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上的相遇问题如何解决

数学上的相遇问题如何解决

发布时间:2022-07-18 14:41:35

A. 相遇问题怎么现数学阅读

相遇路程为s,相遇时间为t,速度分别为v1和v2
任何相遇问题都可以用s=t(v1+v2)来列方程解决。如果只有一个未知数不知道就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有两个就用二元。

B. 相遇问题六大公式是什么

(一)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二)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2)数学上的相遇问题如何解决扩展阅读: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的关系。

两个物体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必然会在途中相遇,这类题型就把它称为相遇问题。相遇问题是研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数量之间关系的问题。它和一般的行程问题区别在:不是一个物体的运动,所以,它研究的速度包含两个物体的速度,也就是速度和。

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C. 数学相遇问题

选D,6次.
这个是相对速度的问题,相对速度即使两个人的速度的绝对值相加,即250+200=450m/min,然后算以相对速度五分钟能跑多少m。即5✖450=2250m,然后用这个跑的数除以一圈的长度,即2250➗400=5.625,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意思还没跑完一圈),即是5圈,也就是5次。因为第一次相遇跑半圈即可,所以跑整数圈是五次,整个要加上第一次跑半圈相遇的,所以是6次。

D. 数学相遇、追及问题该如何解决

追及和相遇是运动学中研究同一直线上两个物体的运动时常见的问题,也是匀变速运动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1、追及相遇问题的特征表现 追上的主要条件是两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同时到达同一位置。在追赶过程中,当追赶者速度大于被追赶者时,二者间距离减小;当追赶者速度小于被追赶者时,二者间距离增大。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A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B时,一定能追上,在追上之前两者有最大距离的条件是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 A =v B 。 ⑵匀速运动物体A追赶同方向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B时,存在恰好追上又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具体做法是:假设两者能到达同一位置,比较此时两者的速度,若v A >v B ,则能追上,若v A <v B ,则追不上;如果始终追不上,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小。 ⑶匀减速运动物体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和第二种相类似。 2、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 ⑴分析两物体的运动过程,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并在图上标出位移,以便找出位移关系。 ⑵由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将时间关系体现在方程中。 ⑶根据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并列方程。 3、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注意事项 ⑴一定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指两物体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或最小,恰好追上又恰好追不上等”时,双方速度相等;两个关系是指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审题时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如“恰好”、“最大”、“至少”等。要作运动草图或V-t图象,并由此找出位移关系。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 此外,除了依据追及和相遇的一般物理原理和方法求解外,还可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二次方程的判别式等数学方法以及应用图象法、相对运动的知识求解。 知识整合(参考如下) http://www.xuexifangfa.com/physics/points/2118.html

E. 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怎样教孩子,有小窍门吗

首先,和孩子实际走一走,增强他的实际生活经验。其次,多读题,理解好此类问题的固定词语的含义,如相向等,认真审题注意关键词语。再次,通过画线段图增强对题目的了解。再次,家长本身此类题目要加深理解,比如可以把相遇问题分成两类,一是在直线上行走,二是在封闭的曲线上行走。最后可让孩子举一反三,相背问题,追及问题又怎么解决,让孩子自己探讨。

F. 数学中的,行程问题与相遇问题要怎样解决

行程问题主要是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要知道与之对应的公式和题型
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相遇问题
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甲速度+乙速度 甲路程+乙路程=路程和(甲乙距离)
追击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同向追及)
甲路程—乙路程=追及时相差的路程

G. 相遇问题的解题技巧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高频考点,是行程问题中非常经典的一个分支!

行程问题通常涉及路程,速度和时间三大要素,这几个要素总是变来变去,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即使会了其中一种,待条件一变,同学们又摸不着头脑了。

跟着头疼的还有家长,怎么才能让孩子彻底理解这种问题呢?

王老师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相遇问题定义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道口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延续、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即为相遇问题。

基本公式

两地距离=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两地距离÷速度和

速度和=两地距离÷相遇时间

根据定义,确定属于相遇问题后,就要开始找解题方法了。

解答相遇问题,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划线段图来表示。下面由浅入深看两个模型。

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

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

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度)×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时间

举例:

甲骑摩托车,乙骑自行车,同时从相距126千米的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在离两城中点处24千米的地方,甲、乙二人相遇。求甲、乙二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析:

首先根据题干画个线段图:

如上图,中点处就是A、B两城正中间的地方,所以由中点处到A城和B城之间的距离都是(126÷2)千米。甲骑摩托车比乙骑自行车速度快,所以同样行3小时,行驶的路程比乙多,要在离中点24千米处相遇,因此,甲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乙走的路程是(126÷2-24)千米。

解:甲的速度(126÷2+24)÷3=29 (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126÷2-24)÷3= 13(千米/小时)

答:甲骑摩托车的速度是29千米/小时,乙骑自行车的速度13千米/小时。

上面的例题是相遇问题的基本题型,但数学题是具有延展性的,比如相遇问题的另一个模型——二次相遇问题

二次相遇问题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继续走到B地后返回,乙继续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则有:

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路程的两倍。

举例:

A、B两城间有一条公路长24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甲以每小时45千米的速度从A城到B城,乙以每小时35千米的速度从B城到A城,各自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几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多少千米?

