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应对课堂教学失误
课堂偶发事件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始料不及,由学生、教师或环境因素诱发的,背离课堂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引起师生严重冲突,酿成责任事故的事件。
当然,课堂偶发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特别是在班风较差、学习风气不浓的班级中。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需要教师的丰富经验和综合素质,以及二者完美结合所形成的教育机智。因此,迅速、妥善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使学生尽快地回到教学目标上来,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几种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1、活用错误,引导学生
课堂偶发事件的特点是其发生的突然性,由于出乎意料,教师没有思想准备,容易手忙脚乱。所以发生课堂偶发事件时最应注意的是切莫慌张,只有沉着冷静,才能不乱方寸,迅速想出应对办法。例如,有一这天我和往常一样去上课,但我一走上讲台,学生突然大笑起来。我被笑声弄得莫名其妙,这时,一位坐在前排的女学生小声说:“老师,您的扣子扣错了。”老师低头一看,果然发现,我外衣的第五个扣在子竟扣在了第四个扣眼里了。学生仍在笑,批评学生显然不应该,怎么办. 我稍作思考,随后坦然地说:“同学们,你们别笑,听我说说理由,我起床的时候想心事,一直琢磨着怎么给你们上好今天的课,所以扣错了扣子,我应该承认错误,向大家道歉。可是你们不能只笑我呀,我们班有的同学用数学公式总爱张冠李戴,那不是比我更可笑吗.”学生又笑开了,但笑的含义已经不同了。我又接着说:“通过今天这件事,我想告诉同学们一个道理,就是‘一心不能二用’,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才不会出错。我向大家保证,今后决不扣错扣子,你们呢.那些爱张冠李戴的同学呢.”问题变得严肃起来,学生都品味着教师的话不再作声,于是我开始讲课。就这样,我用委婉的语言,借题发挥,既处理了课堂偶发事件,又在自我批评中教育了学生。
2 、沉着应对,善于迁移
教师天天上课,难免有时疏忽和准备不充分,这时候如果讲课出现错误,怎么办. 当然首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绝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要面子,就不敢承认错误。当然,仅仅承认错误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出错的原因,以后如何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错误。
如有一次一位化学老师的公开课,该教师在演示试验前说:“当我们把燃烧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然而试验开始后,全班学生大惊: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教师皱了皱眉头,思索片刻,微笑着问学生:“你们看到什么了.”“怎么不是白烟而是黑烟.”“错了 ”“同学们的观察很准确”。教师在勉励大家,并进一步启发说:“那为什么会冒黑烟呢.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全班学生活跃起来,一个学生抢先说:“金属钠的性质活泼,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应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对了。”教师怀着歉意对大家说:“由于我的疏忽,试验前没有将沾在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刚才的试验事故。如果我把这块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一想,烟的颜色将会发生什么变化.”“黑烟之后将会出现白烟。”有位学生大胆地说。重新点燃了钠,还冒着黑烟,只不过集气瓶中的黑烟在变淡。教师将燃烧着的钠再移至另一氯气瓶中,这时燃烧得更剧烈了,集气瓶中白烟在翻滚,“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教师向大家宣布。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不仅有学生的,还有听课教师的。
㈡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
1.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
“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尊人者人恒尊之。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强烈的自尊心。学生最需要的是自信,而自信的来源当然是自尊。当学生对学习缺乏信心,产生自卑心理时,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期待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帮助他成功后的一次赞许,都会在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教师在课堂上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以损坏学生尊严为前提。尊重学生才能拉近师生距离,课堂气氛融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意想不到事情的发生。即使课堂出现意外情况,也会因为教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处理起来得心应手。
着名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我们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在课外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在课堂上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知识的不足、阅历的肤浅等原因常常导致他们行为的盲目,产生“出格”的表现。对此,我们教师不要只想到维护自己的尊严,对学生批评训斥,从而造成课堂气氛紧张而降低教学效率,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几年的教学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教师若在课堂上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课堂效果就非常好。比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XXX,这个问题请你回答。”回答结束后,再说一声“请坐下”。一个“请”字,往往就能“请”出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请”出效率来。
2.要倾听学生心声,观察学生感情的变化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比如说学习上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上课老是走神是不是因为父母吵架了等等,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这个与学生交流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如果想要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教师的亲和力,使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关爱。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解决课堂冲突、矛盾、处理抱怨的最好方法之一。一个牢骚满腹,甚至不容易对付的人,在一个有耐心、同情心的倾听者面前,都常常会软化并变得通情达理。倾听学生的辩解、倾听学生的心声,就能创造课堂教育的成功。
倾听学生心声,加强师生心与心的交流,教师才能真正走近学生。有一个故事:孔子让一名学生负责煮粥却发现那名学生用勺子吃粥。孔子耐着性子问他为何偷吃。学生说:有一些灰掉进锅里,用勺子舀出来本想倒掉,又想起老师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所以把粥喝了。如果孔子不是耐心询问和倾听岂不错怪了学生,而由此制定的教育措施怎能有效?
