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跷跷板的原理及在生活中的运用是数学吗
一般是运用的物理知识。
其涉及的知识点是杠杆原理,人对跷跷板的压力是动力和阻力,人到跷跷板的固定点的距离分别是动力臂和阻力臂。
跷跷板,一种多人(二人以上)参与的儿童玩具。坐在跷跷板上,一人坐一头,一个人上去,一个人下来,属于省力杠杆。
2. 跷跷板为什么是等臂杠杆
绝对的等于(≡)只有在数学上存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绝对等于(≡)的东西,而不等于()≠是绝对的.
跷跷板总有一遍更重一点,即使有时候看起来来两边是可以调平,那只不过是因为轴的摩擦力大于两边的重量差罢了.
记住,世界永远是不公平的.
3. 荡秋千、跷跷板是平移还是旋转
荡秋千是旋转现象,围绕着一个支点作轴旋转运动。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叫做旋转。这个定点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如果一个图形上的点A经过旋转变为点A',那么这两个点叫做旋转的对应点。
(3)数学跷跷板怎么理解扩展阅读:
一、相关性质
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着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④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⑤一组对应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所交的角等于旋转角度。
二、点的对称变换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4、关于直线y=x对称
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对换,即P(x,y)关于直线 y=x的对称点为P'(y,x)
5、两个点关于直线y=-x对称时,横坐标与纵坐标与之前相反,即P(x,y)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为P'(-y,-x)
注:y=x的直线是过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y=-x的直线是过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
4. 跷跷板数学归纳法是什么
螺旋式归纳法
对两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P(n),Q(n),
(1)验证n=n0时P(n)成立;
(2)假设P(k)(k>n0)成立,能推出Q(k)成立,假设 Q(k)成立,能推出 P(k+1)成立; 综合(1)(2),对一切自然数n(≥n0),P(n),Q(n)都成立。
5. 跷跷板他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这似乎只有科学原理,杠杆原理。如果平衡:一个支点的一边长度X那边的质量=另一边的长度X质量
6. 跷跷板可以锻炼幼儿什么
可以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幼儿园跷跷板教案:数学活动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比较2——3种物体的轻重。
2、初步学习运用等量替换的方法感知、理解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
3、学习运用推理的方法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天平1台,玩具水果,教学挂图二。
2、形状不同的积木若干,幼儿用书第39页的操作材料。
3、幼儿已有使用天平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用天平称量,感受不同物体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天平,启发幼儿讲述天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用天平称水果,实际感受水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3、教师出示玩具水果,用天平称量,引导幼儿发现它们之间的重量关系。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重量关系,推导、理解西瓜和苹果之间的重量关系。
二、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游戏“那组找得又对又快”。
三、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第39页《判断推理》中"给一样重的打勾"和"跷跷板"的练习。
2
幼儿园跷跷板教案:托班语言教案跷跷板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朗诵儿歌的乐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动准备
挂图若干个跷跷板模型,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们觉得好玩吗?
二、教师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
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师出示自制跷跷板,边摆弄跷跷板边示范念儿歌。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的跷跷板,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跷跷板长得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吗?今天跷跷板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听,跷跷板里的儿歌都说了些什么:“跷跷板,两边翘,翘一翘,翘一翘,高高低低真奇妙。”这首儿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跷跷板》,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是怎样子的?(一边高一边低)
四、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后提问:
师:儿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师边摆弄跷跷板边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这首跷跷板的儿歌吧!念儿歌的时候,老师大声念,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老师念,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3、教师边用手演示边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老师不仅带来了模型跷跷板,看,老师的手也能变成跷跷板哦,看看老师变成的跷跷板会不会念儿歌呢?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4、幼儿边模仿老师的动作边大声念儿歌。
师:现在也请你们把自己的小手伸直,变成跷跷板,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念儿歌吧。
五、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跷跷板》游戏。
1、先请两名幼儿上来做示范。
师:请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变跷跷板呢?(先请幼儿思考后教师再请一名幼儿上来做示范,边做边念儿歌)
2、请幼儿自发找朋友,两个为一组,集体一起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两个一起上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吧,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做一边念儿歌。
六、发给幼儿跷跷板模型,边玩边念儿歌。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跷跷板的模型,它们也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模型,一边玩一边和老师念儿歌吧。
7. 三年级数学题目中提到的“跷跷板运到”是平移还是旋转,请哪位大虾或老师告知
物体平移是指:该物体上的每个点,都沿相同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若某点有位移,其他点都有且一样。
物体旋转是指:该物体上或物体外某不点保持原位置不变,而作的运动!一点不动其他点动。
跷跷板中必有一点未动,故其为旋转!
8. 初一数学题 跷跷板
首先确认设射线CO上有一点E,且CE大于CO这个跷跷板的两边是相等的(不是默认!是因为根据物理的杠杆原理,要让游戏公平就要力臂相等)所以角B就等于角A=20度所以角COB=90度-20度=70度所以角A'OE=角BOC(对顶)=70度所以角A'OA就等于180度-70度-70度=40度所以转移的最大角度是40度回答完毕有疑问接收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