭圆 D-长轴
d-短轴 S=πDd/4
立方图形
名称 符号 面积S和体积V
正方体 a-边长 S=6a2
V=a3
长方体 a-长
b-宽
c-高 S=2(ab+ac+bc)
V=abc
棱柱 S-底面积
h-高 V=Sh
棱锥 S-底面积
h-高 V=Sh/3
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
h-高 V=h[S1+S2+(S1S1)1/2]/3
拟柱体 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 V=h(S1+S2+4S0)/6
圆柱 r-底半径
h-高
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
S侧—侧面积
S表—表面积 C=2πr
S底=πr2
S侧=Ch
S表=Ch+2S底
V=S底h
=πr2h

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
r-内圆半径
h-高 V=πh(R2-r2)
直圆锥 r-底半径
h-高 V=πr2h/3
圆台 r-上底半径
R-下底半径
h-高 V=πh(R2+Rr+r2)/3
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
球缺 h-球缺高
r-球半径
a-球缺底半径 V=πh(3a2+h2)/6
=πh2(3r-h)/3
a2=h(2r-h)
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
h-高 V=πh[3(r12+r22)+h2]/6
圆环体 R-环体半径
D-环体直径
r-环体截面半径
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
=π2Dd2/4
桶状体 D-桶腹直径
d-桶底直径
h-桶高 V=πh(2D2+d2)/12
(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
(母线是抛物线形)

⑨ 数学的意义。

数学的意义:

1、数学是人类探究世界,研究自然界任何事物的核心;

2、数学衍生出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不断推动着人类的发展;

3、数学是公理、约定的支点,有了数学,研究才得以继续;

4、数学衍生出二维、三维、高维,是这些事物存在的基础。

一、中学数学有什么用?

1、初中数学学什么?

我们以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六三制)为例:

七年级(上):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初步;
七年级(下):相交线与平行线;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八年级(上):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
八年级(下):二次根式;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
九年级(上):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
九年级(下):反比例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和视图。
这6册书的内容其实可以按照研究的内容重新整理成为3个模块。

代数模块: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实数;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和不等式组;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几何模块:几何图形初步、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旋转;圆;相似;锐角三角函数;投影和视图。
统计模块: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分析;概率初步。
数学在难度上的突然提升一般在初二上学期。这个时期,无论几何证明还是代数式化简,其解题对模式识别和技巧要求很高,学生需要一定量的训练,这个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同时还需要一定的观察力,成绩拉开是在这个阶段,不少学生对数学兴趣丧失也是在这个阶段。

2、高中数学学什么?

原新课标高中教材:

必修部分: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性质、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基本初等函数I(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几何体、位置关系);解析几何初步(平面直角坐标系、直线方程、圆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II(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系列(文科):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2系列(理科):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概率、统计案例
其他选修课

3-1数学史、3-3球面几何、3-4对称与群论、4-1几何证明选讲、4-2矩阵与变换、4-4坐标系和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4-6初等数论初步、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4-9风险与决策。
很多省份高考选考题是从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和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这三部分中出题,应该说是比较适应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的,但没选择矩阵还是令人遗憾。

新版新课标高中教材

必修A版共两册:

第一册: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第二册: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B版共四册:

第一册: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等式与不等式;函数;
第二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与幂函数;统计与概率;平面向量初步
第三册:三角函数;向量的数量积和三角恒等变换;
第四册:解三角形;复数;立体几何初步
选择性必修共三册:

第一册: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
第二册:数列;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第三册: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综上,高中内容也可大致归纳为三个模块:

函数与代数模块: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包括三角恒等变换);平面向量(平面向量初步、向量的数量积、解三角形);等式与不等式;数列;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几何模块:1)立体几何—空间几何体;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2)解析几何—直角坐标系;直线和圆的方程;圆锥曲线的方程
概率与统计模块: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特征和表示、样本估计总体;随机事件和独立性、古典概型);计数原理(排列组合、二项式);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和条件概率);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相关和回归)
3、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的衔接:

