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㈡ 小学数学快速计算方法是什么
一、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一般地,多个数相加,任意改变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
a+b+c+d=d+b+a+c
加法结合律:
几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a+(b+c),
二、速算与巧算中常用的三大基本思想
1、凑整(目标:整十整百整千...)
2、分拆(分拆后能够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3、组合(合理分组再组合)
三、常见方法
凑整法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22+78=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87362→12638。
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②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
①式=(36+64)+87=100+87=187
②式=(99+101)+136=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2000+1000=3000
魏德武速算
魏氏速算它可以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使学习者,用一种思维,一种方法快速准确地掌握任意数加、减、乘、除的速算方法。从而达到快速提高学习者口算和心算的速算能力。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习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比如:
(1),67+48=(6+5)×10+(7-2)=115;
(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比如:
(1),67-48=(6-5)×10+(7+2)=19;
(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数学速算法
㈢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做数学有什么计算技巧
《小学数学进阶练习》网络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提取码:1234
小学数字进阶练习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让您的孩子循序渐进,快速掌握数字的学习方法,爱上数字。
㈣ 数学速算方法有哪些
一、充分利用五大定律
教师要扎实开展好现行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中计算的五大运算定律的教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引导学生弄清来龙去脉,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训练每个学生能自觉运用简便办法,能针对不同题型灵活选择简便方法正确而快捷地进行计算。
二、巧妙运用首同末合十
利用首同末合十的方法来训练。首同末合十法是两个两位数,它们的十位数相同,而个位数相加的和是10。利用首同末合十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积的右边的两位数正好是个位数的乘积,积的左面的数正好是十位上的数乘以比它大1的积,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乘积。例如,54x56=3024,81x89=7209。
三、留心左右两数合并法
任意的两位数乘上99或任意的三位数乘上999的速算法叫做左右两数合并法。
1、任意两位数乘上99的巧算方法是,将这个任意的两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两位数字,再将100减去这个任意两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两位数,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62x99=6138,48x99=4752。
2、任意三位数乘上999的巧算方法,就是将这个任意的三位数减去1,作为积的左面的三位数字,再将1000减去这个任意三位数的差作为积的右边的三位数字,合并起来就是它们的积。例如,781x999=780219,396x999=395604。
四、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巧算
在一个只有二级运算的题里,按顺序计算需要多步计算,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就会简便。比如,
24/18x36/12=(24/18)x(36/12)=24/18x36/12=4。
五、利用扩大缩小的规律进行简算
有些除法计算题直接计算比较繁琐,而且容易算错,利用扩缩规律进行合理的变形可以找到简便的解决方法。比如,
7/25=(7x4)/(25x4)=28/100=0.28,
24/125=(24x8)/(125x8)=192/1000=0.192。
㈤ 小学生数学快速计算的几个方法
1、十几乘十几
口诀:十几+另一数的个位,尾X尾,相加的和加上相乘的积,个位与十位对齐,注意要进位
如:15X16=240
用口诀计算:15+6=21,5X6=30,210+30=240
13X14=182用口诀计算:13+4=17,3X4=12,170+12=182
大家可以试着计算
11X13,12X16,16X17
2、个位与十位互换的两位数相加
口诀:(个位+十位)X11
如:67+76=143用口诀计算:(6+7)X11=143
93+39=132用口诀计算:(9+3)X11=132
大家可以试着计算
34+43,56+65,78+87
3、个位与十位的两位数相减
口诀:(被减数十位-被减数个位)X9
如:43-34=9用口诀计算:(4-3)X9=9
95-59=36用口诀计算:(9-5)X9=36
大家可以试着计算76-67,53-35,42-24
㈥ 请归纳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法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㈦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㈧ 小学数学有哪些简算方法
方法:带符号搬家法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a+b+c=a+c+ba+b-c=a-c+ba-b+c=a+c-ba-b-c=a-c-b
比如下图例题:
㈨ 小学数学上册数学运算部分有哪些
小学数学上册数学运算分整数的计算五阶段:
一、二年级安排了2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三年级安排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四年级安排了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数、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整数四则运算。
分数、小数两循环:
先初步认识,再系统教学。初步认识安排在三年级,系统学习从四、五年级开始。
(一)加减运算的具体编排和内在逻辑线索
整数加减法编排顺序:20以内加减法(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不进位、退位加减法(笔算)——进位、退位加减法(笔算)
低年级主要学习口算,数的组成由几个“一 ”扩大到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口算教学就是结合数的组成及位值使学生初步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笔算教学以口算教学为基础,让学生联系口算方法,理解竖式中计算的顺序及如何对位的问题。这部分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是重点,教材中多次结合“小棒演示图”,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如何进位和退位的问题。进而将知识类推到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笔算教学中。
5.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
教学时,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尝试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让学生明确列竖式时应如何对齐小数点。
6.分数加、减法的教学。
分数的书写形式和运算法则跟整数都不一样,并且需要有整除的知识作为基础,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但计算的前提是分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总之,不论是整数加减法,还是小数、分数加减法,它们有一条内在的不变的主线:就是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只是形式不
㈩ 小学数学中的几种巧算
数学,计算是基础,也是必备能力。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技巧的掌握,不仅可以提高做题速度,也可以提高做题正确率。
随着数学竞赛的蓬勃发展,数值计算充满了活力,除了遵循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外,破局部考虑、立整体分析,巧妙、灵活地运用定律和方法,对处理一些貌似复杂的计算题常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的巧算方法有以下十种。
一、凑整法
运算定律是巧算的支架,是巧算的理论依据,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凑整”运算数据, 能使计算比较简便。
1、加法“凑整”。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凑整”,例如:
4673+27689+5327+22311
=(4673+5327)+(27689+22311)
= 10000+50000
= 60000
2、减法 “凑整”。 利用减法性质“凑整”, 例如:
50-13-7
= 50-(13+7)
= 30
3、乘法 “凑整”。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凑整”,例如:
125×4×8×25×78
=(125×8)×(4×25)×78
= 1000×100×78
= 7800000
4、补充数“凑整”。末尾是一个或几个0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若数末尾不是0,而是98、51等,我们可以用(100-2)、(50+1)等来代替,使运算变得比较简便、快速。一般地我们把100叫做98的“大约强数”,2叫做98的“补充数”;50叫做51的“大约弱数”,1叫做51的“补充数”。把一个数先写成它的大约强(弱)数与补充数的差(和),然后再进行运算,例如:
(1)387+99
=387+(100-1)
=387+100-1
=486
(2)1680-89
=1680-(100-11)
=1680-100+11
=1580+11
=1591
(3)69×101
=69×(100+1)
=6900+69
=6969
二、约分法
根据式题结构,采用约分,能使计算比较简便。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