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能力的发展有哪些
第一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在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适应环境,主要通过对物体的抓取、摆弄等动作获得关于物体的认识,比如此时的儿童饿了,则会用哭声来召唤妈妈来给她喂奶;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有另一个特点是获得客体永恒性(9-12个月)(客体永恒性指的是物体处于被隐藏的状态下,仍然客观存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9个月之前的儿童是没有客体永恒性的,例如果你在这个阶段的儿童面前用白布遮住了玩具小象,那么她就不会再寻找了,因为她认为小象在她眼前没有了,就意味着小象消失了。
第二个阶段:前运算阶段(2-7),在这个阶段儿童首先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不能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为证明此观点皮亚杰做了着名的三山实验,他让这个阶段的小孩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三座山的形状和大小,并拍下相应的图片,然后让这位儿童选出坐在他对面小布偶所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是什么?结果这时的儿童选的是从他自己角度看到山的形状和大小相符的图片,综上所述,这时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第二,坚信万物有灵轮,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你经常会见到此时的儿童会和自己的小布偶说话,也比较喜欢爸爸妈妈给他讲童话故事;第三,思维具有刻板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不守恒,皮亚杰做了量筒实验,他用粗量筒里的水倒入细量筒里,问这个阶段的儿童哪个量筒里的水多?小朋友回答,细量筒里的水多,因为细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这说明这个阶段的儿童只能从一个维度考虑问题,弄不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不守恒;另一方面,该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换句话说这阶段的儿童只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却不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即弄不清楚事物前后逻辑关系;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这个阶段的儿童所表现的特征正好与前预算阶段的特点相反,因此建议同学在进行复习时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记忆比较好。这个阶段的儿童首先表现为去自我为中心,开始学会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其次,该思维具有守恒性,即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告诉你一个苹果和这个苹果被切成四瓣后一样多,并且该思维具有可逆性,这个阶段的儿童不仅知道小明的哥哥是小刚,而且也知道小刚的弟弟是小明;但是此时的思维必须依靠具体事物的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坚持直观性原则;
第四个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6),这个阶段已经具备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会用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第二,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如理解“生”和“死”的含义;第三,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不仅具有可逆性、补偿性,而且还具有灵活性,例如,若有一天平,左边放5g的物品,右边放10g的物品,问这个阶段的儿童,怎么可以使天平保持平衡,他的回答可能是移动天平之间的支点,根据杠杆原理保持天平的平衡。
综上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给我们教育者两点启示,一是认知发展阶段将制约教学内容与方法;二是教学将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❷ 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正确答案: 案例中的内容体现了学前儿童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但数学知识却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知识,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才能获得。这与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恰恰需要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并且容易受到具体事物的影响的特点正是一对矛盾。这种矛盾在小年龄儿童身上体现得更突出。幼儿还不能从事物的具体特征中摆脱出来,从而抽象出数量特征,这种由事物的具体特征而带来的干扰,将随着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质的理解而逐渐减少。 启示:幼儿学习数学必须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多种学具、玩具,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注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及时对幼儿进行点拨。
答案解析:在线模考后查看
❸ 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数学学习特点是通过实物理解抽象的数字,以及数学含义。首先要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养幼儿思维培养。
▋有意识的进行数学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使孩子不知不觉中接触到数字“1”的概念。例如在给孩子喂饭的时候,可以说“宝宝乖,先吃一口,再吃一口”,这样子对孩子日后数字教育会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和孩子做游戏互动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最能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利于亲子关系的方式。例如,和孩子爬行比赛,或者比赛捡东西的游戏等。通过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和运动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耐力和竞争意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非常有好处。
▋教孩子做比较
数学启蒙除了数数,还涉及到图形几何、时间空间、逻辑推理、比较分类等。家长们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教孩子大小比较、形状配对知识。例如吃饭时让孩子比一比谁的碗更大,装的东西多,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动手操作一下,怎么才能装满它。
▋教孩子数数之前要懂的
很多父母一提到数学启蒙,就想到教孩子数数,其实数数随时都可以进行,并不单纯让孩子背数字,而是让孩子理解数字。在教孩子数数前,家长应该多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了解到大小快慢、轻重高矮等的不同,然后才引导孩子去认识数字1234,理解数字。
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不仅是数数和加减,要更多地联系实际,让孩子去发现生活中数与形的关系,并引导孩子理解和运用抽象数字后的实际意义,将数学与他的日常联系起来,这是父母给孩子做数学启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当的方式。
❹ 儿童数学认知学习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幼儿学前数学教育根据何秋光老师的将数学教育体系,可分为以下六大模块:
1、集合:教孩子学会分类,帮助孩子感知集合的意义,逐步形成关于具体事物的集合概念,这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为孩子数学能力做准备。
2、数:孩子总是先口头数数开始,到结合实物数数。从无意义的数字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认识数字,理解数字,运用数字,最终形成数的概念。
3、量:通过对集合和数的学习,孩子从不精确的集合感知到确切的数量,这是数量由具象化到形象化的过渡,为加减概念打下基础。
4、形:在儿童早期数学启蒙的阶段,除了加减法,还有几何图形的学习。几何在数学中占据很重要的比例,对孩子空间立体思维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5、时:孩子对时钟的认识,可以帮助其形成时间概念,有助于养成良好规律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守时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有重要意义。
