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研究
我是第一年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但在这一年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想表达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要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那么将会影响后来复杂的运算和推理。如果“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没有熟练撑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可以采取比赛读,比赛算的形式,往往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这是就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要能明确每个孩子的水平。口算不仅要计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看出对、错,对那些能在规定时间内考满分的要及时给予一定的奖励,引起学生对口算的重视,这样才把口算这项能力提高起来。
三、重视错题的积累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因人、因题地重点分析错题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的题,教师就要集中进行了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口算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了自我反思,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在本子上,并写出错误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检测,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学习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规律
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算理,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计算教学就会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低年级学生直观思维占主导,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数学抽象之间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作用。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请出小棒一起来学习,在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中优化得出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还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新知识,构建教学知识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识,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对新的认识结构的认同。比如,想加算减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进行继续学习的。让学生理解透彻,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五、培养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许多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同时,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认真笔算。列竖式计算时,数位要对齐,数字间要有适当的间隔。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Ⅱ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1、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计算方法的技巧性;
3、计算速度的快捷性。
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
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
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
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Ⅲ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我以介绍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在计算题的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改善评价的方法,像分小组竞赛、个人加分、评选计算标兵、计算不出错的免去当天晚上的家庭作业等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当连续几次正确率在100%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从他们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更加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2弄清计算原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引导与示范。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我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同时,我将计算题型进行归类,让学生一天练一个类型,隔天巩固练一题。这样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3丰富练习形式
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培养口算能力
作为口算能力来说,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养。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①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②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③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④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⑤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间隔一段时间,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Ⅳ 怎样提高小学生数学的计算能力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本册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求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我在课堂上经常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 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我教给学生计算的检查方法是: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答案,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想。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方法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不要盲目地进行简便运算,避免将 23+7×(3-0.7),错误地算成30×(3 -0.7)。
3、分步入手,提高综合计算能力。
(1)、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每天十道口算题,这些口算题我经常以卡片、听算、做口算练习册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本学期主要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和简算,这部分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在班里开展利用隔天一次的专项计算比赛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训练时间为半小时,训练任务是完成5道笔算题,5道简算题。学生们在规定的半小时里完成,如果每次全对,累积五次,将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训练前两次的训练效果不尽人意,满分的不多,但后两次的训练结果让我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笔算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正确率也提高了很多,从满分寥寥无几上升到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学生都取得了满分的成绩,这样惊人的效果,让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快乐。由此证明,学生们的这种笔算训练是非常有效,也是切实可行的。
(3)、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在本段数学教学里,主要运用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进行简算。因此,在本段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些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问题,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5、每位学生准备一个改错本,重视错题的订正反馈
每位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数学改错本,对于每天课堂或是家庭数学作业,批阅之后,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主动在改错本上认认真真改一遍,把计算过程写详细;同时,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常见的典型错题,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想出对策。
Ⅳ 如何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的不同角度的练习。我们可以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入数学应用题中,数学学习同语文学习一样,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课堂背景才能更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在小数数学阶段,虽然数学的整体难度不大,但是涉及到的内容分支却非常多,基本涵盖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数学计算、几何计算、分数计算等,信息量还是非常大。同时,小学生的特点是比较好动,如果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就不容易让学生理解。数学也应该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给学生演示当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小数除法》以后可以提问学生,给一段公路铺沥青,2.5小时铺50米,照这样计算,铺350米需要多少小时?通过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及列式计算的能力,因此比简单的50÷2.5这种计算题更加有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如:开火车,夺红旗,数学转盘,扑克游戏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灵活变通,举一反三。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对各种题型让学生学会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比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里的《植树》问题,课本上的内容比较简单,而我们需要将植树问题可以演变成各种提问比如:
(1)求棵数:有一条长16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两侧从头到尾每隔20米栽一棵树,需多少棵树苗?
(2)求间距:在一条长250米的路两旁栽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01棵,每两棵相邻的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你知道是多少米吗?
