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教学案例及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实践活动,体会“前后”的概念和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三、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淘气又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愿意)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了什么难题。
( 评析 采用问题引入,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欲望。)
(教师播放淘气的录音)“我总是忘记自己站队的位置,聪明的你能帮我想个办法吗?”
师:哪个热心、聪明的学生来给淘气出个主意?
生1:只要记住自己排在第几个就行了。
师:是个好主意,还有其他办法吗?
( 评析 对生1的评价略显应付,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教师显然在等待其他同学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生2:记住自己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就不会错了。
师:你想的办法真不错!原来利用前后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自己的位置。这节课,我们就跟小鹿导游一起进一步认识“前后”。
(教师出示课题)
( 评析 教师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遗忘”了生1的回答,利用确定淘气在队伍中的位置引入“前后”,比较合理、自然。只是要对不是教师预期的答案予以重视。)
(二)新课探讨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动物们正在举行一场热闹的“森林运动会”。(教师边说边出示挂图,教师在挂图中没有呈现出动物。)
师:咦,运动场上怎么没有运动员?到底有哪些小动物参加比赛?别着急,教科书第56页有一张小动物比赛的照片。
(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
师:请一名同学先按顺序介绍一下正在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吧!
生:美丽的长颈鹿、可爱的小白兔、还有小乌龟、小松鼠和小蜗牛。(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各个小动物,但是没有按顺序出示,随意粘在图上。)
( 评析 教师故意“犯错”,引发学生的“好胜”心理,满足他们的成就感。)
生:(学生发现顺序不对,纷纷举手发言)不对,老师把它们的顺序弄错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说说正确的顺序应该怎样呢?
生:小鹿跑第一,是排在最前面的。
师:你来摆放吧。
生1:小松鼠在小鹿的后面。(学生边说边摆)
生2:小白兔在小鹿的后面,但松鼠是排第二,小白兔排第三。
生3:蜗牛在最后。
( 评析 教师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描述方式说出小动物的准确位置。在学生陈述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好各个动物的位置。)
2小组竞赛。
师:老师真佩服大家,能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小动物们的位置与顺序。每个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动物,然后讨论一下这个动物的位置有哪几种不同的说法,比一比哪一组的说法最多。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
(如果小组之间选的动物一样,教师可以请两位同学先做个交流,然后反馈。)
( 评析 此处可能会出现“小白兔在小松鼠后面”“小白兔在小乌龟”前面的说法。教学时,教师应适当地抓住这个契机,引出前后位置的相对性问题。)
3播一播。
(1)先播放狮子大王的邀请信,再出示赛车图。
师:谁愿意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来当赛车比赛的解说员。
(学生模仿体育解说员解说)
( 评析 这个活动安排比较巧妙,其实是让学生在解说中反馈对“前后”的理解。)
(2)课件演示,运动员们的头上显示问号。
师:你们能帮每个运动员提一个问题吗?
生:我想帮小兔提个问题:“我的前面有几辆车?”
生:我帮小熊猫提个问题:“我的后面有几辆车?”
(学生之间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说一说。)
(3)指导看书,把课本中的填空补充完整。
(三)游戏巩固
1乘车游戏。
(1)请5个同学当5个站牌,再请一个同学当司机。
(2)请每个上台表演的同学都要提一个和前后有关系的问题,回答正确的同学就可以上车来提问下面的同学。
(教师设计这个游戏时,要注意结合当地情况设计学生所熟悉的站牌。)
2排队游戏。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被叫到名字的同学自行排队,其余同学帮助排队:××同学站在最后面,××同学站在最前面,小红站在××的前面第几位,小明站在××的后面……
(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自行排队,师生互动后,也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提要求排队。)
3排队比赛。
(1)每组5人分别戴上5种动物的头饰。
(2)按照屏幕上的游戏规则排队,看哪一组又快又好。(小组长公布位置要求,其他同学按要求排队。)
(四)数学故事
1引导学生观察图,编出故事。
师:认真观察图,想想能否用上今天所学的前后知识,编编故事。
2学生交流反馈。
(教师尽量引导学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
(五)总结
师: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师:今天所学的“前后”知识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得到。同学们课后要多留心找一找,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还会用到“前后”的知识。
B.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原来有多少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求原来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课件_网络文库 http://wenku..com/link?url=CrLwx2I2-Oi5g0NbPErBixxuO1yR_-
C. 一年级数学《有几棵树》课件.ppt
一、创设情境
师:看同学们这么有精神,李老师决定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还记得李老师说的“猪八戒高老庄卖文具的故事吗?诶,今天的故事又是和不会算术的猪八戒有关。话说,在猪八戒他们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发生了这么一件事:一天,悟空和沙和尚出去寻找果子,八戒带着师傅和白龙马到小树林旁的小溪边去喝水,可是当八戒一回头却发现师傅不见了踪影。八戒连忙叫出土地:“土地,我的师傅呢?是不是被你藏了起来?”土地回答说“冤枉呀,这边上有一个自诩计算非常了得的妖精,喜欢作弄人,只要你算对了这片小树林里有多少棵树,那妖精就会自动现身!”可是,八戒望着这片树林犯了难……有几棵树呢?那位小朋友能帮帮他?(板书)
二、互动新授
生:有14棵!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可是八戒不能。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然后列出算式,可以先不用告诉八戒结果,我们一步一步的教八戒。
生:8+6
师:你是怎样列出这个算式的?