6、空:空间思维是指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通过想象与视觉化形成新的视觉关系的能力。空间思维对于孩子在学习几何等类型题时能起到有效帮助,对孩子大脑起到开发作用。具备空间思维的孩子能跳出点、线、面的限制,多个角度"立体思考",对其未来社会性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本特点是:课程主要在于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养幼儿数学思维。
❺ 中班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这种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学科特点,使我们必须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幼儿从呱呱坠地起伴随着他对周围世界的不断认识而逐渐成长,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幼儿没有数与形的概念,就会连家里有几个人,自己有几只手,玩的皮球,搭的积木是什么形状这样的简单问题也弄不清楚;如果没有一点度量的概念,就不会区别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等;如果没有一点空间方位概念,就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如果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就不能区别昨天,今天和明天。很明显数学教育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幼儿不仅需要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用途及相互关系,也经常遇到数与形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特有因为的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可以帮助幼儿概括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的数学和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三四岁的儿童不会写阿拉伯数字,不懂的“+” “—”代表的含义,并不能给出三角形,圆形的确切含义,也不能精确地量出物体的重量,长度,但是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能数出较短数列物体的个数,能借助实物或者实物的表征算出简单的加减法,正确的辨认几何图形,用自然物对物体进行比较测量,而且能够发现物体摆放的规律。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数学认知能力并不是始于个体对抽象符号系统的认识,以及具体实物表征为基础的数量,形,空间等方面的能力是数学认知能力的最初表现形式。
幼儿的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情节性的数学游戏。这类游戏是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操作性的数学游戏。这类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
(三)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这类游戏主要强调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
(四)口头数学游戏。这是不用直观教具,只用口头语言进行的游戏。这种游戏对发展幼儿数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较为突出。
(五)竞赛性的数学游戏。这种游戏主要是增加竞赛性质于数学游戏之中,以增强掌握知识的巩固程度和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六)数学智力游戏。这是一种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数学智力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❻ 幼儿学习数学有哪些特点
最初的学习要有实物,不然数学问题对于孩子来说会很抽象,他会没办法理解。 比如最初1+1=2,就是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就有两个苹果。 具体化的事物对于孩子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抽象的数字小孩子就没办法接受。 数学问题首先是实物,然后可以让孩子在脑子里想,渐渐不需要实物的辅助,逐步抽象化会比较容易接受。
❼ 论述幼儿数学学习的特点及教育原则
幼儿数学教育的原则是指在对幼儿开展数学教育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准则。毫无疑问,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以下的教育原则,就是在幼儿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基础上,结合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提出的。
一、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
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概念的源泉。幼儿的数学知识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幼儿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幼儿每天接触的各种事物都会和数、量、形有关。比如,他们说到自己几岁了,就要涉及数;和别的幼儿比身高,实际上就是量的比较;在搭积木时,就会看到不同的形状。幼儿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运用数学来加以解决。比如,幼儿要知道家里有几个人,就需进行计数,在拿取东西时,幼儿总希望拿“多多”、拿“大的”,这就需要判别多和少、大和小等数量关系。总之,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来解决,都可以变成幼儿学习数学的机会。
另方面,从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看,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数学知识的桥梁。举例来说,有些儿童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抽象意义,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把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校里的数学”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儿童,而是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借助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如让儿童在游戏角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儿童到商店去购物,给儿童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帮助儿童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数学教育要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具体地应表现在:
数学教育内容应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要从幼儿的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我们给幼儿的学习内容,不应是抽象的数学知识,而应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例如,在教数的组成的知识时,可以引入幼儿日常生活中分东西的事情,让幼儿分各种东西,这样他们就会感到比较熟悉,也比较容易接受数的组成的概念。
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数学。数学教育除了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集体教学外,更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教育。例如,在分点心时,就可引导幼儿注意,有多少点心,有多少小朋友,可以怎样分,等等。
此外,数学教育联系幼儿的生活,还要引导幼儿用数学,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例如,幼儿园中饲养小动物,可以引导幼儿去测量小动物的生长。在游戏活动中,也可创设情境,让幼儿用数学,例如在商店游戏中让幼儿学习买东西,计算商品的价格等等。这些实际上正是一种隐含的数学学习活动。幼儿常常在不自觉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二、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
“发展幼儿思维结构”的原则,是指数学教育不应只是着眼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应指向幼儿的思维结构的发展。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幼儿的思维是一个整体的结构,幼儿思维的发展就表现为思维结构的发展。思维结构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它是幼儿学习任何具体知识的前提。例如,当学前儿童的思维结构中还没有形成抽象的序列观念时,他们就不可能用逻辑的方法给不同长短的木棍排序。反过来,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也有助于其一般的思维结构的发展。这是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学习数学可以锻炼幼儿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总之,幼儿建构数学概念的过程,和其思维结构的建构过程之间具有相当的一致性。
