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以内加减法怎么教孩子
01
在学习加法之前,要先要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可以用生活中的物品来举例,让孩子明确地知道数字大小代表的意义。
02
在小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做到一种题型,就是比较大小题。小学数学还没有引进负数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先告诉孩子两个数相加得到的结果一定要比之前要大。
03
在认识完数字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进入加法的学习了。我们小时候刚开始学算术的时候,家长都会教我们用掰手指的方法。加一个数就伸一根手指,这样就很直观理解加法了。
04
做两位数的加法的时候,可以用拆分法。比如15+4,可以先个位数先算5+4=9,然后在把十位数的1再添上,由此可知结果应该是19。
05
如果孩子的理解能力真的不太好,那就让孩子把加法运算当作口诀一样背诵,背得好,可以给孩子一些奖励,这样做孩子更有学习积极性。
06
现在手机上还有一些专门帮助孩子学会算数的益智游戏app,可以让孩子尝试着玩,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也就学会了20以内的算术。
07
最后就是多让孩子做题,做题是最好的提升正确率的方法。在书店买一本习题册,然后每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孩子来完成,练习的多了也就完全掌握20以内的加法了。
08
在教孩子学习算术的时候要有耐心,要知道你觉得很简单的基本算数,对于孩子而言是很难的。如果你在教的过程中表达出不耐烦,可能会造成孩子对数学也产生阴影。
❷ 如何教幼儿20以内加减法
如何让孩子快速的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
这个问题描述有点模糊,既不知道孩子几岁,也不清楚究竟“快速”是多快!
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和一年级的小朋友的要求当也不一样。
我家大宝幼儿园中班,但是20以内的加法以及10以内的减法都算的很好,略作分享!
1、首先孩子要熟悉100以内的数字,最起码要熟练20以内的数字。
孩子要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首先当然要熟练的掌握20以内的数字才可以。熟悉的数字越多,对孩子来说20就越小,算起来也越轻松,心理上有点“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2、日常生活场景教加减法
生活教学,活学活用是最简单最牢固的方式。
比如:
问:哥哥1个苹果,弟弟个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 答:2个。家长“对了,1+1=2”。
再比如:
问:一共煮了4个鸡蛋,妈妈吃了1个,还剩几个鸡蛋?答:3个。家长“对了,4-1=3”。
诸如此类的场景有很多。
3、提供类似点读机的电子产品。
我家有个点读机,朋友送的,我对这类电子产品一直不感兴趣,大宝偶尔拿出来玩一玩。
有一天,大宝拿着一张有数字的卡片,在那里玩。我就听着上面说“8+4等于几?”然后我看到大宝掰着手指算,然后按了一下12,然后点读机上说“对了,你真棒!” 大宝很开心,然后继续掰指头,继续加加减减。
我突然发现原来点读机也很不错呢!我从来没给大宝教过,都是他自发算的。
4、可以提供挂图
挂图的作用就是提供一种兴趣的可能,功能大概就跟玩具一样。你把挂图挂在那里,就有那么些时刻,孩子会有兴趣看一看、读一读、算一算。
5、游戏的方式进行,拒绝强迫。
孩子越小,越不能强迫孩子。必须化有形与无形,溶物细无声,在生活中学习,这样孩子才能理解的深刻,贯彻的彻底。理解了问题的实质,孩子才会举一反三。
❸ 20以内的减法怎么教
20以内的减法用破十法。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难点,教科书安排了6节课来学习“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的是“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分别有口诀法、画图法、拆十法、竖式法,多种方法的应用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本节微课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理念,层层递进,便于学生接受,同时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总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布置的作业,还进行了拓展,让学生尝试做“十几减6”的计算,使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基础,十几减9的算法将是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来计算的开端,因此设计微课时借助数数、画图等方法,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小学(Primary school),是人们接受初等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之内。
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为6年(少数地方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即从小学升级到初级中学(简称:小升初)。
2017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8.1万所,比上年减少0.3万所。全国小学招生1752.6万人,比上年增加23.5万人,增长1.5%;其中,城市小学招生765.3万人,同比增加44万人,增长9.3%。小学在校生9913.0万人,同比增加220.8万人,增长2.3%。[1]
