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学利率问题
首先这个答案有点问题,
10000 * 8% = 800 (年利率800也就是半年发400)
当你半年的时候本金变成10000+400 = 832 (年利率832 半年后应该是发416)
400+416=816 (一年领两次总合为816)
你的答案是864
相当于 本金10800 * 8% =864 (年利率864 半年发432 发两次)
希望能帮助到你
⑵ 小学数学利率问题
因为是“每年把税后利息捐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的失学儿童”,所以只能采用一年期的定期储蓄方式,这样便于定期支取利息啊。
⑶ 求利率用的什么数学知识
利息与本金的比率等于利率。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所谓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就是指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存款本金或贷款本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3)实际年利率属于什么数学问题扩展阅读:
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利率是决定企业资金成本高低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决定性因素,对金融环境的研究必须注意利率现状及其变动趋势。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计算。
⑷ 关于银行利息的数学问题
第一种
2000(本金)*2.25%(现行一年期年利率)*1(存期)=45元(第一年利息)
(2000+45)(本金+第一年利息)*2.25%(现行一年期年利率,假定第二年存入日利率不变)*1(存期)==46.0125元
利息合计=45+46.0125=91.0125元
第二种
2000(本金)*2.79%(现行二年期年利率)*2(存期)=111.6元
所以,假定利率不变,你不提前支取,那么一次存两年更加划算。
⑸ 关于银行利率的数学问题
设经过x 年
10000*1.06^x+10000*1.06^(x-1)+10000*1.06^(x-2)+.......10000*1.06大于1000000
提取10000 得到1.06^x+1.06^x-1+..1.06大于100
接下来用错位相减法
⑹ 急求:数学中的年利率问题
设甲种债券的年利率是x%,到期后利息就是1000×x%,
高2个百分点就是高2个百分数
则乙种债券的年利率是(x+2)%
1000x%×[1+(x+2)%]=112
解方程,x=10,x=-112(不合题意,舍去)
甲种债券的年利率是10%
⑺ 什么叫年利率做数学题要用到,我不懂啊
年利率,顾名思义,就是计算一年利息若干的比率
例如您存款100元
银行答应付给您年利率百分之2
(2
%)
那么未来一年银行就得支付
2
元利息给您
计算公式是
100
*
2
%
=
2
元
可是如果银行又规定每半年支付一次,一年计付两次
那么您每半年可以领到的利息就变成
1
元
计算公式是
100
*
2
%
/
2
=
1
元
当您向银行购买一年付息两次的企业债,
每半年的利息就是用这个公式算出来的
同理可以类推,如果是每个月领一次利息呢?
计算公式是
100
*
2
%
/
12
=
0.17
元
当您在银行办理存本取息的定期存款时,
每个月的利息就是用这个公式算出来的
⑻ x_数学问题(年利率)
设第一年的利率为x,则一年后的本息为100x+100,第二年的利率是0.5x
(100x+50)×0.5x=63
50×(2x+1)×0.5x=63
(5x+7)(10x-9)=0
x=0. 9 负的答案舍去
⑼ 在数学中什么是利率,该怎样算
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 利息量 / 本金
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利率的种类
各种利率是按不同的划分法和角度来分类的,以此更清楚的表明不同种类利率的特征。按计算利率的期限单位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按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方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按利率的地位可划分为:基准利率与一般利率;按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分为: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按借贷主体不同划分为:中央银行利率,包括再贴现、再贷款利率等;商业银行利率,包括存款利率、贷款利率、贴现率等;非银行利率,包括债券利率、企业利率、金融利率等;按是否具备优惠性质可划分为: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利率的各种分类之间是相互交叉的。例如, 3年期的居民储蓄存款利率为4.95%,这一利率既是年利率,又是固定利率、差别利率、长期利率与名义利率。各种利率之间以及内部都有相应的联系,彼此间保持相对结构,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国的利率体系。
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建立在对利息的来源和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平均利润率。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二是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借贷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一般来说,供大于求时利率下降;供不应求时利率上升。此外,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作用。马克思的理论对于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利率决定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西方的利率决定论大都着眼于供求对比关系的分析,认为利率是种价格。其分歧在于什么样的供求关系决定利率。如马歇尔的实际利率论就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生产率和节约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生产率由边际投资倾向表示,节约用边际储蓄倾向表示。投资量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量和储蓄量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货币供求论认为决定利率是货币因素而非实际因素。货币供应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当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强则倾向于增加货币持有数量,因此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所决定的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共同决定的;可贷资金论综合了前两种利率决定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的,供给包括总储蓄和银行新增的货币量,需求包括总投资和新增的货币需求量,利率的决定取决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