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学之美的内容
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简言之数学美就是数学中奇妙的有规律的让人愉悦的美的东西。
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
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如数学概念的简单性、统一性,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对称性,数学命题与数学模型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还有数学中的奇异性等等都是数学美的具体内容。
(1)数学的美具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数学美有别与其它的美,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
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对数学美作过这样的描述:“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一切。”
大多数的数学家会由他们的工作及一般数学里得出美学的喜悦。他们形容数学是美丽的来表示这种喜悦。有时,数学家会形容数学是一种艺术的形式,或至少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通常拿来和音乐和诗歌相比较。
⑵ 数学的简洁美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19世纪大数学家高斯就说过“数学是科学中的皇后”),它具有简洁美(抽象美、符号美、统一美等)、和谐美(对称美、形式美等)、奇异美(有限美、神秘美等)。美在一个困难问题的简单解答,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美在种种图案、建筑物、衣服式样、家具及装饰等事物的对称性上;美在人们对和谐、有规律的事物的喜爱以及从事物中发现普遍性与统一性的秩序和规律中。 1、美观: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总给人的观感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 比如:几何学常常给人们直观的美学形象,美观、匀称、无可非议; 在算术、代数科目中也很多: 如(a+b)·c=a·c+b·c; a+b=b+a 这些公式和法则非常对称与和谐,同样给人以美观感受。 但是外形上的的美观,并不一定是真实和正确的。 比如:sin(A+B)=sinA+sinB是何等的“对称”、“和谐”、“美观”啊!但是它是错误的,就象“”虽然美丽但是有“毒”。 2、美好:数学上的许多东西,只有认识到它的正确性,才能感觉到它的“美好”。 不美丽的例子很多,比如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无论从哪方面看都不对称、不和谐、不美观。但是,当我们真正了解它、运用它,就会感到它的价值,它的美好。这一公式告诉我们许多信息:±表示它有两个根,a≠0、△会显示根的数目和方程的性质…… 3、美妙:美妙的感觉需要培养,美妙的感觉往往来自“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的事物。三角形的高交于一点就是这样;2个圆柱体垂直相截后将截面展开,其截线所对应的曲线竟然是一条正弦曲线,与原来猜想的是一断圆弧大出“意料之外”,经过分析证明的确是正弦曲线,又在“情理之中”,美妙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 4、完美:数学总是尽量做到完美无缺。这就是数学的最高“品质”和最高的精神“境界”。欧氏几何公理化体系的建立,“1+1”的证明都是追求数学完美的典型例子。
⑶ 数学是怎样的一种美
数学是一种对称美(很多结论具有对称性)
数学是一种简洁美(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可以解决一类问题)
数学是一种逻辑美(用严格的证明去解释各种现象)
…
⑷ 数学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几乎所有的数学家都认为数学是美的。着名数学家巴拿赫说“数学是最美的,也是最有力的人类创造。”
再给大家看一些图片感受一下;
(转自头条号-数学经纬网)
⑸ 数学中的美体现在哪里
(1)完备之美
没有那一门学科能像数学这样,利用如此多的符号,展现一系列完备且完美的世界。就说数吧,实数集是完备的,任意多的实数随便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其结果依然是实数(注意:数学上完备是根据序列的收敛性严格定义的,我这里不是完备的严格说法,但可认为是广义的说法)。引入虚数单位,实数集扩展到复数集,还是任意多的复数,还做那些运算,结果还是复数。
把具体的数抽象成空间中的点,在一定的假设和约定之下,可以得到完备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以是一维的,也可以是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的。三维之外,你就难以想象,但不能否认其存在。某空间的点、序列依一定的法则进行运算,依然不能离开那个空间,这就是完备性。这种完备性是很奇妙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在一个球体中,不管你如何运动,总是不能钻出球面。
具有完备性的空间,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工程中用得最多的空间是Hilbert空间。顺便提一句,Hilbert是个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另外,数学中的诸多体系,其本身也都是完备的,如欧式几何,这是大家所熟知的,在几个公理的基础上,推演出一系列漂亮的结论,生命力经久不衰,尤其在工程运用中。
(2)对称之美
