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班应掌握的内容
各年龄班的数学教学内容 以上各项内容和范围,应按各年龄层幼儿基本数学概念发展的层次,妥善安排到各年龄班,以便实施: 一、感知集合 小班: 1.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2.按物体的某一特征(颜色、大小、长短、形状、名称等)分类。 3.区分并说出“1”和“许多”,并理解其关系。 4.学会对应并在此基础上不用数进行两组物体多、少、一样多的比较 中班: 1.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高矮、粗细、厚薄、轻重)分类。 2.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大班: 1.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和自由分类。 2.在分类过程中基本理解类与子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10以内的数 小班: 1.手口一致地点数4以内物体。 2.按数(4以内)取物 中班: 1.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 2.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多“1”和少“1”的关系。 3. 认识10以内数的守恒。 4.认识10以内序数。 5.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 大班: 1.学习倒数、接数和按群数数。 2. 认识三个相邻数的关系及10以内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3. 正确书写1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 4. 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等量、互补和互换关系三.10以内的加减 小班:无 中班:无 大班: 1.学习解答和自编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口述应用题。 2.学习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加减运算 四、量的知识 小班: 1.比较大小、按大小分类 2.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物体并感知数的形成 3.点数4以内物体和感 中班: 1. 比较粗细、厚薄、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 2. 从几个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5以内正、逆排序。 大班: 1.比较大小、长短、高矮不同的两个物体。 2.从5个以内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物体。 3.按物体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或量的差异(如大小、长短、高矮)进行3个特体的正排序。五.几何形体 小班: 1.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中班: 1. 认识长方形、椭圆形和梯形。 2. 能按平面图形角和边的数量正确辨认不同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图形(形的守恒)。 3. 基本理解平面图形间的简单关系。 大班: 1.认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能根据图形的名称取出图形,并说出名称。 六.空间方位 小班: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 2.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中班: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2.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前后方位。 3.会按指定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运动。 大班: 1. .以自身为中心区别上下方位。 2.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七、时间 小班: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中班: 认识昨天、今天和明天。 大班: 认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Ⅱ 怎样教幼儿园小班数学
小班的孩子一般是3岁,3岁的孩子开始对数字变得敏感,这个时候的孩子虽然还没有经过专门的数学训练,却已经有了数数的渴望。比如,当他手中拿着几个玩具时,会喃喃自语地正确或错误地数着:“1个、8个、3个……”如此凌乱的数字,显示出孩子认识数字的急切心情。
要想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这一能力,我们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当母亲告诉孩子,“你的衣服上掉了两颗扣子”,“我们还需要三个盘子”等等的时候,她就是在利用这个机会教会孩子数字的概念。
刚开始时使用的方法是数钱。换零钱是一种非常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数数方法。给孩子们1角、5角的硬币,用这种方法能让孩子们学会数到10。
Ⅲ 幼儿园小班数学复习教案
活动目标
见到1---5熟练反应并说出,对数学数字产生浓厚兴趣。通过游戏和简单的儿歌,经反复操练,熟知1--5 。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重点: 复习1--5,让幼儿掌握清楚。难点:学习点数1---5,初步感知1--5的分合。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磁铁。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做律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一:导入
点数不同颜色的磁铁,写出1--5(磁铁摆在格子下),教师示范,请个别的幼儿上前点数。引题
二:在格子内些好1,2,3,4,5
(1)示范后,引导幼儿说:这是*,*像什么
(2)出示卡片,认读1--5,打乱顺序,认读。
(3)这是什么?这是***,**像什么,**像(利用卡片)让幼儿说。
(4)请幼儿上前自己选卡片,自己说,“这是什么?**像什么。(鼓励幼儿说的好的)”
三:手指游戏
伸手指,学生说数字,注意表扬反映快的学生,以此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游戏
请五名幼儿上前,每人选一个数字卡片,教师指黑板上的数字,幼儿说,看幼儿的反应,点到对应数字的学生跳一下,没反应的幼儿表演节目。
五:小结,点评本节课幼儿学习的情况,幼儿回家复习。说儿歌(变阿变)结束本节课。
六:幼儿可以在生活中找到1--5指尖的关系与顺序。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本节课没有纠正幼儿说的内容的对与错。游戏有点复杂,幼儿的年龄太小,对于老师说的汉语有点难听的不太懂。教具不太吸引人。课后的儿歌应让幼儿多学习。再上一次,我将准备一些更好的教具,更有趣的游戏。
小网络;5是4与6之间的自然数,是第3个质数,它还是圆周率的第4、第8、第10位小数。
Ⅳ 幼儿园小班儿童数学教学有哪些基本方法
幼儿园小班儿童数学教学有哪些基本方法?