(3)求全长: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栽95棵树,两头都栽,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4)封闭图形:一个圆形水池周围每隔2米栽一棵柳树,共栽40棵,水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通过各种对比,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真正抓住掌握题干中有用的已知条件,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解题过程作为最重要的授课内容,让学生在过程中知道是如何思考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思考,然后对比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提高其逻辑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小学生的潜能是需要老师去引导激发,尤其是在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更是如此。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解答问题的清晰思路,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对题目的认真研读。在计算教学中适当采用简便计算,让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注重归纳和总结。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简便算法的运用。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学上册小数乘法练习中,9.5×11,这样的计算题,很多学生仍按原来的计算方法,运用列竖式和乘法口诀进行繁琐的运算,虽然结果也是正确的,但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一种浪费。所以可以利用简便算法,例如刚才的例子就可以通过将11分解成10加1,然后用9.5分别去乘,将结果相加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当然了,如果考试中时间充足,可以用列竖式进行验算,提高准确率。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数学的一个很大误区在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是非常常见的错误。仅仅从对数的运算上,我们看到了触类旁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想快速计算出数值,要会估计,要会判断,还要学会验算,还要会熟练移动小数点。
4.抓住细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很多中等成绩的学生,往往是计算比较马虎,缺乏验算自查能力,细节决定成败,要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不可少的,所以我们教师一定要从点滴抓起,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读题,认真独立完成作业。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得到结果。而且要让学生树立“会做的题一定不能错”的思想。平时作业要做到认真、书写工整。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轻松将计算方法和步骤以及思路记录下来,防止错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演算时要用草稿纸的习惯,并书写清楚,方便检查。验算习惯可以让平时的作业正确率大大提高。验算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由逆运算来进行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了,数学题目中很多是可以一题多解的,计算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准确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题型的灵活变通,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过程中运用简便的计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Ⅵ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心得体会
一、重视对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我们班每位学生都有一本口算题卡,我要求不仅要算对,更要快一点完成,我会让孩子们写生他们做完一页口算题卡的时间,尽力养成又对又快的好习惯。
二、重视对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我曾经教授的三年级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
三、注重计算方法,数学思维的训练
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 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
比如学生知道2+3=5,我会把3+2=5进行对比教学,虽在一年级不学习加法交换律,但是我也要给学生一些方法,根据三个不同的数字写出四个不同的算式,如给出2、3、5,除了能写出以上两种加法算式,还有两个减法算式如5-3=2,5-2=3。在我讲分与合时,老师先列举6的两种分法,并且按顺序分,如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分成5和1,示范结束后教给学生自己写出其他的分法。为了更好地发展思维,我还让学生在每种分法下面写出四种算式。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中要重视演示与操作,帮助孩子用对不同的方法,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计算能力,我相信对于低年级孩子的学习很有帮助的
Ⅶ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学习笔记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计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计算教学的顺序要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如:
1.一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做100以内比较容易的加、减法。
2.依靠实物计算有所减少。
3.有些儿童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他们的推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年级学生在做乘法应用题时,有的能用连加法计算,有些采取另外一种加法是把人数作为相同数相加。
二、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Ⅷ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技巧性和计算速度的快捷性,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我认为要从下面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规:在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到三类数——整数(自然数)、小数和分数,这三类数都要进行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每一类数的每一种运算都有自己特定的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怎样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的运算法则呢?我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三个环节:1、搞清算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讨论,互相交流的方式,按照运算意义一步一步地归纳出运算法则。2、多加练习,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恰当机会,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计算练习,并对学生的计算过程多加指导和评议,让他们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3、注重纠错,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剖析,可精心制作出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计算错误的试题卡,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把题卡上的错误逐一更正,同时向全班说明每道试题的错误所在和产生错误的具体原因,有时学生犯的错误经老师指正后,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又犯同样的错误,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千万不能急躁,要耐心疏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二、注意培养学生估算能力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其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实践证明有四个好处:1、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2、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3、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4、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三、切实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课堂中,一般采取下列步骤进行口算训练;1、先让学生先口算出结果。