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年级的孩子,数学理解能力跟不上,怎么办
数学主要是逻辑思维,这个时候不一定非要去教一些生硬的知识,你可以去引导玩一些需要逻辑的游戏,或者说相关的书籍,总之先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时候再穿插一些数学的思维和知识点,可能会好很多的
㈡ 孩子上一年级,理解能力特别差,应该怎么办
关于这两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首先一年级的学生在独立读题和阅读能力上面欠缺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尽管如此,家长们也不能心安理得,甚至听之任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第三、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读题,读一遍不懂,再读一遍。即便是需要我们指导,也是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小学一年级的题型,很多都比较直观,但是有些确实也不好理解。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要鼓励孩子自己拿决定:你觉得这道题应该怎么做?老师上课有讲类似的题目吗?这道题和你以前做过的题目有什么类似的地方?
当然,家长们也要学会多鼓励孩子自己做决定。很多孩子迟疑、磨蹭,欠缺果断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出错。鼓励孩子,你要敢想,有根据地想,即便是错了,也总比没有想法要好。当然,多练习读题,多练习阅读,勇敢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有进步。
陪读是一门技术,各位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希望以上分享对各位家长有所帮助。
㈢ 我孩子数学应用题很差,怎么办
1、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尽量选择给孩子讲解题内孩子不懂的名词,讲解这个物件的原理,然后让孩子自己独立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积累的多了,孩子的成绩自然就提上去了。
2、日常内多给孩子讲解一些生活常识,比如:去买菜花多少钱,剩多少钱、坐车时看里程表的工作原理啊等等!当他们脑海里积累的越多,对应用题理解能力越强。
3、多作课外题,知识都是一点点积累来的,一天做5道应用题,坚持一年甚至几个月,所以,积少成多,久而久之孩子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和方法都会有独到的见解。
4、多看有关生活常识的课外书!每天看几件陌生的生活常识,时间长了,应用题里所出现的名词,他们脑海里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孩子可以读懂题意的时候,那么应用题也将变成计算题了。
注意事项:
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有数学。数学应用题目前在小学教材称为问题解决,意思一样,只是换了名称,而应用题主要来源就是生活实际。
涉及问题面很多,如打折问题、钟面问题、年龄问题、行程问题、比多少、倍数关系等问题都存在我们的身边,家长要有意识的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理解能力。
㈣ 一年级数学特别不好怎么办
1)理清算理和算法:
小学低年龄阶段,要求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表内乘除法、10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等算理。建议家长不要一味的追求速度,更重要的是要带孩子理清算理,因为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因此,熟练掌握凑十法,灵活运用凑十法,就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例如8+3=11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8和2凑成10,3可以分成2和1,则10+1=11
数学入门
这个算和想的过程,必须要让孩子说出来,尤其是口算速度慢的孩子,多说,说熟练,表示思维清楚了,这才可能算对,在算对的基础上,保证练习才能算快。
2)加强日常训练
①每天坚持10-15分钟的口算训练。另外孩子在做数学家庭作业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孩子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
②小学低幼年龄段孩子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和学龄前还有些相似,因此在数学学习上也有一些可以延续使用的方法,日常多积累生活经验。早期的基础数学概念,几乎都是源于生活,教育可以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展开。
例如,你想让孩子做计算题,不妨在超市购物的时候,让他算一算花了多少钱,这比干巴巴的练习册有趣多了,而且可以锻炼孩子的理解应用能力。
3)多检测学习效果
①让孩子跟你讲概念。例如,今天学了乘法,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什么是乘法?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吗?
