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数学估算方法及技巧是什么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② 如何进行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并且对估算的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落实点,仅在第一、二学段中,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6条。估算的重要地位从教材的编写中可见一斑,以往数学教材中估算内容少、散,而且是选学内容,在新教材中却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编排。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各个年级,横向蕴含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内容的具体教学中。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它虽然不需要精确计算,但也要讲究一定的准确度,常见的估算方法有以下五种。
1、化整估算法。在进行小数的四则运算时,根据“四舍五入法”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保留到整数,然后计算出大概是多少。如3.14×7.21,学生就可以根据3×7=21从而估算出它们的积大概是21左右,进而算出准确结果。
2、数位估算法。计算整数的多位数乘、除法时,根据因数、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算积或商是几位数。积的位数等于两因数位数之和或比这个和少1,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的位数所得的差或比这个差多1。如456×64,学生可以根据这一经验推出它的积是四位或五位数。
3、循规估算法。根据教学中的有关规律进行估算。如计算小数乘、除法时,可根据一个因数(零除外)小于1,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积大于另一个因数。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的规律进行估算。
4、联系实际估算法。比如动物的只数,树的棵数,租船的数量一定是整数;飞机飞行的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发芽率、出勤率不可能超过100%
5、以小估大法或以大估小法。在估算时,如果遇到数过大或过小,难以估算,就先估计单位数量,再根据单位数量估算过大(或过小)的数,即整体数。例如,估计一颗花生 的质量太难,可以估算10颗的质量。
③ 小学数学中的估算是怎么做的
小学估算一般遵循四舍五入原则。
举例说明如下:
150+317,估算的过程是把150看成200,另外的317看成300,计算可得:150+317的估算结果为500。
再例如:700+651,700可以估算为1000,651可以估算为700,计算可得:700+651=1700。
(3)二年级数学如何进行估算教学扩展阅读:
四舍五入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这也是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为基本保留法的原因。
教师要重视估算,并把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重视估算教学,将估算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势。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近似意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来实施。
数学虽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每天会接触到数学,但由于受以往数学精确性、严谨性的影响,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
④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的方法是这样的
根据不同的题目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情况是四舍五入 取整十或整百等 也有去尾法(无论尾数是几都舍去)和进一法(无论尾数是几都进一)
⑤ 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估算教学<<一>>
(一)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们认为估算是对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来进行一种近似的或者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随着现在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事实际上不可能也不需要都来进行准确计算。通过对家长的访谈,我们看到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士,都认同估算的价值。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一个统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和粗略估计算的机会来比,后者多得多。例如,我们每个家庭要计划自己家庭的收入和支出,这就需要估计;一个商场,它的营业额是多少,它的利润如何,这要进行大致的预测,这也是估计;我们可以看到生活离不开估算。因此,估算作为数学计算教学方面的一个新内容,或者说一个重要的内容提出来,是有它的道理的。
(二)估算为判断计算器、口算和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据。
估算为判断计算器计算得是否准确,包括孩子们口算、笔算的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开始使用计算器,计算器按出来一般的结果都是准确的,但有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学生有了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很快发现计算器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是否合理,可以马上改过来。过去我们要用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和除乘法的互逆关系来验算,现在就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结果。这也是估算的重要应用。
(三)估算有利于人们事先来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由其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比如说拿到一道题,还没算之前,先估算一下,大概它的范围是多少,这有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判断。另外从思维角度来讲,对培养孩子的快速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有一定的好处。
(四)估算对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有重要作用。
估算是个很重要的事情,在后期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是数学的一个基本思想,通常我们叫近似或者逼近。所以说在数学的应用中,包括在数学的计算中,常常会需要用近似,用估计来解决问题,并且它这个估计的结果符合我们实际的要求。
确实在我们数学的发展过程当中,估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重要的帮助,特别是发展学生近似的意识,估算的这种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⑥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估算难道只能按四舍
刚请教了孩子的数学老师,说有两种方法:一、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估算成整百数再计算答案;二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估算成整十数再计算答案。但注意,一道题目中采取的方法要一致,不能第一个数按整百估算,第二个数按整十数估算。如果先算后估就不叫估算,应称为求近似数。
