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技巧
导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打造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的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永恒追求的主题。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反之,则不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有时甚至导致师生冲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靠教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以朋友或其他的身份和学生“亲密”接触,或聊天、或活动(打球、游戏、讲数学故事等等),同时在活动中不忘适当的建议和引导,使学生“亲其师”,从而能“信其道”。
二、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
和谐课堂是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各种教学要素配合的合理,就会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形成一种合力,从而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素质的健康发展。课堂的和谐是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其他教育顽症的根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魅力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气质直接作用于学生感觉和知觉,从而对学生的课堂心理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表现力丰富,教态自然、生动的教师能让学生感觉到生趣和活力,进而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心理学实践证明,只有情绪和态度自然变化的教师才真实可亲。教师恰当地运用灵活的教学形态的变化,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更好的交流和传递,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以自身良好的情绪状态去影响学生外,还力求语言的生动幽默,运用恰当的比喻方法,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使语言本身具有吸引力,做到情在境中。
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使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并根据学生实际,灵活驾驭课堂,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心理,创造其乐融融的课堂心理环境,以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把教材之中的思想因素和智力价值挖掘出来。一堂和谐生动的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一种享受,使学生在平等、愉快、民主、积极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主动发展。
三、精讲多练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保证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对于教材上的一些非重点内容或简单的、学生能理解的,可以少讲或不讲。对于重点内容或难点,教师不仅要花时间多讲,而且要讲清讲透。老师的“精讲”能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还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有笑声、有讨论、有争议。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多练”就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多种多样的.练习中,帮助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学懂、学会、学透各种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不断领悟知识的过程。
学生只有通过多次的基本练习,达到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再通过拓宽练习面,达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变型练习,达到触类旁通。知识的练习形式要多变,练习内容要多样,练习评价要多角度。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练习设计的呈现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的搭配,不要简单机械地重复。“精讲多练”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精讲与多练是互为依托的辨证整体,精讲的目的是为了多练,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要在多练中得以实现,如果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精讲得再好,也是不成功的一课。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在建构过程中离开了学习主体,那就无法实现学习。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潜力就会不断被激发,进而成为会学习、能学习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改革以教师“讲”为主的课堂教学,精心安排以学生能“学”为轴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地去“放”,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主动利用自己的方法自学课文,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相互合作交流、讨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课堂中,我们要努力钻研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放下我们自己心中的“权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好伙伴,当好“导演”,这样会解放我们的思想,使大家在学习中产生更浓的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力四射。
一、有形教学,形象直观
高效课堂必须满足“课堂教育”的本质要求,即满足学生的平均需求。这就要求高效课堂的教学重点是强化基础知识,解析基础概念,培养基础、常规习题的解题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在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例如,教学“空间几何基础点、线、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教学设计:首先,教师提供传统的教学模具――三角形和矩形,让学生亲手拉一拉。学生发现,三角形拉不动,矩形则很容易拉动,此时学生产生疑问。教师启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影像资料。
多媒体显示屏上出现一个三角形、一个矩形和四个小人,小人分成两组分别去拉三角形和矩形的各个顶点。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们惊奇地发现,小人在拉相邻的两个顶点时,三角形和矩形都不会变形,但当小人去拉矩形对角线的两个顶点时,矩形就发生形变。在矩形中添加任意一条对角线,结果小人再怎样拉各个顶点都拉不动了。学生陷入沉思,此时,教师将原二维板面变成三维板面,学生发现两个点只能确定一条线段,确定不了二维板面的方向,三个点可以在二维板面内形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方向也就是二维板面的方向,这个关系是唯一的。当再多出一个点时,平面内出现一个矩形(两个三角形),此时只能满足一个三角形必在二维板面内部,而第四个点可以绘制在这个二维板面之外。这样,画出来的一个矩形(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必在该二维板面之内,这四个点(两个三角形)可以绘制出两个相交的板面,而每个板面内含有一个三角形。之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一段Flash动画:一个黑点向左移动变成一条线段,整条线段向上移动变成一个矩形,矩形向所在二维平面外移动形成一个长方体。这样教学,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以及点如何确定平面间的关系,为学生发展空间思维打下基础。
二、以学定教,探索发现