课堂上,教师如果发现有不正常的情况不妨问个明白,给学生一个解释的机会。例如上课时发现学生无精打采,就要先问问是病了还是晚上贪玩没有休息好。问清楚后再做工作更有针对性。如果没有问清情况便开始说教也许课堂不可避免要出现尴尬局面。更有甚者,如果那天正好是一个后进生病了,而你因为以前的看法没有听他的诉说,可能更为严重的问题就会产生,解决起来就会很难。课堂教学也许因为这件事情的出现就会彻底失败。
听魏书生老师的课发现:魏老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停地询问学生,听取学生的看法。魏老师的课上得很民主、很成功。有一次,魏老师在焦作体育馆讲课临时找了一名管时间的学生。到下课的时候那个学生还没提醒魏老师。魏老师和气地问:您怎么没提醒我呀?学生说:魏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我们不想下课!整个体育馆掌声雷鸣。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问和听还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感情变化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只有观察的仔细才能问中要害,才能听到心声,才能采取有效防止和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
3.要勇于承认自己在课堂上所犯的错误并积极寻求迅速解决的办法
虽然我们尽力要上好每一节课,但是课堂上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难免要发生。如果是教师的责任就要勇于承认,不能讳疾忌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为人师表。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彰显教师的伟大人格魅力。
课堂教学效果是师生互动的结果。互动的前提是师生的平等。如果教师教学行为出现了明显失误,而为了所谓面子和尊严不肯承认自己的过失,不仅容易使矛盾激化而且有损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有一位数学教师板演一道几何证明题,证到了最后却无法得结论。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失声笑出,教师勃然大怒,狠狠批评了学生一番,学生觉得很委屈,便顶撞了该教师,课堂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如果教师此时能诙谐机智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且幽默地告诉发笑学生:当别人出现失误而笑话别人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问题可能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㈢ 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对意外提问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对意外提问,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尽可能的想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同时也要求教师灵敏的反应能力,对于突发大学了,提问又能给予恰当的合理的解释。
㈣ 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意外情况的发生
1、及时分析课堂意外情况。课堂意外有积极的、中性的、消极的三种。如果教师分析、转化得当,积极的可得到利用,中性的可转化为积极的,消极的可以淡化为中性的。
2、在课堂意外发生的时候,教师不要在课堂里停止教学,对造成意外的同学指责、批评。可以采用提问,邻近控制,排除诱因,暗示制止等方法。切忌使用讽刺、挖苦、威助、隔离等惩罚手段。
3、启用意外发生应急机制。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对意外的预案。一旦意外发生,则有备而来,及时地有计划地引导、转化不利因素。
㈤ 如何智慧地处理课堂教学的偶发与意外现象及事件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 “多用情,少发火 ” 。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
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类型:外部干扰型、教师失误型、学习困扰型、课堂异常型等等。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 “多用情,少发火 ” 。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人师,我们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在课堂上,只要我们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细致地概括来说,处理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有大致以下几种方法。1、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一为学生大叫:“蜘蛛”,顿时课堂出现了一片混乱的现象。这时,老师让学生赶走蜘蛛后,开始了对昆虫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缓解学生恐惧的心理,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很好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2、将“错”就“措”法。这种方法其实在课堂运用得比较普遍。往往是在老师自身不小心犯错的情况下,碍于面子,不能直接说老师自己错了,但又不能将错就错,不加纠正,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来个将“错”就“措”,询问学生,刚才老师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
3、实话实说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课的时候,有一个音应该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时候是五拍,学生虽然在跟我唱,但声音越来越小,声音里透露出一种疑问和不肯定的感觉。我问:“怎没不唱了。”有问同学说:“老师,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错了,于是我马上对同学们说:“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对,老师不够仔细,唱错了,我们一起来改正好么?”这时,课堂又回到了原来的教学状态。有时候,教师由于不够仔细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不去管学生心中的疑问,这样就不对了。有时候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的做法是能马上解决这些小小的问题 ,而且也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错了不改正,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
