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相反什么意思
“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是指正负数的乘法口诀,两个正数相乘的积是正数,两个负数相乘的积是正数,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相乘的积是负数。
正数前面常有一个符号“+”,通常可以省略。在数轴线上,正数都在0的右侧。负数在数轴线上,负数都在0的左侧。
去除正数前的正号等于这个正数的绝对值,也等于这个正数本身。去除负数前的负号等于这个负数的绝对值。
(1)高等数学侧相反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正负数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
三国时期的学者刘徽在建立负数的概念上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要用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
刘徽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两算得失相反,要另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斜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用黑色的小棍摆出的数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棍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棍表示正数。
在我国古代着名的数学专着《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正负数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正负数的加减法则是:同符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异号两数相减,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得负数,零减负数得正数。异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减,同号两数相加,等于其绝对值相加。零加正数等于正数,零加负数等于负数。
Ⅱ 数学中的“相向”是什么意思
相向就是同一方向。
Ⅲ 关于高数中反函数的理解(有图)
我觉得应该是同一个x,函数就是两个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比如说集合A和B之间存在一个映射,AB里面的元素是一一对应的(不是一一对应的话应该取不了反函数),如果说原函数是A到B,那么反函数就是B到A,映射的一一对应关系是不变的,拿第一个式子来说,这个x应该是原函数的自变量,也就是集合A里面的,那么和它对应的集合B里面的元素也就是f(x),再取反函数,f(x)就是反函数自变量,依然按照这个对应关系不变,那你去A集合里面找反函数的函数值,肯定还是对应的x。可能说的有点乱,希望有帮助。
Ⅳ 高等数学arc是什么意思
数学里arc是反三角函数的符号,适用于表达不特殊的角的大小。
反三角函数它是反正弦arcsin x,反余弦arccos x,反正切arctan x,反余切arccot x,反正割arcsec x,反余割arccsc x这些函数的统称,各自表示其正弦、余弦、正切、余切 ,正割,余割为x的角。
三角函数的反函数是个多值函数,因为它并不满足一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函数值的要求,其图像与其原函数关于函数 y=x 对称。欧拉提出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且首先使用了“arc+函数名”的形式表示反三角函数。
反正弦函数
正弦函数y=sin x在[-π/2,π/2]上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弦函数。记作arcsinx,表示一个正弦值为x的角,该角的范围在[-π/2,π/2]区间内。定义域[-1,1] ,值域[-π/2,π/2]。
反余弦函数
余弦函数y=cos x在[0,π]上的反函数,叫做反余弦函数。记作arccosx,表示一个余弦值为x的角,该角的范围在[0,π]区间内。定义域[-1,1] , 值域[0,π]。
Ⅳ 一条等值线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是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啊。比如x+y=1,这是一条值为1的等值线,那么在这条直线上方,离直线越远,值越大,在直线下方,离直线越远,值越小。这就是两侧数值大小趋向相反。这句话的意思你也可以理解为,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数值变化的趋势也是相同的。
Ⅵ 高等数学,逆映射与反函数有什么区别
相同点:对应关系都是一一对应。
不同点:组成逆映射的两个集合是任意的,而反函数则要求是非空数集。
Ⅶ 高中数学函数,什么是反函数反函数是怎样的性质什么的,能详细说明吗多谢
反函数其实就是y=f(x)中,x和y互换了角色
(1)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x对称
(2)函数存在反函数的充要条件是,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是一一映射;
(3)一个函数与它的反函数在相应区间上单调性一致;
(4)大部分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当函数y=f(x), 定义域是{0} 且 f(x)=C (其中C是常数),则函数f(x)是偶函数且有反函数,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是{C}, 值域为{0}.)(cosX的反函数不就是arccosX么,他们的图像都能画出来啊,编者给错了吧?))。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被与y轴垂直的直线截时能过2个及以上点即没有反函数。若一个奇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它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5)一切隐函数具有反函数;
(6)一段连续的函数的单调性在对应区间内具有一致性;
(7)严格增(减)的函数一定有严格增(减)的反函数【反函数存在定理】;
(8)反函数是相互的且具有唯一性;
(9)定义域、值域相反对应法则互逆(三反);
(10)原函数一旦确定,反函数即确定(三定)(在有反函数的情况下,即满足(2))。
例:y=2x-1的反函数是y=0.5x+0.5
y=2^x的反函数是y=log2 x
例题:求函数y=3x-2的反函数
解:y=3x-2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R。
由y=3x-2,解得
x=(y+2)/3
将x,y互换,则所求y=3x-2的反函数是
y=(x+2)/3(x属于R)
(11)反函数的导数关系:如果x=f(y)在区间I上单调,可导,且f’(y)≠0,那么它的反函数y=f’(X)在区间S={x|x=f(y),y属于I }内也可导,且[f'(x)]'=1\[f'(x)]'。
(12)y=x的反函数是它本身。
⑴在函数x=f -1(y)中,y是自变量,x是函数,但习惯上,我们一般用x表示自变量,用y 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常常对调函数x=f -1(y)中的字母x,y,把它改写成y=f -1(x),今后凡无特别说明,函数y=f(x)的反函数都采用这种经过改写的形式。
⑵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 从反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一个函数y=f(x)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若函数y=f(x)有反函数y=f -1(x),那么函数y=f’(x)的反函数就是y=f -1(x),这就是说,函数y=f(x)与y=f -1(x)互为反函数。
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单调函数才有反函数,如二次函数在R内不是反函数,但在其单调增(减)的定义域内,可以求反函数。
⑷ 从映射的定义可知,函数y=f(x)是定义域A到值域C的映射,而它的反函数y=f -1(x)是集合C到集合A的映射,因此,函数y=f(x)的定义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y=f -1(x)的值域;函数y=f(x)的值域正好是它的反函数y=f -1(x)的定义域(如下表):
函数:y=f(x);
反函数:y=f -1(x);
定义域: A C;
值域: C A;
⑷上述定义用“逆”映射概念可叙述为:
若确定函数y=f(x)的映射f是函数的定义域到值域上”的“一一映射”,那么由f的“逆”映射f -1所确定的函数y=f -1(x)就叫做函数y=f(x)的反函数. 反函数y=f -1(x)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y=f(x)的值域、定义域. 开始的两个例子:s=vt记为f(t)=vt,则它的反函数就可以写为f -1(s)=s/v,同样y=2x+6记为f(x)=2x+6,则它的反函数为:f -1(x)=x/2-3.
有时是反函数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f(x)=x+1/x,需将x进行分类讨论:在x大于0时的情况,x小于0的情况,多是要注意的。一般分数函数的反函数的表示为y=ax+b/cx+d(a/c不等于b/d)--y=b-dx/cx+a
直接求原函数的值域困难时,可以通过求其反函数的定义域来确定原函数的值域,求反函数的步骤是这样的:
1、先求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因为原函数的值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我们知道函数的三要素是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所以先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是求反函数的第一步)
2、反解x,也就是用y来表示x;
3、改写,交换位置,也就是把x改成y,把y改成x;
4、写出原函数及其值域。
实例:y=2x+1(值域:任意实数)
x=(y-1)/2
y=(x-1)/2(x取任意实数)
特别地,形如kx+ky=b的直线方程和任意一个反比例函数,它的反函数都是它本身。
反函数求解三步骤:
1、换:X、Y换位
2、解:解出Y
3、标:标出定义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