我们可以将传统的课堂形式比作思维的“顺”过程,那么高效课堂中应该存在思维的“逆”过程,即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题欲望,并在解题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高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例如,教学“棱柱”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情境模式。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上课时,教师展示漂亮的包装盒,让学生观察它是什么几何体。学生回答:“棱柱体。”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学习折叠这个礼盒?”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然后,教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板折叠礼盒,礼盒制作完成后,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回想一下,折叠礼盒时,棱柱的上、下底边一样吗?各有几条边?你如何证明?每个侧面的形状又是怎样的?”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样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在动手制作礼盒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棱柱的特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同时,激发了学生研究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像内在联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联系实际,综合运用
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核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和习题变得贴近生活、富有乐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入鲜活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相似三角形的等比例性质移植到现实生活中,设计题目:一个施工队测量员由于器材出现问题,只能采用徒手测量法测量建筑物的高度,已知该测量员所立的标杆长为3m,在太阳下其影长为1m,测得建筑物影长为7m,问建筑物的高度是多少?这道题目主要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解题能力,将标杆、楼房看做是一个平面内的两个三角形,其中以楼房为底边的三角形包含以标杆为底边的三角形,并且两者拥有同一个顶点,可判定这两个三角形为相似三角形,从而利用相似图形的等比例性质进行解题。设计这样的习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了高效课堂。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造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
⑵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发火”。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类型:外部干扰型、教师失误型、学习困扰型、课堂异常型等等。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发火”。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人师,我们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在课堂上,只要我们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细致地概括来说,处理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有大致以下几种方法。1、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一为学生大叫:“蜘蛛”,顿时课堂出现了一片混乱的现象。这时,老师让学生赶走蜘蛛后,开始了对昆虫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缓解学生恐惧的心理,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很好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2、将“错”就“措”法。这种方法其实在课堂运用得比较普遍。往往是在老师自身不小心犯错的情况下,碍于面子,不能直接说老师自己错了,但又不能将错就错,不加纠正,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来个将“错”就“措”,询问学生,刚才老师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3、实话实说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课的时候,有一个音应该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时候是五拍,学生虽然在跟我唱,但声音越来越小,声音里透露出一种疑问和不肯定的感觉。我问:“怎没不唱了。”有问同学说:“老师,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错了,于是我马上对同学们说:“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对,老师不够仔细,唱错了,我们一起来改正好么?”这时,课堂又回到了原来的教学状态。有时候,教师由于不够仔细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不去管学生心中的疑问,这样就不对了。有时候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的做法是能马上解决这些小小的问题,而且也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错了不改正,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4、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是很难的。这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而且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案例: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数学教师正在讲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而且这声音还一直响下去,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也烦燥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大声讲道:“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响声有几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个案例中,学生注意力已游离了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命令或强制学生听讲,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环境中的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并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正确教育,因势利导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正面启发,善于诱导,且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说服而不要压服;是疏导而不要惩治报复;是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强迫服从。为此,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耐心、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启发自觉,帮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⑶ 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抓好数学活动的教学
众所周知,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数学教学中,却时常缺少这种保障.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违反课堂秩序.我们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交头接耳、左顾右盼、做小动作,高声喧哗;你回答你的问题,我说我的话,做自己的事;游戏时热热闹闹,教学任务却落不到实处……因此,课堂秩序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摆在了教师面前.新课程改革实施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善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
那么,如何维持好课堂秩序,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落实课堂常规训练, 形成明确的课堂纪律规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而小学生则习惯于感受生动具体的事物,数学课对小学生来说不免有些枯燥,学生一旦没兴趣,课堂秩序就会出现混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一种需要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进行的活动,无序、混乱将使教学无法展开,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实际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课堂规则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活泼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常规,就不可能将这些孩子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通过讨论达成统一认识,形成基本的课堂纪律规范.课堂纪律规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合班级实际,要循序渐进,不断地提高要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等.对个别课堂纪律很差的特殊学生,可以特别对待,提出他们能达到的要求,这种特殊情况,要先和全班学生商量好,不然学生会觉得老师不公正.
