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要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今天,我去新华书店看数学书,认识了什么是圆柱以及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理解并掌握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能够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它们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我讲下对圆柱的认识: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茶叶筒,罐头盒,笔桶,灯管、圆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从圆柱的上底到下底可以画出无数条高。
其次,对圆柱面积的认识: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呢?如果用S表示圆柱的侧面积,C表示底面周长,h表示高,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Ch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例1.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0厘米,高是4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2πrh=2XπX20X44=1760π
(2)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S=πxrxr=πx20x20=400π
(3)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760π+400πx2=2560π=8038.4(平方厘米)
答: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是8038.4平方厘米。
B. 数学中的面积法是怎么算
数学科
五年级 上学期 第20课
多边形面积
多边形面积
这是一个
多边形
它的面积如何算出来
10cm
15 cm
5cm
分割法:
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可以用把它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或矩形来计算.
10cm
15 cm
5cm
分割法:
先把鹞形在中央部分切开,
分成A,B两个相等的三角形
A B
10cm
15 cm
5cm
A B
5cm
15 cm
三角形A的面积:
(
15 x 2
2
)
cm2
= 15 cm2
鹞形(A+B)的面积:
15 cm2 x 2
= 30 cm2
这是一个
多边形
它的面积是多少
16 m
10m
6m
8m
6m
16 m
补足法:
在原图形上白色的部分,补上一个 D 的图形.
10m
6m
8m
6m
D
16 m
长方形面积:
10m
6m
8m
6m
( 16 x 24) m2
= 384 m2
D部分面积:
( 8 x 6) m2
= 48 m2
D
16 m
总面积:
10m
6m
8m
6m
D
= (384 - 48) m2
= 336 m2
长方形面积 - D
还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16 m
10m
6m
8m
6m
16 m
分割法:
10m
6m
8m
6m
C
对!可以用
先把图形分成 A,B,C 三个矩形
A
B
总面积:
= 336 m2
A = (10 x 16) m2
= 160 m2
16 m
10m
6m
8m
6m
C
A
B
B = (8 x 10) m2
= 80 m2
C = (6 x 16) m2
= 96 m2
(160 + 80 + 96 ) m2
动脑筋, 怎样找出这个多边形的面积
补足法
分割法
4m
6m
12m
14 m
计算这个图形, 用分割法较好
还有其他方法吗
4m
6m
12m
14 m
这个图形, 该怎样分割好呢
请你想一想!
对 !
用分割法
4m
6m
12m
14 m
分割法
2.A是三角形, B是梯形
1.先将这个多边形分成A,B两部分
4m
6m
12m
14 m
步骤:
A
B
梯形B的面积:
4m
6m
12m
14 m
A
B
(
14 x 4
2
)
m2
= 28 m2
三角形A的面积:
(
(12 + 18) x 14
2
)
m2
= 210 m2
计算
A的面积和
B的面积:
A,B两部分面积的总和, 就是这个多边形的面积
4m
6m
12m
14 m
A
B
(28 + 210) m2
= 238 m2
4m
6m
12m
14 m
A是三角形, B是矩形, C是三角形
可以这样分:分成A,B,C三部分
分割右个多边形, 方法不止一个 !你可以想出其他分割的方法吗
A
B
C
A+B+C =多边形总面积
方法一:
4m
6m
12m
14 m
A, B 和 C 都是三角形
可以这样分:分成A,B,C三部分
A
B
C
A+B+C =多边形总面积
方法二:
8cm
4cm
图中的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请你算出来.
问题部分(一):
4cm
8cm
4cm
4cm
图中的多边形,用分割法计算较好.
把图中的多边形,分成 2 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A和B).
A
B
( A + B ) = 多边形的总面积.
15m
12m
图中的多边形的面积是多少m2
请你算出来.
问题部分(二):
8m
9m
15m
12m
8m
9m
图中的多边形 B,用补足法计算较好.
把图中的多边形,加上一个三角形A
(矩形面积 - A) = 多边形的总面积.
A
这样, 多边形就成了个矩形
你有兴趣计算这些多边形的面积吗
你学得很好, 请继续努力!
C. 数学日记(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写
在我还没有学表面积的时候,有一天,妈妈拿着奥数十五分钟要我解一道有关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题目(一共2题):
①幸福镇上有一个统一的正方体铁皮邮箱,邮箱的边长是5dm,请问这个邮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②李奶奶家里有一个长方体的私家游泳池。这个游泳池长20米,宽10米,深2.5米,它的四周和地面贴满的瓷砖,你知道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吗?
首先我了看第一题,虽然没有学过表面积的算法,但是我知道面积的算法,可以把正方体的表面积看成6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就很好算了,算式是:
5×5×6
=25×6
=150(平方分米)
答:邮箱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
成功解完了第一道题,好开心哦!O(∩_∩)O~~马上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但是,我左看看,又看看,也找不出解题的方法:长方体的表面积好像比正方体难哦!
D. 关于面积的数学日记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
下课后,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我马马虎虎地写完了就去办公室批,谁知道由于我的不认真和对面积的计算公式有点混淆,所以就错了很多题。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要除以2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是要除以2的,而我偏偏就没有弄明白,黄老师问我:“你上课在不在听啊?”
