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怎么编

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怎么编

发布时间:2022-07-10 10:19:11

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解决问题怎样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首先学习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
2、明确不懂得问题;
3、交给分析的方法;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4、最终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注意:所谓情境,一般的人都认为是环境,学具、故事等。其实这里的情境主要是指:思维的情境,也就是为孩子创造思维空间,思维的条件等。

㈡ 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1.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红光印刷厂装订一批日记本,前三天共装订了960本,后16天平均每天装订420本.这批日记本共有多少本?
4.一个打字员4分钟输入200个汉字.照这样计算,输入3000个汉字需要多少分钟?
5.3袋面粉共重75千克,8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6.一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吨水.照这样计算,钢铁厂一天节约55吨生活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
7.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8.两个年级的同学去买书,三年级有48人,每人买2本,四年级每人买3本,四年级买的总本数和三年级一样多.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买书?
9.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10.小华从学校步行回家要20分,骑自行车回家要10分.小华步行每分走45米,他骑自行车每分行多少米?
11.学校买15盒彩色粉笔,每盒50枝,用去10盒.还剩多少枝没有用?
12.海天机械厂第一,二,三车间各生产了6箱零件,每箱120个,一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13.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14.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5.刘师傅23天共加工4255个零件,王师傅平均每天比刘师傅多加工18个.王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
16.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17.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18.工厂要加工360个零件,小王5天可做完,用这样的速度,做8天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19.明明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0.老师买来6枝钢笔,钢笔的价钱是圆珠笔的3倍,一枝圆珠笔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钢笔用了多少元?
21.农机厂一车间分3个组加工3420个零件,每组12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
22.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23.啄木鸟一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虫多少只?
24.一堆煤160吨,4辆卡车3次运96吨.照这样计算,4辆卡车几次才能运完这堆煤?
25.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90米,20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18天,平均每天铺多少米?
26.强强8岁时,他父亲32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强强的2倍时,父亲多少岁?
27.某校三年级有4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576元,平均每人捐3元,平均每班有多少人?
28.修一段长324米的路,前8小时共修了240米,剩下的每小时修21米,还要几小时才能修完?
29.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15元,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需要多少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16元,全年要多少钱?
30.一堆煤,计划每天烧45千克,可以烧32天,由于节省用煤,实际烧了36天,实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㈢ 小学数学三年级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解决问题

[课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简解]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加灵活。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初步理解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使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确立学习的信心。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共分五个环节:(1)激活经验、初步感知。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解决的方法作铺垫;(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由自己独立思考、再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3)尝试应用,理解深化。通过系列练习,使学生对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4)灵活运用,拓展内化。通过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游戏形式组织练习,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5)回顾总结,体验价值。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云思考、解决。
2.创设情境。
多媒体呈现小红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乒乓球的片段:小红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个乒乓球标价2元”上。
3.收集信息。
从刚才的影片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4.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相互议议)
例如:
(1)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2)买1袋要多少元?
(3)这些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等等。
谁能解答。(指名口答)
5.出示例题。
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自由表述题意。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小红买了6袋,每袋5个,一共要用多少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组织探究。
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
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
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
解法一:5×2=10(元)
10×6=60(元)
问: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图理解: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联系吗?根据这2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的价钱,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
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再算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