2.课堂纪律的监督执行.制定了课堂纪律就必须严格执行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按照事先制定的制度,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绝对不能心软手软,即使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在修改前也要“错”下去,以维护制度的尊严.除了老师当纪律的“裁判”,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发动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发挥集体的力量,人人都是监督者,也都是被监督者,互相监督,互相提醒.这样既可以帮助老师管理,减轻老师负担,也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运用奖励手段鼓励正当行为,惩罚制止不良行为,是巩固纪律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明确做得好会受到什么样的赞扬或奖励,违反了规范要承担什么责任,将受到什么处罚.
小学生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当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做题目,而有的学生却在嘀嘀咕咕,如果这时,老师对全班说:“你看,XXX做题目做得多认真啊!”保证那些在嘀咕的学生立即端正姿势,自觉地开始做起来.可见学生的积极性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在奖励的方式上可以是物质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但主要采用非物质性奖励,如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令人满意,教师可以报以微笑,投以赞赏的目光等.在教师的举手之间,眉宇之间,让学生意识到行为的正确性,从而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
维持纪律的另一种有效方式就是采取一定的惩罚,所谓惩罚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但惩罚要讲究技巧性,不能滥用,更不能进行体罚.有时针对不专心听讲的学生,点名叫他回答问题,就是一种惩罚.
奖励与惩罚都能刺激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但一味地奖励、一味地惩罚都会影响学生行为的积极性.在纪律管理上,奖罚必须相结合,实习期间我所在班级的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行为实行了加减分制,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期初发放给学生每人一份课堂行为计分表,表中有姓名、得分、周次等,得分又分成每课得分、一周得分和总得分.
(2)明确计分方法:每周5节数学课,教师每上完一节课,就应总结学生的表现情况,并点名宣布加减分数,表现突出的、或有进步的可适当加分;表现差的则适当减分;表现一般的则不加不减.加减分值视班级情况而定.
(3)期末,请学生自行算出总得分.将总分转换成一位小数,纳入期末笔试分.加的则在笔试分中加上,倒扣的则在笔试分中扣除.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1.抓好一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每节课的三个关键点是开头、中间和结尾.可以利用预备铃到上课铃的几分钟,要求准备好学习用具、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想想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刚一上课,教师不要急于讲课,要让学生先坐好,检查学习准备情况,同时要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当课上到中间,有些学生开始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就要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甚至牺牲一分钟时间开个玩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让学生重新焕发学习热情.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就不要再讲课了,更不要拖堂,可对学生进行随堂检测,也可让学生做练习,因为,这时学生已感到困乏,教师如果继续灌输,很难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
2.运用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的沟通技能在课堂中的作用与他们在生活其他方面的作用一样重要.事实上,它们是良好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擅长沟通技术,我们形成良好管理机制以及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努力就会受到限制.
3.用鼓励性的语言强调纪律,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赞美评价法——“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一组的同学讨论得很热烈,合作得真好,希望其他组同学也能像他们那样.”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要是针掉在地上,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那就全对了!你能自己改正吗”等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
4.对待违纪学生要方法灵活,把握好轻重缓急.要明确哪些是可管可不管的,哪些是必须管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处理的,哪些是必须马上处理的.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往往是自制力差,控制不住自己,所以,老师要多用眼神、表情、语言、动作暗示、提醒,保证和保持正常的课堂秩序.如,课堂上学生有小毛病,老师可用眼神提示他改正,或者自然地走到学生身旁促其收敛,或者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暗示;如果学生的违纪影响较大,可以突然终止讲课,用威严的目光告诫学生,把全班学生的目光引到那个学生身上,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般就能制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为了不影响全班上课,课后再采用多种方式教育感化.
