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学小数乘法手抄报内容
学完《小数乘法与除法》的数学日记
[ 2007-12-16 21:10:00 | By: 冬日的阳光]
11月25日 星期日
如果把“123”中间点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点,它便变成“1.23”或者“12.3”。如果把“456”也点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点,它便也变成了“4.56”或者“45.6”……小数点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符号,它能让所有数字都变成“小不点儿”!
在第七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与除法,让我大有感触!
第一点:列竖式时数位要对齐。列乘法竖式时,有很多同学往往误以为是用整数与整数对齐,小数与小数对齐,如果那么做的话——大错特错!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的:不管小数点的位置在哪儿,列竖式时,一定要把两个数的末尾对齐,只有那样,所算出来的结果与答案才能是正确的!
第二点:列竖式的过程中千万不可以点上小数点。这一点可是许多同学的通病,要是在考试时,点上了小数点的话,那分扣了,自己该多后悔啊!
第三点:一定要仔细。一个小数乘10,100,1000……或者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一定不能将小数点移动的位置与方向弄错!
让我们认真地,投入地学数学吧!小数的王国里还有许多秘密在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呢!
郁若彤
11月25日 星期日
谈起小数,同学们都觉得难。学了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后,我们又踏入了小数乘法与除法的学习殿堂,使我们对小数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小数,我们先来认识几条规律:
(1)一个整数乘以1以下的小数,商是越变越小,而不是越来越大;
(2)一个数乘以0.1,积就缩小10倍,乘0.01积就缩小100倍,以此类推;
(3)在小数除法运算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打上小数点,等商出来后,选择适合的位置打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除以0.5,商是这个数的2倍。
掌握了上面四个规律,小数乘法和除法运算就好解决了。先要学习乘法计算,两个小数相乘,数一数两个小数一共有几位小数,最后得出的积就在几位前打上小数点。乘法简单,除法难吗?其实都是一样的,掌握了小数除法规律性运算也就不难了。
学习了上面的知识,我们来拓展一下,问题是这样的:小马虎在算一道小数乘法运算时,两数得出的积是180,其中一个因数是01,那么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我们看前面的公式:一个数乘以0.1,积就缩小10倍,就用180÷0.1=1800来算,多简单。
学习小数乘除法真是很有趣。
⑵ 生活中的乘法除法的数学小报怎么做
画一艘鼓起风帆的大船,在海洋里乘风破浪的航行。我就是开船的小朋友,大海就是知识的海洋,我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无穷无尽的知识,不怕风浪有多汹涌。
第一部分:我眼中的除法
除法就是把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除号的两个点代表东西,横线表示把东西平均分开。你看,谁都不想分离,那两个点有些伤心呢。
第二部分:分苹果,这是一道有余数的数学题。
49个苹果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5)个,还剩(4)个。
第三部分:锯木头,是一道有除法又有乘法的数学题。
一根木头长24米,要锯成4米长的木棍,能锯(6)根。每锯一次要用3分钟,全部锯完要用(15)分钟。
⑶ 数学分数的手抄报怎么做
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最早出现分数的趣味习题
⑷ 数学分数手抄报怎么画的简单又漂亮
要突出数学特点,图文章并茂。把数学分数分数的数字设计得大一些,并占整个手抄报的中心位置。既醒目又突出主题。
⑸ 分数除法的数学小报
3、罗列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4、判断问题是求什么?(标准量、比较量、分率) 5、确定适用的公式并列式解答。 如何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尽管学完了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但是很多同学在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出现的错误还是不少,似乎仍然找不到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应用题有哪些要点。 1.抓住关键句 分数应用题中都有说明两个量之间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是应用题的题眼、解题的突破点、是关键句,所以在做分数应用题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在关键句下面画上线,在动脑、动手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题意。 2.找准单位“1”的量 不管是简单分数应用题还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题中都有关键句,关键句中都有单位“1”的量,准确找出单位“1”的量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前提条件。怎样找单位“1”呢?可根据以下两点来找: (1)关键句中,分数前面有个“的”,“的”字前面的量就是单位“1”的量。如“甲的2/3是乙”,单位“1”的量是2/3前面的“甲”;“乙是甲的6/7”,单位“1”的量是“甲”。 (2)关键句中“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如“鸡比兔多1/3”,单位“1”的量是比字后面的量兔;“兔比鸡少1/4”,单位“1”的量是鸡。 3.画线段图 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弄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建议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画出线段图。 其实,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只有三种基本问题: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解这些应用题需要弄清分数乘除法的含义和分数乘除法的关系。这三种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也就是:表示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但三种问题的已知和未知不同,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已知表示单位“1”的量(这个数)和分率(几分之几),求分率的对应量,就用这个数去乘上几分之几。