生:左边有8棵树,右边有6棵树。
师:真棒!观察真仔细!师:现在呀,八戒通过大家的帮助知道了怎样列式,可是计算结果是怎么样的,他又犯了难。待会呀,请小朋友们前后两桌为一组,利用你们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并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成员。李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时间一到,请小朋友们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的坐好。那一组最安静的举手,我会请那一组的派代表上来展示怎样计算得到结果的。然后小组每一个成员都有小苹果。好,开始!
学生汇报
师(总结):老师明白了。这个小组的同学呀,是把左边的树借给左边让左边变成了10,更好计算。现在老师黑板上也有小棒,我想请小朋友来画圈,使得我们看的更加清楚。
师:那这组小朋友是让哪边变成10?
生:左边
师:哪还有没小组有不同的方法上来展示?
……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有谁记得这是李老师说的什么计算方法吗?
生:凑十法
师:是的,这种方法让计算变得更简便了。现在呀,八戒通过大家的帮助计算出来了又多少棵树,成功的救出了师傅。他要让李老师感谢大家。那现在呀,李老师也想考一考大家,李老师又带来了两条毛毛虫,你们能看懂下面8+6的计算方法吗?
生:把6分成1和5,先算8+1=9,9+5=14
生:把6分成2和4,8+2=10,10+4=14
师: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指导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三、巩固拓展
1、摆一摆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
四、小结
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教师随机补充板书课题。今天大家的表现都很出色,还希望大家带着你们智慧的眼睛继续去发现和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
D.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一共有多少》PPT课件
平时是用101教育PPT,只要按年级、学科、出版社、章节逐一匹配,并支持按知识点快速搜索定位资源,就能直接找到对应课文的课件啦,备课效率提升不少,而且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删课件。
E. 一年级上册数学上册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加几免费课件
一、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
义,探索并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数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
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能正确理解加与减的意义,并能运用加与减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四、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
认识。
五、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课题: 一共有多少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的:
1. 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
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
2. 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多媒体
教学日期: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 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
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
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
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
比2多3就是5. 把2和3合起来是5.
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2+3=5 读作 2加3等于5. 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
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 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
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 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4. 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
生互问互答
5. 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书P25 第1和2.
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作业设计:
4+1= 1+3=
算出答案并说说每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多少, 设计, 北师大, 教学
F. 小学一年级数学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P24教学内容及P25练一练
二、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三、 教学重点
学习和体会“合起来”的过程,理解加法的含义。
四、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
五、 教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圆片,正方形磁片。
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起注意
谈话:李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铅笔,猜一猜李老师这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然后教师出示三支。
师:请一位同学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李老师手里有三支铅笔。
师:大家再猜猜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猜测。教师出示两支铅笔。
师:你这次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李老师另一只手里拿了2支铅笔。
(二)探索新知,引入加法,理解含义
1、探索一共有几支铅笔。
(1)实物操作,体会合起来的过程。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老师接下来做了个什么动作?(老师将两手中的铅笔做合起来的动作),谁看清楚了?
生:李老师一只手拿了三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两支铅笔,把三支铅笔和两支铅笔合在一起了。(引导学生说)
师:你说的真清楚,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合起来有多少支铅笔?
师:合起来我们就说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大家一起来说:李老师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李老师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一边演示一边提问题呢?
请学生代表到台前演示。
师:你表能现的真棒,那现在请大家用小棒代替铅笔,一支手拿出三根小棒,另一只拿出两根小棒,然后把他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呢?
(2)探索数法,数一数合起来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师:你说合起来到底是多少支小棒呢?
生:5支。
师:同意吗?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回答数的过程。(一个一个的数,先数出三个,再数四、五等)
师:老师也用小棒在黑板上摆出来。你们看懂了吗?
