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年级数学题,请教一下怎么解答
这个要看看是谁要和那个对手比赛
如果是一个人的话那就是对的
四个一相加就可以了答案等于4
如果是说每个人都要和对手比赛一场
那么就起等于4加3加2加1一共是
答案等于说要比赛10场总共最后答案
Ⅱ 小学一年级应用题解答方法和讲解方法
一、多看即多观察。
“解答应用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编排应用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一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三、多说
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
、“吃掉”
、“藏起来”
、“遮住”
、“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Ⅲ 一年级数学规范解答是什么意思
按照正常的解题思路解答,有理有据。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作和信息载体,在维持和协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面有基础性作用。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引导语言文字健康发展,提高国民的语文素质,是保证社会协调运转,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在新世纪,加快推进现代化,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加速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促进交流,增进协作,普及教育和科学文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生活质量。
Ⅳ 小学一年级用数学解决问题怎么做
一.创设情境,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师应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景,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有趣的资源,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教学“9加几”这一课时可出现学校运动会场面,让学生说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如“分类”这一课时教学中,先可在每小组的桌上放上许多日用品,饮料等东西,让学生当营业员给这些物品分分类,把它们摆放在柜台上。这样,用学生身边或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虽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但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我们的校园”一课教学中,可出现一个学生平时活动的场面(有人在跳远、跑步、做游戏)师问在这儿,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有的在跳远。是啊,小朋友的活动真多。谁能告诉老师跳远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解决后又说:“谁还能像老师一样看着小朋友活动的场面再提几个数学问题吗?这时学生会说:”跑步的有多少人?做游戏的有多少人?还有一些学生还会说,跳远的和跑步的共有多少人?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这样通过再现平时学生学习生活中情境,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从而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
三.创设情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要把数学知识用到现实中去,就得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就应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自主观察操作,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用数学”一课时,课件出现一幅鸡图,问:看到这些可爱的鸡,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呢?有学生说:一共有多少只鸡?那么谁来帮他解决呢?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解决的各种方法。然后每组派代表交流说说怎么列式,并说出自己的想法。经小组讨论后学生说出许多思考方法,如:(1)、分公鸡、母鸡,可列式为4+8=12(只)(2)、分吃米的和不吃米也可列式为4+8=12(只)(3)、分白鸡和花鸡可列式为3+9=12(只)。这样通过课件情景的展示,表现出了不同的学生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使学生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又如在数学第77页思考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其中4张2角、8张1角、1张5角)对于这题的教学,可先让学生明白题意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操作人民币,摆出不同的拿法,然后全班交流。通过操作,学生就能取得多种不同拿法。(5解、2角、1角、各1 外,1个5角3个1角等7种)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后使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找多个答案和解答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活动,体验数学贴近于生活
“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对于这一观点,教师应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讲,学生的实践活动最好是模拟现实生活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知道这一课题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早在幼儿园里,自己家里,对这个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接触,故在教学时设计了许多学生喜爱的活动。一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喜欢的钟表认识钟面。说说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和小组同学交流后,全班交流。然后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和几时半后让学生选择喜欢的钟面,贴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时刻,边贴时针和分针,边说这个时刻自己通常在干什么把时间截取的有变化的种时尚钟表。观察一组生活中的场景图:东林小学作息时间表,湖州电视台节目预告,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商店的营业时间等,既让学生生活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Ⅳ 小学数学一年级应用题要不要写“答”
应该要写,但是要求可以简单一些,只要明白答的意义就行,不强调形式
Ⅵ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怎样才是正确答案)
老师教的没错,这是一年级数学中的“凑十法”:意思就是先圈出10个,然后再加上圈外的2个,就是10+2=12个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见9想1。
请看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
看到9想到1,
看到8想到2,
看到7想到3,
看到6想到4
看到大数加小数
孩子要牢记“9要1”、“8要2”、“7要3”、“6要4”、“5要5”
凑十法简便易行,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
Ⅶ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还用写答吗
一年级的应用题是不用写“答”的。真正的规定,是三年级上册才会写。不过写了也没有错误之处,并不能说不规范。Ⅷ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解答时应注意:从( )入手,弄清最后(),哪句话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解答时应注意:从(问题)入手,弄清最后(所求),哪句话是(已知)的,哪句话是要(求)的,列式时哪句话应写在(前面),最后(写答)。
---------------------------------
谢谢采纳哦~
Ⅸ 小学一年级数学题1.5.9.13找规律怎么解答
找规律解答:都加4。
1+4=5,5+4=9,9+4=13,所以1,5,9,13是后一个比前一个大4的关系。
例如:
a(1)=4×1-3=1;
a(2)=4×2-3=5;
a(3)=4×3-3=9;
a(4)=4×4-3=13。
综上所述,其规律为
a(n)=4n-3。
那么
a(5)=4×4-3=17。
答:填充后的数列为1,5,9,13,(17)。
找规律填空:
9-1=8,16-4=12,25-9=16,36-16=20,49-25=24。
1,2,4,7,11,16,(22),(29),——相差为:1,2,3,4,5,6,…
2,5,10,17,26,(37),(50),——相差为:3,5,7,9,…
0,3,8,15,24,(35),(48),——相差为:3,5,7,9,…
找规律的类型简直数不清。有的是所给数字间有规律,有的是隔一个数字间有规律。还有的是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呈某种规律。规律可能有同加同减同乘一个数或一个数列,或者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