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学题目怎么做
幼儿园为小朋友买了桃,分配时,如果每个小朋友分5个,还剩32个,如果其中10个小朋友分4个,其余的小朋友分8个,就恰好分完。则幼儿园有小朋友( )人,共买了( )个桃。
解,得:
【解法一:对应法】
解:第一种分法,1人对应5个桃子,还多出32个桃子
第二种分法,1人对应8个桃子,少了 10*(8-4) = 40 个桃子
8-5 = 3 ,
∴如果一人对应 3个桃子,则总共需要桃子数应为 32+40 = 72 (个)
∴小朋友人数 = 72/3 = 24(人), 买回桃子总数 = 24*5 + 32 = 152(个)
(希望是你所指的解法吧~~)
*****************************************************************************
【解法二:方程法(推荐此法)】
解:设小朋友x人,共有y个桃。
则,
第一种分法: 5x + 32 = y
第二种分法:10*4 + (x-10)*8 = y
联立解得,
x = 24,y = 152
答:幼儿园共有小朋友24人,共买了桃子152个。
2.一块地,如果用同样的拖拉机耕。4台耕4小时后,有8公顷没耕,3台耕6小时后,有4公顷没耕。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解,得:
设每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份
4台4小时,耕地4×4=16份
3台6小时,耕地3×6=18份
相差:18-16=2份
这2份,就是:8-4=4公顷
所以每份为:4÷2=2公顷
这块地一共有:
16×2+8=40公顷
3.买2把椅子和一张桌子要付100元,买8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付100元,求椅子和桌子的单价各是多少?
解,得:
根据“买八把椅子比买2张桌子要多付”可知:
买4把椅子比买1张桌子要多付:100÷2=50元
那么“买2把椅子和一张桌子”就相当于买了:2+4=6把椅子,所以
每把椅子单价是:(100+50)÷(2+4)=25元
每张桌子单价是:100-25×2=50元
4.吴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如果每天做50个,要比原计划晚8天完成,如果每天做60个,就可以提前5天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解,得:
解:设原计划x天完成
50(8+x)=60(x-5)
400+50x=60x-300
10x=700
x=70
这批零件有:
60×(70-5)=60×65=3900(个)
写这个式子也可以:
50×(70+8)=50×78=3900(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3900个
2. 这几道数学题怎么做
1.设初二学生还要工作x小时。
(1/7.5)+(1/5)x=1
x=10/3
10/3+1=4又1/3小时
2.解:设先计划有X人做这些工作。
则依题意得:80=2X+(X+5)*8
X=4人
所以先有4人做这些工作。
3.设现价为X,X = X * (1-10%).也就是0.9X ,要想不亏本,原价销售一份商品,现价得销售1.2倍的商品,1.2 * 0.9 = 1.08 ,所以方程得这样列
X = 1.2 * [ X (1-10%)]
4.设A,B两地间的路程为x
x-36=(36+36)/(12-10)*(10-8)
x=72+36
x=108
5.可以求出火车的长度
以为"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s"也就是说,火车的长度正好相当于行驶了10秒的路程,而隧道长300米,所以火车应该和隧道一样长,即:火车的长度是300米
可以列式
设火车的长度是X米,由题意列方程
[(300+X)/20]*10=X
解得X=300
答:能求出火车的长度,火车的长度是300米
3. 做数学题的方法和技巧
中小学数学,还包括思维数学,在学习方面要求方法适宜,有了好的方法和思路,可能会事半功倍!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依据呢?文都教育建议家长们,培养孩子从小就习惯用这些思维和方法来解题!
