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
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解不解不等式的诀窍
大于大于取大的(大大大);
例如:X>-1
X>2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小于小于取小的(小小小);
例如:X<-4
X<-6
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大于小于交叉取中间;
无公共部分分开无解了
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具体点,谢
版本可能变了,不过你自己找找看吧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梳理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结构图
相交线
相交线 垂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
平行线及其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
命题、定理
平移
二、知识定义
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三、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四、经典例题
例1 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E=54°,∠EOD=90°,求∠EOB,∠COB的度数.
例2 如图AD平分∠CAE,∠B = 350,∠DAE=600,那么∠ACB等于多少?
例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的4倍,等于与它不
相邻的一个内角的2倍,则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A.450、450、900 B.300、600、900
C.250、250、1300 D.360、720、720
例4 已知如图,求∠A+∠B+∠C+∠D+∠E+∠F的度数.
例5 如图,AB∥CD,EF分别与AB、CD交于G、H,MN⊥AB于G,∠CHG=1240,则∠EGM等于多少度?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结构图
有序数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用坐标表示平移
二、知识定义
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三、经典例题
例1 一个机器人从O点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1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A2点,再向正西方向走9米到达A3点,再向正南方向走12米到达A4点,再向正东方向走15米到达A5点,如果A1求坐标为(3,0),求点 A5的坐标.
例2 如图是在方格纸上画出的小旗图案,若用(0,0)表示A点,(0,4)表示B点,那么C点的位置可表示为( )
A、(0,3) B、(2,3) C、(3,2) D、(3,0)
例3 如图2,根据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写出以下各点的坐标:
A( ),B( ),C( ).
例4 如图,面积为300px2的△ABC向x轴正方向平移至△DEF的位置,相应的坐标如图所示(a,b为常数),
(1)、求点D、E的坐标
(2)、求四边形ACED的面积.
例5 过两点A(3,4),B(-2,4)作直线AB,则直线AB( )
A、经过原点 B、平行于y轴
C、平行于x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第七章 三角形
一、知识结构图
边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高
中线
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
二、知识定义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三、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四、经典例题
例1 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有以下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其中( ).
(A)全部正确 (B)仅①正确 (C)仅①、②正确 (D)仅①、③正确
例2 如图,结合图形作出了如下判断或推理:
①如图甲,CD⊥AB,D为垂足,那么点C到AB的距离等于C、D两点间的距离;
②如图乙,如果AB∥CD,那么∠B=∠D;
③如图丙,如果∠ACD=∠CAB,那么AD∥BC;
④如图丁,如果∠1=∠2,∠D=120°,那么∠BCD=60°.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个.
(A)1 (B)2 (C)3 (D)4
例3 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画出,△DEF和△DEG(F、G不能重合),使得△ABC≌△DEF≌DEG.你能说明它们为什么全等吗?
例4 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CDE上,CD=l0mm,DE=80mm.如果小管口径AB正对着量具上的50mm刻度,那么小管口径AB的长是多少?
例5 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B(1,0)、C(0,-2)三点.请按以下要求设计两种方案:作一条与轴不重合,与△ABC的两边相交的直线,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并且面积是△AOC面积的.分别在下面的两个坐标中系画出设计图形,并写出截得的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结构图
设未知数,列方程
解 代入法
方 加减法
程 (消元)
组
检验
二、知识定义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三、经典例题
例1 用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由①×2—②得.
例2 如果是同类项,则、的值是( )
A、=-3,=2 B、=2,=-3
C、=-2,=3 D、=3,=-2
例3 计算:
例4 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44000元.其中种茄子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
例5 已知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满足二元一次方程,求的值.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结构图
实际问题
(包含不等关系)
数学问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设未知数,列不等式(组)
解
不
等
式
组
数学问题的解
(不等式(组)的解决)
实际问题的答案
检验
二、知识定义
不等式:一般地,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的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四、经典例题
例1 当x 时,代数代2-3x的值是正数.