解法二:5×6=30(个)
30×2=60(元)
问: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多媒体辅助。问:6表示什么?5呢?根据“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知道了6袋一共有多少个个乒乓球以后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乒乓球一共要用多少元?)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买30个一共要用多少钱?)
如果学生还有其它算法,比如: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他的计算依据。
可以是:假设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那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要的钱数。
如果学生表述不了这样做的理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计算的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自己去相互说一说。如果说不通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3.小结反思。
(1)问:解法一先算什么?解法二呢?
小结: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相互检验。
(2)继续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刚才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小结: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
(要仔细观察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条件,然后找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看能求出什么?再进一步解答。)
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1)收集信息:多媒体演示小松鼠、小兔、小猫各运了2筐苹果,每筐苹果重20千克。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1:每筐苹果重20千克。
学生2:每辆小车装2筐苹果。
学生3:这里一共有4辆小车。
学生4:要求的问题是一共运苹果多少千克?
提问: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是哪些?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重点说一说不同的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正确算式:2×4×20 或 20×2×4
=8×20 =40×4
=160(千克) =160(千克)
同学之间再进行相互交流、检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引导学生看图,进行仔细观察,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
有几排兔笼,每排有几个兔笼?每个兔笼中有几只小兔?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评议。
正确算式:6×4×3 或 3×4×6
=24×3 =12×6
=72(只) =72(只)
如果有学生直接列出算式:6×12=72(只),也可以。
3、“想想做做”第3题。
(1)可以先算什么?也可以先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
(3)问:如果我们的教学楼上也这样摆放花盆,那一共需要多少盆花?
四、灵活运用,拓展内化
“超市购物”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周末到超市去买东西,多媒体呈现超市里的购物片段与画面:一些物品的单价及数量
牛奶:一箱18袋,每袋2元;
饮料:每箱24听,每听3元;
方便面:每箱30包,每包2元;
铅笔:每袋10支,每支5角;
……
活动要求:按6名学生一个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推选售货员和顾客,其余同学按照顾客的购物需求进行计算,再由售货员来判别对错。
五、回顾总结,体验价值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你感觉比较熟练?
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课后请留心观察,找出数学问题后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

特别说明:

本文引用单位: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 姓名:芮秀荣 邮编:00

㈣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教案

简单的排列(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学具袋 。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师: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问题刚说完小动物们都纷纷举手说能写成两个数: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
小猪站起来说能写成3个,小熊说6个,小狗说7个,到底能写出几个呢?
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请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 1. 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 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 小结 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课本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 拓展应用 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

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激趣导入。
导语: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当有人说到足球时。老师马上引到学校冬季运动会,我们三年级3个班的比赛情况,结果我们班得了第一。那我们班比赛了几场?学生回答两场。三个班比赛,每两个班比赛一场,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然后汇报,并说理由。
3、引导参与。
4、共同探究。
师:2002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他们说不出,老师再告诉他们。
师: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一共要踢多少场?(课件演示主题图)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4、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5、一小组演示。
6、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8、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9、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10、方法允许多样。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老师适当引导。
11、师生共同。
12、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13、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14、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15、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16、比赛结束了。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三、拓展练习。
提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

本单元练习课(4)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都没关系。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可以很开放,比如,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圆形表示明明,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 掷一掷 (五)
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
活动目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三、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㈤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㈥ 小学三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解决问题)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答案:2元
2、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
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
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
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上,问他该如何称量。
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回家,
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
蕉?

答案:25根
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5、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售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
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 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
答案:97元
6、一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个位上的数之和是1972,求这个四位数
答案:因为是四位数,和是1972 所以这个四位数的千位上一定是1,因为它不能是0,也不能大于1.
所以这个数就是1xxx。
剩下三个数,即使是1972,9+7+2=18,18+1=19.所以百位上的数只能是9,因为是别的数是不可能得出19xx的。

然后设 个位为数字x,十位为数字y,x、y都为0~9的整数,
则有:1900+10y+x+x+y+10=1972 则有11y+2x=62
x=(62-11y)/2 这样 把0~9的数放到y的位置,就发现 只能是y=4,x=9

所以就是1949

㈦ 三年级趣味数学题及答案(解决问题)

1、△+○=9 △+△+○+○+○=25
△=() ○=( )

2、小青把1、2、3、 4、……97、98、99、100、101放在一起,顺次排成一个多位数,123456……99100101,这个大数是几位数?

3、有一列数,它们是按一定顺 序排列的:1、4、7、10、13、16、19、22、25、……那么左起第99个数是几?

4、从3000里减去285, 加上282,减去285,加上282,……照这样计算下去,减多少次后,结果是0?