5.处理偶发事件,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了.所谓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是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那是难免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教师应当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引起的偶发事件占课堂偶发事件的绝大部分.教师一般的处理方法都是视问题性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以消除不利于教学的因素.批评教育能有效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然而,偶发事件作为突发的事端,其背后隐藏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对那些因品德不良引起的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因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偶发事件则无需采取十分严厉的态度,不必扩大事态,上纲上线;而对那些因自身工作失误或外界干扰引起的偶发事件,要善于出奇制胜、超乎常规地加以解决.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三、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一节课40分钟,如果学生感到教师讲课枯燥无味,而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学生很容易就会产生厌倦和怠慢的情绪,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增强讲课的吸引力,也是维持课堂秩序的重要因素.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的艺术呢?
1.授课方法要灵活,张弛有度
单调、死板的教学方法肯定让学生生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并牢牢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知识性要求学生有意注意,趣味性会使学生无意注意.两种方式相结合才能形成张弛有度,变化有序的课堂节奏.特别是小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所以老师更要注重趣味性,用有趣的知识、有趣的方式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课要用谈话法,语言要有幽默感
讲课用谈话的形式容易贴近学生,师生之间也容易互动.一节课便会在提问、回答、设疑、解难、争论的过程中悄然度过.如果教师语言幽默更能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课堂气氛会显得轻松愉快.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是孩子们向往的课堂,是孩子们享受快乐学习的课堂.当然,不能盲目追求幽默风趣而脱离教学实际,那样只能华而不实,影响教学效果.
教师要维持好课堂秩序,除了对学生要严格要求,还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和创新方法,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形成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⑷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小数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要关注的问题
第一个关注的问题:课堂质量
质量和效率是筑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具有实效性的课堂,一定是讲求高质量的教与学的过程,否则,无论你课堂教学设计得怎样精彩,课堂教学中怎样热闹,最终结果不能实现课堂质量,等于课堂教学失败。怎样才能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教的有效。要教的有效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应该做到①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②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③有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④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其次是学生学得有效。怎样判定学生学得有效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①学生是否扎实有效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学生的学习技能是否提升。②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是否经历了数学化过程,也就是说经历了数学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③学生是否在这节课中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是否体现了自信与成功。④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展。
第二个关注的问题:课堂效率
第三个关注的问题:实效型教师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效性的教师是关键,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那么实效型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们认为应该是:①深刻领悟教材,为学生本节课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定好位,设想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给予学生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学科历史文化,提升数学素养。②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实教。③有效地组织教学素材,优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充满活力的数学教育。④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懂得爱、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给学生以理解和信任。⑤具有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方法、策略
1、让学生面对数学现实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执教者要多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数学的重点,突破数学的难点,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教学目标切合教学的实际。
①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作为执教者,应该做到课前调研。
②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上,作为执教者,应该抓准切入点。
③教学实际要关注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作为执教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亲历过程。
2、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下面就有一个案例。
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教师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都想找个好办法解决老师出的难题,于是出现第一次认知冲突,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
(2)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圆纸片周长而得意时,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校园内圆形花坛的周长?在新的矛盾面前老办法又一次束手无策了,于是又激起第二个认识冲突。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花坛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花园的周长。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可是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老师边说边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圆,滚不能滚,围不围,怎么办呢?于是课堂出现第三次认识冲突,又激起强烈的求知愿望。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变了?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同学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个圆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然后老师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给学生创设了第四次认知冲突,把本节课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巩固。她说:同学们知道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棵古树,可我想知道这棵古树树干的直径该怎么办呢? 马上就有一个学生说:把树锯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马上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老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