2、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口算方法,对良好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肯定,有时对同一题目,还可问问学生有无别的口算方法。3、最后教师对口算方法给予解释和强调。 除教材中的口算题目外,教师应该再精心编制一定数量的涉及多种口算方法的练习题,在自习课上让学生反复练习,我们要把口算训练穿插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口算训练经常化、长期化,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快捷性。 四、善于采取简便算法 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构造特征,这些特征正是我们施展简便算法的大好机会,通过一定数量的简算练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强化了学生数学计算的技巧和快捷性,而且还给学生带来了快乐的精神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大有裨益。
Ⅸ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Ⅹ 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
我是长期进行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但在此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一个孩子如果计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都非常有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本人有以下看法:
一、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于计算教学。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能够进行数学的逻辑运算和推理,因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迫在眉睫。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基本技能,在许多教师眼里应该是很简单的、理所当然会的技能,其实不然,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等,而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生低年级的计算学习。
二、对于提高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是关系计算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这门课,由于它自身的严谨性,就容不得学生丝毫的马虎与粗心。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我们许多老师都发现这一现象,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把7写成1,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如:在计算16+7时,就有小朋友把16抄成了10,得出10+7=17。更有学生将自己写的5看成3等情况。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不规范,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当其冲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其次,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计算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但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心烦气躁坐不住的年龄段,因此经常有些同学做完题目了可能连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也不清楚。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简单地归结为马虎或不认真等原因,以至于屡次出现同样的计算错误。而我们的一些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会简单地说上一句:你太不认真了!或是:你眼睛长哪儿去了?,实际上我们教师应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要求,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再次,要求学生算后仔细检查,作业要写得干净整洁。在平时上课时,我们老师也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如在计算25-16时,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有些同学在列竖式和验算的过程全是对了,可是在抄写得数到算式后面时却抄成了验算的结果25。也有一些同学的数字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看检查一下,完全可以改过来,但是好多同学都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2、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先不打叉,而画个圈,让学生找出错误改正后,再打对号。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细心观察,认真审题,仔细抄题,题做完后从多角度进行验算,并检查。对阿拉伯数字,运算符号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只要学生将这几项认真贯彻执行,那对于提高低段计算能力就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合理利用学具,透彻理解算理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多加利用学具教具,让学生通过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例如, ‘9加几’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9加5,出示分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经装了9块橡皮,盒子的外面有5块橡皮。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分,知道为了能很快算清楚一共有多少块橡皮,只要把盒子外面的5块橡皮,拿出一块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个,盒子外面的橡皮由于拿走1块,还剩下4块,即把5分为1和4。进而说出9块和1块凑成10块,10块再加剩下来的4块就是14块,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5=14。同样,教学9+7、9+8时,先出示实物图,让学生画一画,或是拿出小棒分一分,摆一摆,凑成十,再相加。“9+3”“9+6”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分一分、画一画、摆一摆”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
在教学活动行,我们不光要注重交给学好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使知识系统地掌握,形成数学能力。
( 三)精心设计计算练习,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数学练习是为巩固数学学习效果而安排的数学作业,学生通过适量、适度的练习题,达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目的,要避免过量和机械重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数学练习时,应注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生活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和应用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处理。低年级段的学生年纪小,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但自觉性差,缺乏耐心和毅力。为了将孩子们的心留在课堂上,老师们必须要精心设计,优化练习。1、突出趣味性
耳熟能详的动画人物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往往一段简短的动画或是图片或是对话都能提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设计情景,设计习题,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孩子们一定很感兴趣。
2、突出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在二年级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超市购物的情景,并出示了书包、薯片、衣服、彩笔、足球等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极其价格,让学生购买自己最喜欢的两件物品,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都能较好的完成计算,课堂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