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后作业包括哪些

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后作业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12 14:25:14

① 三年级小学数学题都有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有哪些?

篇一:

1
、农机厂一车间分
3
个组加工
3420
个零件,每组
12
个工人。平均每个工人加工多少
个零件?(用两种方法解)

2
、工厂租用
10
辆汽车运
480
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
12
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
吨?

3
、啄木鸟一天能吃
645
只害虫,青蛙
8
天能吃
608
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多吃害
虫多少只?

4

一堆煤
160
吨,
4
辆卡车
3
次运
96
吨。
照这样计算,
4
辆卡车几次才能运完这堆煤?

5
、工程队铺一条路,计划每天铺
90
米,
20
天可以铺完。实际只用了
18
天,平均每天
铺多少米?

6
、强强
8
岁时,他父亲
32
岁。当父亲的年龄是强强的
2
倍时,父亲多少岁?

7
、某校三年级有
4
个班,共为残疾人捐款
576
元,平均每人捐
3
元,平均每班有多少
人?

8
、修一段长
324
米的路,前
8
小时共修了
240
米,剩下的每小时修
21
米,还要几小
时才能修完?

9

订一份电视节目报半年需要
15
元,
张叔叔想订阅三个季度的电视节目报,
需要多少
钱?有线电视收视维护每月
16
元,全年要多少钱?

10
、一堆煤,计划每天烧
45
千克,可以烧
32
天,由于节省用煤,实际烧了
36
天,实
际每天烧煤多少千克?

11
、学校买来
5
盒羽毛球,每盒
12
只。用去
20
只,还剩下多少只?

12
、学校买来
3
个篮球,共花了
96
元;又买来一个足球,花了
40
元。买一个篮球和一
个足球需要多少元?两种球的单价相差多少元?

13
、王霞买来一本
140
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
86
页。剩下的计划
6
天看完,每天要看
多少页?

14
、一把椅子的价钱是
25
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
3
倍。买一把椅子和一张
桌子共用多少元?

15
、班里图书角有
58
本故事书、
34
本科普读物。要放在一个
4
层的书架上,平均每层
要放多少本书?

16
、李丽和王敏同时做纸鹤,李丽每小时做
12
只,王敏每小时做
14
只,做了
3
小时,
两个人一共做了多少只纸鹤?

17
、同学们参加爬山比赛,女同学分成了
4
组,每组有
15
人。参赛的男同学有
76
名,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爬山比赛?

18
、王大伯进县城卖了
9
只兔子,每只
22
元。还卖
1
只羊,得
160
元。


1
)王大伯的兔子和羊一共卖了多少钱?


2
)王大伯用卖兔子和羊的钱买了
4
瓶农药,每瓶
13
元。王大伯还剩多少钱?

19
、一桶
3Kg
的油
42
元,一桶
5Kg
的油
65
元,哪种瓶装的油便宜?

20
、一件上衣
65
元,一条裤子
28
元。


1
)买
4
件上衣比
4
条裤子多花多少钱?


2
)用
150
元钱买
2
套衣服,够吗?

②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课堂作业的41页的课后巩固第一题的(1)、(2)、(3)题咋写 【高人指点啊!】