最后得出:用线子先测出树干的周长,再用周长÷π得出直径。
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謤知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的特点,把这种矛盾和冲突恰当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产生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情境就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
3、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亲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使学生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因此,应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合作交流中学会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方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亲历数学化过程中尝试多种体验。
①想办法让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产生需要。
②营造探究、合作学习的人际氛围,鼓励独立思考、交流、质疑、共同讨论,激发探究合作学习的热情。
③创设探究学习良好情境,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有具有挑战性、具有价值的探究合作学习的问题。
④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分组原则基础上,实行动态编排小组,打破组内长期形成的有的人起控制作用,有的人则处于从属地位状况,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树立形象,给每个人提供发展进步、改变自我的机会。对策在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我这里有一个案例:
内容是教学小学数学中求平均数。首先让学生亲历的过程是:为什么要学平均数。这样就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三个人一组拍球比成绩,这时用总数就行。但如果某一组有四个人拍球,学生马上就会说不能再用总数,这样不公平这就是生长点。切入不是过去那种今天我们来学习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表现一组数的平均水平的这种直接切入,而应该是从生活的现实背景出发,找准切入点,再让学生切入的过程。如学生在一次拍球比赛后告诉我:老师,我真的拍了12个,但现在我变成8个了。我马上问他:那你少的4个呢?学生看了看旁边的同学:我给他了。是多的给了少的,少的加上了多的,然后慢慢就平了这是不是一个数学过程?是不是在生活中找到了切入点、生长点?本节课找准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也捕捉教学的生长点。使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平均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和内涵。
综上所述,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⑸ 如何提高教育机智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
2、抓好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抓习惯培养,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
3、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学校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⑹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激励性教育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①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数学出发,合理制定与运用评价的标准、方法、主体、策略,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笔者拟从评价的标准、方法、主体、过程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全面发展。两年来,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探索:
一、尊重差异 注重评价标准的个性化
激励性评价同样承认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异,但绝不是简单地利用差异区分等级,而是从学生的差异中发掘适合每个人的发展方法,强调学生个体自身的比较,发现进步的趋势和素质的变化,从而激励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发展的动机。
评价标准的个性化是指学生在学习同内容过程中,评价不同学生学习数学行为、态度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充分体现“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②追求人人成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求知欲。
二、挖掘潜能 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1、试题评价法
试题评价法是指教师根据数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的,一般以书面形式测试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试题评价内容一般分基础和探究两部分,基础题大多数学生都能解答,探究性题目让学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探究性题目要求增加合作性、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试题内容的呈现类型一般分为:原型题、变式题和开放题,三类题原则上不脱离课本,原型题保证发展的底线,变式题激励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题针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通过探究与综合的形式进行反思与评价,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知识等能力。如应用学到的“角”的知识,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又如学习了“长度比较”后,如何进行比较被遮住一部分的两条纸条的长度,并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开放性的试题,在测试内容上注重导向性,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精神及数学学习的能力。试题的评价形式一般分闭卷和开卷两种(包括口试与笔试)。闭卷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开卷考试分两种,一种是独立考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资料。另一种是合作考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合作,亦可使用资料,或小组讨论之后再独立完成。如调查周围农户最近几年年收入的增长情况,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成折线统计图。
2、作业分析法
