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在哪里4下有趣内容

数学在哪里4下有趣内容

发布时间:2022-01-19 09:42:27

㈠ 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创设有新意的“开场白”

一节课的开场白好比是一首乐曲的前奏,前奏旋律优美,给听者的感觉是享受和欣赏。一段巧妙的开场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听、想学。而一段老调、惯用的开场白没有任何新意和创意,就像一首催眠曲,即便是想听、想学的学生也是处于惯性的麻木状态,其余的学生更是不言而喻,一开始就提不起精神,一节课更是难熬啊!看来那些老套的开场白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而设计一些独具匠心、形式多样的开场白,比如: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种游戏,一种活动,一幅图画,一段音乐等等都可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一段有新意的开场白就等于给了学生一份充满诱惑的见面礼,小学生对外面的世界都充满好奇,而好奇的东西必然是丰富多彩的,而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巧妙安排课堂内容,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为了把数学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的口味,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与学生拉家常,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喜好,看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话题,什么样的剧情,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老师等等。然后投其所好,把课堂尽可能融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获得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列方程解应用题这节课时,我就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破案能手叫爱克斯探长,他其貌不扬却智勇双全。为什么我要设计这样一个人物呢?因为解方程与破案很像,你不知道作案的人是谁,但你可以假设这个人存在,然后根据掌握的线索一步步推理,直到破解案情,所以给这个侦探起名叫“X”。学生跟着爱克斯探长一起破案,潜移默化中掌握了数学方法,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学生每当求出了未知数X,就好比成功破获了一件案子,那种思考过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的,无形之中学生会感觉数学是那么有魅力,那么有趣味,而其趣味横生。

三、制造认知冲突,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往往都好出风头,好表现自己,遇事都喜欢打赌、较劲,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不愿服输。看来学生的表现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而课堂上制造认知冲突就是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一节课都处于积极表现的状态中。比如:我在讲授“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首先请学生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它与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圆锥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1/3。然后教师拿出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做试验,实验结论发现它们不是1/3的关系,教师及时引导:到底大家刚才说得对还是不对呢?有的同学说对,有的同学说不对,双方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各持己见,僵持不下。为了打破僵局,教师说:“别争论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是再次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儿?”结果学生通过再次试验,终于发现圆锥体积要是圆柱体积的1/3,必须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等底等高,否则结论是不成立的。把握时机制造认知冲突,教师既巧妙的质疑,又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表现欲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锤炼数学语言,产生情感效应

很多人认为,数学老师的语言只要做到精炼、简洁、正确就行了,不必像语文老师的语言那样要使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语句来加以修饰。其实不然,数学本身就枯燥、单调,这就需要用好语言这剂“调味品”为课堂增色添彩,用语言的魅力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当然,教师的语言离不开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等,有一位心理学家总结过这样一个公式:语言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强+55%的面部表情。教师微笑的面容,优雅的谈吐,落落大方的仪表给课堂定下了一个愉快的基调,数学教师的语言除了准确严密,也应该风趣生动,真切感人,既具有科学性启发性,又具有感染性号召力,能够激发学生热情,振奋精神。数学教师的语言也应该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时而轻松欢快,时而悲伤哀婉,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轻声慢语。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律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欢快地跳出,跃然纸上。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良好情感氛围的创设,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㈡ 四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内容 及答案

阿拉伯数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0、1、2、3、4、5、6、7、8、9这些数字。那么你知道这些数字是谁发明的吗?

这些数字符号原来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传到阿拉伯,又从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就把它们叫做"阿拉伯数字",因为流传了许多年,人们叫得顺口,所以至今人们仍然将错就错,把这些古代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符号叫做阿拉伯数字。

现在,阿拉伯数字已成了全世界通用的数字符

九九歌

九九歌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
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在当时的许多着作中,都有关于九九歌的记载。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因为是从"九九八十一"开始,所以取名九九歌。大约在公元五至十世纪间,九九歌才扩充到"一一如一"。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从"一一如一"起到"九九八十一"止。
现在我国使用的乘法口诀有两种,一种是45句的,通常称为"小九九";还有一种是81句的,通常称为"大九九"。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着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着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奇妙的圆形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圆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
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
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缍或陶纺缍。
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
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
会作圆,但不一定就懂得圆的性质。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给圆下定义要早100年。
圆周率,也就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数。
《周髀算经》上说"径一周三",把圆周率看成3,这只是一个近似值。美索不达来亚人在作第一个轮子的时候,也只知道圆周率是3。
魏晋时期的刘徽于公元263年给《九章算术》作注。他发现"径一周三"只是圆内接正六边形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他创立了割圆术,认为圆内接正多连形边数无限增加时,周长就越逼近圆周长。他算到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圆周率,π= 3927/1250。刘徽已经把极限的概念运用于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之中,这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一项重大的成就。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在前人的计算基础上继续推算,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他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22/7称为约率,355/113称为密率。
在欧洲,直到1000年后的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公元1573年)和安托尼兹才得到这个数值。
现在有了电子计算机,圆周率已经算到了小数点后一千万以上了。