例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
A.-2<x<3 B.-3<x<2 C.x<-3 D.x<2
例3 已知方程组的解为负数,求k的取值范围.
例4 某种植物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8℃~20℃的山区,已知山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现在测出山脚下的平均气温为22℃,问该植物种在山的哪一部分为宜?(假设山脚海拔为0米)
例5 某园林的门票每张10元,一次使用,考虑到人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该园林除保留原来的售票方法外,还推出了一种“购买个人年票”的售票方法(个人年票从购买日起,可供持票者使用一年).年票分A、B、C三类:A类年票每张120元,持票者进入园林时,无需再用门票;B类年票每张6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2元;C类年票每张40元,持票者进入该园林时,需再购买门票,每次3元.
(1)如果你只选择一种购买门票的方式,并且你计划在一年中用80元花在该园林的门票上,试通过计算,找出可进入该园林的次数最多的购票方式.
(2)求一年中进入该园林至少超过多少次时,购买A类年票比较合算.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结构图
制表 绘图
二、知识定义
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三、经典例题
例1 某班有50人,其中三好学生10人,优秀学生干部5人,在扇形统计图上表示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人数的圆心角分别是( )
A.720,360 B.1000,500 C.1200,600 D.800,400
例2 某音乐行出售三种音乐CD ,即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为了表示这三种音乐唱片的销售量的百分比,应该用( )
A.扇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以上都可以
例3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收集了一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组,绘制了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⑴已知最后一组(89.5-99.5)出现的频率为15 %,则这一次抽样调查的容量是________ .
⑵第三小组(69.5~79.5)的频数是_______,频率是________.
例4 如图,是一位护士统计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病人的最高体温是达多少?
⑵什么时间体温升得最快?
例5 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收集了一些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组,绘制了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⑴已知最后一组(89.5~99.5)出现的频率为15 %,则这一次抽样调查的容量是________ .
⑵第三小组(69.5~79.5)的频数是_______,频率是________.
㈢ 初一下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等式及不等式
1、等式的概念:
一般的,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 注意:等式的左右两边是代数式。
2、不等式的概念:
一般的,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式中可以含有未知数,也可以不含)
3、 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0,不等号变等号。
数字语言简洁表达不等式的性质——
【1.性质1:如果a>b,那么a±c>b±c】
【2.性质2: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
【3.性质3:如果a>b,c<0,那么ac<bc(或a/c<b/c)】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
1、定义:
用不等号连接的,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系数不为0,左右两边为整式的式子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ality with one unknown)。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顺序:
(1)去分母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 (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3.不等式的解集:
一个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例如,不等式x-5≤-1的解集为x≤4;不等式x﹥0的解集是所有非零实数。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不等式的解。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将不等式化为ax>b的形式 (1)若a>0,则解集为x>b/a (2)若a<0,则解集为x<b/a
4.数轴:
规定原点,方向,单位刻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一般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1. 代数式大小的比较: (1) 利用数轴法; (2) 直接比较法; (3) 差值比较法; (4) 商值比较法; (5) 利用特殊比较法。(在涉及代数式的比较时,还要适当的使用分类讨论法)