例:381+252=380+250=630
603+199=600+200=800
⑦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先估后算还是先算后估
先估算,再计算。
一般采用凑十法或四舍五入,计算当然就是一个精确数字,如果怕估远了(小点的数字)就先算出来,再把答案四舍五入。
就是根据每个加数的值,运用估算的方法估出一个数来,再进行准确值的计算。发现49加1就是50,31-1就是30,且这样结果不会相差太多。最后估算结果为80。再进行准确值的计算:49+31=80。
数学
1、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2、进一法:进一法是去掉多余部分的数字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这样得到的近似值为过剩近似值(即比准确值大)。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现有880斤小麦,需要几条麻袋才能装完?用880除以200,商为4,余数为80,即使用4条麻袋不可能装完,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⑧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估算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在倡导“有用的数学”这一大的教学环境下,估算更是备受青睐。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应用意识都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下面结合三年级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优化数学策略,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学生有估算意识。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
我们现用的三年级教材里,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加了很多让学生用估算解决的具体情境,如购物付钱、购买公园门票、租车等,但还远远不够。在目前情况下,学生在估算方面的体验不多,他们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因此,遇到问题时一般都想到准确计算。所以教师要多创设一些需要用估算来解决的具体情境,让学生不断地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班的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激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感受估算与生活的关系,体验估算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与意义。
二、强化估算训练,培养估算习惯。
估算作为《课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要加强的领域,作为一种计算方法,作为学生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要用上估计数量、进行估算。因此,很有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在计算时,随时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范围,用来估计计算的结果。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就要在每一课时中适时地运用估算,使之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
养成良好估算习惯,一要培养学生有估算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开知识之门的第一把金钥匙。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的热情就尤如火山喷发之势空前高涨。在三年级数学上册,有《克、千克、吨的认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四个单元都要用估算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渗透。所以在教学中,经常渗透估算思想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学会估算。我在教面积时,先出示准备题:在下列( )里填平方分米或平方米
1、数学课本封面大约6( )
2、教室的地面大约60( )
3、教室黑板的面积大约6( )
有的学生填出了数学课本大约 6平方米,6平方米有多大,让学生估测后,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任务了例题教学。
养成良好估算习惯,二要结合计算经常运用:运用估算去检验解决问题是否合理、计算是否正确是经常要采用的方法。应用一:学生练习时出现的,小明的身高是2米40厘米;四年级一班人数为48.5人;一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等等。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估计和判断,这样的结果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式或计算过程已经出现了错误,需要重新检验解题的方法或运算过程。应用二:运用计算知识的规律进行结果的估算。在下列式题计算后,你能迅速估计结果是否正确吗?56-28=84错误,(将减法看作加法进行计算了)356+249=505错误,(356+200就等于556结果肯定错误)。要求学生在平时还要善于发现和掌握一些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审视计算结果。应用三:运用估算确定商的位数;直接说出下列计算的商是几位数,288÷4、 234÷6、118÷6。应用四:估计下列计算的商是否正确,756÷3=25、321÷3=17,通过估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规律,并要求学生对计算结果迅速做出估算,以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
当然,估算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供给学生估算的机会。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实现估算在数学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三、挖掘估算素材,掌握估算策略。
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形成了一定的估算习惯基础上,就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掌握估算策略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要体现于每一课时之中。掌握估算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计算结果算得对不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策略。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也并非是无章可循,估算的基础是用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
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怎样进行估算教学
首先你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估算的意义,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估算?然后让学生学会估算地方法即四舍五入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估算得到的结果不是准确值,所以要用约等号来表示,这一点是低年级学生最容易犯错的地方。
⑩ 小学二年级数学估算的方法有哪些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