《1》,175平方厘米<2>是36平方厘米,<3>是400平方厘米

③ 三年级下册数学内容有哪些

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一),面积,年、月、日,复式统计表,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下面基本按单元顺序对本册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一、位置与方向(一)
本单元内容包括: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了解在平面图上如何表示方向,并能描述平面图上物体的相对位置;第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方向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降低了难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图形与位置”的课程内容做了修改:一是删去了“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的内容和要求;二是降低了对“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教学要求,不再要求根据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出这四个方向,只要知道这四个方向就可以了。因此,修订后的教材删去了实验教材中有关路线图的内容,同时,在需要辨认“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四个方向的时候,都采用标准的地图的画法,并给出指“北”的方向标,以便于学生先判断出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辨认这四个方向。
2.根据对实验教材的意见,将例3和例5整合为例4,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支撑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才能较好地掌握这些概念。因此,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体验方位的活动,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进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和用估算解决问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除法的基础。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仍然十分重视落实双基,同时注重在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方面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突破。
1.调整例题设计,使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更为合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安排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按照“口算—笔算—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顺序分为三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口算除法。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在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口算方法。在让学生用已有的口算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同时,为理解笔算算理作铺垫。第二个层次是笔算除法(例1~例7)。(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先安排“商中没有0”的除法,再安排“商中有0”的除法,便于学生在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特殊的计算方法。(2)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先安排“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再安排“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安排“首位能除尽”的除法,再安排“首位不能被除尽”的除法。根据实验教材的反馈意见,增加了例3,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上能除尽的题目,减小教学的坡度。第三个层次是解决问题(例8和例9,重点教学如何将估算作为的一个有效策略来解决问题),这是整套修订后教材关于估算教学的一大特色。
2.重视对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
(1)加强对算理的理解,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第一,无论在教学口算还是笔算时,教材都注重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口算除法”的小节中创设了平均分彩色手工纸的情境,将手工纸设计为10张一沓,给出直观图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直观支撑。第二,在笔算除法中,重视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分步给出了竖式的演算过程,并配合给出小棒图展示平均分的过程,还标注了每一个结果的含义或每一个结果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算理,实现了从算理到算法的自然过渡。
(2)重视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在学生获得大量计算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教材重视让学生对计算法则进行归纳和总结。在进一步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在探索了大量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后,教材在第18页安排了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总结计算方法的场景,虽然教材没出给出完整的计算法则的文本,但是通过学生的对话了突出了计算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首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的经验,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算理。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结果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沟通算理和算法的联系。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程序,养成一种有序地操作和思考的习惯,并能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要点。其次,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表达环境,先让学生在思考每个例题时,轻声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在小组(或与同桌)内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请能够清晰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路的学生在班上交流,提供表达的范例。通过有层次地说过程、说算理,使学生自主归纳出口算或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同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三、复式统计表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统计知识的教学整体后移,将原来安排在二年级下册的复式统计表移至本册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例如,例1,首先提出活动任务“要知道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需要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接着让学生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单式统计表)来呈现数据,讨论两个统计表的共同点,发现还有更简洁的形式——合成一个表,形成复式统计表;最后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表中包含的信息内涵更丰富;可直接看出男、女生每一项活动喜欢的人数,更便于比较;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必要性,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尽管一、二年级时,学生已有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经历,但是,统计方法和意义的体验、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多次的经历中不断积淀,逐步内化。因此,本单元教学时,切不可单纯地将复式统计表的认识和填写作为唯一目标,而应以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与设计教学的过程。在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发现单式统计表存在的局限性,自主“创造”出功能更强的复式统计表,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验数据整理方法的多样性。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表的多角度解读,获得对数据分析方法的切身体验,体会数据中包含的丰富信息。通过以上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方法和意义。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及运用连乘、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安排了通过摆方块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借助直观手段(方块、点子图)与算式相对应,数形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数学模型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数学思考、倾听、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应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例如,在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时,首先要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再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注重运算规律的探索,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第一,有些计算的算法是一致或相似的,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的设计启发学生体会这些题目在算法上的一致性,促进计算方法的有效迁移。例如,口算乘法例1中,在学生学习了15×3
的口算方法后,接着呈现150×3,让学生体会这两道口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利用旧知探究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第二,练习中也设计了一类计算题(如练习十的第9题、练习十一的第10题),让学生通过一组题的计算,发现其中蕴含的计算规律,再直接写出其他各题的得数。让学生经历“猜想——计算——验证”的探究过程,为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经验提供机会。这样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面积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实验教材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关注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正理解
教材在修订过程中删去了面积的定义,其目的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也避免教师将功夫用在指导学生叙述面积的定义上,而忽视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真正理解。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黑板和国旗)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2.注重对面积概念认识的全面性
由于学生常常误认为只有向上摆放的“面”才有面积,因此教材在例1下面增加了“做一做”中,要求学生摸摸字典的封面和侧面,并比较这两个面的面积大小,使学生认识到侧面的大小就是侧面的面积。为避免学生一提到面积就想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在练习十四中增加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比较,包括线段围成的图形和曲线围成的图形,其目的是突出面积概念的本质,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面积概念。
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不断感悟度量的本质,发展度量的意识。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一是,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二是,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使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三是,让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体验单位的价值;四是,梳理面积单位,形成结构化认识;五是,让学生结合实际选择和运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解决问题。另外,在学生经历用面积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应沟通长方形的长、宽与每行面积单位个数和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适时进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公式。
六、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在编排时,仍然注意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与实验教材相比,加强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在实验教材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的时间。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并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应当通过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应用能力。还可以设计一些观察、记录、归纳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尝试解决以实际问题为任务驱动,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轴,教学时可给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在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让指针转动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要求,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在实验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和活动为场景,通过人民币、米制系统这些具体的量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增加了面积、数尺或数轴这样的直观、半直观模型来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
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本单元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不要把小数作为一个抽象的“数”来研究,不要出现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应结合具体的“量”和面积、数轴等直观模型来认识;二是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小数加、减法,仅限于一位小数。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内容,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内容难度稍有提升,不仅数据加大了,而且问题情况也更加复杂,同时给出了更简洁、更抽象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1,要求学生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1相比,不仅元素要(排列的数字)多了1个,而且增加的是0这个特殊元素。例2,通过搭配服装的问题,教学分步乘法计算原理。例3,要求找出4支球队的比赛(每两个队赛一场)次数,教学组合问题。与二年级上册的例2相比,素材不同,且多了一个元素。在二年级时,学生主要通过具体操作、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把思考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排列和组合是很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活动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思维过程和结果。既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采取枚举、连线等形式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还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求学生用图示的方式把所有的排列或组合情况列举出来(即有哪些排列或组合)即可,不要求抽象地计算出一共有多少种排列数或组合数,诸如排列、组合、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等名词,不必出现。

④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有哪些

一、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场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的四化建设,为了适应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三个面向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出发,课外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能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也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新信息。

例如,微电脑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信息,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尚不能把它列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但它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及早地接触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莫比乌斯环、模糊数学、图论等,使学生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

