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画小学数学中的方格图
“数学工具”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获得数学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方格纸作为一种直观又简易的数学工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不少的妙用
一.创造性使有方格图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提供建立空间观念的时机和空间。纵观整套小学数学教材,发现在与图形相关的学习内容中,大量地使用了方格(每个小格为正方形)图。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感用好方格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下面谈谈自己在《平移和旋转》一课的教学中如何使用方格图。
这节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能判断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多少格,同时能画出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几格后的图形。这是教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学生数平移格子时,我首先着重强调了“对应点”这一概念,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一知识解决问题。然后利用教具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通过仔细地观察,了解平移了多少格。对一部分不能正确判断出来的学生,我让他们自己在方格纸上进行操作,这样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就能正确地判断出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了多少格。在教学画平移后的图形时,我先指导学生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然后指导学生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再把平移后的点按原图的样子用线连起来。
由此可见,教材中的每幅方格图都承载着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点滴作用。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好时机,教师要有意识地深入理解教材的每个设计意图,并用好这些素材。同时,教师还要努力去创造性地使用素材,为学生的空间观念乃至各方面数学能力的积累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地使数学教学为学生数学素养的积累服务。
二.有效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图
在教学实践中用好方格图,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教师应在教学中怎样用好教材中提供的方格图?
在教学《位置》单元中,引用学生熟悉的座位排序,明确地引入“数对”。用一对有序数来表示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并借助大量方格图帮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数对中两个数的不同含义。这些不仅仅会成为学生提升空间观念的素材,也会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好充分的孕伏。单元明确地引入“数对”。用一对有序数来表示一个点在平面中的位置。并借助大量方格图帮助学生感受数对与位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及数对中两个数的不同含义。为学生提升空间观念,也会为今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做好充分的孕伏。
三、用方格图来展示平面图。
用方格图来展示平面图是从学生的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符合学生的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认知规律。如五年级上册讲“图形的面积”时,用方格纸来画图讲“比较图形的大小”,数格子的方法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讲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以用方格纸来验证对图形面积的猜测;为了加深对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还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指定面积大小的图形;六年级“圆”这一单元,教师亦可借助方格纸来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工具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材料。教师如果发现了它的价值,能够充分地用好它,一定能够对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方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材料。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甚至是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 数学11×11画表格画数学表格应该怎么
你是问怎么画11×11的表格吗?一行11个格,一共画11行。
在绘制表格时a×b,a代表行数,b代表列数。比如5×6就是画一个5行6列的表格。
3. 高中数学,五点画法忘记怎么画了.表格怎么列求指教表格一定要给我啊!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就是几个重要的点,是0,2/pai,pai,3/2pai,2pai,下面对应该函数对应位置的点的横坐标.其实就是一个周期的开始点,最高点,中间点,最低点和末点.上一行是横坐标,下一行写相应横坐标的纵坐标的值(这个带入函数式求出来)
4. 如何绘制数学用的小方格
先画一条横线,再画一条坚线。然后再复制--粘贴,这样就可以画出很多正方形方格了。画好一个大的后再组合成一个整体,再整体复制--粘贴
5. 二年级数学图表示200怎么画,画两个
方法一:二年级数学图表示200可以用计数器表示,如下图,百位上画两个珠子表示两个百,就等于200。
方法二:可以用方格图表示,涂黑200个小格子也可以表示200。有多种方法可以表示,方法是不唯一的。
(5)数学画图单元格怎么画扩展阅读:
在小学阶段,用图形表示数字,算式,这些题目是很常见的,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解答这类问题,答案是不唯一的,有理由就可以了。
用图形来表达数字,能加深孩子们对数字的理解,更能激发孩子们对数字的兴趣,多做这一类题目对孩子的启蒙是很好的。数学王国往往是从数字开始的。
人类最早用来计数的工具是手指和脚趾,但它们只能表示20以内的数字。当数目很多时,大多数的原始人就用小石子和豆粒来记数。渐渐地人们不满足粒为单位的记数,又发明了打绳结、刻画记数的方法,在兽皮、兽骨、树木、石头上刻画记数。
6. 高中数学图形怎么画
没说清楚是立体几何图形还是代数函数图形,对常用的代数图形,常用的方法有:
一、描点法:
即将函数-变量列表→描点→连线
这是对函数图像已知的情形多用此法
二、平移法:由基本函数图象为模型,进行左右平移,上下平移.
这类基本函数有:①一次函数②二次函数③反比例函数④指数函数⑤对数函数
关键是要找出基本函数
三、对称成像法
就是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先做出某一区域的图,再对称成像,做出其他区域的图形.
函数奇偶性主要特点是: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另外有时还可利用原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间的关系:原函数与其反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对立体几何图形,主要用的是斜二测画法,步骤如下:
(1) 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已知平面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
(2) 画出斜坐标系:在画直观图的纸上(平面上)画出对应的x'轴和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
∠x'O'y' =45度(或135度),它们确定的平面表示水平平面.
(3) 画对应图形:在已知图形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x'轴,长度保持不变; z轴也保持不变.
在已知图形平行于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画成平行于y'轴,且长度为原来一半.
(4)对于一般线段,要在原来的图形中从线段的各个端点引垂线,再按上述要求画出这些线段,确定端点,从而画出线段.
(5) 擦去辅助线:图画好后,要擦去x'轴,y'轴及为画图添加的辅助线.
不管哪一种图形,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弄清楚基本函数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画图才更好!
7. 小学数学示意图怎么画
数学教学中,利用画图辅助解题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借助直观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画图意识,让他们分享各自的画图方法。
形成意识――知道画
需要画图的数学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根据文字的字面意思去画图,另一种是习题文字并未提到图,需要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画图。
理解概念――正确画
一个图形往往由多个不同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概念。学生根据对文字信息的理解(主要是概念的理解)来画图,能否正确画出,取决于他对概念理解的准确程度。
巩固技能――熟练画
教材中明确规定了一些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画图技能,教学中落实这些技能,可以让学生轻松完成一些画图任务。
8. 初一数学画图怎么画
先做ab,用圆规,量出a的长度,画两次(做线段=已知线段)
在做,∠a=∠α,做角=已知角
在做∠b,先做角=已知角,做出一个∠α,在用做出的角的一边为已知的边,再次做出一个∠α。
做出的两个角交与一个点,就是点c,
三角形就做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