答:
(一)教师与小班幼儿玩数学游戏。
(二)情境讲述的每个细节都渗透数学的概念。
(三)操作有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四)游戏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创新。
Ⅳ 幼儿园小班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如下:
一、数学知识范畴
孩子应该掌握10以内的数与量,也就是说你告诉孩子拿7个苹果,他知道怎么拿,知道配上量词,数字才有意义,比如2只鞋子,但说2是不具备实际意义的。
懂简单的加减法的运算,能对10以内的数字进行分解,比如 7可以分解成1+6、2+5、3+4。
会比较10以内数字的大小,比如一斤铁重还是一斤棉花重,能回答一样重。
认识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并明白相对与绝对的概念
认识简单图形概念,比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二、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听懂别人说的简单指令并执行,能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意图,可以和别人进行沟通,理解别人的感受;可以有逻辑的叙述自己经历的事情。
三、理解能力
可以根据一些线索理解一些简单的图片的含义,能听懂故事,并提取出故事的关键信息,比如主角是谁,做了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结局怎样等。
四、思维能力
思考能力是综合性的,对于孩子来说,锻炼思维能力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需要注重锻炼孩子独立思考力,并培养以下能力:
观察力,孩子可以区分相似图片的不同之处、有逻辑的观察物品(比如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等)、提炼物品的基本特征。
专注力,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够进行持续思考探索,比如喜欢花,能持续的对花进行观察、寻找特征。
分析力,孩子能根据一些线索,做出分析判断,比如按照规律把图形摆放好,孩子能找到其中的规律。
想象力,孩子能根据一些物品、图形等进行联想,比如看到一个圆形,能联想到太阳。
五、社交能力
孩子能够无障碍的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能够完成团队协作的游戏,并在其中贡献自己的想法,让游戏玩的更为顺利。
Ⅵ 幼儿数学应该怎么教
我是一名幼儿老师,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学内容及教育方法总结如下: 我感觉下面这些教育内容及方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 数学是一项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项重要的技能,需要从小培养。其实,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教孩子学数学,并以数学的方法让孩子的思维敏捷。 一、数学的概念 1、数概念 唱数、数数、认写数字、一一对应、集合、分解合成、加减运算、进位、序数 2、量概念 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厚薄、面积、体积、容积、单位、时间、快慢 3、图形空间概念 基本平面图形、基本立体图形、空间位置、图案组成 4、逻辑关系概念 推理、相关位置、分类、部分与全体、序列、前后顺序、因果、几率 二、孩子不讨厌的数学学习法 1、唱数字 如,:“两只老虎”“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等。 有关的儿歌 2、 随兴计数 上楼梯时和孩子一起数楼梯的阶数;吃水果时一起数“一共5个苹果,妈妈一个,爸爸一个,宝宝一个,还剩几个”等 。 3、喝水 水喝一点少一点,如果往杯子里加水,水就多了起来,类似的方法可以教孩子分辨多与少的概念。 4、排队走路 散步或玩耍的时候,可以一家人排成一排,让孩子理解前后左右的概念;一家人一起走,可以让孩子理解远近、快慢的概念。 5、量长度 可以和孩子一起丈量长度,客厅到卧室要走几步,宝宝的衣服如果用妈妈的手来量有几个手掌那么长,用宝宝的手来量呢? 6、 堆积木 玩积木不仅可以通过数数学得基本的数字概念,还可以通过堆放积木感知尺寸、形状、重量、体积、对称、空间关系等基本概念。 7、区别粗细 如:用小棒串珠,有的小棒不能串入串珠(说明太粗),还可以按小棒粗细来排列顺序。也可以让孩子比其它物品的粗细。 8、看日历 准备一本日历,妈妈提出问题,和孩子一起观察得到答案。今年是哪一年?一年有几个月?数一数一月份有几天?二月份有几天一周有几天?小朋友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星期几等 摘自《宝宝启智文摘》 —————————————— 望采纳
Ⅶ 分析小班的数学教育的感知集合基数概念和量的概念教育阶段目标做了怎样要求
摘要 1.数学绝不仅仅是掌握计算等基本技能,而应该从数学本身的逻辑结构出发来理解全方位、多领域的数学概念
Ⅷ 简述幼儿掌握数学的标准
小班第一学期数学教育内容和要求
一、数的领域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数量,区别一和许多。
2、独立操作一一对应的学具,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重叠法、并放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或一样多。并在游戏分发玩具及用品结束后知道什么多了,什么少了,或是一样多。
3、学习4以内唱数基础上初步学习口手一致的点数。
二、量的领域
1、积累大小、长短比较的经验。
