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数学中的“根”是什么意思
根的意思就是方程的解。
方程的根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一元二次方程根和解不同,根可以是重根,而解一定是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2个不同根,又称有2个不同解。
(1)数学中的失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增根:
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对数方程时,需要化为整式方程,有时会产生增根,即使原方程无意义的未知数取值,此时该值便不是原方程的解。
无根:
一元高次方程的情况是一样的,如:方程x^3=1有1个实根和2个虚根,有时,方程根和解不作区别,方程无解又称无根。
不存在根:
而对于多元方程来说,方程的解就不能说成是方程的根。这时解与根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样的方程是不存在根的概念的。
❷ 数学分式方程中增根是什么意思
增根(extraneous
root),在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若整式方程的
根
使最简公分母为0,(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在分式方程中分母为0)那么这个根叫做原分式方程的增根。凡是有增根的分式都是无意义的。
❸ 数学中的“根”是什么意思呢
数学中的“根”是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对于非负实数来说,是指某个自乘结果等于的实数,表示为〔√ ̄〕,其中属于非负实数的平方根称算术平方根。同时,根也指未知方程两边的解。
1、算术平方根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例:9的平方根是±3 注:有时我们说的平方根指算术平方根。
2、二次方根
若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square root,也叫做二次方根),通俗的说,就是一个数乘以它的本身,等于另一个数,原来的那个数就是乘完的那个数的平方根。
(3)数学中的失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相关的还有:
1、增根
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对数方程时,需化为整式方程,有时会产生增根——使原方程无意义的未知数取值,此时该值便不是原方程的解。
2、不存在根
对于多元方程,方程的解不能说成是方程的根。这时解与根是有区别的。因为多元方程是不存在根的概念的。
❹ 分式方程中的失根与增根各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对于失根应怎样处理
分式方程中的失根就是其中一个根能使分母等于0,要舍去增根产生的原因是因
为去分母把分式方程化成整式方程后,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了,因而
可能产生增根.但并不是每一个分式方程都会产生增根.
❺ 增根是什么意思
增根,是指方程求解后得到的不满足题设条件的根。一元二次方程与分式方程和其它产生多解的方程在一定题设条件下都可能有增根。
在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分式方程解的条件是使原方程分母不为零。若整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在分式方程中分母为0)那么这个根叫做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5)数学中的失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增根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时出现增根或失根,往往是由于违反了方程的同解原理或对方程变形时粗心大意造成的。
如果不遵从同解原理,即使解整式方程也可能出现增根.例如将方程x-2=0的两边都乘x,变形成x(x-2)=0,方程两边所乘的最简公分母,看其是否为0,是0即为增根。还可以把x代入最简公分母也可。
增根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思维的不全面产生的。解题时要保证步步变形的等价性,这种等价性要通过等式和不等式去约束出来,特别是不等式,容易被忽略。如果不得已必须用不等价变形来解题,那么最后千万别忘记通过检验来去掉增根,这种检验也要注意全面性。
❻ 数学 什么是失根 要详细一点,笨蛋都能看懂的
例如:解方程x(x-1)=x,
如果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就得到x-1=1,解得x=2;
而正确的解是x=2或x=0,用上面“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的做法只得到x=2,把“x=0”这个根“丢失”了,就是“失根”.
所以,在解方程时,我们不能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做法.
❼ 数学中的根是什么意思
所谓方程的根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一元二次方程根和解不同,根可以是重根,而解一定是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2个不同根,又称有2个不同解。
所谓方程的解、方程的根都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
平方根,又叫二次方根,对于非负实数来说,是指某个自乘结果等于的实数,表示为〔√ ̄〕,其中属于非负实数的平方根称算术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
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例:9的平方根是±3 注:有时我们说的平方根指算术平方根。
(7)数学中的失根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分类:
1、重根
在一元方程中方程的解可能会受到某些实际条件的限制,如:一道关于每天生产多少零件的应用题的函数符合x^2-10x-24=0 此方程的根:x=12,x2=-2。
虽然x=-2符合方程的根的条件,但由于考虑到实际应用,零件生产不可能是负数,所以,此时x2=-2就不是这个问题的解了,只能说是方程的根。
2、无根
一元高次方程的情况是一样的,如:方程x^3=1有1个实根和2个虚根,有时,方程根和解不作区别,方程无解又称无根。
3、增根
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对数方程时,需要化为整式方程,有时会产生增根,即使原方程无意义的未知数取值,此时该值便不是原方程的解。
4、不存在根
而对于多元方程来说,方程的解就不能说成是方程的根。这时解与根是有区别的。因为这样的方程是不存在根的概念的。
❽ 数学里什么是增根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如果一个分式方程的根能使此方程的公分母为零,那麽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增根的产生
增根是在将方程式进行变形之后产生的情况,其实最严格的变形是不会产生增根的,因为定义域不发生变化,但一般情况下,方程在经过变形之后定义域发生了变化。如:(x+1)/(x-1)=0的定义域是x≠1,经过变形后得到的方程是(x+1)(x-1)=0,这个时候就将定义域扩大到了R,这就是造成增根的根本原因。
简单地说,定义域的变化造成方程根的变化,计算过程将定义域扩大的话就造成增根,计算过程将定义域缩小的话就造成失根;不改变定义域的话根的情况就不会有变化。
❾ 数学中“增根”是什么意思
表示无解,比如在a=3/b中,若b=0,那么这个等式就无解,就可以说这个等式增根了。
在方程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如果一个分式方程的根能使此方程的公分母为零,那么这个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增根的产生的原因:
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即分式方程本身就隐含着分母不为零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以后,这种限制取消了,换言之,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是原方程未知数的允许值之外的值,那么就会出现增根。
分式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这时未知数的允许值扩大,因此解分式方程容易发生増根。
例如:
设方程
a(x)=0
是由方程
b(x)=0
变形得来的,如果这两个方程的根完全相同(包括重数),那么称这两个方程等价.如果
x=a
是方程
a(x)=0
的根但不是b(x)=0
的根,称
x=a
是方程的增根;如果x=b
是方程b(x)=0
的根但不是a(x)=0
的根,称x=b
是方程b(x)=0
的失根.
分式方程增根介绍
在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若整式方程的根使最简公分母为0,(根使整式方程成立,而在分式方程中分母为0)那么这个根叫做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注意:增根一定是方程的一个根,即:把它代入方程一定能使等式成立,只是因为分母为0,而使分式无意义而已)例:
x/(x-2)-2/(x-2)=0
解:去分母,x-2=0
则
x=2
但是x=2使x-2和x^2-4等于0,所以x=2是增根增根属于无解的情况。增根是指使分母为0的根。无解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方程经过变形之后变成了一个恒不等式。
❿ 数学 什么是失根
例如:解方程x(x-1)=x,
如果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就得到x-1=1,解得x=2;
而正确的解是x=2或x=0,用上面“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x”的做法只得到x=2,把“x=0”这个根“丢失”了,就是“失根”。
所以,在解方程时,我们不能用“在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