作业分析法是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的分析,给出一定的评价,它是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业分析分两类:一是分析学生现成的作业,从作业完成质量以及改正质量来评价,好的作业给予鼓励,如可以贴在墙上的学习园地进行展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发现存在的问题,个别及时指出,给学生提供改正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二是现场提供作业,通过学生完成该项作业的水平和能力来评价。如对既快又好的,可以给予“小能手”的奖励,或者当一回小组长等。现场作业可分为短周期和长周期作业。短周期作业当堂完成,现场观察其速度、质量与效果;长周期作业从设计、实施、报告,可以经历几天到几个星期的时间,如中高年级学生在某一章节或几个章节学完后,要求学生按学习的内容办一张数学小报,然后由教师或同学从数学小报的内容、形式、版面设计进行评分;有时要求学生按学过的某一章节出一张数学试卷,由教师按试卷的内容、形式进行评分,作为单元测试成绩,期间教师参与全过程指导,学生可与他人交流合作,最终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关评价。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促使学生去复习知识、整理知识、概括知识。
3、综合能力测试法
综合能力测试法是测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创设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利用错误辨析等方式,鼓励学生质疑,再根据他们的表现如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怎样进行推理,怎样与他人交流,再进行评价。评价者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映,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失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能力。
4、成长记录袋法
“成长记录袋评价”又称“档案袋评价”。它记录了学生在某一时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它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是评价儿童成长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还可以用成长小台历、成长树等等,收集学生方方面面的资料。
成长记录袋法一般采用每个月评价一次,展示一次,期末作总结性评价,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成长记录加强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能力。
5、数学日记法
数学日记法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自己对每天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
数学日记不仅可以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日记的方式,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或感兴趣之处。新课程强调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而写数学日记无疑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或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机会。而且,数学日记还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自我报告,评价自己的能力或反思自己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日记有助于数学教师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反省能力。
6、达标式的争章评价法
达标式的争章评价法是根据学生抽象思维突出的特点,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某校开展“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许多根据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子章”,诸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会及时在他的“争章本”上盖一枚“好问章”,从而鼓舞学生向他学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全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现较好时,就会给这个小组学生发一枚“合作章”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都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通过合理的评价不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对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评价尺度,给不同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三、增进互动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主体从单一拓展为多元,即评价的主体为自己、伙伴、家长和老师,评价主体之间和谐互动,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1、反思式的学生自评
反思式的学生自评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它能有效地促进学习的深化,促进孩子的自我评价功能的完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成长能力的活动。为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表现活动等方面加以自评。例如一堂课结束时,他们对自己能否积极、认真地听课、是否积极乐于参与活动、能否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
2、交流式的学生互评
交流式的学生互评是指每次活动或教学结束时对学习态度、表现活动等进行互评的活动。它可以表现为:(1)个体之间的相互评价,对同伴的学习态度、活动表现等进行评价。(2)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状况作出的评价。每个小组在共同的学习、评价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以团队的力量去竞争。
3、反馈式的家长评价
反馈式的家长评价是指让家长参与学生的日常过程性评价,它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成长和进步的活动。在反馈中,家长介入评价,反馈评价时间一般有一天(低年级居多)或一段时间后,途径有“家校联系本”或“学生成长记录册”等,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儿童、家长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对孩子寄予极大的希望。让家长参与评价做孩子的热心观众,为孩子写评语,也进一步促进了家长和老师的联系沟通,同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有力的督促自己的孩子。有些家长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上这样写到:“我的孩子很努力,回家能做到主动做作业、预习功课,能否请老师您再给她提高一些要求”,“孩子,看了你的作业,妈妈很开心,希望你继续努力!”……家长的赏识评价,犹如给孩子注入了一支兴奋剂,让他们激动无比,信心百倍。
4、综合式的老师评价
综合式的老师评价是对前面评价的总结和扩展,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老师运用鼓励的方式进行合理的评价,以达到引导与激励的效果的活动。可以把它分为:
(1)行为评价。它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情感、和课堂学习过程的评价。
(2)成绩评价。它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在综合记载表上写上激励的话语。如:“很棒、好、不错、加油”等人文的字眼和关爱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勉励。当学生看到“很棒”等评语时肯定会很兴奋,也更能树立起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当然,学生看到“加油、继续努力噢!”这些评价的字眼时,学生也不会自卑,反而暗暗地给自己以努力,争取有新的突破。