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小学15.80万所。小学招生1808.09万人,在校生10725.35万人。小学共有专任教师643.42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6%。
❹ 一年级分解法怎么教20以内
1、10以内加减法需运算自如,速度快、正确率高,这是基础;
2、先少后多,先从20以内加法开始,循序渐进;
3、20以内加法可以,再练习减法;
4、加减法都可以,最后练习加减法混在一起的题。
例如1+1=2,最终结果就是2不可能是3,没有道理而言,孩子必须接受并记住产生条件反射,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反复练习,这个没有捷径的,只有这样速度和正确率才能得到提高。
算术分数和负数的加法
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加法还遵循相关操作(如减法和乘法)。
加法是最简单的数字任务之一。 最基本的加法:1 + 1,可以由五个月的婴儿,甚至其他动物物种进行计算。 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被教导在十进制系统中进行数字的叠加计算,从一位的数字开始,逐步解决更难的数字计算。
❺ 小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的技巧
学习10和20以内的加减法窍门
学习10以内数加减法的方法
1、加法:大数记心里,小数往上数,如4+2= 把4记在心里,往上数两个数,5、6, 之后得出结果4+2=6
2、减法:大数记在心里,小数往下数,如6-3= 把6记在心里,往下数三个数,5、4、3, 之后得出结果6-3=3
家长需配合每日为宝贝出30道10以内加减法,提升幼儿的算术能力,注意不要让孩子数指头,养成习惯不好改,培养心算能力。
20以内加减法窍门
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11-20的数可以和孩子玩猜数游戏。用3种方式描述数:
1)个位是2,十位是1 。
2)1个十,5个一。
3)比11大,比13小。
用这些方式描述数,让孩子猜,或者反过来孩子描述大人猜,直到熟练。
2、用计数器拨数。家长说数,孩子拨数。边拨边说数的组成。如12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一般的孩子在学前班时就学会了10以内加减法,进入小学后,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稍加练习也能熟练掌握。但是,孩子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不是那么轻松了,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大大下滑,计算的准确率也降低了,两极分化初露端倪。有的学生由于计算速度跟不上,开始拖拉作业,成为数学学习困难者。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退位减法的困难呢?我认为,这和我们运用的计算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有关。算法不外乎数数法和数字推理法,数数法就是通过数数来计算,包括借助实物数数和单纯数数两种。数字推理法指的是包含凑十法、拆分法等的运用数字进行推算的方法。
然而,数字推理法对学生的思维要求高,需要的思维步骤也多,并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最终到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以运用最为广泛的凑十法为例,求9加6等于几,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就需要这几个思考过程:
一、判定该题是不是进位加法;
二、如果是进位加法,怎样才能凑成10。这样确定方法后才能进行下面的运算:
9+6=9+(1+5)=(9+1)+5=10+5=15
从上面的运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一个过程,而且属于不能直接运用题中数据,需要拆分才能进行简便运算的一类。所以,看似简单的凑十法,其思维是不简单的,包含着一系列逻辑推理过程,它的认知基础与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计算的困难。那么,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是这样做的: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怎样才能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呢?其实只要将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10以内减法就行了,归纳下来口诀是:“加九减一,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怎样用口诀,以“加九减一”为例,“加九减一”是指一个数与9相加,将这个数减去1作为它们和的个位。
例如:8+9=( )就拿 8减去1结果7,用7来作和的个位,即8+9=17, 5+9=( )就拿5减去1等于4,用4来作和的个位,即5+9=14。
“加八减二,加七减三,加六减四,加五减五”的方法同上。
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相反,就是把20以内退位减法转化为10以内加法。口诀是:“减九加一,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如何用口诀,以“减九加一”为例,“减九加一”是指一个数减去9,将这个数的个位加上1所得的结果就是它们的差。
例如:17-9=( )就拿17的个位7加上1结果是8,即17-9=8,13-9=( )就拿13的个位3加上1结果是4,即13-9=4
例如:17-2=( )分清那个是个位,哪个是十位,先看个位数能不能减,7-2如果够减,就用十以为的减法,7记在心里,然后倒数6,5,得5,然后十位的1不变,就得了15.