数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并不准确地划分为简单的四个部分:

代数的研究对象是代数结构和运算法则;
几何的研究对象是图形性质和空间关系变化;
分析的研究对象是函数也就是变量关系的性质;
数论的研究对象是整数的性质。
之所以说并不准确,是因为数学学科作为一个门类,各个部分之间彼此联系得非常紧密,各个专门领域之间相互借鉴之处甚多,很难严格地将它们互相区分。例如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图像,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向量,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体现。

一般而言,如果不是专门研究数学的大学生,在本科阶段最主要的数学课程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这三门课程,这也是考研数学的主要内容。高等数学就属于分析范畴,线性代数属于代数范畴,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属于应用数学范畴,但需要分析和代数工具。几何和数论一般只有数学系和少数专业学习。

中学数学知识是学习大学数学知识的基础,这就是学习中学数学的意义所在。下面我来大致梳理一下中学数学知识的联系,以及它们如何构成大学数学的学习基础。

先说代数和分析:

小学我们做的计算题都是数的运算,结果就是一个数,所以学的都是数的运算法则。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们开始学到用字母表示数,这叫做代数式。

“代数”是晚清数学家李善兰译介到中国来的,取其“以字代数”之意。代数式是一种语言体系的转换,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构造公式,将运算一般化,得到通用的解法;等到面对具体问题时,在将具体的数代入公式中,就可以解决问题了;而代数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求通用的解法。公元820年,波斯数学家花剌子模发表了一份代数学领域的专着,阐述了一次和二次方程的通用解法,明确提出了代数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把代数发展成为一门与几何相提并论的独立学科。书名中首次使用了al jabr一词,其含义是“重新整合”,也就是移项与合并同类项。 转译为拉丁语后,变成了 algebra,后来又进入了英语。这就是“代数”一词的词源含义。

引入代数式之后出现了数系的扩充。随着处理的数字越来越复杂,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不能够得到自然数的结果,a-b(a<b,a和b都是整数)引出了负数,a/b(a<b,b≠0,a和b都是整数)引出了分数。所以我们把原来的整数扩展为有理数。这是另一种语言体系的转换,我们使得运算的范围扩大了。

然后我们开始学习整式(字母不做分母的代数式,包括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和乘法,并且学了整式乘法的逆运算——因式分解,即如何将一个复杂多项式转化成简单多项式的乘法;并且从另一条主线上,我们也学习了整式方程即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整式也能够做除法,变成分式,同时也可以做分式方程。但是,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遇到了开方问题,这种运算与四则运算不同,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有理数,于是我们接受了无理数的存在,并将数系扩充到实数。开方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运算法则,例如负数不能开平方之类,这种法则同样代数式同样要遵守,这就是根式。有了这些基础,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了,我们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解法——求根公式。

学了好了基本的运算(加减乘除和开方)和方程以后,引入了函数,引入函数以后,数学的语言体系就又提高了一个新的层次。研究函数和应用函数,是分析的主要任务。函数之重要性,说它是现代数学最重要的概念也不为过。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传统的自然哲学对这种联系的分析都是定性的:比如用火加热,水的温度就会上升;用力越大,弹簧拉得越长;而现代科学则需要对这种联系进行定量分析,找到联系的普遍规律,这就需要用到函数工具。初中物理里的关于加热的公式Q=Cm(T2-T1)、弹簧受力的公式N=k(x-x0)以及高中物理的万有引力公式F=GMm/r2,本质上都是这种借助函数工具进行定量研究的产物。函数是中学数学承上启下的核心知识,初中函数的应用基本是在解方程和不等式上,而高中数学除了一部分几何和统计知识以外,几乎完全建构在函数理论之上。