6.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 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7.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一般先求出函数表达式,再化简不等式求解。
8.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 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2) 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一般利用数轴) (3) 用代数符号语言来表示公共部分。(也可以说成是下结论)
9. 几种常见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1) 关于x不等式组{x>a} {x>b}的解集是:x>b (2) 关于x不等式组{x<a} {x<b}的解集是:x>a (3) 关于x不等式组{x>a} {x<b}的解集是:a<x<b (4) 关于x不等式组{x<a} {x>b}的解集是空集。
10. 几种特殊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1) 关于x不等式(组):{x≥a} { x≤a}的解集为:x=a (2) 关于x不等式(组):{x>a} {x<a}的解集是空集。
编辑本段一元一次不等式教案
例3 解下列不等式,: 2x-1<4x+13; 2(5x+3)≤x-3(1-2x). 解 (1)2x-1<4x+13, 2x-4x<13+1, -2x<14, x>-7. (2)2(5x+3)≤x-3(1-2x), 10x+6≤x-3+6x, 3x≤-9, x≤-3. 例4 当x取何值时,代数式的值比的值大1? 解 根据题意,得->1, 2(x+4)-3(3x-1)>6, 2x+8-9x+3>6, -7x+11>6, -7x>-5, 得 x<7分之5 所以,当x取小于7分之5的任何数时,代数式的值比的值大1 练习 1.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 ] A.3x(x+5)>3x2+7; B.x2≥0; C.xy-2<3; D.x+y>5. 2.不等式6x+8>3x+8的解是[ ] 3.3x-7≥4x-4的解是[ ] A.x≥3; B.x≤3; C.x≥-3; D.x≤-3. 4.若|m-5|=5-m,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5; B.m≥5; C.m<5; D.m≤5. [ ] A.x>15; B.x≥15; C.x<15; D.x≤15. 6.若关于x的方程3x+3k=2的解是正数,则k的值为[ ] C.k为任何实数; D.以上答案都不对.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是不等式3x>5的一个解; B.x=2是不等式3x>5的解; C.x=2是不等式3x>5的唯一解; D.x=2不是不等式3x>5的解. [ ] A.y>0; B.y<0; C.y=0; D.以上都不对.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x<3的正数解有有限个. [ ] A.x≤4; B.x≥4; [ ] A.x<-2; B.x>-2; D.x<2; D.x>2, [ ] A.大于2的整数; B.不小于2的整数; D.2; D.x≥3. [ ] A.无数个; B.0和1; C.1; D.以上都不对. [ ] A.x>1; B.x≤1; C.x≥1; D.x.>1. [ ] A.2x-3x-3<6,-x<9,x>-9; B.2x-3x+3<6,-x<3,x>-3; C.2x-3x+1<6,-x<5,x<-5; D.2x-3x+3<1,-x<-2,x<2. (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6.31. 26.3x-2(9-x)>3(7+2x)6x). 27.2(3x-3(4x+5)≤x-4(x-7) 28.2(x-1)>3(x-1)-x-5. 29.3[-2(y-7)]≤4y. 31.15-(7+5x)≤+(5-3x).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关系式是a>b,a=b,a<b中有且只有一个成立. 并且规定: 当a-b>0时,有a>b, 当a-b=0时,有a=b: 当a-b<0时,有a<b.
编辑本段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
1、一本英语书98页,张力读了7天(一周)还没读完,而小明不到一周就读完了.李永平均每天比张力多读3页,小明每天读多少页? 解:设张力每天读x页,则小明读(x+3)页,由题意,得: {98/x>7 {98/(x+3)<7 解得:11<x<14 ∴张力每天读12或13页 2、把一些书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问这些书有多少本?学生有多少人? 解:设学生有x人 ,由题意,得: {3x+8-5(x-1)≥0 {3x+8-5(x-1)<3 解得:5<x≤6 ∵x只能取整数 ∴x=6 ∴书本有:3×6+8=26(本) 3、用每分钟抽1.1吨水的A型抽水机来抽池水,半小时可以抽完;如果改用B型抽水机,估计20分钟到22分可以抽完。B型抽水机比A型抽水机每分钟约多抽多少吨水? 解:设B型每分钟抽x吨,由题意,得: {20x≤1.1*30 {22x≥1.1*30 解得:1.5≤x≤1.65 ∴1.5-1.1≤x-1.1≤1.65-1.1 4、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长为X米,宽为70米,如果它的周长大于350米,面积小于7650平方米,求X的取值范围,并判断这个球场是否可以作为国际足球比赛(注:用于国际比赛的足球场的长在100至110米之间,宽在64至75米之间。) 5、在容器里有18摄示度的水6立方米,现在要把8立方米的水注入里面,使容器里混合的水的温度不低于30摄示度,且不高于36摄示度,求注入的8立方米的水的温度应该在什么范围? 6、有红、白颜色的球若干个,已知白球的个数比红球少,但白球的两倍比红球多,若把每一个白球都记作数2,每一个红球都记作数3,则总数为60,求白球和红球各几个? 7、一次考试共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减2分,不做得0分,若小明想确保考试成绩在60分以上,那么,他至少做对X题,应满足的不等式是什么? 8、某公司需刻录一批光盘(总数不超过100张),若请专业公司刻录,每张需10元(包括空白光盘费);若公司自刻,除设备租用费200元以外,每张还需成本5元(空白光盘费)。问刻录这批光盘,是请专家公司刻录费用省,还是自刻费用省? 9、某校办厂生产了一批新产品,现有两种销售方案,方案一:在这学期开学时售出该批产品,可获利30000元,然后将该批产品的投入资金和已获利30000元进行再投资,到这学期结束时再投资又可获利4.8%;方案二:在这学期结结束时售出该批产品,可获利35940元,但要付投入资金的0.2%作保管费,问: (1)当该批产品投入资金是多少元时,方案一和方案二的获利是一样的? (2)按所需投入资金的多少讨论方案一和方案二哪个获利多。 10、一艘轮船从某江上游的A地匀速驶到下游的B地用了10小时,从B地匀速返回A地用了不到12个小时,这段江水流速为3千米/时,轮船往返的静水速度V不变,V满足什么条件?