2.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本性是喜爱游戏的,在游戏中,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热爱数学。有了兴趣,它就能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
3.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智力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有些知识用游戏的形式,儿童容易记忆。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对比实验,第一组儿童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习词语;第二组儿童用游戏的方式学习;第三组儿童既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又辅以游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儿童的学习效果最好。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对熟记乘法表、求积公式、计算法则,用游戏的形式来练习比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好。用“找朋友”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数的组成的知识。又如学生往往会把计量单位的进率搞错,观看相声《进率要记牢》,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率,由于印象深刻,就不易忘记。

因此,数学课外活动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挥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4.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和作业堆里,很少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从早到晚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枯燥乏味,负担很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有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孩子读一年级,有一天突然对她说:

“现在做人真没有意思,不是上课就是睡觉。”这个孩子的埋怨,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教师不能剥夺孩子们游戏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一个欢乐的童年。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校面貌生气勃勃。一般学校把课外活动安排在每天的课后,科技、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课外活动轮流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在学生一天紧张的学习以后,得到调节和休息。数学课外活动又能使学生从活动中,加深巩固数学知识,扩大知识面。因此,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二、课外活动安排:

第二周:测量比赛

根据学生学习的第一单元:测量,从中学习了长度单位、质量单位,这次活动可以把这个加以运用,能对学生的测量这一单元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工具:卷尺、直尺、测绳等 活动过程: 1、

把校内一些具体事物用数学表示出来。例如指导学生测量

学校中旗杆、大树、楼房的高度,道路、操场、园地、教学等的长度,把测量计算的结果写在特制的标牌上,分别安插或悬挂在相应的地方。 2、 胜

活动结果记录:第二组获胜

看哪一组同学速度快,最先测完,测量最准备,哪组就获

第六周:数学文艺会

数学文艺会演出有关数学知识的文艺节目。例如相声:《0和1》、《不要忘记小数点》;活报剧:《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机器人》;诗朗诵:《一道难题》、《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舞蹈:《找朋友》(练习数的组成);还有数学魔术和数学灯谜等。

数学文艺会也可同数学故事会结合进行,先讲数学故事,然后演出数学文艺节目。这种活动必须认真组织,充分准备。事先要制订计划,把任务分配到各个小组。

这种数学文艺会生动活泼,别开生面,很受学生欢迎。一次活动可以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演出,影响面广,作用较大。学生既看了文艺节目,又学习了数学知识。

活动结果记录: 第一名:余琴 第二名:何婧雯 第三名:徐炜炜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专业论文、32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计划等内容。

望采纳,谢谢!!!

⑤ 小学三年级数学作业要求简要

家长须知:三年级数学作业规范格式
2014-10-31 18:31阅读:804

我们是七色花中队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济南市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规范指导意见(讨论稿)摘录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是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作业批改是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规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基本规范:
1.用笔规范:(1)作业书写用铅笔,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铅笔,铅芯要软硬适中,要求干净整洁,如遇书写错误,橡皮擦干净不留痕迹。(2)作图时都用铅笔,会正确的使用数学作图工具。如作业中的线段、图形均使用直尺、三角板或圆规等数学工具完成。
2.执笔姿势: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捏住离笔尖一指节左右的笔杆下端,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地放在中指的下方并向手心弯曲。
3.书写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做到三个一:眼离本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4.书写要求:态度严肃认真,严禁马虎草率。数字、符号的书写规范、清楚。字体工整美观,汉字、数字应靠近下边的横线。阿拉伯数字占格三分之二,字体约占线格每行的四分之三。等号、分数线等要与作业本中的横线平行,摆布均称,长短对齐,长度适当。“>”和“ <”两条边的夹角50-60°之间,几何图形靠左排,大小占3-4格。
5.书写格式:所有作业本封面都要写明学校、班级、姓名、组号、有的有学号。封面、封底不得乱涂乱画,保持整洁。严格按照教材例题的步骤进行答题。每次作业之前,小演草、中演草、大演草的第一行必须写上“日期、页数、练习几”,另起一行,在本子的左侧或者中线右侧写“题号”。
作业爱护:
1.本子皮贴上玻璃纸进行保护;
2.不随意撕作业本上的纸,不随意空页或空行。
3.本子未使用完,不要随意更换。

⑥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教些什么内容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二单元 口算除法
第三单元 简单的数据分析
第四单元 年、月、日的认识
第五单元 口算乘法 3课时
第六单元 面积和面积单位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 总复习
其它:9*9乘法表 涉及一元一次方程 奥数会有鸡兔同笼的问题

⑦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作业

三年级倍的认识练习题姓名:一、圈一圈,再填空。 1. 的个数是的()倍。 2 的个数是的()倍。 3. 去掉()个就是的2倍。增加()个就是的3倍。二、画一画。 1、第一行:第二行:(第二行的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 2.2的5倍是()个()。3的4倍是()个()。 4的5倍是()个()。7的3倍是()个()。 7个2是()的()倍。6个3是()的()倍。 9的3倍是()。3的5倍是()。 8个3是()的()倍。4个7是()的()倍。 6的4倍是()。2的8倍是()。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后作业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1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1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2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1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1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2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9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