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像什么,2像什么,3像什么,4像什么,5像什么,6像什么,7像什么,8像什么,9像什么,10想什么
1像铅笔细又长。
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旗子迎风飘。
5像吊钩能卖菜。
6像哨子嘟嘟响。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装水喝。
9像气球飞上天。
10像火腿加鸡蛋。
(1)幼儿园数学课1像什么扩展阅读
这几句话是幼儿园为了方便小孩子记忆编出来的。有时候会因为不同地区,或者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而导致,内容会有所不同。如4像旗子迎风飘和4像红旗迎风飘,2像鸭子水中游和2像小鸭水上漂等。
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并不会影响小孩子的学习,像旗子和红旗,水中游和水上漂,虽然文字不同,但意思是一样的,并不影响学习。
②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课《像什么》一课的教学教案
我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早在2000年,因为要参加“南粤教坛新秀”的评选,别人(准确地说是当时的领导)就鼓励我说:“你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于是,我就喜滋滋地填写表格,认认真真地反思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且侥幸评上了“南粤教坛新秀”。 现在想来,自从踏上教坛,一路走来,多亏了领导老师的提醒与关照,让自己少走了很多的弯路。记得刚毕业第一年分配在乡镇中学,第一次上公开课,老教师们就鼓励我,说我“方法新、教法活”,由此自己也就树立了那一丁点的自信。第二年调到县城小学,学校领导比较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对新教师提出了成长目标:“一年立足打基础,两年扶着能上路,三年过关上水平,五年发展创特色”。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我坚持多听课,多听不同学科的课。我一直认为,各个学科都有相通之处,都有该学科的明显特色。每个人的教学风格都不同,再好的课有不足之处,再差的课也有可取的地方。喜欢听课,喜欢听不同学科的课,反复实践,博采众长,终于摸索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不像数学课的数学课。 导入课出人意料 我觉得: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导入,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初萌的好奇心,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还能在他们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掀起学生积极情感的浪潮。每次上课,我不喜欢老调重弹,喜欢别出心裁,上课伊始即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导入新课自然清新,让人眼前一亮。为此,常常冥思苦想怎样开头,怎样的导入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我往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计出最恰当、最生动的导入环节。或是合理有效地创设导入情境,或是充分利用故事的魅力导入新课,或是巧设悬念进行导入,或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导入,或是通过直观感知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习内容变得更为真实、生动、有趣,以期达到最佳的导入效果。 【案例】在学习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时间—小明的周末》,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我有一个非常非常难的问题想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吗?(有!)好,听好题:(学生全都竖起了耳朵)今天星期几?(听课老师都笑了!学生都傻了!稍稍迟疑,回答:星期四。)啊!这么难的题目你们都做出来了啊?明天星期几?后天呢?(学生都笑了!大声回答:星期五、星期六!)喜欢星期六吗?(喜欢!)嗯,你喜欢,我喜欢,小明也喜欢。(点击课件,出现小明的相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的星期六是怎么过的吧!(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小明的周末》)。这时,学生被老师的幽默风趣“雷”倒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听课兴趣浓了。 再有就是我在出示课题后,往往喜欢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自己想要知道、想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加倍专心认真。因为这是他想知道的问题,是老师和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他提出的问题,效果是不一样的。这是从语文老师的课堂上“偷来的法宝”,很管用,也很受老师们的模仿学习。 新授课求“实”求“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见数学教学的“活”与“实”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虽说教学风格是“数学课不像数学课”,但是,数学科有它的特性,所以怎样才能有效甚至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面前首要考虑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学生活动要“活”,“活”是形式、表象和手段,而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才是“实”,也即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在教学第七册的《一亿有多大》时,我不满足于教材上只给出的“探究1亿张纸叠起来有多高”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充分地去操作,通过 “猜测”、“推算”、“数一数”、“量一量”、“谈一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重量、时间、高度等)感受一亿有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案例】教师拿出厚厚的一叠纸,说:我这里有1亿张纸。你信吗?(不信)为什么? 生1:数1亿张纸要好久呢,您数得过来吗? 师:我昨晚没睡觉数了一个晚上啊。(学生笑了)想不想知道一亿张纸究竟要数多久? 生2:高度不止那么高。 师:你觉得有多高?(学生2回答说大约有一层楼高)。想不想知道究竟有多高? 师生共同确立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一:数100000000张纸需要多长时间。 问题二:100000000张纸可以叠多高? 师:要想研究数1亿张纸需要多长时间,是否真的一定要数出1亿张纸呢?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数出一部分纸的时间。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先测量数出100张的时间。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活动一:探究数1亿张纸的时间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数100张纸,组长负责记录,指定人掌握时间。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张纸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可把90秒改成全班认同的秒数),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反馈,指名读得数。(表二,每个小组一张) 张数 100 1000 10000 100000 1000000 10000000 100000000 时间(秒) 90 (3) 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 活动二:研究1亿张纸可以叠多高? 师:刚才大家都说1亿张纸摞起来不止那么高,那么1亿张纸可以叠多高呢? 如何测量?请小组马上动手测量。 (课前每个小组准备尺子、100张纸、研究报告1张) 研 究 报 告 研究主题 研究步骤 研究结论 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高? 1、先量出100张纸厚约( )厘米。 2、再算出10000张纸厚约( )米。 3、最后算出1亿张纸厚度约( )米。 一亿张纸厚约( )米。 描述:一亿张纸摞起来比( )还高。 在这里,通过教师的巧妙设计、激疑,所有学生的都迫不及待地动起来了!他们都迫切地想知道:数1亿张纸需要多长时间和1亿张纸可以叠多高。通过动手实践,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并不是平铺直叙,而且两个问题并不是采取同样的教法如同“炒旧饭”,而是层层深入,第一个问题重点让学生思考:真的要数1亿张纸吗?得出“取一部分”,达到贯彻“窥一斑而知全豹”思想。其次是让学生模仿“称1亿粒米的重量”的方法,小组内完成“数1亿张纸的时间”;第二个问题“1亿张纸可以叠多高”则是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操作,最后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实验报告。 过渡话自然巧妙 课堂教学中的过渡语在教学过程中既是引路语,提示和引导学生从一个方面的学习,顺利地通向下一个方面的学习;又是粘连语,可以把一节课的内容衔接成一个整体,给学生以层次感、系统感,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的过渡语就好比“一座桥”,它在教学中能承上启下,具有导引性和衔接性。在一节课中只要我们合理地、巧妙地运用课堂过渡语,对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会起到重要的作
③ 10像什么幼儿数学
10像小棒打鸡蛋,是幼儿数学里的顺口溜。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能做瓢,9像勺子能吃饭,10像小棒打鸡蛋。
一到十的祝福语顺口溜:
1、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平八稳、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报喜、八面威风、九九回一、十全十美。
2、一马平川、两亿资产、山前有路、四海逢源、五星宾馆、六碟一碗、七喜临门、八面威风、九品官员、十点上班。
3、一劳永逸,二老齐寿,三房二厅,四季享受,五岳风景,六水绕流,七里草坪,八层阁楼,九九艳阳,十忘忧愁!
④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认识10以内数字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复习巩固10以内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
⑴教学课件(第一幅图出现10个小数字人物化舞蹈的情形,第二副至最后一幅依次出现1-10 ,每幅画出现一个数字)
⑵1——10的数字头饰。
⑶用废旧的纸盒做立体的小火车一列(要有10个车厢,并且把10个数字依次贴在车厢上)10种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张。
2、学具
幼儿每人一支胶棒,一套10种不同水果的.卡片各一套,1—10数字卡片各一套 ,一列平面的地小火车(10节车厢,在每节车厢上刻一条缝,让幼儿能把水果卡片放进去)
[活动过程]
一、看电视了
1、教师引起幼儿看电视的兴趣
2、教师演示课件第一幅图,引导幼儿说出这是些数字娃娃,并且说出数字的名字。
3、依次演示课件其他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数字娃娃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幼儿参与和数字娃娃做游戏。
2、10个小朋友分别戴上1—10的数字头饰,走进活动室,分别自我介绍自己是数字娃娃1—10。
3、全体幼儿认读数字娃娃头饰上的数字。
4、玩数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过程:
教师找一名幼儿找出教师所说数字娃娃的名字,找对了,数字娃娃把头饰送给找对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说:“对,我的名字是x(数字),我把头饰送给你,我们是好朋友。”然后一起回到座位上。游戏持续到数字娃娃全部找到好朋友为止。
三、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来运水果吧。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运水果?(火车)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幼儿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出示水果卡片,请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如教师说把苹果装入6号车厢里,上来的幼儿便将苹果卡片插入6号车厢内。直道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水果名,幼儿回答在几号车厢内。
4、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什么水果。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四、小朋友都来运水果了。
5、发给幼儿学具,让幼儿按顺序粘贴数字,靠近火车头的第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最后一节车厢上贴数字“10”,中间依次排开。
6、要求幼儿根据教师的要求将水果卡片插入相应的车厢里。教师作巡回指导。
[活动延伸]
让幼儿同伴之间相互玩,一个幼儿提出口令将什么水果卡片放入几号车厢,另一名幼儿动手操作,然后交换角色,游戏反复进行。
⑤ 幼儿园小班数学1一1o像什么动物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孝颜色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8以内物体的数量。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准备: ●地上画上圆圈,里面写上数字。 ●教具:图片(数量为8以内的物体,大孝颜色、排列形式不同)。
⑥ 幼儿数学里9像什么
9像蝌蚪小尾巴。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一只小耳朵;4像小旗随风飘;5像衣钩墙上挂;6像哨子吹口哨;7像镰刀割小麦;8像两个小圈圈。
凑十法儿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三加七,十只老母鸡,四加六,十只金丝猴,五加五,十只大老虎。
专家说法
哈佛大学数学教授丘成桐认为:孩子在数学教育中真正需要的是开发左脑的潜能并使之转化为严谨的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周密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中国儿童潜能开发研究中心”表示。
由窝窝家早教中心研发的数学启蒙产品《金牌数学》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幼儿右脑的刺激、左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均衡发展,实现了将抽象数学生活化、形象化,实现了逻辑思维、观察、分析、辨别、解决多种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可多得优秀早教产品。
⑦ 幼儿园小班数学读出1-10个数各像什么教案
教育方法运用要恰当、灵活、多样;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的原则,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往,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结果是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这次学习序数1-10,我首先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通过买东西的游戏情景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当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货架格子里买到了所需的物品后,就请幼儿根据格子的颜色特征猜一猜他们是从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物品,而从不同方向数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当大家发生争论时我就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