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数学绘本
什么是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将数学蕴藏在美妙的故事中,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优美的画面和简洁的文字,鼓励孩子们在读故事中获得知识,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贰’ 什么是绘本数学
数学绘本的情境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儿童会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有用和有趣的数学,这样数学就不会遥远、生硬。通过数学绘本阅读与小学教学课教学相结合,提供儿童倾听、讨论、写作数学概念的机会,培养儿童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扩大儿童掌握数学的意义与认知。
‘叁’ 二年级数学绘本小气托德读完明白了什么道理
道理:就算是有再多的财富,那么若是性格中带着小气和吝啬,最终也不会有什么真心的朋友能够陪伴左右。因为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讲究的就是有来有往,如果你是一个铁公鸡,什么事情都是一毛不拔,那么没有人愿意和你交往的。
小气的人不但会失去友情,还会失去自己生活中的所有情感:
不论是哪一种感情,只有在两个人的互动中,才能够进一步的升温加热,一个人可以有任何的缺点,就是不能够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守财奴,或者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很多小气的人总是洋洋得意,好像他们在一毛不拔中占了对方很多的便宜,这种自以为是的“聪明”就是人生最大的愚蠢,感情只有通过一些必要的投入,才能够收获到让你惊喜的友谊。
‘肆’ 请推荐一本初中学生读的数学科普读物
2007-12-31 21:53:54添加 1. 一个数学家的辩白
作者 : 哈代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评语 : 强烈推荐,我是学分析的,虽然没有看过他写的经典分析教材<纯数学分析>,但是哈代作为数学家,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杰出的(在分析和数论中,尤其是发掘了天才拉马努金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和华罗庚也合作过),他的书中最有名的是这本一个数学家的辨白,这是我所知道的唯一一本数学家写的对现代数学的感悟,绝对值得一读,以前江苏人民出版社也出过,但是现在买不到了,原版:http://www.douban.com/subject/1860489/。哈代还有一本和波利亚合写的不等式也很不错,以及数论导引是数论方面的重要参考书。
2. 数学小丛书(共18册)
作者 : 华罗庚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评语 : 中国着名数学家编写的数学小册子,中学生非常好的课外读物,以前很多出版社出过很多版,包括从杨辉三角谈起(华罗庚),对称(段学复),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华罗庚),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引用(吴文俊),平均(史济怀),格点和面积(闵嗣鹤),一笔画和邮递路线问题(姜伯驹),从刘徽割圆谈起(龚升),几种类型的极值问题(范会国),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华罗庚),等周问题(蔡宗熹),多面形的欧拉定理和闭曲面的拓扑分类(江泽涵),复数与几何(常庚哲,伍润生),单位分数(柯召,孙琦),数学归纳法(华罗庚)等,最后2本是新加的
3. 染色----从游戏到数学
作者 : 柳柏濂
出版社 :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评语 : 这本书从拉姆赛理论讲到四色猜想,比那些只打外围的无聊书好多了,这套上海教育出版社的数学科普书很不错,我见过的有函数方程,中学生数学分析,覆盖,有趣的数论问题,母函数,代数方程与置换群,集合论与连续统假设浅说,几何不等式,一百个数学问题,又一百个数学问题,计数,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组合几何,奇数,偶数,完全平方数,棋盘上的数学问题,十个有趣的数学问题,染色,集合与子集,平面几何中的小花,抽屉原理及其它,凸函数与琴生不等式。
4.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作者 : 朱水林编着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评语 : 世界数学名题欣赏,好书,力荐!有13册,有费马猜想,黎曼猜想,歌德尔不完备定理,欧几里得第五公设,科克曼女生问题,歌德巴赫猜想,不动点定理,斐波那契数列,连续统假设,素数判定与大数分解,无处可微的连续函数,希尔伯特第十问题,置换多项式及其应用。当年花了点时间凑齐的。
5. 极小曲面
作者 : 陈维恒
出版社 : 湖南教育出版社
评语 : "走向数学丛书"包括:波利亚计数定理 萧文强,极小曲面 陈维桓,拉姆塞理论 李乔,滤波及其应用 谢衷洁,浅论点集拓扑、曲面和微分拓扑 杨忠道,绳圈的数学 姜伯驹,实迭代 张景中,李浩,数学,计算,逻辑 陆汝钤,数学模型选谈 华罗庚,王元,双曲几何 李忠,周建莹,凸性 史树中,有限域 冯克勤,走出混沌 方兆本,p进数,冯克勤,数学与电脑,杨重骏、杨照昆,计算的复杂性 王则柯,计算密码学 卢开澄,信息的度量及其应用 沈世镒,复数,复函数及其应用 张顺燕,布尔数系与群码引论 岑嘉评、黄炎明,曲面的数学 常庚哲
更多介绍,请参看——http://www.douban.com/doulist/116362/
‘伍’ 数学绘本的特点
您好。通过绘本中形象的表达,或者生动有趣的故事,把具体的物体形象过度到抽象的数学概念中来
‘陆’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中 学到什么
这是20篇,你看看,希望对你有帮助~~~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徐利治的故事》,知道了徐老先生在数学上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写的许多论文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他还培养出一批成材的学生。