2、探索一共有几只熊猫。
(1)仔细观察,说明图意。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的非常棒,小熊猫也来到课堂参加活动啦!(出示课件:熊猫图)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三只熊猫在吃竹子,两只熊猫在玩球。
师:说的真清楚,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 一共有多少只熊猫?
(2)借助图形符号,理解加法含义,交流数法。
师说明要求:请大家用圆圈代替熊猫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指导。
请两名学生代表上台画画,并讲述自己的作品意思。
师:哪些圆圈代表3只熊猫,哪些圆圈代表2只熊猫。
学生上台讲清楚。
师:把这些熊猫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只熊猫?你是怎么数的?
生汇报。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数法?
师:这些熊猫合起来一共是5只熊猫。老师用圆片代替熊猫摆出来。
板书:
(3)引入加法算式,阐明加法意义。
师:刚才这两件事我们是用摆小棒和画圆圈的方式表示的,你能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3+2=5。教师板书:3+2=5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符号吗?
生:加号。
师:你们知道加号是什么意思吗?(做合起来动作)
学生回答。
师:真聪明,那3、2、5分别在两件事里表示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把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法表示。我们一起来读这个算式:三加二等于五。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找到用3+2=5表示的情境吗?比如我一只手有3个苹果,另一个手有两个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用3+2=5表示。谁能像这样再来举个例子?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加法啦,老师就来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师:那我们就开始吧!(引入练习部分)
(三)巩固新知,加深印象,帮助理解。
1、摆一摆,算一算。(P24)
(1)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一讲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一个桃子,右边有三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
师:老师用方块代替桃子,请大家用小棒带替桃子跟着老师一起摆,先摆一个桃,再摆三个桃,一共是四个桃,就是1+3=4。摆好了吗?谁来告诉老师这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老师带着学生摆。用小棒代替桃子,先摆一个桃子,再摆三个桃子,一共是4个桃子。就是1+3=4。1、3、4分别表示什么呢? )
(2)出示课件
师:谁能讲讲这个幅图上的故事并提出问题呢?
生:左边有两朵花,右边有两朵花,一共有多少朵花?
师:谁想当小老师像刚才李老师一样到讲台上来带着大家摆一摆呢?
请一名同学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四朵花,就是2+2=4.
(请一个学生代表上台带着大家摆。先摆两朵花,再摆两朵花,一共是4朵花。2+2=4.)
(3)出示课件
师:请大家一起告诉我这幅图讲的故事 。
齐说:左边有四只鸭,右边一只鸭,一共有多少只鸭?
师:大家自己试着用小棒边摆边说。
先摆四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五只鸭。就是4+1=5.
请大家自己试着边说边摆。先摆4只鸭,再摆1只鸭,一共是5只鸭,4+1=5.
2、猜一猜。(出示课件)
一天李老师在动画片上看到了一幅画:李老师看到画就想起了加法算式,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想到一块去啦?
学生回答:2+3=5
师:为什么呀?
学生回答。
师:还有吗?
2+3= 5 1+4=5 4+1=5
师:同学们还真是和我心有灵犀,太棒了。
3、结合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加法算式。(P26第七题)
师:下面我要看一看,我们同学会不会根据生活情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a) 人物:图上有一个小孩,两个大人,一共有多少个人?1+2=3
b) 水果:一个盘子放了一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放了2个梨,一共有多少个梨?1+2=3
c) 小孩的一边又两个凳子,另一边有三个凳子,一共有多少个凳子?2+3=5
d) 窗台上左边有四盆花,右边有一盆花,一共有几盆花?4+1=5
(四)课堂小结,深化理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加法问题,只要同学们善于观察,生活中到处藏着加法问题。下去之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可以用加法解决的生活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七、 板书
一共有多少(加法)
G. 一年级数学所有PPT课件!免费
学PowerPoint模板技巧PowerPoint模板的应用可能不被人注意。如果能巧妙地利用PowerPoint模板,就可以为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灵活调用模板PowerPoint提供的模板非常丰富,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用:选择“文件”→“新建”,在打开的任务窗格中可以看到它提供了“新建”、“根据现有演示文稿新建”和“根据模板新建”三种调用模板的方式。“新建”下又有“根据设计模板”和“根据内容提示向导”等方式。而单击“根据现有演示文稿新建”下的“选择演示文稿”,可以将现有演示文稿作为模板建立新文件。“根据模板新建”下则有“通用模板”和“Microsoft.com上的模板”等多种选择,单击“通用模板”可以打开“模板”对话框,选用系统安装的各种模板。网络模板上文已经做过介绍,这里不再重复。灵活选用幻灯片模板PowerPointXP之前版本调用模板很死板,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只能应用同一种模板。PowerPointXP对此作了很大的改进,你可以给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选用各种模板:首先选中“视图”菜单下的“任务窗格”,打开“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并在“普通”视图下选中要应用模板的幻灯片(如果有多个幻灯片要应用同一模板,可以按住Ctrl键逐个选择),最后再将鼠标指向任务窗格中显示的某个模板,单击右侧的下拉按钮打开菜单,选择其中的“应用于选定幻灯片”即可。套用的网络模板PowerPointXP自身携带的模板总是有限的。不过,可从微软公司的站点免费下载的网络模板,选择“文件”→“新建”,然后单击打开的任务窗格下方的“Microsoft.com上的模板”按钮,即可打开该站点上的中文模板库。