从一加到一百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一个定理有这么多名称呢?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是奴隶社会时期。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战国时期西汉的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作"商高定理"。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古希腊数学家,他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希腊另一位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在编着《几何原本》时,认为这个定理是毕达哥达斯最早发现的,所以他就把这个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后就流传开了。
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周髀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战国时期另一部古籍《路史后记十二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使不决流江河,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水流走向,因势利导,使洪水注入海中,不再有大水漫溺的灾害,是应用勾股定理的结果。

无声胜有声
在数学上也不乏无声胜有声这种意境。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报告会上,数学家科乐上了讲台,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数的演算结果,一个是2的67次方-1,另一个是193707721×761838257287,两个算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科乐解决了两百年来一直没弄清的问题,即2是67次方-1是不是质数?现在既然它等于两个数的乘积,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因此证明了2是67次方-1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科尔只做了一个简短的无声的报告,可这是他花了3年中全部星期天的时间,才得出的结论。在这简单算式中所蕴含的勇气,毅力和努力,比洋洋洒洒的万言报告更具魅力。

为什么时间和角度的单位用六十进位制 时间的单位是小时,角度的单位是度,从表面上看,它们完全没有关系。可是,为什么它们都分成分、秒等名称相同的小单位呢?为什么又都用六十进位制呢?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就知道这两种量是紧密联系着的。原来,古代人由于生产劳动的需要,要研究天文和历法,就牵涉到时间和角度了。譬如研究昼夜的变化,就要观察地球的自转,这里自转的角度和时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历法需要的精确度较高,时间的单位"小时"、角度的单位"度"都嫌太大,必须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小数。时间和角度都要求它们的小数单位具有这样的性质: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为它的整数倍。以1/60作为单位,就正好具有这个性质。譬如:1/2等于30个1/60,1/3等于20个1/60,1/4等于15个1/60…… 数学上习惯把这个1/60的单位叫做"分",用符号"′"来表示;把1分的1/60的单位叫做"秒",用符号"″"来表示。时间和角度都用分、秒作小数单位。 这个小数的进位制在表示有些数字时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进位制里要变成无限小数,但在这种进位制中就是一个整数。 这种六十进位制(严格地说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数记数法,在天文历法方面已长久地为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所习惯,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Goldbach C.,1690.3.18~1764.11.20)是德国数学家; 在1742年6月7日给欧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一个命题:任何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 但这怎样证明呢?虽然做过的每一次试验都得到了上述结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数都拿来检验,需要的是一般的证明,而不是个别的检验。" 欧拉回信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现在通常把这两个命题统称为哥德巴赫猜想 二百多年来,尽管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为解决这个猜想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一个既没有得到正面证明也没有被推翻的命题。

够了吧,自己选择吧

㈢ 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

1、创设有新意的“开场白”

一节课的开场白好比是一首乐曲的前奏,前奏旋律优美,给听者的感觉是享受和欣赏。一段巧妙的开场白往往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听、想学。那些老套的开场白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而设计一些独具匠心、形式多样的开场白,比如:一个故事,一个谜语,一种游戏,一种活动,一幅图画,一段音乐等等都可作为一节课的开场白。

2、巧妙安排课堂内容,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

把数学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的口味,利用课间休息与学生聊天,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投其所好,把课堂尽可能融入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地获得数学知识。思考过程所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的,无形之中学生会感觉数学是那么有魅力。

3、锤炼数学语言,产生情感效应

语言应该丰富多彩,富于变化,时而轻松欢快,时而悲伤哀婉,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轻声慢语。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定律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欢快地跳出,跃然纸上。这样的语言,有利于良好情感氛围的创设,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3)数学在哪里4下有趣内容扩展阅读:

快乐教学法就是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双边作用”,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实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快乐的情绪感染人,以快乐的氛围熏陶人,以快乐的理念开导人,以快乐的内容启迪人,以快乐的方法培养人,使学生乐而有度,乐中受益。实施快乐教学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的原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学生都喜欢微笑的快乐的老师。快乐的教学氛围容易让老师的创造性和主导作用得以最大的发挥,更容易让学生增强自信力,激发想象力,激活创造力。教师应当用快乐的语言开导学生,用快乐的行动影响学生,注重言传身教。

尊重个体,有教无类的原则,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斯宾塞主张永远把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不断的诱导和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承认个性差异,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在实施快乐教育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的说笑上,不能无视他人的自尊和人格,应特别注意呵护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进取心,体现出爱心不论亲疏,教育不分种群。

理解宽容,巧妙暗示的原则,“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这孩子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唉呀,这孩子力气真大呀,这么重的东西他都拿得起来。”……这样饱含情感、带着宽容和赞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这样的暗示下,孩子一定会表现得很出色。这种暗示运用到我们的学生身上,也一定会让学生欣喜不已。

㈣ 4年级有趣的数学读后感

吃饭时听王组长说起学校新购买了一批高质量的图书,对于一个爱泡在书里的人来说,可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呀!害得我一个中午心都痒痒的,下午一上班就跟在图书管-理-员后面追问。管-理-员也说不清到底有哪些书?只用手笔划了一下。在一个角落里让我自个找。也管不了那么多,就蹲下来挨个找。放眼望去全是理论方面的书籍,看上去有些深奥。突然眼前一亮。一本夹杂在其实中显得过于特别的书。抽出来一瞧书名叫《有趣的数学》。比书名更有趣的是它的封面,超级吸引人的眼球。如果你看到它也会惊叹于设计的大胆同时又不失可爱。以小男孩和小猫吐着长舌头来引出书名趣味十足。书上内页印有韩国畅销书的字样。那么这本书为何在韩国如此畅销呢?带着想一探究竟的心里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整整用了三天的时间读完。直到此刻我还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了。让我切身感受到数学不是那么枯燥、单调的,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的。李光延博士将古今、大气磅礴,寓精微的数学道理于玩笑幽默之间,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诠释地趣味盎然。李光延博士写这本书的目地是开发人的数学素质,致力于向普通大众普及数学知识、展示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美。

本书首先介绍了东方数学的发展,又介绍了四名女性数学家,然后介绍了近代伟大的数学家,在后半部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趣味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书有些深奥,但是我们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听。

当孩子厌恶学数学、思维定势时,就可以讲书中的这个小故事:有两名罪犯,一名是数学教授,另一名是教授的学生,他们都因做了坏事犯了罪,被判死刑。当时法律规定,是在刑前可能满足除了免死以外的任何一个要求。死刑执行官先问教授有什么要求,教授说:

我的最后要求是为那个学生讲一节数学课。

执行官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执行官又问教授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学生深思了一会儿说:

我的最后要求是在教授讲课前杀了我。

执行官也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执行官犯了难:答案教授的要求,就得先给那名学生上课;答应学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课前就得处死学生。最终,教授和学生都没有被处死。

通过这样的故事唤起厌学学生的情趣,让他感受到数学没处不在,在危急时刻能挽救人的生命的一门科学。足可见数学是一门多么了趣起的学科。对于不善于思考问题的孩子而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没能没有深入地思考就作出判断。引导学生要向故事中的小男孩学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作深入思考,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课堂上孩子思维不够严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书中: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人去非洲旅行时看到一群斑马,他们作出不同的反映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懂得看问题不能片面,要在全面观察、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当然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作为数学老师更应该利用一些便利的方式轻松地为学生讲述,使讲课风趣生动的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将灿烂的数学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孩子走进数学瑰丽的殿堂。

通过读这一本书也让我对数学家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对数学史实有了更浓厚的兴趣,更坚定了要教好数学的决心。正如书中所说的:对自己所做的事要竭尽全力,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此,我将兢兢业业地教学,尽量让每节课变得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到新知,力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㈤ 数学在哪里六年级手抄报内容

1、数学格言:
1、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外尔(Weil)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P.R.Halmos )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 它就充满着生命力, 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 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 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2、数学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3、数学小问题:
(1)在下题数字之间分别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3()4=1
1()2()3()4()5=1
1()2()3()4()5()6=1
1()2()3()4()5()6()7=1
1()2()3()4()5()6()7()8() =1

(2)改正一个错的符号。
1+2+3+4+5+6+7+8+9=44
1+2+3+4+5+6+7+8+9=50
1+2+3+4+5+6+7+8+9=86
1+2+3+4+5+6+7+8+9=39
1+2+3+4+5+6+7+8+9=31

