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考数学主要考那几个单元啦
三角函数,二次函数,还有的实在想不起来了,考完中考一年了,就记得这个
⑵ 现在初三数学上什么内容呢,上到几单元呢
浙江初中用的是浙教版的教科书,九上3个单元是:二次函数,概率,圆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九下3个单元:锐角三角函数、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三视图。授课进度每个学校不一样,快的九下第一个单元已经上完了,慢的九上还有一个单元没上
⑶ 九年级数学几个单元
你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乘除
二次根式的加减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第二十三章 旋转
图形的旋转
中心对称
旋转与中心对称
第二十四章 圆
圆及其性质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正多边形和圆
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概率
用列举法求概率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十七章 相似
图形的相似
相似三角形
位似
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形函数
锐角三角形函数
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九章 投影与视图
投影
三视图
========如有疑问,马上追问!祝学习进步========
最后,如果您满意我的回答的话,请及时采纳为【满意答案】,并轻轻点一下【赞同】。
团队:【学者们的殿堂】
⑷ 七下期中考各科考哪几个单元
每科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语文八个单元,数学是五个单元
⑸ 三年级数学书有几个单元
有8个单元,小学数学知识的编排大致相同,一般都是8个单元。
⑹ 新版九上数学哪几个单元-
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21.2.2 公式法
21.2.3 因式分解法
21.2.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 二次函数
22.1.2 二次函数
22.1.3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
22.1.4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第二十三章 旋转
23.1 图形的旋转
23.2 中心对称
23.2.1 中心对称
23.2.2 中心对称图形
23.2.3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第二十四章 圆
24.1 圆的有关性质
24.1.1 圆
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24.1.3 弧、弦、圆心角
24.1.4 圆周角
24.2 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3 正多边形和圆
24.4 弧长和扇形面积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25.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5.1.1 随机事件
25.1.2 概率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⑺ 七年级数学一共有几个单元
一共有六章
第一章有2个小单元 (我们与数学同行)
第二章有7个小单元 (有理数)
第三章有5个小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第四章有3个小单元(一元一次方程)
第五章有4个小单元(走进图形世界)
第六章有5个小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一>)
⑻ 三年级上册数学有几个单元 分别是什么
第一单元、测量
考前读一读
1
、比较大小一定要化到知识点相同。
2
、注意超载问题一定要比较大小。
3
、解决问题认真审题,观察单位的变化。
一、长度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
、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
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
常用(
米
)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
里)
2
、
1
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小格的长度(
相等
)
,都是(
1
)毫米。
3
、
1
枚
1
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
1
毫米
。
4
、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
0
(关系式中有几个
0
,就添
几个
0
);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0
(关系式中有几个
0
,就去掉几个
0
)。
5
、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①
进率是
10
: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0
分米
=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
进率是
100
:
1
米
=100
厘米
1
分米
=100
毫米
100
厘米
=1
米
100
毫米
=1
分米
③
进率是
1000
:
1
千米
=1000
米
1
公里
= =1000
米
1000
米
=1
千米
1000
米
= 1
公里
二、质量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
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
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
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
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
3
个
0
;把千克
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
3
个
0
。
2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
1000
。
第
2
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考前读一读
①竖式格式
(
尺子
)
②进位
1
和退位③看准符号
④横式得数⑤注意验算,看标什么的一定验算
⑥估算时注意十位数要估算到个位、百位数要估算到十位。
基础知识过关
1
、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
1
;如果前一位是
0
,则再从前一位退
1
。
2
、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
0
,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
1
到十位当
10
后,还要从
十位退
1
当
10
,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
9
,而不是
10
。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
:
可能是三位数,也
有可能是四位数。)
3、公式。
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
3
单元
四边形
考前读一读
1
、应用题中提及到将图形的一周用花边、篱笆、栏杆围的话,那么求花边的长、篱笆的长、栏杆的长
等等都是求的图形的周长
2
、如果题目中提及到了图形一面靠墙,问题是篱笆至少要用多少的时候,就要写出两种可能性。其一
是图形的长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长加上两个宽;
其二是图形的宽靠墙,那么求的篱笆长就是一个宽加上两个长。
3
、拼图形问题:上下拼变成一个大正方形、左右拼变成一个大长方形
基础知识过关
1
、有
4
条直的边和
4
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
、
四边形的特点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
、
长方形的特点
:长方形有两条长
,
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
4
、
正方形的特点
:有
4
个直角,
4
条边相等。
5
、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
、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
8
、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
+
宽)×
2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
4
长方形的长
=
周长÷
2
-宽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
4
长方形的宽
=
周长÷
2
-长
第
4
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考前读一读
1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横式中的余数、
2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
、应用题中余数和除数的单位要根据答话而确定。
4
、解决问题至多至少一定要注意
基础知识过关
1
、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2.