它包括了“出版和教育”、“公”、“简报”等十四大类共二百多个模板。只要单击网页上的模板类型链接(如“出版和教育”),就可以在网页上看到该类模板的名称和提供商等内容。按下“预览”按钮即可进行预览,而单击某个模板名称,就会显示“模板最终许可协议”,在接受协议后单击“在PowerPoint中编辑”,IE就会将模板下载到你的硬盘中,并会自动用PowerPoint打开该模板。如果你对模板的效果满意,可以用“另存为”将它保存为模板,以后就可以像普通模板那样方便调用了。快速应用配色方案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在PowerPoint中的“配色方案”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模板,如果你想将某个配色方案应用于多个幻灯片,可以按住Ctrl键选中“幻灯片”窗口中的多个幻灯片,然后单击“幻灯片设计”任务窗格中的“配色方案”,最后单击任务窗格中你喜欢的“配色方案”,则所选幻灯片就会使用这个配色方案。如果你想将设计模板、动画方案或文字版式快速应用于多个幻灯片,也可以使用这个技巧。右键新建自己的文件先进入C:\DocumentsandSettings\名\Templates文件夹下,右击,选择“新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新建一个PowerPoint文件,再双击此文件,然后对其中颜色、字体等进行自行定义。最后,选中它,把它改名为pwrpnt10.pot文件。以后在“资源管理器”中右击鼠标,选择选择“新建”→“PowerPoint演示文稿”,再双击新建的演示文稿,你就会发现,它已经套用了在pwrpnt10.pot文件中的设置了。从而可以制作出自己的个性PowerPoint演示文件,真是方便极了。
H. 小学一年级数学统计的课件
多太多自己上网络找找,实在不行用这个: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 P68-69
[教
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物生日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
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教学难点 ]: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教学准备]:动物图象、统计表
[教学过程 ]:
一、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吗? (显示大象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妈妈告诉我,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显示:小动物们戴着面具唱着生日歌依次出现。)
师: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答:我想知道它们是谁?我想知道每一种动物有几只?)
二、实践操作,初步体验统计
师:是呀,大象家来了那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分别有几只呢?下面,请同学们帮助大象对来的客人做好登记。一个客人就拿张相应的动物头像贴在吹塑纸上。(显示:动物客人依次揭开面具)学生摆动物头像。
学生摆完后,师: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呢?
生:大象家来了小狗、小猴、小猪。
师:他们分别有几只呢?
生:小猴有5只、小狗有4只,小猪有3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只?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分类统计的方法。
师: 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好不好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小组合作,先讨论怎么分,怎样排,然后动手理一理。
学生学习小组讨论、操作,然后教师把每一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组排得最整齐、最漂亮呢?(师为最漂亮的小组发一颗星。)
学生进行评价。引出课本第62页例图,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
师: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有这么多发现,都是通过我们自己动手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得到的。刚才我们做的这些就是统计。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师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什么?(花)有没有关于花的问题想问别的小朋友呢?(花有哪些颜色?各有几朵?)
师:课本巳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课前剪好。)
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A、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剪、摆一摆。
B、
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C、想一想,说一说。
师: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师: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统计教案
I.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多少课件
一、目标分解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相关叙述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会比较数的多少,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初步的比较数的多少。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来说,要让学生会比较数的多少,通过比较了解“多,少,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数的多少的概念。
2,教材分析
“同样多”、“多”、“少”儿童一般在入学前对它们都有初步认识,但是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通过本小节的教学,应使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是7-8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比多少”这一内容的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初步接触集合、对应、统计等数学思想。相信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学生掌握并不会感到十分的困难。
4,教学策略:
结合班级的学情,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动手、动眼、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