㈥ 四年级的下册数学课本内容有哪些

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0总复习

拓展资料:

数学教材应包含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高等代数、数理分析、概率论与统计等一系列的有关数学学习方面的书籍以及相关内容的简介,其中包含出版社、学习内容等。

可以方便很多学习者在网络中输入“数学教材”就能方便的找到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书籍,因而会方便的多。

㈦ 四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浙江教育出版社)第九页 4.有趣的探索

一:三棵杨,两棵柳
二:不是,因为排名的号是序数词,所以在数轴的正半轴上靠近0的大!
三:(1)92x3求出三科总分等于279
(2)95x2求出语数两科总分等于190
(3)用279-190求出英语总分等于89
(4)93x2求出英语;语文的总分等于186
(5)用279-186求出数学总分等于93
(6)用279-89-93求出语文总分等于97

㈧ 求数学家的有趣的故事(读起来4分钟到4分半)最迟明天晚上9点,急用!

蒲丰试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
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是着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魔术家
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工作到最后一天的华罗庚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华罗庚在清华四年中,在熊庆来教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一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后来又被派到英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对数论有很深的研究,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他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走遍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动员群众把优选法用于农业生产。
记者在一次采访时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他不加思索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的最后一天,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望采纳

㈨ 数学数学到底哪里有趣了,数学之美又在哪里

数字黑洞 6174

任意选一个四位数(数字不能全相同),把所有数字从大到小排列,再把所有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用前者减去后者得到一个新的数。重复对新得到的数进行上述操作,7 步以内必然会得到 6174。

例如,选择四位数 6767:

7766 - 6677 = 10899810 - 0189 = 96219621 - 1269 = 83528532 - 2358 = 61747641 - 1467 = 6174……

6174 这个“黑洞”就叫做 Kaprekar 常数。对于三位数,也有一个数字黑洞——495。

3x + 1 问题

从任意一个正整数开始,重复对其进行下面的操作:如果这个数是偶数,把它除以 2 ;如果这个数是奇数,则把它扩大到原来的 3 倍后再加 1 。你会发现,序列最终总会变成 4, 2, 1, 4, 2, 1, … 的循环。

例如,所选的数是 67,根据上面的规则可以依次得到:

67, 202, 101, 304, 152, 76, 38, 19, 58, 29, 88, 44, 22, 11, 34, 17,52, 26, 13, 40, 20, 10, 5, 16, 8, 4, 2, 1, 4, 2, 1, ...

数学家们试了很多数,没有一个能逃脱“421 陷阱”。但是,是否对于 所有 的数,序列最终总会变成 4, 2, 1 循环呢?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坑”——乍看之下,问题非常简单,突破口很多,于是数学家们纷纷往里面跳;殊不知进去容易出去难,不少数学家到死都没把这个问题搞出来。已经中招的数学家不计其数,这可以从 3x + 1 问题的各种别名看出来: 3x + 1 问题又叫 Collatz 猜想、 Syracuse 问题、 Kakutani 问题、 Hasse 算法、 Ulam 问题等等。后来,由于命名争议太大,干脆让谁都不沾光,直接叫做 3x + 1 问题算了。

直到现在,数学家们仍然没有证明,这个规律对于所有的数都成立。

特殊两位数乘法的速算

如果两个两位数的十位相同,个位数相加为 10,那么你可以立即说出这两个数的乘积。如果这两个数分别写作 AB 和 AC,那么它们的乘积的前两位就是 A 和 A + 1 的乘积,后两位就是 B 和 C 的乘积。

比如,47 和 43 的十位数相同,个位数之和为 10,因而它们乘积的前两位就是 4×(4 + 1)=20,后两位就是 7×3=21。也就是说,47×43=2021。

类似地,61×69=4209,86×84=7224,35×35=1225,等等。

这个速算方法背后的原因是,(10 x + y) (10 x + (10 - y)) = 100 x (x + 1) + y (10 - y) 对任意 x 和 y 都成立。

幻方中的幻“方”

一个“三阶幻方”是指把数字 1 到 9 填入 3×3 的方格,使得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正好都相同。下图就是一个三阶幻方,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 15。

大家或许都听说过幻方这玩意儿,但不知道幻方中的一些美妙的性质。例如,任意一个三阶幻方都满足,各行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等于各行逆序所组成的三位数的平方和。对于上图中的三阶幻方,就有