2、能在一组(3个)学具中找出最大、最小(最长、最短)的。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感知圆、方、三角三种物体的形状特征,能按形状配对,指认。并对生活用品和玩具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
2、在操作活动和游戏中,积累区别上下、方位的经验。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的明显的一个特征把物体分组或归并在一起。积累的经验能用于日常整理收拾玩具活动中。
2、在穿珠及物品排列是尝试AB、AB……间隔排列。
小班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口手一致,5以内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正确取拿与分发5以内数量物品。
2、学习识别5以内数字,并能认读。
二、量的领域
1、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能把4~5个物体按大小(长短)排序,并能找出最大(最长)和最小(最短)的。
2、区别5以内两组数量差异大的物体多与少,并寻找出数量一样多的两组物体。
三、图形与空间的领域
1、在镶嵌成形的拼搭操作过程中,继续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学习正确命名。
2、生活与游戏中能区别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不同的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的领域
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颜色特征进行分组和归并。
2、学习将物体按颜色或形状特征进行简单偶规律的排列(如AB、AB……,ABC、ABC……)。
3、结合生活内容区别“白天”和黑夜“。
中班第一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6以内数数:
(1)学习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影响正确而迅速的数数。
(2)学习默数6以内数量物体,并进行按物取数、按数取物活动。
(3)学习6以内倒着数,并知道倒着数时越数越少。
2、学习正确认读6以内数字和摆放6以内的数字卡。
3、学习将6以内数字卡进行顺序和倒序排列。
4、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六“。
5、日常生活中进行1~15以内唱数及点放物品不跳数。
6、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字标记,了解它所表示的意思。
二、量的领域
1、比较物体高矮、粗细,知道哪个高(粗)哪个矮(西)或者一样高(粗)。会将4~5个物体按高矮(粗细)排序。日常生活中能用粗细(高矮)词汇表达物体的特征。
2、比较6以内物体数量、知道哪个读、哪个少,会将6以内数量的物体按多少排序。
3、日常生活中分辨一只、一双,能正确使用个、辆、台、架、块、本、扇等量词。
三、图形与空间
1、认识长方形,半圆形、椭圆形、知道其重要特征,能正确命名。
2、尝试图形的拼拆。
(1)看图样将图形片拼搭成物体或图案。如:
(2)已认识的图形拆开再拼搭成原形。如:
3、学习独立完成8~10块分割片拼图。
4、区分并指出前后、里外、空间方位。
四、逻辑与关系领域
1、学习按物体两个特征命名和进行分类。
2、继续学习模式排序(ABB、AAB、AABBCC……)。并能将自己排列的模式用语言进行交流。
3、在图形拼搭、拼拆中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积累整体与部分的大小关系的经验。
4、日常生活与游戏中,辨别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和学习安排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的顺序。
中班第二学期数教育内容要求
一、数的领域
1、学习10以内数数
(1)能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排列位置的影响,正确而迅速地数数。
(2)学习10以内倒着数。
2、认识10以内的数字。重点是数字7~10,学习数词,会正确认读和摆放数字卡片。
3、学习10以内数序。能将10以内的是数字进行顺序或倒序排列。
4、在日常生活中能进行20以内唱数和点算物品,不跳数。
5、学习使用序数:“第一、第二、……第十”表示物体的顺序。
二、量的领域
1、能进行物体厚薄比较、知道哪个厚、哪个薄,或者一样厚能按厚薄之差异排序(4~5个物体)
2、能进行10以内物体数量的比较,知道哪个多?哪个少?或者一样多,并能按数量多少排序。
3、结合日常生活分辨一对、一付。继续学习量词正确运用。
4、在数量的比较中,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位置、间距等影响,积累数量比较及数量守恒的经验。
Ⅸ 幼儿园小班的数学认识有哪些方面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一般处于3-4岁,应国家发布的《3—6岁儿童发展指南》要求,幼儿对数学的认知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
1、学习数学的兴趣
当幼儿感知和发现到周围物体的多样性时,便能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用到数学,对数学学习开始感兴趣。
2、主动探索操作,寻求答案
基于幼儿对数学感兴趣,便会主动探索,通过不同方法寻求答案,过程中智力得到开发,多项数学能力也得到提高。
3、感知实物,学会比较
幼儿在这个阶段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4、理解数和数量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