解析:

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行了一个全程。然后甲乙两人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当小华和小明第二次相遇时,共行了3个全程,这时甲乙共行了多少个小时呢?可以用两城全长的3倍除以甲乙速度和就可以了。

▣解:出发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行 240×3=720(千米)

甲、乙两人的速度和 45+35=80(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用时间 720÷80=9(小时) 35×9-240=75(千米)

答:9小时后,两车在途中第二次相遇,相遇地点离A城75千米。

王老师提示:相遇问题的核心是“速度和”问题。家长在辅导孩子解答题目时,提醒孩子要利用好速度和与速度差,这是两个能迅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的突破口。

此外,以下几点也要提醒孩子注意:

1.在处理相遇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公式的使用时二者发生关系那一时刻所处的状态;

2.在行程问题里所用的时间都是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非常重要);

3.无论是在哪类行程问题里,只要是相遇,就与速度和有关。

4.解题抓住2大要诀:

①必须弄清物体运动的具体情况,运动方向(相向),出发地点(两地),出发时间(同时、先后),运动路径(封闭、不封闭),运动结果(相遇)等。

②要充分运用图示、列表等方法,正确反映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我们理解题意,迅速的找到解题思路。

H.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相遇问题如何解决

相遇问题的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I. 数学中的是相遇问题怎么写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怎么解答

相遇路程为s,相遇时间为t,速度分别为v1和v2。
任何相遇问题都可以用s=t(v1+v2)来列方程解决。如果只有一个未知数不知道就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有两个就用二元。

J. 追及相遇问题解题技巧初中

追及问题概念特征

两个运动着的物体从不同的地点出发,同向运动。慢的在前,快的在后,经过若干时间,快的追上慢的。

有时,快的与慢的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快的领先一段路程,我们也把它看作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

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追及问题,实质上就是在相同时间内,走得快的比走得慢的多走了两者之间的路程差。

解答这类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画好线段图,理清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还要提醒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弄清题意,紧扣速度差、追及时间和路程差这三个量之间的基本关系;

(2) 对复杂的同向运动问题,可以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3) 要注意运动物体的出发点、出发时间、行走方向、善于扑捉速度、时间、路程对应关系。

(4) 要善于联想、转化、使隐藏的数量关系明朗化,找准理解题目的突破口。

(5)可适当的选择画图法、假设法、比较法等思考方法解题。

最后还有一点,同一道题中,有些路程的单位不一样(例如米、千米),孩子如果不留意不注意单位换算,很容易栽跟头功亏一篑,家长要叮嘱孩子紧记单位换算。



例题

了解了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思路,下面我们进入应用环节。

以下四道例题,难度各不同,都是小学数学比较常见的追及问题,家长可以让孩子依次做一做。

因为数学题一般都有延展性,孩子在做题的过程中,简单的题目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利用公式,最重要是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

解:

步骤一: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

75×12=900(千米)

步骤二: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75×12÷(120-75)=20(天)

答:好马20天能追上劣马。



例2

小明和小亮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用40秒,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向而跑。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跑了500米,求小亮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解:

步骤一:小明第一次追上小亮时比小亮多跑一圈,即200米,此时小亮跑了(500-200)米

步骤二:要知小亮的速度,须知追及时间,即小明跑500米所用的时间。又知小明跑200米用40秒,则跑500米用[40×(500÷200)]秒

步骤三:所以小亮的速度是

(500-200)÷[40×(500÷200)]

=300÷100=3(米)

答:小亮的速度是每秒3米。



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

解:

步骤一:敌人逃跑时间与解放军追击时间的时差是(22-16)小时

步骤二:这段时间敌人逃跑的路程是[10×(22-6)]千米,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

步骤三:由此推知

追及时间=[10×(22-6)+60]÷(30-10)

=220÷20=11(小时)

答:解放军在11小时后可以追上敌人。



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解:

步骤一:从题中可知客车落后于货车(16×2)千米

步骤二:客车追上货车的时间就是前面所说的相遇时间,这个时间为16×2÷(48-40)=4(小时)

步骤三:所以两站间的距离为

(48+40)×[16×2÷(48-40)]

=88×4

=352(千米)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是352千米。

阅读全文

与数学上的相遇问题如何解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