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画线段图的步骤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中的许多数学难题都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表现出来,让问题变得清晰且简单明了,画线段图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1.首先,确定线段的一个端点;
2.之后,使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确定的端点对齐,沿着直尺画出所要画的线段的长度;
3.最后画出另一个端点,这样一个简单的线段图即可画成。
总之,在画线段图的过程中,注重题目中信息量的提取,并完整的表现在线段图中;题型不同,线段图的处理方法不同。
B. word中怎么画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线段图
Word中线段图操作步骤如下:
1.鼠标左键点击上方菜单栏的“插入”,如下图红框所示;
C. 小学数学画线段图先画什么
小学的数学当中要想先画线段,首先要明确线段的起点,然后再用直尺画出一条线,在明确终点判断出长度就可以。
D.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如14—9的画一画线段图怎么做
一年级还没有线段的概念,用通俗点的说法是画火柴棍。
先画14根火柴棍,画的时候是画10根集中一点的,再画4根。然后从10根中圈走9根,剩余1根,加上边上的4根,所以剩余5,读作:14-9=5。
E. 请问怎么用WORD绘制数学线段图
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线条——直线,然后根据需要移动直线,如果还需要在线段上加一些小线段,只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画一条小小的竖线,移动到刚才的直线上合适的位置即可,然后点右键将小小的线段复制,粘贴,移动。就好了。
F. 线段图怎么画
线段图怎么画?
线段图是小学常见的且经常用到的一种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分析解题技巧的一种方法,但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没有正确画出线段图,反而会解决不了问题,扰乱学生的思维,加大解题难度。
那线段图是什么?
它是指通过一定意义的的线段、数字、箭头、符号所构成的平面图形,以表达数量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图示。主要是以清晰的图形关系来表示来表达题目的的复杂的数量关系。
学生为什么要画线段图?
因为孩子看待事物,问题的时候,主要是通过事物的表象,就是具体事物的形象进行联想的。而不能有效的对事物的本质、关系、概念进行联想。也就是说孩子的思维处于具体化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向抽象化的思维模式转变。无法有效的判断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所以就需要借助“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说个案例:有个老师,做了这么一个测试,同样的小学分数问题,让学生解答,没有用线段图,学生的正确率是47%,而用线段图的学生正确率是94%,可见线段图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应该正确掌握画线段图的方法。
怎么画线段图?
线段图的种类,一般分为三种:
1、单线式线段图: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关系的线段图。
2、复式并列线段图: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段来表示几个并列量的数量关系线段图。
3、变式线段图:在复式并列线段图的基础上进行移动、变形,来表示数量关系的线段图。
画线段图的常规步骤:
①画出标准量(找单位“1”)
②表示部分量或比较量
③标注所求问题
(画变式线段图,可根据具体问题灵活运用)
单式线段图
例:一袋食盐用去1/4,还剩600克,这袋食盐有多少克?
首先找标准量,通常在一个整体中,总数和部分数比较,把总数看做表现量(也就是单位“1”)
①从图上看,很容易看出数量关系,盐的总量平均分成四份,3份表示600克,一份就表示200克,有四份,所以盐的总量等于800克。
600÷3=200
200×4=800克
盐有800克。
②根据公式计算
比较量(部分数)÷对应分率=标准量(总数)
600÷3/4=800克
盐有800克
例:有一条绳子减去全长的三分之一,还剩3米,这条绳子有多长?
同一个整体中,把总数看做标准量。
①从图中来看,绳子全长平均分成3份,2份对应3米,一份就是1.5米,所以全长就是4.5米。
3÷2=1.5
1.5×3=4.5
绳子有4.5米长
②根据公式
比较量÷对应分率=标准量
3÷2/3=4.5米
绳子有4.5米长
例: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40%,第二次比第一次少12千克,桶里还剩28千克,这桶水原来有多少千克?
同一个整体中,把总数看做标准量。
①从图中看,第一次倒出40%,第二次和第一次相比少12千克,而少的这12千克是包含在剩余的28千克中的,剩余(28-16)千克,从线段图上看,这16千克对应的就是两次用了之后剩余的的(1-40%-40%),总量是单位“1”,对应的就是五份20%,是80千克
28-12=16
(1-40%-40%)÷20%=5
16×5=80
这桶水原来有80千克
②而水的总量就应该是线段图表示剩下的数量除以对应的分率。
根据公式
比较量÷对应分率=标准量
(28-12)=16
(1-40%-40%)=20%
16÷20%=80
这桶水原来有80千克
复式并列线段图
例:小明买一套衣服花了240元,买一套衣服比买一双运动鞋贵1/3,买一双运动鞋要多少钱?