816 2 + 357 2 + 492 2 = 618 2 + 753 2 + 294 2

利用线性代数,我们可以证明这个结论。

天然形成的幻方

从 1/19 到 18/19 这 18 个分数的小数循环节长度都是 18。把这 18 个循环节排成一个 18×18 的数字阵,恰好构成一个幻方——每一行、每一列和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 81 (注:严格意义上说它不算幻方,因为方阵中有相同数字)。

196 算法

一个数正读反读都一样,我们就把它叫做“回文数”。随便选一个数,不断加上把它反过来写之后得到的数,直到得出一个回文数为止。例如,所选的数是 67,两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回文数 484:

67 + 76 = 143143 + 341 = 484

把 69 变成一个回文数则需要四步:

69 + 96 = 165165 + 561 = 726726 + 627 = 13531353 + 3531 = 4884

89 的“回文数之路”则特别长,要到第 24 步才会得到第一个回文数,8813200023188。

大家或许会想,不断地“一正一反相加”,最后总能得到一个回文数,这当然不足为奇了。事实情况也确实是这样——对于 几乎 所有的数,按照规则不断加下去,迟早会出现回文数。不过,196 却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例外。数学家们已经用计算机算到了 3 亿多位数,都没有产生过一次回文数。从 196 出发,究竟能否加出回文数来?196 究竟特殊在哪儿?这至今仍是个谜。

Farey 序列

选取一个正整数 n。把所有分母不超过 n 的 最简 分数找出来,从小到大排序。这个分数序列就叫做 Farey 序列。例如,下面展示的就是 n = 7 时的 Farey 序列。

定理:在 Farey 序列中,对于任意两个相邻分数,先算出前者的分母乘以后者的分子,再算出前者的分子乘以后者的分母,则这两个乘积一定正好相差1 !

这个定理有从数论到图论的各种证明。甚至有一种证明方法巧妙地借助 Pick 定理,把它转换为了一个不证自明的几何问题!

唯一的解

经典数字谜题:用 1 到 9 组成一个九位数,使得这个数的第一位能被 1 整除,前两位组成的两位数能被 2 整除,前三位组成的三位数能被 3 整除,以此类推,一直到整个九位数能被 9 整除。

没错,真的有这样猛的数:381654729。其中 3 能被 1 整除,38 能被 2 整除,381 能被 3 整除,一直到整个数能被 9 整除。这个数既可以用整除的性质一步步推出来,也能利用计算机编程找到。

另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在所有由 1 到 9 所组成的 362880 个不同的九位数中,381654729 是唯一一个满足要求的数!

数在变,数字不变

123456789 的两倍是 246913578,正好又是一个由 1 到 9 组成的数字。

246913578 的两倍是 493827156,正好又是一个由 1 到 9 组成的数字。

把 493827156 再翻一倍,987654312,依旧恰好由数字 1 到 9 组成的。

把 987654312 再翻一倍的话,将会得到一个 10 位数 1975308624,它里面仍然没有重复数字,恰好由 0 到 9 这 10 个数字组成。

再把 1975308624 翻一倍,这个数将变成 3950617248,依旧是由 0 到 9 组成的。

不过,这个规律却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继续把 3950617248 翻一倍将会得到 7901234496,第一次出现了例外。