“减八加二,减七加三,减六加四,减五加五”与“减九加一”的方法一样。
一年级学生还不能正确的进行抽象思维,采用以上方法,能使习惯依赖摆实物来计算的学生脱离实物也能快速准确的算出结果,避免了死记硬背,盲目多练,提高了运算速度,降低了出错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❻ 怎样让孩子快速学会20以内加减法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在理解数字概念的基础上,同时讲解加减法,进而让孩子理解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率,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等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数学概念。除此之外还教会孩子识别顺时针与逆时针,寻找图形与数字的规律,感知解析几何中的象限与坐标,理解奇数与偶数等高级数学概念与技能。
❼ 怎样教孩子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应该如何引导
在孩子小的时候,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适当的进行引导,让其学会20以内的加减法,对后来的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其大脑的发育。但是一定不能拔苗助长,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很重要,通过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来吸引他的兴趣,从而让他快速的学会才是最好的方式。除此之外,学习是熟能生巧的,平常当做亲子游戏来多考考他,也能够达到加深记忆的作用,还能够让其感受到你的陪伴和爱,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否则孩子会敏感的察觉到你的情绪,不仅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还容易使其自信心受挫。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家庭成员都可以参与进来,还能够加深亲子之间的关系。
❽ 怎样教20以内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要想教会了些小朋友的话,我觉得很多时候可以用这些数棍子啊。或者说给他买一些辅助的一些工具。当然还可以让他学习一些技巧,比如说凑十法,比如说可以分散一下,把15分成十和五。然后再去加减一些数字。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我觉得可以利用自己的一个手指头对他进行一些教育,特别是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话,就可以直接用手来数。这样的字比较方便的,当然你也可以给他报一些课外辅导班,比如说猪心上这样的东西的话,他们是会有一些技巧和方法,教他们这些加减法的。
❾ 怎么教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
1、采用画图的方法学习:可以事先画一些小动物,亦或是孩子比较喜欢和感兴趣的水果之类。有助于增加孩子的趣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准备一些颜色艳丽的图片:事先准备一些漂亮的,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可以是人、物、水果、衣服和家用电器等图片,陪孩子一边玩一边学习,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3、采用画树棍的方法进行学习:事先拿笔在纸上画一些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树棍形状,使之看起来清晰明了。这样孩子也比较容易听的懂。
4、充分利用孩子的手指进行学习: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数学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自己的手指进行数数。比如:需要计算9+8是多少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心里记住9,然后伸出双手,数够8个手指头,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5、练习采用进位的方法:让孩子做算式的时候。学习和掌握使用10进1的方法进行学习。换句话来说就是凑10的方法。
❿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法秘诀
加减法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部分,不过这是对于我们来说,对于刚开始接触他们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还是会有些害怕,在学习上估计不会立马就从幼儿园的自由状态切换过来,所以给小学一年级学生辅导功课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方法。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对学生来说有什么有用的学习方法吗?小编整理了一些内容,估计对大家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有帮助!
一、概念的认识
1.基础数字的认知:先要让孩子熟练的说并,认,写1-20这20个数。要达到一下程度:1.家长任意指一个数,孩子能迅速认出,说出。2.家长任意说一个数,孩子能快速准确的写出。把最基础的一步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不要急于求成。
2.大小的概念:孩子对这20个数的说,认,写都掌握熟练了,接下来要教孩子大小,让其有大小,多少的概念。从1开始,其后面的数越来越大,20是最大的,中间的数均比1大,比20小。可先按顺序三组,三组的教孩子。例如:123,789等。而后再打乱顺序,随意抽出3个数让其辨别大小。最好拿实物来表出‘大’,‘多’的概念。
3.个位十位的概念:教孩子个位,十位。让其明白1位数小,2位数大,能帮其快速判断大小。
4.加减的概念:把‘加’,‘减’的概念教会孩子,让其知道加会让数变多,变大;减会让数变少,变小。可用简单的吃东西来教。例如:桌子上放3个苹果,让爸爸吃了一个,孩子就容易明白爸爸吃了一个苹果,苹果就少了一个,这时再引入‘减’的概念。
二、加减怎么算?
1.一位数+一位数=一位数
这种最简单,例如:3+2=5
先让孩子伸出3根指头,‘加’就是在3的基础上再伸出2根指头,也可在3后让孩子往后多数2个数,即4,5。这里就体现了大小和加减的作用。因此要让孩子知道3后面的数大,前面的数小。要明白加是越来越多。
2.一位数+一位数=2位数。例如:4+7=11
这个在虽然涉及个位,十位的内容,但因为是一位数加一位数,所以不用考虑照位的问题,又因为20以内的数记得熟练,所以按前面的方法,就能直接写出答案。
3.一位数+两位数=两位数(不进位)例:6+12=18
这个就要注意照位了。不过这个不涉及进位,退位,因此只需让孩子分清个位,十位,注意照位,然后按前面的方法即可。
4.一位数+两位数=两位数(进位)如:8+13=21
在3的基础上教给孩子满十向前进1,同时注意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减法同样适应。也可借助算数棒等工具帮助孩子理解。
三、总结:
1-20 20个数,1最小,20最大,其余均比1大,比20小;相邻的数,后面的比前面的大。
加=多,减=少
两位数比一位数大;先算个位,再算十位;个位满十进一。
看完上面的内容之后,大家是不是觉得很清楚明了,运用以上的方法给小学一年级学生教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应该可以更加方便和顺利,预祝大家的数学学习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