提到对称的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几何,其实几何只是一方面,是“看得见”的那一方面。实际上,对称性在数学中处处存在。如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展现了微分与积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本身具有很强的对称性。如泛函中的对偶算子,不但在运算上具有显着的对称性,在性质上也处处显示出一致性。
(3)简洁之美
数学中有个非常漂亮的公式,那就是欧拉公式。这个式子把数学中几个“伟大的”数给联系到了一块,它们分别是自然对数、圆周率、虚数单位以及1,其中前两个是超越数,是无数个超越数中人类目前仅仅找到的两个,而且这两个对数学影响巨大。我大胆猜想,当下一个超越数被找到的时候,数学将会经历另一场巨大的革命。虚数单位今天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它刚被引进的时候曾受到众多(大)数学家的置疑和反对,最后它终于还是进来了,而数学也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是复变函数。
勿庸置疑,欧拉公式是简洁而完美的,另一个可以跟它抗衡的式子出现在物理学中,那就是爱因斯坦的质能变换公式。我这种说法可能有点武断,不过我目前只能想到这一点,呵呵。
(4)抽象之美
这一点可能会引起许多人的异议,因为在许多人看来,抽象是不好的,因为离现实太远。可是我不这么认为,数学如果不抽象,便难以发展,虽然很多问题都是从现实引出的。数学建立在符号逻辑的基础之上,即使是解决实际问题,也要把问题抽象出来,用数学符号表示,才可以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抽象的数学,能带动你在无限的思维空间中遨游,抛开一切杂念,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当然,这有点理想化,但不可否认,这确实是一种美的体验。
⑹ 数学中的美表现在哪方面
数学的美在于兴趣,如果感兴趣,数学无处不在,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深奥还是实际应用,都有意思
⑺ 数学的美到底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我觉得数学的美也可以是体会到具体情况下的,他可以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模型上面,比如说建模的过程也特别的快乐,你可以在一些建模的过程中慢慢的去克服一些自己原来克服不了的困难,这些克服了困难造成的一些好的影响其实是好的
⑻ 数学是否唯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于是,问题来了,难道数学之美没有标准吗
加减乘除算尽世间纷繁,点线面体绘成宇宙苍茫。
数学之美可以概括为: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
着名数学家陈省身说:“对于在数学方面的行家高手来说,美和真受到同样的尊重,在抽象的数学世界中,简单性和优雅性的要求几乎是压倒一切的。”数学的简洁美简直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例如,以数学中许多定义、公式为例,就都体现着简洁的特性,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时,让学生充分观察后自由下定义,然后通过比较揭示:“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定义表述是多么无可挑剔的简单。这种数学语言的简洁美给人以明快、精练之美感。
而数学的这种简洁美不仅体现在运算和证明上,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人们使用银行卡来代替大量的现金。总而言之,数学能把自然界的法则与规律进行抽象概括,继而变成相应的公理、定律或概念,它所展现的是与现实世界相对应,却又高于现实世界、美于现实世界的理想空间,尽现数学的简洁之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体验与感受。
数学的和谐美是一种统一、有序、无矛盾的对称之美,它不仅体现在公式、图形的对称性之中,在许多问题中都有它独特的魅力。美妙的音律竟然跟数字有着不解之缘;一切空间图形都可以简化抽象为点、线、面、体,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统一和谐的美。几何中的黄金分割以其和谐的比例成为人们心中一切美的事物的象征;圆形和球形作为几何图形中对称美的杰出代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自然之美;蝴蝶定理的证明从另一角度丰富了数学的美的内涵,这就是美丽的几何。代数中的这种和谐之美也丝毫不逊色于几何,你能说乘法公式、二项式定理、直线方程、三角函数中和角公式、差角公式、杨辉三角等不美吗?几何中美的形象、代数中美的神韵,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数学的和谐之美。
数学的和谐还表现为它能够为自然界的和谐、生命现象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等找到最佳论证。以动物的血液循环为例,血液输往全身的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和谐之美。
数学中的许多发现是令人惊奇的,奇异美是数学美的另一种体现,它充分地展示了数学思想方法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几何与代数曾经被当作两个不同的分支,在两条平行的轨道上前行,永远不可能相遇。终于有一天,人们突然发现一个简单的二次方程竟然蕴涵了漂亮的圆锥曲线,代数、几何原本是一家,这一惊人的发现给人们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不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吗?
