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南昌高一下学期数学讲哪些

南昌高一下学期数学讲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5 06:55:27

Ⅰ 江西数学高一数学学必修几

高中数学必修的顺序一般是一二四五三
或者是一四二五三
题主的学校应该是上学期学一四,下学期学二五,进度快的话会讲必修三
进度稍微慢必修三就会留到高二上学期和选修一起学

Ⅱ 高一下数学上下学期教的内容,按顺序

整个高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 1.1 集合 教案
◇ 1.1 集合 教案2
◇ 1.1 集合 教案3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2
◇ 1.2 子集、全集、补集教案3
◇ 1.3 交集、并集 教案
◇ 1.3 交集、并集 教案2
◇ 1.3 交集、并集 教案3
◇ 集合小结 教案
◇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
◇ 1.4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解法2
◇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
◇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2
◇ 1.6 逻辑联结词教案
◇ 1.6 逻辑联结词教案2
◇ 1.7 四种命题 教案
◇ 1.7 四种命题 教案2
◇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1.8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第二章 函数
◇ 2.1 函数 教案
◇ 2.1 函数的定义域与区间
◇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
◇ 2.2 函数的表示法教案2
◇ 2.3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 2.3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2
◇ 2.4 反函数 教案
◇ 2.4 反函数 教案2
◇ 2.4 反函数 教案3
◇ 2.5 指数 教案
◇ 2.5 指数 教案2
◇ 2.5 指数 教案
◇ 2.6 指数函数 教案
◇ 2.6 指数函数 教案2
◇ 2.6 指数函数 教案3
◇ 2.7 对数 教案1
◇ 2.7 对数 教案2
◇ 2.7 对数 教案3
◇ 2.8 对数函数 教案
◇ 2.8 对数函数 教案2
◇ 2.8 对数函数 教案3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2
◇ 2.9 函数的应用举例3
◇ 函数小结教案
第三章 数列
◇ 3.1 数列 教案
◇ 3.1 数列 教案2
◇ 3.2 等差数列 教案
◇ 3.2 等差数列 教案2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3.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2
◇ 3.4 等比数列 教案
◇ 3.4 等比数列 教案2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 3.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2
◇ 数列复习小结教案

高一数学教案

第四章 三角函数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
◇ 4.1 角的概念的推广2
◇ 4.2 弧度制 教案
◇ 4.2 弧度制 教案2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 4.3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2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2
◇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3
◇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4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2
◇ 4.7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3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2
◇ 4.9 函数的图象 教案3
◇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4.1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2
第五章 平面向量
◇ 5.1 向量 教案
◇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 5.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2
◇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
◇ 5.3 实数与向量的积2
◇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 5.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2
◇ 5.7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 5.8 平移 教案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2
◇ 5.9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3
◇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 5.10 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2
◇ 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

Ⅲ 高一下学期数学内容有哪些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

3、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异性(若a:a,b:a,则a≠b)和无序性({a,b}与{b,a}表示同一个集合)。

4、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号条件。

5、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描述法和图文法。

《集合与函数》

内容子交并补集,还有幂指对函数。性质奇偶与增减,观察图象最明显。

复合函数式出现,性质乘法法则辨,若要详细证明它,还须将那定义抓。

指数与对数函数,两者互为反函数。底数非1的正数,1两边增减变故。

函数定义域好求。分母不能等于0,偶次方根须非负,零和负数无对数

正切函数角不直,余切函数角不平;其余函数实数集,多种情况求交集。

两个互为反函数,单调性质都相同;图象互为轴对称,Y=X是对称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高中数学

Ⅳ 南昌十五中高一下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学必修几的书

语文5本必修+2本选修(史记选读,唐诗宋词)
英语5本必修+5本选修(时间很紧,所以一般来讲选修会讲的很粗,而且选修10可能不讲)
数学5本必修+选修1-1和1-2
政治3本必修+2本选修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一般学校都会出于进度和高考拿更高分的考虑,选其中一本,文科都是这样)
地理3本必修+选修(地理选修好像比较多,具体我也记不是很清楚了。总之有自然灾害与防治,旅游地理)
历史3本必修+选修(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Ⅳ 高一下学期数学学哪些内容

上册主要学集合、函数和数列

下册主要学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

没有重点可言,因为全是重点。

函数和三角函数一定要学好,这是高二学二次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的基础,可以这么说,学不好函数和三角函数的话就肯定学不好函数图象和立体几何。

(5)南昌高一下学期数学讲哪些扩展阅读:

三角函数

①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借助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 的正弦、余弦、正切),能画出 的图象,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③借助图象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 ,正切函数在 上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图象与x轴交点等)。

④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⑤结合具体实例,了解 的实际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 的图象,观察参数A,ω, 对函数图象变化的影响。

⑥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

Ⅵ 数学高一下学期学了什么内容

数学学的是必修3 4 英语就是接着学两本 必修 34 然后生物是 必修2 化学是 把必修1剩的解决了 然后学完必修2 语文就是必修 3 4 都是接着学 到二年级分科后才开始乱学.

Ⅶ 高一下学期数学学哪几本书,哪些单元

一般是必修4,必修2,必修4有三角函数的两章(一,三),平面向量,必修2有简单几何体,直线和圆。

Ⅷ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数学学什么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数学学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数学目录如下: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

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2.2对数函数

阅读与思考,对数的发明

探究也发现,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2.3幂函数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阅读与思考,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信息技术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方程的近似解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

实习作业

小结

(8)南昌高一下学期数学讲哪些扩展阅读: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

1、把握教材去理解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学习高一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

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
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 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

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认真听课做笔记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要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

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

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5分钟课堂 效益。

3、提高思维敏捷力

如果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那是一种无效学习。

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避免遗留问题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有价值的问题要及时抓住,遗留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Ⅸ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我也刚在学高一,找到很多知识总结,摘一些我觉得比较有用的给你吧——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
A∪φ= A A∪B = B∪A.
4、全集与补集
(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
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
(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Φ ⑶(CUA)∪A=U
二、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a-b|≥|a|-|b| -|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降幂公式
(sin^2)x=1-cos2x/2
(cos^2)x=i=cos2x/2

万能公式
令tan(a/2)=t
sina=2t/(1+t^2)
cosa=(1-t^2)/(1+t^2)
tana=2t/(1-t^2)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阅读全文

与南昌高一下学期数学讲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2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2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1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40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