㈣ 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perpendicular)。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 inequalities of one unknown)。
第十章 实数
10.1 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rithmetic square root),2是根指数。
a的算术平方根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square root) 。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extraction of square root)。
10.2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10.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㈤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人教版)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 ,(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0 或 ;
ab<0 或 ; ab=0 a=0或b=0; a=m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b
9.几个重要的判断: , ,
整式的乘除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am)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bn ,积的乘方等于各因式乘方的积.
3.单项式的乘法:系数相乘,相同字母相乘,只在一个因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指数写在积里.
4.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m(a+b+c)=ma+mb+mc ,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多项式的乘法:(a+b)•(c+d)=ac+ad+bc+bd ,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 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2)完全平方公式:
① (a+b)2=a2+2ab+b2, 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的积的2倍;
② (a-b)2=a2-2ab+b2 , 两个数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 ③ (a+b-c)2=a2+b2+c2+2ab-2ac-2bc,略.
7.配方:
(1)若二次三项式x2+px+q是完全平方式,则有关系式: ;
※ (2)二次三项式ax2+bx+c经过配方,总可以变为a(x-h)2+k的形式,利用a(x-h)2+k
①可以判断ax2+bx+c值的符号; ②当x=h时,可求出ax2+bx+c的最大(或最小)值k.
※(3)注意: .
8.同底数幂的除法:am÷an=am-n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9.零指数与负指数公式:
(1)a0=1 (a≠0); a-n= ,(a≠0). 注意:00,0-2无意义;
(2)有了负指数,可用科学记数法记录小于1的数,例如:0.0000201=2.01×10-5 .
10.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系数相除,相同字母相除,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用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2.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先因式分解后约分或竖式相除;注意:被除式-余式=除式•商式.
13.整式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线段、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 角平分线的定义: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这条射线叫角的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OC平分∠AOB
∴∠AOC=∠BOC
(2) ∵∠AOC=∠BOC
∴OC是∠AOB的平分线
2.线段中点的定义:
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C叫线段中点.(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是AB中点
∴ AC = BC
(2) ∵AC = BC
∴C是AB中点
3.等量公理:(如图)
(1)等量加等量和相等;(2)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3)等量的等倍量相等;(4)等量的等分量相等.