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中
:①商和余数都有单位;
②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有可能不一样。
3
、公式。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除数
=
被除数÷商-余数
商
=
被除数÷除数-余数
第
5
单元
时
分
秒
考前读一读
熟练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及进率
60
。
会比较三者的大小关系。参考大本中的所有比较大小的题型。
会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基础知识过关
1
、钟面上有
3
根针,它们是(
时针
)、(
分针
)、(
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
秒针
),走得
最慢的是(
时针
)。
2
、钟面上有
(
12
)
个数字,
(
12
)
个大格,
(
60
)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
1
)
个大格,也就是
(
5
)
个小格。
3
、时针走
1
大格是
(
1
)
小时;分针走
1
大格是
(
5
)
分钟,走
1
小格是
(
1
)
分钟;秒针走
1
大格是
(
5
)
秒钟,走
1
小格是
(
1
)
秒钟。
4
、时针走
1
大格,分针正好走
(
1
)
圈,分针走
1
圈是
(
60
)
分,也就是
(
1
)
小时。时针走
1
圈,分针
要走
(
12
)
圈。
5
、分针走
1
小格,秒针正好走
(
1
)
圈,秒针走
1
圈是
(
60
)
秒,也就是
(
1
)
分钟。
6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
1
小时
)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
5
分钟
)
。秒针从一个数
走到下一个数是
(
5
秒钟
)
。
7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
3
点整
)、(
9
点整
)。
8
、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60
)
1
时
=60
分
1
分
=60
秒
半时
=30
分
60
分
=1
时
60
秒
=1
分
30
分
=
半时
第
6
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考前读一读
1
、口算乘法
(
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
)
2
、估算
(
先估再算
)
、
3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中间或末尾
含零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
基础知识过关
1
、估算
。(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如
497
×
7
≈
3500
)
2
、①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
②
1
和任何不是
0
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
、因数末尾有几个
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0
。
4
、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5
、(关于“大约)应用题:
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
7
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考前读一读
1
、读作时一定要大写
2
、分数比较大小一定看看是同分母还是同分子
3
、分数应用题一定要看问题有几个,不要漏解
基础知识过关
1
、
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
、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
、
①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
、
①
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
1
与分数相减:
1
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第
8
单元
可能性
考前读一读
1
、正确的运用“可能”
、
“一定”
、
“不可能”三个词
2
、能根据数量的大小正确的判断可能性的大小,也能告诉可能性大小让学生猜测数量问题还较多;
3
能应付多变的练习形式,也不能把所学知识真正的与生活实际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即综合运用知
识的能力提高;
4
、审题问题一定要认真,尤其要重视“隐藏”条件;
基础知识过关
1
、
‘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
、
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
一定:
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
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
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
每
天一定都有人出生;
人一定要喝水„„
②
可能:
三天后可能下雨;
花可能是香的;
明天可能有风;
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
不可能:
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
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⑼ 三年级数学下册都有哪几个单元
第一章——除法
第二章——年月日
第三章——平移和旋转
第四章——乘法
第五章——观察物体
第六章——千米和吨
第七章——轴对称图形
第八章——认识分数
第九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十章——统计与平均数
第十一章——认识小数
第十二章——整理与复习
一个个打上去的啊!望采纳。。。
⑽ 急求初中数学的各单元目录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2 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5 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2.1 从算式到方程2.2 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一)2.3 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二)2.4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3.2 直线、射线、线段3.3 角的度量3.4 角的比较与运算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4.2 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样调查举例4.3 课题学习 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2 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 平移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7.4 课题学习 镶嵌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消元 8.3 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9.1 不等式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9.4 课题学习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第十章 实数 10.1 平方根 10.2 立方根 10.3 实数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次函数 11.1变量与函数(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11.2一次函数(阅读与思考科学家如何测算地球的年龄)11.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十二章数据的描述12.1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象 12.2用图表描述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阅读与思考作者可能是谁)12.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 13.1全等三角形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阅读与思考为什么要证明)13.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四章轴对称 14.1轴对称14.2轴对称变换(信息技术应用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4.3等腰三角形(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第十五章整式 15.1整式的加减15.2整式的乘法15.3乘法公式(阅读与思考杨辉三角)15.4整式的除法15.5因式分解(观察与猜想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 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分式 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阅读与思考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16.3分式方程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 17.1反比例函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阅读与思考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18.1勾股定理(阅读与思考勾股定理的证明)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十九章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阅读与思考平行四边形法则)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实验与探索巧拼正方形)19.3梯形(观察与猜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特殊四边形)19.4课题学习重心…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 20.1数据的代表20.2数据的活动 (信息技术应用:用计算机求几种统计量、阅读与思考:数据波动的几种度量)20.3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22.1二次根式21.2二次根式的乘除21.3次根式的加减(阅读与思考海伦──秦九韶公式)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22.1一元二次方程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阅读与思考黄金分割数)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观察与猜想发现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第二十三章旋转 23.1图形的旋转23.2中心对称(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旋转的性质)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二十四章圆 24.1圆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24.3正多边形和圆(阅读与思考圆周率π)24.4弧长和扇形面积(实验与探究设计跑道)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 25.1概率25.2用列举法求概率(阅读与思考概率与中奖)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阅读与思考布丰投针实验)25.4课题学习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实验与探究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26.2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26.3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二七章相似 27.1图形的相似 27.2相似三角形(观察与猜想奇妙的分形图形)27.3位似(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位似的性质)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阅读与思考一张古老的三角函数表)28.2解直角三角形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阅读与思考视图的产生与应用)29.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