三个神奇的分数

1/49 化成小数后等于 0.0204081632 …,把小数点后的数字两位两位断开,前五个数依次是 2、4、8、16、32,每个数正好都是前一个数的两倍。

100/9899 等于 0.01010203050813213455 … ,两位两位断开后,每一个数正好都是前两个数之和(也即 Fibonacci 数列)。

而 100/9801 则等于 0. … 。

利用组合数学中的“生成函数”可以完美地解释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我爱数学

㈩ 问4年级趣味数学手抄报怎么写字体清晰内容一定要有趣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本课题在研究前后分别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对比如下:(一)学习兴趣题号调查内容原人数百分比现人数百分比1喜欢学习数学学科1017%3085.7%4a认为数学学习枯燥b认为数学学习一般c认为数学学习有趣2010557.1%28.6%14.3%11332.9%2.9%94.3%从前后测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通过创编数学手抄报这一数学活动,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二)学习途径方法题号调查内容原人数百分比现人数百分比2除数学课堂外,能从不同途径学习的1028%3394.3%3课外除完成作业外,能用各种方法学习的1337.1%2160%可以看出,学生随着创编数学手抄报这项活动的开展,有越来越多的人能注重从不同的途径、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数学,如: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从网络上学习数学知识、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来学习数学知识……。从学生回答问卷第六题的答案我们更可以清楚地看出,在编制数学手抄报的活动中,学生的数学视野开阔了,数学知识丰富起来了,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了,其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三)关于手抄报题号调查内容原人数百分比现人数百分比5喜欢编制数学手抄报的1851.4%1851.4%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喜欢编制数学手抄报的人数并未增加,但也未减少。通过进一步谈话,我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小学生都非常愿意参加创编数学手抄报的活动,却没有充足的时间来从事这项活动。现在学习任务非常紧,课余时间都被语文、数学、英语作业所占用了,要想编制一份理想的数学手抄报是非常困难的,得会挤时间,还需要有耐力和恒心,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对编制手抄报是敢想不敢做,想做没时间做。也有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些有惰性、有依赖性的学生借口时间紧迫而不愿投入的精力去把手抄报编制得更好。(四)学生数学素质测试对比项目及格率平均分尖子生数百分比优生数百分比对照班前测100%89.6618.2%2884.8%研究班前测100%87.138.6%2365.7%对照班后测97%90.3721.2%2781.8%研究班后测100%93.2720%2880%(说明:两次测试分别为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测试,区里统一试卷内容、统一测试时间、镇内对调监考、统一对调批卷。其中表内的尖子生是指成绩在97分以上的学生,优生是指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两次测试对比和两班测试对比都可以说明通过这一研究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五)个案研究结果个案1:五(3)班的杨波同学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在课堂上,他的每次发言都会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上有一股钻劲,且爱好广泛,在他身上有着极大的潜力可挖掘,但他的学习习惯不好,知识面较狭窄,基本上属于被动学习类型。实验初期,他对编制数学手抄报极为不屑,他认为自己是很聪明的,不用费劲都能学得不错,觉得做手抄报太浪费时间。首先我对其性格先进行了确定:他属于主动探究型性格;其次是和其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让家长在家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与数学相关的书籍,特别要认真阅读《小学生数学报》,一方面开阔视野,丰富数学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读报,初步了解了解一些报知识,提高欣赏能力。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其自身特点,让他负责检查全班同学的数学手抄报编制情况,并帮助其他同学进行修改。好胜的他干劲十足,不仅搜集的资料图文并茂,而且版面设计十分新颖,很快地他的手抄报锋芒毕露,成为全班同学学习的典范。从家长对孩子在家情况的记录来看,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同时他养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矫正了他以往懒散、被动的行为习惯。经过半年的努力,杨波同学在班上已经被同学们公认为“小老师”。学习成绩也由原来的中上等水平提高为尖子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个案2:五(3)班的权禹同学是一个文静内向、踏实认真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加上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对孩子关心少,对孩子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使其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下滑到了中下等水平,并滋生的许多坏习惯。我经过多次耐心细致地谈心和从同学处对其的了解,认为该学生主要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加上在家无人督促,父母忙于做生意,对孩子关心少。我先在生活上多关心她,鼓励班上的同学和她多交往,多交流。其次以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突破口,给她提供一些课外阅读书籍报刊,并指导其科学地读书读报,在研究过程中,亲自指导其搜集资料、设计版面等等,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下,她由原来做不成样发展到编制的手抄报通过评优在班内校内进行展示,手抄报的编制水平提高地很快,数学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好转。以上两个个案充分说明了: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编制数学手抄报,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六、研究结论1、数学手抄报,以小报的形式表现数学的魅力,以多种形式和不同体裁来表现数学,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创作过程,激发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创编数学手抄报活动,巩固、深化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相关知识,开阔了其数学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3、创编数学手抄报,改变、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方法,使学生数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美术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七、讨论与建议1、作为数学教师,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实践《课标》精神。《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资源,如信息技术、图书、录像等,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吸引和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标》要求明确具体,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不能继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而教,绝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属于考查范围就弃之不顾!要认真解读《课标》,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把《课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2、我认为,我们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看报、读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编制数学手抄报。既然编制手抄报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审美等数学素养,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在反思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在报上和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在编制数学手抄报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广泛地阅读数学书籍、查阅数学资料,积极地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发现、应用的数学实例编进手抄报中去。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手抄报上开设各种栏目,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幽默》、《数学历史与发展》、《数学谜语》、《操作园地》、《思维拓展》、《大显身手》、《数学日记》、《学习方法介绍》、《我的巧思妙想》、《巧算24》、《数学童话》等等,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灵活确定每期的主题,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报设计的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报质量,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阅读全文

与数学在哪里4下有趣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69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6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6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6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1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0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0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