(1) (2)
(3)
(4)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C=DB
∴AC+CD=DB+CD
即AD=BC
(2) ∵∠AOC=∠DOB
∴∠AOC-∠BOC=∠DOB-∠BOC
即∠AOB=∠DOC
(3) ∵∠BOC=∠GFM
又∵∠AOB=2∠BOC
∠EFG=2∠GFM
∴∠AOB=∠EFG
(4) ∵AC= AB ,EG= EF
又∵AB=EF
∴AC=EG
4.等量代换: 几何表达式举例:
∵a=c
b=c
∴a=b 几何表达式举例:
∵a=c b=d
又∵c=d
∴a=b 几何表达式举例:
∵a=c+d
b=c+d
∴a=b
5.补角重要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3=180°
∠2+∠4=180°
又∵∠3=∠4
∴∠1=∠2
6.余角重要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3=90°
∠2+∠4=90°
又∵∠3=∠4
∴∠1=∠2
7.对顶角性质定理:
对顶角相等.(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AOC=∠DOB
∴ ……………
8.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有一个角是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互相垂直
∴∠COB=90°
(2) ∵∠COB=90°
∴AB、CD互相垂直
9.三直线平行定理:
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AB∥EF
又∵CD∥EF
∴AB∥CD
10.平行线判定定理: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若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如图)
(2)若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如图)
(3)若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GEB=∠EFD
∴ AB∥CD
(2) ∵∠AEF=∠DFE
∴ AB∥CD
(3) ∵∠BEF+∠DFE=180°
∴ AB∥CD
11.平行线性质定理: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如图)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如图)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D
∴∠GEB=∠EFD
(2) ∵AB∥CD
∴∠AEF=∠DFE
(3) ∵AB∥CD
∴∠BEF+∠DFE=180°
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 基本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角、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互为补角、互为余角、邻补角、两点间的距离、相交线、平行线、垂线段、垂足、对顶角、延长线与反向延长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证明.
二 定理:
1.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有关垂线的定理: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三 公式:
直角=90°,平角=180°,周角=360°,1°=60′,1′=60″.
四 常识:
1.定义有双向性,定理没有.
2.直线不能延长;射线不能正向延长,但能反向延长;线段能双向延长.
3.命题可以写为“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是命题的条件,“那么………” 是命题的结论.
4.几何画图要画一般图形,以免给题目附加没有的条件,造成误解.
5.数射线、线段、角的个数时,应该按顺序数,或分类数.
6.几何论证题可以运用“分析综合法”、“方程分析法”、“代入分析法”、“图形观察法”四种方法分析.
7.方向角:
(1) (2)
8.比例尺:比例尺1:m中,1表示图上距离,m表示实际距离,若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m厘米.
9.几何题的证明要用“论证法”,论证要求规范、严密、有依据;证明的依据是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和推论.
㈥ 初一下册数学要学什么
你好
第二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
对顶角相等。
5.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2平行线
5.2.1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平移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1.1有序数对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2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为了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6.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绘制区域内一些地点分布情况平面图的过程如下:
⑴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
⑵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⑶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三角形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1.1三角形的边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7.1.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2.1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7.2.2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3.1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n边形的对角线公式:
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3.2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80(n-2)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4课题学习镶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消元
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8.3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不等式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
用“<”或“>”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1.2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有以下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性质3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将方程逐步化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则要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将不等式逐步化为x<a(或x>a)的形式。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所组成的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就是求它的解集。
对于具有多种不等关系的问题,可通过不等式组解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9.4课题学习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第十章实数
10.1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0.2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10.3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㈦ 初一数学下册前两章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本章难点:了解不等式的解集和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确定,正确运用
不等式基本性质3。
本章关键:彻底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区别.
(1)不等式概念:用不等号(“≠”、“<”、“>”)表示的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它是解不等式的理论依据.