②让孩子跟你举例子。比方说,生活中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乘法?该怎么用?第③让孩子给你出道题。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孩子给你出题。只要孩子在出题时能把数量关系想清楚,那就表示掌握得差不多了。
讲完提高数学水平的方法后,鱼sir再给大家推荐一些学习资源。
1)练习册:四五快算、新加坡数学等。结合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水平,练习1-2页/天。
2)学习资源:动画或电影,例如《数学小先锋》《怪物数学小分队》等。安排在孩子的休息时间,每次20-30分钟。
3)数学读物:汉声数学、走进奇妙的几何世界。建议安排在每天校内作业完成之后,或者饭后、睡前等休闲放松时间。
4)小工具:例如闹钟、好习惯养成表、错题本等,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㈤ 孩子一年级数学成绩不好怎么办
在一年级孩子成绩不好,根据我对自己班里的孩子的观察,他们大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数学方面,计算能力低下。
在整个小学阶段,计算贯穿着整个的学习过程,什么样的题最后不是通过计算来解决呢。成绩差的孩子计算能力差。差的表现有两种一是计算速度慢,如果做题时间不限定,孩子是可以完成的,可是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所以他们完成不了,造成成绩低下。这种孩子,家长就要想办法提高孩子计算速度就可以了。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或者小竞赛形式,限定时间,叫孩子完成任务。起初先根据孩子的计算水平,把时间先放长一点,叫孩子尝到成功地快乐,愿意配合家长继续活动,已达到提高的目的。
另一种情况就是计算出现错误较多。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加减法,进位不加1,退位不减1,造成计算的结果经常出错。
我班里计算能力差的那个孩子,比如计算45-18时,45-18=33,他会出现这样的“神”答案。个位上5减去8不够减,他就用8-5=3,十位4-1=3所以答案就是33了。这典型的算理不明白。他根本不知道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5个一减去8个一不够减,要借位,他弄不清楚。
这样的孩子在计算上要多下功夫,一定要孩子在一年级把计算关拿下。
做题理解能力差。
在数学方面,除了纯计算题,还会有一些填空题和解决生活问题中的题,他们理解能力差,读不懂题意。出现理解的错误,那么做题的准确率就低多了。
一年级里有这样的填空题:
比35多16的数是(),35比16多()
很显然,这两道题不一样,一个用加法,一道用减法。可是他们读不懂题意,看见“多”字就用加法。
一年级有种看图列算的题型,也是看不明白题意,造成列式出现错误,其实他们不明白加法和减法的真正意义所在。
方法:重新帮助孩子弄买明白加减法的意义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
语文方面,识字能力差,理解能力差。
现在一年级使用的是部编教材,这套教材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加大了识字量。每天要学的一类字有8个,二类字大约是十四五个。他们汉字掌握的较差,不愿意阅读,所以造成阅读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运用文字的能力差。也就是语文的基本功差,所以语文成绩也不容乐观。
并且这些孩子大多不太喜欢阅读,就算喜欢看书,也是无效阅读,看的是故事书,图的是花哨,并没有真正的把文字读进心里。
方法:大声朗读。读完以后家长可以孩子就里面的内容进行交流,一是看孩子是否真的读进去了,二是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心里知道和表达出来不是一回事,能够表达出来,那么理解的也就更深刻了。
方法:一年级才是学业的开始,一切从头来过也不晚。重新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当然这里面也包括生活习惯,不要觉得孩子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有个好的学习习惯,不是的,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不依靠别人。会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桌、书包。这样他才会把自己的学习安排的井井有条,一个生活上一塌糊涂的人,不会在学习上有太多的进步,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只会学习,不会生活的人,学习是十几年,生活却是一辈子。生活能力不强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建树。
㈥ 一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提高
提高理解能力差方法:
1、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加强孩子理解力的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正如想象可以让知识插上翅膀一样,想象力可以让个体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飞升。
2、让孩子独立思考,多问“为什么”。在学习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对问题要具有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学习的材料,取得良好的效果。
反之,如果孩子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方式和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对接触的事物半知半解,长此以往,很容易就会养成他们的依赖性和懒惰性,对事物的理解也只能浮于表面,对所学知识也不能灵活运用。
3、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多解释孩子对他们所认识所接触的事物一开始马上都能完全理解是不可能的。家长要求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犯错误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知识的形成过程是纠正错误的认知,形成正确的认知的过程。
4、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学龄初期儿童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差,只有随着儿童不断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以后,理解力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5、多阅读、多体验。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还需要让孩子多体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大量感性知识,然后才能通过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最终理解并构成了个人知识的组成部分。
㈦ 我家儿子刚上一年级,数学学得有点吃力,这种情况怎么办
数学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锻炼 数学思维能力;要培养和锻炼数学的思维,但是孩子自己学通了,那就不会吃力;所以给您几点建议:
对学习到的计算方法进行归类,就好像英语单词一样,公式 就是数学里面的单词,这个还是要死记硬背的;记住了公式,才能自如运用;
思维培养,虽然说公式会了, 但是有一些比较难的题,是考研孩子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读懂了题,那就知道用什么公式去解决,所以 还要培养读题,读懂题;这就需要家长的指导,棒孩子缕清思路,个人感觉小学的题目还是固定的几种;每个类型都教他一次,让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那以后他遇到了类似的题目,也能举一反三;
培养自信心;对数学吃力的时候,最好不要做有难度的题,一定要做简单的,建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再去慢慢的解决难题;如果上来就被难住,那样孩子就会更加抵触数学,害怕去学习;建议碰到难题 就不要让孩子做, 等所有简单的题目都做完了, 再去研究难题,做不出来也不要指责,要教给他方法;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