4、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 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 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 学内容是很难的。这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 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而且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案例: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数学教师正在讲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而且这声音还一直响下去,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也烦燥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大声讲道:“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响声有几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是质数还是合数。” 这个案例中,学生注意力已游离了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命令或强制学生听讲,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位 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环境中的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并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正确教育,因势利导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正面启发,善于诱导,且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说服而不要压服;是疏导而不要惩治报复;是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强迫服从。为此,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耐心、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启发自觉,帮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㈥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对待课堂上发生的突发事件
首先,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沉着应对。并要稳定同学的情绪,不要因慌乱而出错。其次,面对突发事件,要迅速的想出应急措施,妥善的解决问题。如果是突发安全事件,要迅速的报警,向有关部门请求救援在救援力量还没有到来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稳定好秩序。救援力量到来后要积极的配合工作,详细的讲述当前情况。如果是突发的是自然灾害不是人为可以控制的,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保持冷静的情况下,迅速的想到求生的方法,虽然自救是本能,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这个时候我们不该把自己个人的安威放在首位,要知道自己的使命。不能做5.12地震中的范跑跑,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挽救学生的生命。不愧于自己的职业道德。
㈦ 教师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灵活自如化解难题的能力,要善于根据问题出现的情况,做出敏捷的反应,及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1.冷却处理法
即对突发事件暂时冻结,仍按原计划进行教学活动,课后处理。
2.以静制动法
面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教师只有沉着冷静,才有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因势利导法
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发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就会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4.虚心宽容法
虚心宽容是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心理基础,宽容在处理偶发事件中的作用是极富艺术性的,宽容不是软弱无能,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教师要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反省,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仁厚和良苦用心,应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心和理解,促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5.共同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出现这种情况,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的方法,处理好这类偶发事件。
㈧ 课堂上遇到的意外意见及处理办法
镇定自若,首先不能自己慌乱。
出现意外,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心慌的,但是,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的社会身份,万一意外发生,一定要镇定自若,刻意克制一下内心的过激反应,因为,意外发生后,学生不可能做到全部自觉有序,教师必须作为领导者起一个引导作用。比如说:制止大家不要吵闹、不要做出过激行动,如果是安全事故,还要组织学生有序出教室,及时稳定恢复好课堂纪律等,如果教师不能镇定自若,自我慌乱,轻则扰乱课堂教学,重则引发安全事故。
㈨ 怎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状况
处理课堂上的意外状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及时分析课堂意外情况。课堂意外有积极的、中性的、消极的三种。如果教师分析、转化得当,积极的可得到利用,中性的可转化为积极的,消极的可以淡化为中性的。
2、在课堂意外发生的时候,教师不要在课堂里停止教学,对造成意外的同学指责、批评。可以采用提问,邻近控制,排除诱因,暗示制止等方法。切忌使用讽刺、挖苦、威助、隔离等惩罚手段。
3、启用意外发生应急机制。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应对意外的预案。一旦意外发生,则有备而来,及时地有计划地引导、转化不利因素。
㈩ 小学课堂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办