5、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是 12米。如果要把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其中一条边增加4米,另一条边增长多少米?(写出过程)

1、 某人连续打工24天,赚得190元(日工资10元,星期六做半天工,发半工资,星期日休息,无工资)。已知他打工是从1月下旬的某一天开始的,这个月的1 号恰好是休息日。问:这人打工结束的那一天是2月几号?

2、如果把 1,2,3,4,5,6,7,8这八个数字分别填入下面算式的□中(没有相同的),那么得出最小的差的那个算式是□□□□ - □□□□。

3、用4辆车一天运水泥30 吨,问8辆车几天运水泥120吨?

4、筑路队修一段路,6个人 45天完成,如果增加9人,多少天完成?

1、小刚的体重为40千克,小林的体重为42千克,小丽的体重为38千克,小军的体重为52千克,那么他 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冬冬三次数学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考 试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4次考试的数学得分是多少分?

3、果 品公司运进苹果83筐,运进桃子74筐,运进草莓64筐,运进梨71筐, 而最后运进橘子的筐数比运进五种水果的平均筐数还多32筐,问 果品公司运进橘子多少筐?

4、在一次身体的体检中,小红、小强、小林三人的平均体重为42千克,小红、小强的平均 体重比小林的体重多6千克,小林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如果要想具备福尔摩斯那样神奇的破译密码的本领,不但应具有非凡的推理能力,还要懂得大量的其他知识。然而,只要你有心,也可以破译一些简单的密码。
现在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据传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42-1727)小的时候,学习成绩几乎在学校是倒数第一。后来他下决心改变这一令人沮丧的状况。有一次,他把自己的 作业做得干净整齐,没有任何错误,但正当他把笔和本子收起来时,糟糕的事情发生了:墨水洒了,正好在他的一道算术题上留下了一块墨迹。下图显示了这个令人不快的结果。

式中只剩下了3个数字较为清晰。小牛顿尽了一切努力,最后终于记起来整道题凑巧用了0、1、2、3、4、5、6、7、8、9全部10个数字,一样一 个。
如果这是一种从0到9这10个数字编制的密码,你能破译出被墨水盖住的都是哪些数字吗?
由于被墨水盖住的是10个数字,所以原式应为:
2 8 ?
+? ? 4
────—
????
我们可以把这个算式写成:
28A
+CB4
────—
GFED
其中每个英文字母分别表示数字0、1、3、5、6、7、9中的某一个。
我们先考虑千位上的G。两个三位数相加,和是四位数,由于两个百位上的数相加,和最多向千位进1,所以,G只能是1,这时,算式就成了:
28A
+CB4
────
1FED
再看百位上的C和F。如果要保证向千位进1,C不能小于7,即C只可能是7或9中的一个。
设C=9,那么如果十位不进位到百位,F=1;如果十位进位到百位,F=2。这都和已知的数字重复。所以C≠9。
所以C=7,F=0。即
28A
+7B4
────
10ED
这时,B可能是3、5、6、7中的某一个。
如果B=3,那么应有E=1或2,但这不可能;
如果B=5,那么E=3,但6+4≠9,9+4≠6;
如果B=6,那么E=5,这时令A=9,则有D=3。
整理出来就是:
A=9,B=6,C=7,D=3,E=5,F=0,G=1。
于是,小牛顿的算式应为:
289
+764
────
1053

1、、△+○=9 △+△+○+○+○=25
△=(2) ○=( 7)
2、一位 数:9个----9位
两位 数:90个---180位
三位 数:2个----6位
一 共:9+180+6=195位
3、一共需 要加(99-1)个3,是294,再加第一项1,所以第99项是295。
4、最后一 次减285,其余每次减后都会加282,所以实际只减去了3。
3000-285=2715
2715÷ (285-282)=905(次)
905+1=906(次)
5、原面 积:12×12=144(平方米)
现在面积:144×2=288(平方米)
现在的另一边:288÷(12+4)=18(米)
比原来增加了:18-12=6(米)
此题不要求孩子一定掌握。(面积还没有学)

阅读全文

与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怎么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2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00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5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5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3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