(3)分清不等式的解集和解不等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4)不等式的解一般有无限多个数值,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解法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
(6)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7)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可以由几个(同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
(8).利用数轴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㈧ 初一下册数学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及其解集)
第8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专题复习
本章小结
1、本章我们认识了不等式,研究了不等式的性质。学习了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会利用数轴直观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不等式的知识源于生活实际,我们要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量与量的不等关系,并抽象出不等式(组),利用得到的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它包括:(1) 去分母;(2) 去括号;(3) 移项;(4) 合并同类项;(5) 系数化为1这些步骤。解不等式时要根据实际题目的要求做到灵活安排,并合理选取解题步骤。需注意的是系数化为1时,如果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则不改变不符号方向;但在不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一定要改变不等号方向。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先分别求得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后者通常利用数轴或熟记四种基本情形,采取“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的方法确定。
5、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理解,也便于我们更直观地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正等数解集特解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集。
专题综合讲解
专题一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不等式的变形
例1选择题
(1) 如果-a<2,那么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a<-2 B、a>2 C、-a+1<3 D、-a-1>1
(2) 若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A、 B、 C、-a>-b D、a-b>0
(3) (2003·随州)若a<0,关于x的不等式ax+1>0的解集是()
A、x> B、x< C、x> D、x<
(4) 若x是任意实数,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A、3x>2x B、3x2>2x2 C、3+x>2 D、3+x2>2
解:(1) C (2) D (3) D (4) D
点评:(1)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运用不等式三条基本性质求解后,再加以筛选。
(2) 对有的选择题,如果直接求解困难或过繁,可用特殊值帮助筛选,以便减少答题时间。如(4)可取x=-1,0,分别淘汰A、C、B,故选D。
例2判断下列不等式的变形是否正确。
(1) 由a<b得ac<bc (2) 由x>y且m≠0得
(3) 由x>y得xz2>yz2 (4) 由xz2>yz2得x>y
解:(1) 不正确,C可能是零,也可能是负数,变形后不能确定大小关系。
(2) 不正确。-m不一定是负数,变形后不能确定不等式的方向。
(3) 不正确。Z可能是0。
(4) 正确。由条件可知z2>0。
点评:准确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考虑问题要全面。尤其是要注意性质3的应用。
专题二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例1不等式
解:小数化为分数,得,
去分母,得4(2x-1)-6(3x-5)-2(x+1)+3×5>0,
去括号,得8x-4-18x+30-2x-2+15>0,
合并同类项,得-12x+39>0,
移项,得-12x+39>0
系数化为1,得x<
点评:既含分母又有小数的不等式,可将小数化为分数,也可将分数化为小数,但后者有可能出现无限小数,会使运算答案不正确,常将小数全部化为分数后再解。
例2解不等式组
解:解不等式(1),得x<-3;解不等式(2),得x≥-4,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4≤x<-3.
点评:在解不等式(2)时要注意去分母括号的正确使用,如0.2(x-3)-0.5(x+4)≤-1.4;本题也可先化小数系数为整数系数,如≤-14.
专题三求不等式(组)的特殊解
例1求不等式正的整数解。
解:去分母,得2(y+1)-3(y-1)≥y-1(注意不要忘记加括号)
去括号2y+2-3y+3≥y-1(注意变号)
移项、合并-2y≥-6
系数化为1,y≤3(此步注意改变不等号方向)
因为不大于3的正整数有1, 2, 3三个,
所以不等式的正整数解是1, 2, 3。
点评:要确定一个不等式的特殊解,首先确定不等式的解集范围,然后把此范围内的符合条件的数找出来即可。
例2求不等式组的非负整数解。
解:由不等式2x+1<3x+3得x>-2;由不等式得x≤5,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2<x≤5,它的非负整数解为0, 1, 2, 3, 4, 5这六个数。
点评:对解答的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可彻底解决漏解现象。如本例中,将所得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成如图,显然其非负整数解一目了解,为0, 1, 2, 3, 4, 5。
-3 -2 -1 0 1 2 3 4 5 6
专题四用不等式解集的概念解决有关问题
例1已知不等式组与的解相同,求a的值.
