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认为数学是万物之祖宗的是什么

认为数学是万物之祖宗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10 18:29:44

㈠ 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哪部着作

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孙子算经》。全《孙子算经》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叙述筹算乘除法,中卷列举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孙子算经》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很好的资料。

下卷则收集了一些算术名题,如已知头数和足数的“鸡兔同笼”问题和一次同余式题,即“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胜二,五五数之胜二,七七数之胜二,问物几何。”

(1)认为数学是万物之祖宗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孙子算经》详细的讨论了度量衡的单位和筹算的制度和方法。度量衡包括长度(度),质量(量),体积/容积(衡)。长度的基本单位是蚕吐出的一根丝(直径为一忽),以上为十进。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一颗黍的质量,体积和容积的基本单位是一颗粟的体积。

在此之后记载了谷物换算成精谷物和米饭的经验比例:粟米打成粝米的体积是五分之三,粝米煮成米饭的体积是二分之五。

㈡ 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孙子算经》中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

《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



(2)认为数学是万物之祖宗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影响

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

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一步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的问题。德国数学家高斯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

公元1852年,英国基督教士伟烈亚士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公元1874年马蒂生指出孙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从而在西方的数学史里将这一个定理称为“中国的剩余定理”。

㈢ 名词解释:1.数本原说:万物的数学基础(毕达格拉斯学派)2.火本原说(赫拉克利特)3.逻各斯的学说(赫拉

1“数支配世界” —— 这种奇特的观点是毕达哥拉斯学派学术思想的核心。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活跃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希腊城邦的一个着名学派。这是一个由三百名贵族青年组成的进行数学研究和宗教修养的秘密结社。创始人是着名的毕达哥拉斯。他们认为数才是万物的本原。数是独立于物之外的实质,是一切事物的总的根源。因为有了一个个的数目,才有几何学上的点,有了点才有线、面和立体,有了立体才有火、水、气、土这四种元素,从而构成万物,所以数在物之先。

2世界的原初状态是火,火转化为万物,万物又转化为火.但这种转化关系是有一定分寸的.当火完成了向万物的转化,火的形态已经熄灭,取而代之的是气,水,土的形态.然而,出于火的本性的原则却是永恒不变的,仍然支配着气,水,土之间的转化

3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logos).这个词的原意是"话语",赫拉克利特用它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并且认为正确的道理表达了真实的原则.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它可被理解为"理性","理由"等;就逻各斯是世界的本原而言,它又可被理解为"原则","规律"等. 首先,逻各斯即上述引文里谈论的"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的火.其次,火的运动,即万物的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但是,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

4 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的提出既是希腊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论。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最普遍最抽象最一般的类似本质的哲学概念。存在范畴的提出实现了希腊哲学的转变,标志着哲学本体论的开始,直接影响后来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5恩培多克勒认为“水、气、火、土”是最基本的四元素。土、水、气实际代表了物质的固、液、气三态,而火则代表了颜色和温度等。他深信这些元素或本质自身是永恒不变的,只是它们的不同组合才形成了变动不停、丰富多样的世界。而使元素间结合起来的动力是“爱”,使它们相互分离的动力则是“恨”。他用恨和爱交互占优势来解释世界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循环论。

㈣ 毕达哥拉斯认为什么是万物的本源

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
毕达哥拉斯学派亦称“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事物的性质是由某种数量关系决定的,万物按照一定的数量比例而构成和谐的秩序;由此他们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的数量上的比例组成,“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这是古希腊艺术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包含着艺术中“寓整齐于变化”的普遍原则。
毕达哥拉斯标志着一种“美学/数学”宇宙观的诞生:万物因其秩序而存在,因其为数学定律之实现而有秩序。数学定律既是存在的条件,也是美的条件。

㈤ 四时之始终始万物之祖宗的着作者是谁

“四时之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孙子算经》,作者不详。

这句话说的是数学是四季的开始和终结,是万物的始源。强调了数学和计算的重要性。《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本数学着作,原序写道:“夫算者︰天地之经纬,群生之园首,五常之本末,阴阳之父母,星辰之建号,三光之表里,五行之准平,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六艺之纲记。”书中最着名的是下卷中的“鸡兔同笼”问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书时间

《孙子算经》成书大约在前四、前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

㈥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哪本书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孙子算经》这本书。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是《孙子算经》原序当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表露的观点为“数学(算学)是四季的始终,是天地宇宙万物的源头与根本”。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着作,成书大约在前四、前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

内容简介

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卷下第26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答曰:‘二十三’”。

《孙子算经》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还给出了解法。南宋大数学家秦九韶则进一步开创了对一次同余式理论的研究工作,推广“物不知数”的问题。德国数学家高斯于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术探究》中明确地写出了上述定理。公元1852年,英国基督教士伟烈亚士将《孙子算经》“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到欧洲。

㈦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的着作是什么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我国古代着名数学着作《孙子算经》,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代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包含了多种例题,着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就是出自这里。

《孙子算经》序文:

孙子曰:夫算者:天地之经纬,群生之园首,五常之本末,阴阳之父母,星辰之建号,三光之表里,五行之准平,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六艺之纲记。稽群伦之聚散,考二气之降升,推寒暑之迭运,步远近之殊同,观天道精微之兆基,察地理从横之长短,采神祇之所在,极成败之符验。穷道德之理,究性命之情。立规矩,准方圆,谨法度,约尺丈,立权衡,平重轻,剖毫厘,析泰絫。历亿载而不朽,施八极而无疆。散之者,富有余;背之者,贫且寠。心开者,幼冲而即悟;意闭者,皓首而难精。夫欲学之者,必务量能揆己,志在所专,如是,则焉有不成者哉!

《孙子算经》卷下第二十六题“物不知数”:

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故答曰:二十三。”另外还有一句“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一百六以上以一百五减之,即得”

㈧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的着作是

“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出自着作《孙子算经》,这部着作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数学着作,成书时间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孙子算经》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

上卷详细的讨论了度量衡的单位和筹算的制度和方法。中卷主要是关于分数的应用题,包括面积、体积、等比数列等计算题。下卷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如下卷第31题即着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后传至日本,被改为"鹤龟算"。该题目原题如下: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几何。

《孙子算经》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答案:上置三十五头,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减多,再命之,上三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又术曰: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
答曰:雉二十三。兔一十二。

㈨ 万物之祖宗的着作是什么

万物之祖宗的着作是《孙子算经》。

《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着作,成书大约在前四、前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

(9)认为数学是万物之祖宗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孙子算法的关键,在于70、21和15这三个数的确定。后来流传的《孙子歌》中所说“七十稀”、“廿一技”和“正半月”,就是暗指这三个关键的数字。《孙子算经》没有说明这三个数的来历。实际上,它们具有如下特性:

也就是说,这三个数可以从最小公倍数M=3×5×7=105中各约去模数3、5、7后,再分别乘以整数2、1、1而得到。假令k1=2,K2=1,K3=1,那么整数Ki(i=1,2,3)的选取使所得到的三数70、21、15被相应模数相除的时候余数都是1。由此出发,立即可以推出,在余数是R1、R2、R3的情况下的情况。

㈩ 认为数学是四时之始终万物之祖宗的着作是什么

认为数学是四时之始终万物之祖宗的着作是《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着作,成书大约在四、五世纪,也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编写年不详。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卷上叙述算筹记数的纵横相间制度和筹算乘除法,卷中举例说明筹算分数算法和筹算开平方法。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后来传到日本,变成“鹤龟算”。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阅读全文

与认为数学是万物之祖宗的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