形象思维方法
形象思维方法是指人们用形象思维来认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思维基础是具体形象,并从具体形象展开来的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是实物、图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认识特点是以个别表现一般,始终保留着对事物的直观性。它的思维过程表现为表象、类比、联想、想象。它的思维品质表现为对直观材料进行积极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提炼进而提示出本质、规律,或求出对象。它的思维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当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实物演示法
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演示数学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及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内容形象化,数量关系具体化。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通过实物演示不仅能够解决“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思维方向。再如,在一个圆形(方形)水塘周围栽树问题,如果能进行一个实际操作,效果要好得多。
二年级数学教材中,“三个小朋友见面握手,每两人握一次,共要握几次手”与“用三张不同的数字卡片摆成两位数,共可以摆成多少个两位数”。像这样的有关排列、组合的知识,在小学教学中,如果实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
特别是一些数学概念,如果没有实物演示,小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长方形的面积、长方体的认识、圆柱的体积等的学习,都依赖于实物演示作思维的基础。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制作一些数学教(学)具,而且这些教(学)具用过后要好好保存,可以重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图示法
借助直观图形来确定思考方向,寻找思路,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图示法直观可靠,便于分析数形关系,不受逻辑推导限制,思路灵活开阔,但图示依赖于人们对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图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础上的联想、想象出现谬误或走入误区,最后导致错误的结果。比如有的数学教师爱徒手画数学图形,难免造成不准确,使学生产生误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多用图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有的题目,图画出来了,结果也就出来的;有的题,图画好了,题意学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题,画图则可以帮助分析题意、启迪思路,作为其他解法的辅助手段。
列表法
运用列出表格来分析思考、寻找思路、求解问题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于分析比较、提示规律,也有利于记忆。它的局限性在于求解范围小,适用题型狭窄,大多跟寻找规律或显示规律有关。比如,正、反比例的内容,整理数据,乘法口诀,数位顺序等内容的教学大都采用“列表法”。
用列表法解决传统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制作三个表格:第一张表格是逐一举例法,根据鸡与兔共20只的条件,假设鸡只有1只,那么兔就有19只,腿共有78条……这样逐一列举,直至寻找到所求的答案;第二张表格是列举了几个以后发现了只数与腿数的规律,从而减少了列举的次数;第三张表格是从中间开始列举,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列举的方向。
探索法
按照一定方向,通过尝试来摸索规律、探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法叫做探究法。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难处不在于有了公式去证明,而在于没有公式之前,怎样去找出公式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人们在难以把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基本的、熟悉的、典型的问题时,常常采取的一种好方法就是探究、尝试。
第一、探究方向要准确,兴趣要高涨,切忌胡乱尝试或形式主义的探究。例如,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创设“学生出题考老师”的教学情境,师:“现在我们考试好不好?”学生一听:很奇怪,正当学生疑惑之时,教师说:“今天改变过去的考试方法,由你们出题考老师,愿意吗?”学生听后很感兴趣。教师说:“这里有一幅地图,你们用直尺任意量出两地的距离,我都能很快地告诉你们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相信吗?”于是学生纷纷上台度量、报数,教师都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对应的实际距离。学生这时更感到奇怪,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您快告诉我们吧,您是怎样算的?”教师说:“其实呀,有一位好朋友在暗中帮助老师,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想认识它吗?”于是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
第二、定向猜测,反复实践,在不断分析、调整中寻找规律。
第三,独立探究与合作探究结合。独立,有自由的思维时空;合作,可以知识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不时还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观察法
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的方法叫做观察法。巴浦洛夫说:"应当先学会观察,不学会观察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小学数学“观察”的内容一般有:①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②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③题目的结构特点;④图形的特点及大小、位置关系。
如:观察一组算式:25×4=4×25,62×11=11×62,100×6=6×100……归纳出
乘法交换率:在乘法算式里,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观察”的要求:
第一、观察要细致、准确。
第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渗透了更多的理性因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察看研究对象。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要做到“有序”观察:(1)面——形状、个数、面与面之间的关系;(2)棱——棱的形成、条数、棱与棱之间的关系(相对的棱相等;相对的棱有四条;长方体的棱可以分为三组);(3)顶点——顶点的形成、个数,认识顶点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验证法
你的结果正确吗?不能只等教师的评判,重要的是自己心里要清楚,对自己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评价,这是优秀学生必备的学习品质。
验证法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是需要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应当通过实践训练及其长期体验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验证能力和逐步养成严谨细致的好习惯。
(1)用不同的方法验证。教科书上一再提出:减法用加法检验,加法用减法检验,除法用乘法验算,乘法用除法验算。
(2)代入检验。解方程的结果正确吗?用代入法,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还可以把结果当条件进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实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话要落实在教学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现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学生这样做:31÷4≈8(套)
按照“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无疑是正确的,但和实际不符合,做衣服的剩余布料只能舍去。教学中,常识性的东西予以重视。做衣服套数的近似计算要用“去尾法”。
