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1460怎么读

数学1460怎么读

发布时间:2022-07-29 05:06:49

⑴ 小学数学题1460读作怎么写

1460读作:一千四百六十

⑵ 解数学题

除数是
(1640-1460)÷9=20
正确的商应该是
1460÷20=73

⑶ 完全数是什么

公元1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古希腊着名数学家尼可马修斯在他的数论专着《算术入门》一书中,给出了6、28、496、8128这四个完全数,并且通俗地复述了欧几里得寻找完全数的定理及其证明。他还将自然数划分为三类:富裕数、不足数和完全数,其意义分别是小于、大于和等于所有真因数之和。

公元前3世纪时,古希腊数学家对数字情有独钟。他们在对数的因数分解中,发现了一些奇妙的性质,如有的数的真因数之和彼此相等,于是诞生了亲和数;而有的真因数之和居然等于自身,于是人们又诞生了完全数。6是人们最先认识的完全数。当研究数字的先师毕达哥拉斯发现6的真因数1、2、3之和还等于6。他激动地说:“6象征着完满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

完全数在古希腊诞生后,像谜一样吸引着众多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去寻找更多的完全数。可是,纵然为此呕心沥血,仍然没有人找到第五个完全数。后来,由于欧洲战争不断,希腊、罗马的科学也逐渐衰退,一些优秀的科学家带着他们的成果和智慧纷纷逃往阿拉伯、印度、意大利等国。从此,希腊、罗马文明一蹶不振。

直到1202年才出现一线曙光。意大利的斐波那契,青年时随父游历古代文明的希腊、埃及、阿拉伯等国,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他才华横溢,后来写出名着《算盘书》,成为13世纪在欧洲传播东方文化和将东方数学系统地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并且成为西方文艺复兴前夜的数学启明星。斐波那契经过推算后宣布找到了一个寻找完全数的有效法则,可惜没有得到当时数学界的共鸣,只好不了了之。

1460年,当人们还在为寻找更多完全数乐此不疲时,有人偶然发现在一位无名氏的手稿中,竟神秘地给出了第五个完全数33550336。它比第四个完全数8128大了4000多倍。

跨度如此之大,在计算并不发达的时代可想而知发现者的艰辛了。可惜手稿里没有说明他用什么方法得到的,也没有公布自己的姓名,使得人们迷惑不解。不过,在这位无名氏成果的鼓励下,15-19世纪是研究完全数不平凡的时代,其中17世纪出现了小高潮,而着名的“梅森猜测”就是这个时候诞生的。

在研究与寻找的过程中,人们还发现完全数的一个奇妙现象。如果把一个完全数的各位数字加起来得到一个数,再把这个数的各位数字加起来,又得到一个数,一直这样做下去,结果一定是1。

例如:数字28:2+8=10,1+0=1数字496:4+9+6=19,1+9=10,1+0=1

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曾公开预言:“能找出的完全数是不会多的,好比人类一样,要找一个完全人亦非易事。”所以关于完全数还有许多待解之谜,比如:完全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完全数是有限还是无穷多个?存在不存在奇数完全数?

从1952年开始,人们借助高性能计算机寻找完全数,至1985年才找到18个。而迄今为止,发现的30个完全数,统统都是偶数,于是,数学家提出猜测:存不存在奇数完全数?

1633年11月,笛卡尔给梅森的一封信中,首次提出了奇数完全数的研究。可惜直到他死也未能找到。而且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数学家发现一个奇数完全数。这又成为世界数论的一大难题。虽然谁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但经过一代又一代数学家的研究计算,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如果存在一个奇数完全数的话,那么它一定是非常大的。对奇数完全数是否存在,产生如此多的估计,也算得上是数学界的一大奇闻了。

⑷ 小学二年级数学竖式验算题

直接计算,然后验算即可

给你举个例子:

73×20=1460

竖式见图:

⑸ 数学题。。。。。。。。。。。。。

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
(90+x)*8+100=1460,
x=80

⑹ 1460亿美元对换人民币该怎么读

1美元≈8元
1460亿美元X8=11680亿元
11680亿元读作一万一千六百八十亿元

⑺ 数学的计算公式最早是如何发明出来例如1+1为什么等于二,而不是等于三或者其他数字

运算符号并不是随着运算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如中国至少在商代(约三千年前),已经有加法、减法运算,但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如埃及、希腊和印度一样,都没有加法符号,把两个数字写在一起就表示相加。在今天的带分数写法中仍可以看到这种遗迹。到公元三世纪,希腊出现了减号“↑”,但仍没有加法符号。公元六世纪,印度出现了用单词的缩写作运算符号。其中减法是在减数上画一点表示。

后来欧洲人承袭印度的做法。例如用拉丁字母的P(Pl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加)表示加,用M(Minus的第一个字母,意思是相减)表示减。

“+”、“-”出现于中世纪。据说,当时酒商在售出酒后,曾用横线标出酒桶里的存酒,而当桶里的酒又增加时,便用竖线条把原来画的横线划掉。于是就出现用以表示减少的“-”和用来表示增加的“+”。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Widman,1460—?)在他的着作中首先使用“+”、“-”表示剩余和不足,1514年荷兰数学家赫克(Hoecke)把它用作代数运算符号。后来又经过法国数学家韦达(Vieta,1540—1603)的宣传和提倡,才开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得到大家的公认。
至于你问为什么1+1会等于2.这个应该说就是一个习惯的过程罢了。

⑻ 1460-980

(1)1200+980=2180(人) (2)1460-980= 480(人) (3)实验二小比实验一小少多少人?1200-980=220(人)

阅读全文

与数学1460怎么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