即:表示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的对应量。 如:兔有24只,鸡是兔的3/4,鸡有多少只?在这道题中,单位“1”的量是兔,求鸡有多少只就是求兔的3/4是多少。根据数量关系式:兔的只数(表示单位“1”的量)×3/4(分率)=鸡的只数(分率的对应量),列式为:24×3/4。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见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已知分率(几分之几)和分率对应量,去求表示单位“1”的量,就需用乘法的逆运算,即用几分之几去除对应的已知数。也就是:分率的对应量÷分率 = 表示单位“1”的量。 如:男生有18人,是女生的6/7,女生有多少人?在这道题中,单位“1”的量是女生,求女生有多少人?也就是求单位“1”的量是多少。根据数量关系式:男生人数(分率的对应量)÷6/7(分率)= 女生的人数(表示单位“1”的量),列式为:18÷6/7。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已知表示单位“1”的量(另一个 数)和分率对应量(一个数)去求分率,也需要用乘法的逆运算,即用这个数去除以另一个数,并写成分数的形式。 如:桃树21棵,梨树28棵,桃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用桃树的棵树(分率对应量)÷梨树的棵树(表示单位“1”的量)=分率,列式为:21÷28。 大家在通过大量练习后,就会发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共同特点:单位“1”的量已知的分数应用题,用乘法计算。反之,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通过逆向思维,我们就可以知道:“用除法计算”。可见,要分清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看单位“1”的量已知与未知,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计算或用解方程的方法计算。
⑹ 有关分数乘法的手抄报
一.就是手抄报的版面设计:首抄报的主要成分1.主标题2.报头3.文章4.标题5.尾花(或插花)6花边装饰7低纹装饰
二,如何排版。1,空出四边,可用铅笔画好线2,安排好主题的位置3,安排各个文章的位置3,对于标题加以装饰小提示:1,手抄报可以用颜色的,也可以用单色的2,可以用整齐庄重型的,也可以用活泼可爱型的3,标题一定要用美体字,如黑体宋体等4,文章的抄写要整齐工整,可用仿宋体,楷书等字体5,报面整洁6,文章收集要长短都有,与主题相关.
附上个小例子:如图.
⑺ 分数除法手抄报资料
六年级分数除法手抄报资料:乘积为一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于这个数的倒数。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就等于这个数的倒数。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一的分数,所以不管被除数,除数是整数还是分数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在计算时,分数除法是转换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的。在解决本单元的实际问题时,有一部分也是利用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来思考的。
⑻ 分数乘法手抄报内容
分数乘法什么的我给忘了。
概念 【分数乘法是什么】 【规则】 【性质】
特殊 【要注意什么】 【特殊的时候怎么计算】
错题 【举几个自己的错题 做一下 最好题目答案颜色不同】
网络一下 上面有拓展知识 抄下了就行了。
学姐的经验啊!
⑼ 六年级数学分数乘除法手抄报
不懂什么意思
⑽ 有什么有关分数乘除法和数学家的小故事。【一定要短,因为是要写在手抄报上面的!】 急!!!!!!!!!
1、华罗庚解题
有一次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几,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过了好半天,竟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王老师用眼扫视全班时,大部分学生都低着头,恐怕被老师喊起来回答。
只有一个学生在桌上用笔紧张地算着。过了一会儿,这个学生果然举手要求回答了。他大声说:“是二十三。”王老师问:“大家说他回答的对不对?”
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学们只是惊奇地看着站起来的那个学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华罗庚。王老师说:“他答对了。”接着老师告诉大家,这是我国古代算学经典之作的《孙子算经》里的一道名题。
2、高斯加法
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借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
3、投掷实验
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4、干燥的子弹
有一天,数学老师给全班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有四个好朋友,他们相约到森林里打猎,一路上,他们都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可是偏偏天公不作美,半途中突然下起了雷阵雨,四人成了落汤鸡。
可等到雨一停,四人打猎的兴致并没有减少,于是他们检查了弹药枪支,发现一部分子弹已经无法使用,四人便把余下可用的干燥子弹平分了。
打猎时,四人每人都发射了6发子弹,天黑了四人便带着猎物回家,途中四人清点了子弹数,发现此时大家剩下的子弹数,恰好是平分子弹时一个人所得的子弹数,现请问干燥的子弹有多少发?”“老师,结果是32。”华罗庚马上站起来回答说。
5、华罗庚秒解难题
有位老师,想辨别他的3个学生谁更聪明。他采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备好3顶白帽子,2顶黑帽子,让他们看到,然后,叫他们闭上眼睛,分别给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顶帽子,最后,叫他们睁开眼,看着别人的帽子,说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颜色.
3个学生互相看了看,都踌躇了一会,并异口同声地说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聪明的小读者,想想看,他们是怎么知道帽子颜色的呢?“ 为了解决上面的伺题,我们先考虑“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
因为,黑帽只有1顶,我戴了,对方立刻会说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踌躇了一会,可见我戴的是白帽.这样,“3人2顶黑帽,3顶白帽”的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假设我戴的是黑帽子,则他们2人就变成“2人1顶黑帽,2顶白帽”问题,他们可以立刻回答出来,但他们都踌躇了一会,这就说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经过同样的思考,于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