首先找标准量,不同数量相比较时,一般把后者看做标准量。
①从线段图上看,衣服的单价对应的是4份,运动鞋的单价对应的是3份
衣服对应的单价是240元,那么一份就是60元,
运动鞋的单价就是180元。
240÷4=60元
60×3=180元
运动鞋180元
②运动鞋的单价+1/3运动鞋的单价=衣服的单价
衣服的单价是240元,运动鞋的单价是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对应分率是4/3。
根据公式
比较量÷对应分率=标准量
240÷4/3=180元
运动鞋要180元
例:一只海象的寿命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2/3,求海豹的寿命是多少年?
找标准量,不同数量相比较时,把后者看做标准量。
①从图形上看,海象总寿命对应的四份,海狮对应的是三份,海豹对应的是两份。算出海象对应的一份,带入相对应的动物中,就能得到
一份:40÷4=10
海狮:3×10=30
海豹:2×10=20
海豹寿命是20年。
②用公式计算就是
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
海狮:40×3/4=30
海豹:40×2/4=20
海豹的寿命是20年
变式线段图
例:一批工件,第一次运走全部工件的1/3多20箱,第二次运走全部工件的1/4多30箱,这时货物还剩30箱。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箱?
同一个整体中,把总数看做标准量。
观察上图发现,(20+30+30)对应货物总量的剩下的部分量。用(20+30+30)除以对应分率就可以求出货物总量。
根据公式
部分量÷对应分率=标准量
20+30+30=80
80÷(1-1/4-1/3)=192
一共192箱货
例:一辆卡车和一辆轿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两车在途中距A地60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然后两车继续前进,卡车到达B地、轿车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两车又在途中距B地30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观察图形,卡车和轿车在第一次相遇的时候(也就是两车共行驶第一个全程),卡车行驶了60千米
两车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行驶了三个全程,则卡车共行驶了60×3=180(千米)。
由图可知,卡车共行驶了一个全程还多30千米,所以用180-30所得的差就是A、B两地之间的路程。
60×3-30=150(千米)
A、B两地相距150千米。
总结
注意分析题目,找准标准量,才能画出准确的线段图。学好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答问题,提高数学分析能力、思维能
G. 画图的基本步骤是些什么小学数学
例题1.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和梨,一共有26个,苹果比梨多8个,问梨有几个?苹果有几个?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一、二年级常见的知道和,知道差,去求单一量的问题。许多同学看到此类题目非常茫然,无处下手,部分同学直接列式:26-8=18,但18指的是什么呢?接下来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用画图法去理解一下。
通过观察线段图,可知将360平均分成9份,丙占1份,那么可求得:
丙 360÷(1+2+2×3)=40
乙 40×2=80
甲 80×3=240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练习2做一做。
练习2.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爷爷的年龄比小明多9倍,已知爷爷比爸爸大35岁,求三人年龄各多少岁?
以上题目通过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去做,会更好理解和计算。画图法是我们平时解决数学问题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平时我们要灵活的运用。
H. 怎样画线段图
画线段图一定要先定好单位,然后根据情况分步画出来就好了。
例如:已经甲有图书200本,而乙有的图书比甲多1/4,求乙有多少图书?
1、任意画一条线段表示甲有的图书(可能是已知量也可能是未知量)。
2、将第一步画出的线段以分数的分母数进行等分,即把线段等分为4份。
3、由于已知乙比甲多1/4,即甲是4份乙是5份这样就可以画出乙的图书量了,通过图可以直观的看出乙有图书250本。
I. 怎么画线段图
线段图的画法
如: 60乘2/3的意义用线段图画法就是:
如图,将长度为60的线段分成3份,取其中2份
(9)一年级下册数学线段图怎么画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应用题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不少的应用题,文字叙述比较抽象,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小学生的思维又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理解起来困难较大。
线段图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起到了奇妙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复杂关系的应用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了思维的发展,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运用线段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1、继续进行认真审题训练,学会紧扣关键句进行思考,学会从总体上把握住数量关系。
2、学习用线段图将倍数问题和比多比少问题的条件与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能够读懂线段图,并在此基础上学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3、强化数量关系的表述训练,能根据数量关系有序地进行解题演练。学会较精确规范地绘制线段图;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