在幼儿数学教育中,幼儿掌握某些具体的数学知识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发展的实质在于幼儿的思维结构是否发生了改变。以长短排序为例,有的教师把排序的“正确”方法教给幼儿:每次找出最长的一根,排在最前面,然后再从剩下的木棍中找出最长的……幼儿按照教师教给的方法,似乎都能正确地完成排序任务,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获得序列的逻辑观念,其思维结构并没有得到发展。而幼儿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教给他们排序的技能,而是充分的操作和尝试,并从中得到领悟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中获得一种逻辑经验,并逐渐建立起一种序列的逻辑观念。而一旦具备了必要的逻辑观念,幼儿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就不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了。
总之,数学知识的获得和思维结构的建构应该是同步的。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在教给幼儿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其思维结构的发展。而只有当幼儿的思维结构同时得到发展,他们得到的数学知识才是最牢固的、不会遗忘的知识。正如一位儿童对皮亚杰所说的:“一旦你知道了,你就永远知道了。”(当皮亚杰问一位达到守恒认识的儿童“你是怎么知道的?”时,儿童说出了上面的话,皮亚杰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回答。
)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常常需要在传授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结构之间作出一定的选择。二者之间实际上是具体利益和普遍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有时,教师对某些具体的知识技能弃而不教,是为了给幼儿更多的机会进行自我调节和同化的作用,以期从根本上改变幼儿的思维方式,因而并不违背数学教育的宗旨。
三、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
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就是要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幼儿自己建构起来的,而且这个建构过程也是幼儿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如果教师只注重结果的获得,而“教”给幼儿很多,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幼儿的认知结构也并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获得发展,而必须依赖他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在数学教育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具体地表现为幼儿操作物质材料、探索事物之间关系的活动。让幼儿操作、摆弄具体实物,并促使其将具体的动作内化于头脑,是发展幼儿思维的根本途径。在动作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是真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和他的认知结构相适应的知识,也是最可靠的知识。而通过记忆或训练达到的熟练,则并不具有发展思维的价值。
让幼儿操作、探索的原则,要求教师在实践中要以操作活动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而不是让幼儿观看教师的演示或直观的图画,或者听教师的讲解。因为操作活动能够给予幼儿在具体动作水平上协调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机会,是适合幼儿特点的学习方法。以小班幼儿认识数量为例。教幼儿口头数数能够让他们了解数的顺序,却不能让他们理解数量关系。很多小班幼儿数数能数到很多,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对数的顺序、数序中的数量关系就已经真正理解了。而通过操作活动,幼儿不仅在数数,还能协调口头数数和点数的动作,从而能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操作活动还为幼儿内化数学概念,理解数的抽象意义提供了基础。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幼儿就能将其外在的动作浓缩、内化,变成内在的动作,最终转变成为头脑中的思考。例如,幼儿数概念的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就能做到目测数群而无需点数的动作了,最终幼儿看到某个数字就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数量,而实际上这些能力都建立在最初的操作活动基础上。因此,操作活动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这一原则还要求教师把学数学变成幼儿自己主动探索的过程,让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数学关系,自己获取数学经验。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在于给幼儿一个知识上的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幼儿交往,但必须是在幼儿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中,幼儿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四、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提出“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的依据是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应该承认,每个幼儿都具有其与生俱来的独特性。这既表现在每个人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还表现在每个人的脾气性情和态度倾向性各不相同。
在数学教育中,幼儿的个别差异表现得尤其明显。这不仅因为数学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智力活动,能够充分反映出幼儿思维发展水平的差异,可能也和数学本身的特点有关系——数学是一个有严格限定的领域,有一套特定的符号系统和游戏规则,它不像文学等领域那样需要复杂的生活经历,因而这方面的天赋也易于表现出来。(当代研究天才儿童的心理学专家加德纳也提出,数学和棋艺、音乐演奏是三个最容易产生少年天才的领域。 )
幼儿学习数学时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还有学习风格上的差异。即使同样是学习有困难的幼儿,他们的困难也不尽相同。有的幼儿是缺乏概括抽象的能力,有的是缺乏学习经验。
作为教育者,应该考虑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发展,而不是千篇一律,统一要求。例如,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活动时,可以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这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幼儿,教师也应分析他们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困难,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对于缺乏概括抽象能力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其总结概括,并适当加以点拨和启发。而对于经验不足、缺乏概括材料的幼儿,则可单独提供一些操作练习的机会,补充其学习经验。
❽ 中班数学年龄特点
中班数学年龄特点有:
1、能通过数数来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来能知道整体和部分,但不太明确整体和部分的类包含关系。
2、前期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和前后顺序。
3、能按物取出术,有数序的观念,如知道3比2多一,能比较数的大小。
4、能准确区分高矮,粗细长短,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
5、能够辨别前后,学习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
6、能够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菱形等。
中班幼儿特点: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活动想法,有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能力,能努力完成自己选择的活动。
4、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性发展氛围。
幼儿的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游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游戏能力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有喜也逐步发展。
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幼儿的想象在其各种活动中所占的地位非常重要。
❾ 幼儿园中班数学思维的特点是什么及教育启示是什么
这个只是识数吧 才幼儿园 学习的东西很少 但是是非常非常基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