高中数学首先引入集合语言,引出后文对函数的定义。集合论是现代数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基石,但是高中水平的数学几乎用不到这个东西,只需要会进行简单的集合运算就可以。然后开始深入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一般性质,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特殊性质,以及一种自变量为正整数,因变量为实数的特殊函数——数列,即实数序列。三角函数引出平面向量,其运算法则反映出的向量代数也是一次数学语言的重大飞跃:我们发现能够运算的不仅是数和代数式,还有有序的数和代数式。然后是不等式,你也许会疑惑学这么复杂的不等式干什么,但到了大学学习真正的数学分析就会知道,不等式证明技巧是学习数学分析必备的本领。这些基础打牢以后,就开始学习极限和导数,高中数学到此就戛然而止了。函数、数列、不等式、导数是高中数学最难的部分,这些也是高等数学基础的基础。高考题的最后一题,基本上就是函数、数列、不等式和导数的综合应用。

到了大学,接续这部分的内容就是大名鼎鼎的高等数学,其中绝大多数内容也就是微积分。数学专业则学习数学分析,这是用更严密的论证体系来学习微积分。不过,无论是高数、数分,研究的函数都比较直观,基本上都是连续函数,或者说黎曼可积函数。而不满足上述条件的实函数,则需要基于集合论、测度论和勒贝格积分的实变函数理论来研究。在另一个方向上,函数的变量也不都是实数,如果变量是复数,则由复变函数或者复分析这门学科来研究。自变量除了数以外,还可以是函数,函数的函数叫做泛函,研究泛函以及无限维空间变换的理论叫做泛函分析,这是比实分析和复分析更加抽象的数学。此外,方程中也可以用微积分,研究如何求解包含微积分的方程的领域叫做微分方程,其中研究包含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叫常微分方程,研究包含多元函数微积分的叫偏微分方程。分析领域的各个学科都跟理论物理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的关联。

高中的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其主要作用是为解三角形和立体几何证明打基础,从应用角度讲算作几何模块更恰当。学到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中学代数的内容就戛然而止了。到了大学,一次方程组被重新拉回视野。因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所以一次方程组也叫线性方程组,线性代数就是从研究线性方程组的通用解法开始入门。通过运用n元向量、矩阵和行列式,最终得到了线性方程组的通用解法——克莱默法则(但是后面我们会知道,行列式的计算非常复杂,克莱默法则远不如高斯消元法好用,线性代数和高等代数只是拿线性方程组作为引子,引出线性空间这个核心,而这种解线性方程组的任务就交给计算数学专业的数值代数课程了)。与此同时,我们运算的对象也扩展到了向量和矩阵;我们发现,这些运算很相似,都有类似的结构,数学家将其进一步抽象为线性空间,并将研究线性空间的性质和变换作为线性代数的主要任务。而我们直观上能够感受到的三维空间,则是线性空间的一种特殊形式。为了研究这种特殊形式,引入了双线性函数和二次型,得到了内积运算,进而将线性空间特殊化为度量空间,这样线性空间理论就有了能够用于几何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的用途。线性空间是最简单的代数学研究对象,除此以外代数学的研究对象还有群、环、域等,研究这些对象及其性质的后续课程叫做抽象代数或者近世代数。初中几何遇到的三等分角、立方倍积和化圆为方三大不可作图问题的证明就需要用到抽象代数的知识。高中选修3-4对称与群、4-2矩阵与变换,分别对应着群论(抽象代数的部分内容)和矩阵代数(线性代数的简单部分),可以课余时间读一读。

然后我们再说说几何:

几何的英文是Geometry,Geo-是“大地”的词根,-metry是“测量”的词根。Geometry直接意思就是“土地测量”。几何起源于古埃及,因为埃及的尼罗河每年的周期性泛滥带来大量肥沃土壤,但是土地的分界也都会被冲毁,因此每年古埃及人都要重新丈量土地,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的测量技术逐渐发展成为最初的几何学

⑩ 数学中图形的定义是什么呢

线段确实是图形 而且直线、圆、矩形、曲线、图表等也都是图形
图形是在载体上以几何线条和几何符号等反映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表达形式

图形是由3条或3条以上的线段守卫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案叫做图形
你的图形的定义不知道是从哪里看的 我是没见过这样定义的图形

如果你的定义成立的话 那么圆是不是图形

阅读全文

与什么叫数学图形序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