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家长的反馈评价和教师的导评,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有别于传统的评价,它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虑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考虑每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知识的多样化,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领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以此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一定的进步,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⑺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善于运用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情感随着认知过程从与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到应用是紧密平行交叠着发展,共存于一个统一体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时而需要用情感目标作为达到认知目标的手段;时而把认知领域中的变化作为引起情感变化的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的教,学生才会有感情的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时,让学生找到规律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游戏活动,这样新颖别致,饶有趣味,能把课堂气氛再次引向高潮。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注重情感因素的有机参与,做到以情为动力,以理为依托,情理交融,互相促成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二、重视数学教学的非语言艺术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做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是对教师教学语言表达的重要补充形式。教学非语言艺术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进行表情达意,达到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数学教学中的非语言表达是在真实、自然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观察数学现象、思考数学问题,透彻领悟数学知识。
由于数学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相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数学教师更需要注重非言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利用身体语言传递方式,则能在总体上加强教学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形象性和科学性,加深对学生各种感官的刺激,从而促进他们对教师传递信息的深刻理解,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有时候,一个眼神、表情或者一个手势等无声语言能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气质和人格,也会深深地印在学生心目之中,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
非语言表达形式,常用的有脸部表情、眼神和体态等。教师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学生最关注的地方。板着面孔的老师,会令学生感觉压抑、恐慌。温和可亲的教师,却又会有神奇的教育功能。有人说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可以温暖学生冰冻的心灵;教师的微笑是春风,可以催开学生心灵的蓓蕾;教师的微笑是栈桥,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教师的微笑是天使,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所以教师要学会恰当地利用面部表情,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表情必须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切忌扭捏作态、矫揉造作、表里不一。
三、抓住契机营造数学教学的高潮
一堂好课,常常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一到两次高潮,教师若能设计富有高潮的开头或结尾,不仅能增强教学效果,而且一次又一次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先出示参加活动要分蛋糕、苹果、矿泉水等,然后富有激情地说:“今天,我们要帮助丁丁和当当分这些东西,你们愿意吗?”在认识分数之后,通过幼儿、成年人头部占身高分数的变化,体会到成长的奥秘,人体科学的奥秘。新颖别致的多媒体课件,简洁明快的语言,创设出一种和谐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学习气氛进入高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营造教学高潮是一种艺术,需要深层的教学基本功、对教材要深透理解、对教学方法要娴熟运用、对学生心理要确切把握、对课堂调度要举重若轻,才能得到推波助澜、因势弄潮的功夫。
总之,课堂教学是老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课堂教学需要艺术的研讨,对于教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永恒课题,任何一个表情、提问、操作、练习及对学生的评价,都得认真揣摩,每个细节都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思想,都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上的落实。
⑻ 如何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所谓教育机智,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具体来说,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是课堂教学能力与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师教育机智方面曾经有多次精彩的论述。
教师在课堂上要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水平,必须要认真备课。苏霍姆林斯基非常注重教师的备课思想,他有一个非常着名的“教师要用终生精力来备课”的思想。教师要作好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必须“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以充实自己教育思想的大河。读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通晓本学科和相近学科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在这方面,苏霍姆林斯基也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他曾经利用五六时间,认真学习和研究了中学各门学科的教学内容,掌握了教学与管理的主动权。再次,教师要观察和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与思想,更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师对课堂上教学过程的安排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脑力劳动是否胜任,取决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安排是否得当,取决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这一过程(4-795下)。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给教师的建议215页)
备课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依据,但教师不能完全依照备课要求去组织课堂教学,特别是不能安排好课堂上的教学细节和出现的意外情况。他认为,一堂好课并不是教师一字不差地把事先制定的教案搬到课堂上来。(4-84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预先规定好课上的一切细节,而在于巧妙地、对学生来说是不知不觉地根据情况作出变化。一个好的教师,尽管他不知道他的课将怎样展开细节,但他善于按照最必要的方法去进行教学,这个方法就是从这堂课本身的逻辑和思维规律出发。这种方法对教育少年有着很大的意义。(3-565-566)。
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在于把事先的计划作必要的变动。他认为,教育和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它们的真正的科学性,并不在于一步也不离开事先计划好的东西,而在于善于对事先计划好的东西做出必要的变动。特别是对于学生的提问来说,有经验的教师从来不把课堂上究竟提问谁作事先安排(4-795上)。
课堂结构要服从于学生思维的规律性。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比喻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制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实质就在于,我们工作的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因此,一个真正的巧匠好像是把这个纸样放在心里。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课时计划。而事实上改变计划的事是常有的。一个好的教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如果教师死抱住一个准备应付一切情况的唯一途径不变,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给教师的建议-216页)