数学以其独特的形式,给人新奇的美感。受客观条件的影响,直到19世纪中叶,还没人思考作角的三等分线的问题,这使得莫莱定理成为初等几何中最令人惊讶的定理之一;一些极为普通的数竟然能找到许多有趣的性质,如:3×4=1233×34=1122333×334=1112223333×3334=11112222 „„这一系列美妙的结果显示了一种规律:m个3构成的数与其直接后继的积是一个2m位数,其前m位为1,后m位为2。
⑼ 数学美的内涵是什么阐述数学美的内涵。
一、数学的简洁美
简洁本身就是一种美,而数学的首要特点在于它的简洁。大干世界,纷繁多样,在杂乱无章的客观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理论,用简单、清晰的数学形式来表达,反过来再解释、处理更多的客观事物和现象,这就是数学的简洁美。就象优秀的诗词讲究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一样,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定理等,用精炼的语言和符号,高度概括了现实世界量的关系和结构。你看,世界上存在着何其多的三角形,形态之多令人难以想象,然而它们的面积计算,都可以高度凝结成这样一个关系式广计算所有多边形的面积。形式是如此的简单,而应用是那么的广5=十。A,由此我们还能推泛。数学符号的产生发展,使得数学的表达式极其简洁。一大堆的数字计算,一连串的数字算式,是多么让人心烦理不出一个头绪来。但是我们可用一个数学表达式将它们全部概括进来。连乘积n.(n一1)(n-2)……3·2·1写起是多么的麻烦啊,可以用阶乘符号“n!”十分简洁地表示了出来。使用符号“》”来进行推理,给人一种严谨有序清晰明快的美感。
二、数学的统一美
把众多的概念、公式和理论,用一个更高层次的概念、公式或理论统一起来,会使人们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愉悦,这就是数学的统一美。在数学研究中,人们总是在谋求更高程度的抽象,以便有更大的概括面和更广的适用范围,这样许多概念又属于一个种概念之下,许多公式又有一个统一的公式。如小学几何中有许多概念: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但它们却都是四边形。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它们却可用公式s=1/2(a十b)h统一起来(公式中“a为上底、b为下底、h为高)。在数学学习中,许多优秀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时时在追求着数学问题中存在的统一美,他们觉得只有找到一类题型的统一解答规律,才是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主人,才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三、数学的奇异美
奇异是指规律的奇巧或结果的出人预料。数学中的奇异美就象波澜起伏的文学故事,珍贵奇异的艺术品一样扣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你画出怎样的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其中显示了一种奇巧的美,使人们感到三角形中似乎蕴含着一种神奇的规律,让人惊奇、神秘。在运算中,我们会对3十9十3×9=39,4十9十4×9=49等式惊讶.因为左右两边的数字是如此的对称,我们还会为4109589041096×83=341095890410968这个乘法算式拍案称奇,因为两乘数与积的数字竞然会如此地巧合。数学中不少结论令人赞叹,因为其巧妙无比.正是因为这一点数学才有无穷的魅力。在数学的发展史上,往往正是数学自身的奇异性的美,吸引着数学家向更新、更深的层次探索,弄它个水落石出。
四、数学美的奇异性
美在于奇特而令人惊异.——培根
奇异性是数学美的一个重要特性.奇异性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奇妙,二是变异.数学中不少结论令人 赞叹,因为其巧妙无比,正是因为这一点数学才有无穷的魅力.变异是指数学理论拓广或统一性遭到破坏后,产生新方法、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论的起点.变异有悖于人们的想象与期望,因此就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好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会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新奇,满足它(心灵)的好奇心,将会使之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数学中许多新的分支的诞生,都是人们对于数学奇异性探讨的结果.在数学发展史上,往往正是数学自身的奇异性的魅力,吸引着数学家向更新、更深的层次探索,弄它个水落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