徐老先生为什么能成为数学家?为什么能做出这样大的贡献?原因之一,就是他小时候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文章里写道:“他在读书时常把伯父给他的午饭钱省下来,用来买书和买练习本,为了节省用纸,他常用手指在睡觉的凉席上练字,夜深人静,同学们早已进入甜蜜的梦乡,徐利治却来到走廊,在灯光下认真地学习。白天,他泡在图书馆里用馒头、白开水充饥……”可以看出,徐老先生小时候学习条件很不好,连买书、买练习本的钱都缺乏,只好节省午饭钱,然而,他勤奋学习,并不因学习条件差而气馁。
在我们这时代,家庭生活比较富裕,很多家只有一个孩子,零花钱比较多,这些钱我们不是去打电子游戏,就是去买好吃的。平时,也很浪费,一张纸不是写几个字就扔了,就是折纸飞机玩,一点也不知道节省。
在学习上,现在很多同学都不认真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我也是这样,做题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了。
我们的学习态度和徐老先生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精神相比,真有十万八千里的差距。
从今以后,我要用徐老先生的学习精神来鞭策自己,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高斯
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借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10年,《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记得,妈妈告诉我,她经常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工作到深夜,不顾身体的疲劳,坚持着把事情做好,然后才会安心入睡。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
读完《三个女数学家》这本书,对她们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但同时也被她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是希帕蒂娅。
公元前370年左右,希帕蒂娅诞生在埃及。她6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她的学习态度十分踏实。她总是不闻窗外的种种迷人的诱惑,而专心致志于面前的书本。街上的吵闹声不时飘进她的书房,她却好像是个聋子坐在桌前纹丝不动,对这一切都无动于衷……当时,她才只有6岁啊!
我不禁惭愧地联想到自己,平时上自习课的时候,校园稍微有个风吹草动,我便坐不住,赶紧向窗外望一眼。怎么能学好功课啊!
当我读到“悲惨的死”这个题目时,心中不禁一惊,不知道希帕蒂娅遭到了什么不幸。我迫不急待的读下去:“一群暴徒奉西尔的命令,撕去她的衣服,尖利的虫毛壳剥去了她的皮,砍去她的手和脚并投入火中……”
读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我憎恨那些穷凶极恶的暴徒,更憎恨反动黑社会。在那样的国家里,闻名一时的学者竞遭到如此非人的残害,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行啊
数学家的故事——苏步青
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量,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兴奋剂。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之前,苏步青已在日本帝国大学数学系当讲师,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这里有一篇
‘柒’ 我的一天数学绘本告诉我们什么启示
告诉我们要带那个联系本上做一些数学题,这数学题都是比较好的数学题。
‘捌’ 学数学真正让你学到了什么
综述:学到了改变思维方式。
我觉得学数学真正的让我学到了很多,因为它是一种锻炼思维能力的一门课程,所以它的效果并不是非常的明显的,但是学数学真正让我学到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有很多事情可能我们用惯性思维想象不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来考虑的话,我们就能够找到突破点。
数学定义:
亚里士多德把数学定义为“数量数学”,这个定义直到18世纪。从19世纪开始,数学研究越来越严格,开始涉及与数量和量度无明确关系的群论和投影几何等抽象主题,数学家和哲学家开始提出各种新的定义。这些定义中的一些强调了大量数学的演绎性质,一些强调了它的抽象性,一些强调数学中的某些话题。即使在专业人士中,对数学的定义也没有达成共识。
‘玖’ 读了数学绘本后的收获怎么写
今天,河南省实验分园大河春天幼儿园来我们学校参观。家长们希望能进入小学课堂体验一年级的小学生活。这次每个班要进40多个孩子,上什么样的课能让这40多个孩子和我们班28个孩子一起来学习呢。我选择了一节数学绘本课,读汉声数学《数是怎样来的》。这本书会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甚至会让老师也有所思考。
这本书先介绍数是怎么来的,数来源于数东西。生产力的发展让人们渐渐需要数清楚一些东西。所以生活中到处都离不开数。原始部落的人认为数自己的牛不吉利,就用一些小石子代替牛来数数。用石子或别的东西代替自己想数的东西,这就是数学上的“配对”。书上用数牛这个故事介绍了数学上“一一对应”的思想。了解了“同样多”“多一些”和“少一些”。我同时为孩子们介绍了数学符号“= ”。
我们通过玩一个游戏“抢椅子”来体会在游戏中“配对”的重要性。一个孩子说:“如果椅子和人一样多久不用抢了,游戏不好玩。如果椅子比人少就需要抢,我就会感到有点激动。这个游戏就好玩了。”
最后一部分介绍这些数是怎么命名的。比如:世界上有些地方的语言中“2”就和“耳”或者“眼睛”读音接近。(果然,“耳”和2发音接近,英语的眼睛读音和2和接近。)这可能就是因为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在说2的时候,用自己的耳朵或者眼睛来指代。这里特别介绍了“5”,有一些民族的文字中5和”手“是同一个词。早期美国西部的印第安人画5个手指头和一棵树,意思就是说有5棵树。同时还渗透了“二进制”、“五进制”和“十进制”的计数方法。
下课时,我鼓励幼儿园的小朋友用好自己的手帮助数数。经常数一数手指头,用手指头代替东西来数自己想数的东西。这对小朋友学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汉声数学”是一套非常好的数学绘本,读绘本会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