1、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例如,上海着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上课时,几只蝴蝶飞进了教室,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于漪老师是怎样处理的:她首先让学生把蝴蝶赶走,然后让学生以蝴蝶飞进教室为题打一词牌名,同学们苦思冥想不得其解时,于漪老师给出了答案:“‘蝶恋花’啊,因为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在同学们一片会意的笑声中,于漪老师又开始了她的讲课。
2、借题发挥法。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笔者也碰到过前面所讲的麻雀飞进教室的那种情况,我借“不速之客”麻雀的出现,给大家讲了一个“麻雀的冤案”的故事:“五、六十年代,我国曾经把麻雀与苍蝇、蚊子一样列入害虫名单,在全国开展消灭麻雀的运动,理由是麻雀偷吃掉大量的粮食。但事后的实践表明,麻雀却是蒙受了冤屈,因为麻雀对人类的益处远远大于它对人类的危害。”然后,我就以此为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加以分析。同学们对此热烈响应,兴趣十足。有的从矛盾主次方面的角度,说明麻雀对人类时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我们看问题应抓住本质和主流;有的运用普遍联系的原理,分析消灭麻雀会破坏生态平衡;还有从认识发展的角度,说明人类对麻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样,我就巧妙地借麻雀的出现做出了一篇文章。
3、将“错”就“措”法。笔者前面提到一位政治老师,误把“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表述成“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碍于面子,将错就错,不加纠正,是绝对要不得的。但如果我们能够“借”错生智,来个将“错”就“措”,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还是那位政治教师,他及时发现自己出现了口误,但学生却没有发现,这时他及时对学生说:“你们好好想一想,老师刚才讲得对吗?能不能把事物的普遍联系理解成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听了老师的提醒,学生就会重新审视和思考,并发现错误。
4、实话实说法。面对自己的失误,前面提到的那位化学老师却采取了另外一种处理方法,那就是实话实说,不文过饰非,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面对集气瓶里冒出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同学们愕然的表情时,这位化学老师随机应变:“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全班同学立刻由惊愕变成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教师满怀歉意地对大家说:“刚才就是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准备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燃烧下去。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结果再次演示实验证明了大家的预言。当化学教师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仅有学生的,而且有听课教师的。是化学老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5、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或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前面提到的那位刘老师,就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将消极因素化成了积极因素。她待同学们的笑声稀疏下来,带着余悸平缓地说:“据说每位接我们班的新老师,都有一份大家赠送的特殊礼物,比如王老师的灰老鼠,郑老师的大王蜂……而我呢,你们送了一条水蛇。”她微微笑了笑,指着那条蛇说:“我是第一次这么近看到蛇,刚才还摸到它,着实吓了我一跳。不过我觉得捕捉这条蛇的同学挺行,至少他挺勇敢,有一定的捕蛇经验……不过,我相信,凭他们的能力,不仅仅能做到勇敢,还应该做出点其他什么,老师相信你们。”那几个调皮学生原本等着看“戏”挨克,却没料到刘老师还表扬了自己,那可是自己非常难得的,可不知怎么就是高兴不起来,只是呆呆地听着刘老师讲有关蛇的知识……第二天早晨,刘老师又踩着铃声走进教室,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她意外地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里插着一束野菊花,教室里鸦雀无声……从此,这个班变了。
6、爱心感化法。偶发事件经常发生在一些差生身上,他们自尊心强,同时自卑心理也较重,他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即使有了差错,也希望得到原谅。作为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把严肃、善意的批评与信任、鼓励结合起来,把“尽量多地要求”与“尽可能多地尊重”结合起来,切不可感情用事,用训斥加批评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方法简单粗暴地处理,以免激起师生之间的矛盾,造成师生之间对立情绪的扩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塞所说:“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更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
7、巧妙暗示法、个别提醒法、重点提问法、幽默调侃法。这些方法多用在那些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而导致分心的学生身上。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可视情况用语言、眼神、手势等作暗示;如果暗示法不起作用时,教师可换用个别提醒法,可以边讲课边走到该生身边,或亲切地摸摸他的头,或轻轻地敲敲他的书本和课桌;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不见效,还可以尝试重点提问法,通过个别提问,强迫他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生在课堂上适度地进行幽默调侃,也是唤起学生注意,避免学生分心型偶发事件发生的有效方法。如发生学生打瞌睡,随机说了句诗:“春风吹得书生醉,莫把课堂当睡堂。”同学们一笑,那位同学睡意全无了;再如对于个别开小差的学生,可随机说道:“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但唯有一心不可二用,上课时一定要集中精力。”
8、停顿休整法。当学生精神疲劳,将要发生分心型情况时,教师可暂时停止上课,或让学生闭目养神休息几分钟,或做做小游戏,唱上一支歌,或讲个幽默风趣的小故事……。待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集中时,再讲课,效率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