说完,就耐心地教我: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拼的方法转化成长方形,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不要除以2。三角形为什么要除以2呢?因为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如果不除以2 ,那就等于计算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同样道理,梯形为什么也要除以2呢?因为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梯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所以也要除以2。你只要学会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今后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就容易了。
听了黄老师的话,我终于明白了面积的计算方法!
E. 班级区域的位置个面积大小如何订
班级区域的位置面积大小,可以通过测量来确定,测出区域的长和宽,就是它的面积。当然了,也可以估算。
F. 数学日记怎么写三年级关于面积的
一天,在上奥数兴趣班时,我打开书预习要学的内容,原来今天学第十四讲:配对求和呀!听老师说:“配对求和也叫高斯求和,因为这种求和方法是着名数学家高斯最早发现的”。
当我看到例题3的时候,被这道题难住了。题目是:“有一堆木材叠堆在一起,一共是20层,第一层有12根,第二层有13根,……,下面每层比上层多一根,这堆木材共有多少根?”我拿起铅笔,在草稿本上左画一个图,右画一个图,也没有做出这道题。上课时,老师给了我们一个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个公式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一个这样的公式呢?我想了很久,也找不出答案,于是我就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老师说:“你可以结合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想。”根据老师的提示,我在本子上画了图并进行演算,结果画出了下面这个图,
原来梯形的上底与下底和就是长方形的长,梯形的高就是长方形的宽,一个梯形面积就是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得出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这个公式。因为这堆木材成了梯形的形式,所以可以运用这个公式计算它的根数,于是我很快就求出下底的长度(即下底有多少根)12+20-1=31(根),随后算出梯形的面积,也就是这堆木材的总根数,(12+31)×20÷2=430(根)。我看了一下思路导航,“YES!这道题我算对了!耶!”我兴奋地说。
做完了这道题,老师说:“同学们,这种题类似于求梯形面积,你们以后会在五年级学到的。”我心里美滋滋的,因为我现在才三年级就已经学过一道五年级的算术题,还知道了梯形面积公式的来历,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G. 小学六年级数学日记全集
给你一篇范文吧!你自己改:
数学日记:一种反思体验的方式
唐文艳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日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期初我在任教的班级进行摸底,情况表明四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写好数学日记。于是在上数学课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写数学日记的任务,在字数和形式上不做具体要求。结果一下课就有不少学生来问写什么,收上来的数学日记差距很大,有的学生仅写两句话:“今天数学课老师教了梯形,我学会了面积的计算。我学得很好。”他觉得没话可写。还有的学生干脆记流水账,从上课写起,写到下课,样样都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写得确实不错。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写数学日记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二天我在课堂上把写得好的几篇日记读给全班学生听,告诉他们可以写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的情况、自己所想到的不同解法,就像给一个好朋友写信,讲自己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为了便于学生操作,我在领会新课标精神的基础上,从学习的方式、知识的掌握、存在的困惑、不同的想法和合作的过程这几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数学日记的格式,规定了一些需要写的内容,格式如下表。
通过一个月的尝试,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能力大有提高,而且学生在上课时也特别留意听老师和同学的对话,特别关注用什么方法学习好,它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把自己对问题的困惑或不同见解都写在数学日记上。我在写评语时就和学生一起交流,对学生的困惑能在日记上面解释的就直接写在日记上,不能三言两语就解决的就在课外一起探讨;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我总在旁边注上几颗星,表示赞赏。由于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评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不但上课专注,注重学习的方法,而且能和同学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能够及时指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正确地给自己评价,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不断激励着学习。同时,教师可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次,学生在数学日记中写到:“老师,我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特别会忘记除以2,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学生的困惑引起了我的反思,我的教学在哪里出了问题?我回忆了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中虽然让学生自己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而实际上却用一条无形的线牢牢地捆住了学生,我让学生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学生却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老师预先设置了一个“坑”,让学生往下跳,这怎么还叫探究呢?我为什么不放开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案!第二天,我在数学活动课上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操作找出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关系,四个同学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要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汇报。当天的数学日记效果很好,学生不但写出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理清了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大胆地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一个很内向的女生在“不同见解”一栏中提出:“我觉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表示,三角形和梯形都可以用底乘高再除以2来表示,因为梯形的底就包括了上底和下底。”我在评语中写到:“你真是太棒了,有没有勇气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你的想法?”第二天我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她的想法,支持率达90%,自信的笑容出现在她的脸上,通过数学日记让我们对这位害羞的小姑娘有了新的认识。很多学生在数学日记中提出了在课堂上没有想到的问题,如:数字与字母相乘,为啥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方程的检验为啥要写上一大段话,不这样写行不行?……
数学日记让我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从数学日记中得到的信息促使我一步步地改进教法,去适应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在数学日记的影响下,更注重学习的方法,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给自己一个正确的评价,并在教师的肯定中得到快乐和信心。下一步我打算去掉表格的框框,让学生更加畅所欲言,让学生和我进行朋友式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