(4)验证的动力在猜想和质疑。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我要学”的愿望。为了避免瞎猜,一定学会验证。验证猜测结果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时调整猜想,直到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方法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叫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抽象思维又分为:形式思维和辩证思维。客观现实有其相对稳定的一面,我们就可以采用形式思维的方式;客观存在也有其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面,我们可以采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形式思维是辩证思维的基础。
形式思维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
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发展变化、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律。
小学、中学数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突出在:
(1)思维品质上,应该具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联系性和创造性。
(2)思维方法上,应该学会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思考。
(3)思维要求上,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言必有据,推理严密。
(4)思维训练上,应该要求:正确地运用概念,恰当地下判断,合乎逻辑地
推理。
对照法
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小学数学常用的方法就是对照法。根据数学题意,对照概念、性质、定律、法则、公式、名词、术语的含义和实质,依靠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辨识、再现、迁移来解题的方法叫做对照法。
这个方法的思维意义就在于,训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牢固记忆、准确辨识。
公式法
运用定律、公式、规则、法则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体现的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思维。公式法简便、有效,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学会和掌握的一种方法。但一定要让学生对公式、定律、规则、法则有一个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并能准确运用。
比较法
通过对比数学条件及问题的异同点,研究产生异同点的原因,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叫比较法。
比较法要注意:
(1)找相同点必找相异点,找相异点必找相同点,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比较要完整。
(2)找联系与区别,这是比较的实质。
(3)必须在同一种关系下(同一种标准)进行比较,这是“比较”的基本条件。
(4)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尽量少用“穷举法”进行比较,那样会使重点不突出。
(5)因为数学的严密性,决定了比较必须要精细,往往一个字,一个符号就决定了比较结论的对或错。
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解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攻略
1、剔除法
利用已知条件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剔除掉三个错误的答案,从而达到正确选择的目的。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2、特殊值检验法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3、极端性原则
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采用极端性去分析,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4、顺推破解法
利用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定义和题意,通过直接演算推理得出结果的方法。
5、逆推验证法
将选项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否定错误选项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6、正难则反法
从题的正面解决比较难时,可从选项出发逐步逆推找出符合条件的结论,或从反面出发得出结论。
7、数形结合法
由题目条件,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8、递推归纳法
通过题目条件进行推理,寻找规律,从而归纳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9、特征分析法
对题设和选择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10、估值选择法
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填空题答题攻略
数学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型)和概念(性质)判断型的试题,应答时必须按规则进行切实的计算或者合乎逻辑的推演和判断。求解填空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在“准”、“巧”、“快”上下功夫。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特殊化法、数行结合法、等价转化法等。
1、直接法
这是解填空题的基本方法,它是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变形、推理、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2、特殊化法
当填空题的结论唯一或其值为定值时,我们只须把题中的参变量用特殊值(或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数列、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特殊模型等)代替之,即可得到结论。
3、数形结合法
借助图形的直观形,通过数形结合,迅速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图像法。文氏图、三角函数线、函数的图像及方程的曲线等,都是常用的图形。
4、等价转化法
通过“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将问题等价地转化成便于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4. 大家进来帮我做数学题!
③。 步骤为 :第一小题 5分之八 除以5分之4 等于 5分之8 乘以 4分之5 最后等于2
第二小题 5分之3 加2分之1乘以5分之4 等于 5分之3 加 5分之2 (2分之1 乘以5分之4)最后 等于1
第三小题 8分之7 加16分之13 等于 16分之14 加16分之13 等于 16分之27 除以16分之13等于 16分之27乘以13分之16 最后等于27分之13
第四小题 5分之2除以(4分之3加5分之2) 先算括号内的 4分之3加5分之2 先通分 为20分之15 加 20分之8 等于 20分之23 5分之2 乘以8分之20 最后约分等于1
④。 X乘9分之8等于6分之5 X=15分之16
4分之3减2X=8分之5 X= 16分之1
X减3分之2等于2 X=3分之8
(1减8分之3)X=10 X=16
⑦。
1260乘以6分之7等于1470 【改题略 没有时间】
⑧。480乘以5分之2 求出192只鹅 再用 192除以7分之6最后求出 养鸭 224只
⑨。
先用16除以3分之1 求出公路总厂48 再用48×4分之1 等于12
5. 这些数学题怎么做TAT
解 1 :设汽车原来的速度为x,减慢后的速度为x-9,预定的时间为108/x
根据题意可得
36/x+(108-36)/(x-9)=108/x+24/60
两边同时乘以x(x-9),得
36(x-9)+x(108-36)=108(x-9)+0.4x(x-9)
整理得 x²-9x-1620=0
(x-45)(x+36)=0
x1=45, x2=-36(不合题意,舍去)
答:汽车原来的速度为每小时45千米
2。设:原计划每年开发平方千米数为x,则实际每年开发x+2,原计划开发的年数为360/x,
根据题意可得 360/x-360/(x+2)=6
360(x+2)-360x=6x(x+2)
整理得 x²+2x-120=0
(x-10)(x+12)=0
x1=10,x2=-12(不合题意,舍去)
x+2=10+2=12 (km²)
答:实际每年可开发12平方千米。
3后一段路程比前一段路程长12千米,则后一段路程有24+12=36 千米。
设火车原来的速度为x,加快后的速度为x+6,原来行驶36千米需要的时间为36/x。
根据题意可得36/x-36/(x+6)=12/60
36(x+6)-36x=0.2x(x+6)
整理得 x²+36x-1080=0
(x-30)(x+36)=0
x1=30, x2=-36(不合题意,舍去)
答:火车原来的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
4 设:小张每小时行千米数为x,则小王每小时行x-4,
根据题意可得
[64-(x-4)×30/60]/(x-4)-64/x=18/60
整理得 x²-4x-320=0
(x-20)(x+16)=0
x1=20,x2=-16(不合题意,舍去)
x-4=20-4=16
答:小张每小时行20千米,小王每小时行16千米
解答如上,祝你开心,希望对你有帮助。
6. 数学题解答:一项工程原计划40人做,15天完成,现在要提前3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每人每天完成1÷40÷15=1/600
1÷[(1/600)x(15-3)]-40=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