解:可化为解不等式组得-2<x<1,而两不等式组的解相同,故-2<x<a-4。从而a-4=1,故a=5.
例2(2003·重庆市)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解:原不等式组可化为因为不等式组无解,所以x≤3,x>a没有公共部分,即a≥3。
例3若关于x的不等式(ax-5)>x-a的解都是不等式1-2x<3的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由不等式(ax-5)>x-a,得(a-2)x>5-2a;
由不等式1-2x<3,得x>-1;由题意得解得2<a≤3。
专题五不等式(组)与计算、估算、方程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方程和不等式的综合应用题是近几年中考常见题型,解这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弄清题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和不等式,从而求解。
例1(2003·黑龙江)某中学在防“非典”知识竞赛中,评出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20人,学校决定给所有获奖学生各发一份奖品,同一等奖的奖品相同。
(1) 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奖品分别是喷壶、口罩和温度计,购买这三种奖品共计花费113元,其中购买喷壶的总钱数比购买口罩的总钱数多9元,而口罩单价比温度计的单价多2元,求喷壶、口罩和温度计的单价是多少元?
(2) 若三种奖品的单价都是整数,且要求一等奖奖品单价是二等奖奖品单价的2倍,二等奖奖品的单价是三等奖奖品单价的2倍,在总费用不少于90元而不到150元的前提下,购买一、二、三等奖奖品时,它们的单价有几种情况?分别求出每种情况下一、二、三等奖奖品的单价。
分析:本题以某中学预防“非典”知识竞赛这一活动为基本素材,编拟了一道方程与不等式珠联璧合的应用题。
解:(1) 设喷壶和口罩的单价分别是y元和z元。
则解之得
∴z-2=2.5。
答:喷壶、口罩、温度计单价分别是9元、4.5元、2.5元。
(2) 设三等奖奖品的单价为x元,则二等奖奖品单价为2x元、一等奖奖品单价为4x元,则90≤4×4x+6×2x+20x<150,
∴≤x<。又三种奖品单价都是整数,∴x=2或3。
当x=2时,2x=4,4x=8;当x=3时,2x=6,4x=12。
答:购买一、二、三等奖奖品时,它们的单价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一、二、三等奖奖品的单价分别为8元、4元、2元;第二种情况:一、二、三等奖奖品的单价分别为12元、6元和3元。
点评:不等式(组)的应用很广,题型很多,与方程结合应用的题目较多。前面已举了大量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例2哈市慧明中学为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教学,拟投资建一个初级计算机机房和一个高级计算机机房,每个计算机机房配备1台教师用机,若干台学生用机。其中初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8000元,学生用机每台3500元;高级机房教师用机每台11500元,学生用机每台7000元。已知两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相等,且每个机房购买计算机的总钱数不少于20万元也不超过21万元。则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高级机房各应配置多少台计算机?
分析:解这类题时,要在审题中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其含义,如“至少”,“至多”,“超过”,“大于”,“不大于”,“不小于”等,然后根据题意列出不等式组。
解:设该校拟建的初级机房配置x台计算机,高级机房配置y台计算机,根据题意,得
0.8+0.35(x-1)=1.15+0.7(y-1), x=2y,
20≤0.8+0.35(x-1)≤21,解得 ≤x≤,
20≤1.15+0.7(y-1)≤21. ≤y≤.
∵ x、y均为整数,
∴ x=56, 58;y=28, 29.
∴
答:该校拟建的初级、高级机房分别有计算机56台、28台或58台、29台。
点评:不等式组解出后,要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从解集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一般取正整数。
㈨ “不等式的解集”是什么意思
意思: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不等式的解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