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思想,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针对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处理好各种教学细节,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成功。
⑼ 数学课上如何培养有趣的课堂教学
愉悦教学课堂 培养学生兴趣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开展愉快教学
古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在古代的教育宗师就不乏乐学的主张。而在当今,教育学家们更是总结了让学生“学中求乐,乐而好学;玩中求乐,乐而发展;美中求乐,乐而创造。”的教学思路。
笔者多年的教学发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普遍不浓,认为数学过于生硬,枯燥无味,高深莫测。特别是到高年级,更是望“数”生畏。因而,小学数学推行愉快教学,培养学生兴趣,更是义不容辞。何谓“愉快教学”呢?《小学教学新模式典型课例.愉快教学》是这样定义的:它是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创设各种愉快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师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断言:“所有智育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目的之一。课堂实施“愉快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愉悦心情下积极获取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小学数学该如何开展愉快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 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实行教学民主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是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社会间平等参与学习、探究、发明、创造和竞争的过程。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课改精神。
(1)从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这对愉快教学是很重要的。
(2)对学生充满爱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给予及时的、真诚的帮助。从而让学生体会老师对他(她)的关心,增强学习兴趣。
(3)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接纳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的思想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的想法,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在每一学月后,让学生对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充分融入其中,对自己的不足,及时改进。
(二)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优美的语言能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在教学时,充分运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若再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激情、逻辑性强、语调抑扬顿挫,那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讲演,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扣人心弦的讲述,琅琅上口的儿歌,惟妙惟肖的体态语展示,语调的高低不一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同学们边听边笑,有同学说:“老师,这故事讲不完哦。”我顺势引导:“对,这个故事讲到明天也讲不完。这就是循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循环,精神出来了,学习兴趣倍增了。
(三)发挥临场机智
课堂中的临场机智是教师良好教学素质的体现,而较高的临场教学机智是维持良好教学氛围的必要条件。课堂上有时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偶发事件,如个别学生不守纪律,学生间发生矛盾冲突,教师干预不当发生顶撞,学生回答跟教师预想的不同等。这时,教师必须保持冷静,迅速判断情况,捕捉时机,及时掌握分寸,对症下药或随机应变,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气氛得以恢复。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学效果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精心设计,巧妙包装,将愉快观念充分溶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课开始——引人入胜
精心设计好新课的开始,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一课成功的关键一步,也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导入这一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联系实际引入。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结合“神六飞天”中飞行员身上的中国标志,引入课题。
2、利用电化手段引入。在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课时,电脑出示一只蝴蝶:“欢迎来到电脑王国,我是电脑王国的蝴蝶公主。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个有趣的数学世界。”
3、儿歌引入。在教学“凑十法”时,让学生接儿歌:你拍一,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你拍2,我拍(8),遵守纪律人人夸……
4、联系旧知引入。这样能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充满好奇和饱含兴趣地想进入后面的学习中。
(二)课进行——情趣盎然
通过激趣引入,学生进入积极学习状态后,精心安排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愉快教学的效果。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在电脑屏幕上拼了3个不同的长方形,隐去拼成的长方形的方格线,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3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各自的长、宽的关系,从而得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加强理解“相向而行”、“相反方向行走”、“同时同地出发”易混淆的数学语言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样既加强了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加强操作,既能吸引学生,又能很好地将知识从直观到抽象。在讨论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通过画、剪、移、拼,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得出面积公式。
(三)课结束——余味无穷
愉快教学课堂讲究余味无穷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每一堂课的结束前,要让学生仍保持浓厚的兴趣,统揽课堂要领,使结束与开场前后衔接,成为新旧知识的纽带,把整个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可采取让学生自己谈收获等方式。
三、合理评价
学生对教师给自己的评价是很重视的,而合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重视,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怜悦的心情下激发新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多给学生鼓励性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影响他的终身。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一把尺子来评价所有的学生。只有多用几把尺子来衡量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学生充满自信,学习兴趣也就自然上去了。在哈佛大学每年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对成绩A类的学生说:祝贺你们以优异成绩从哈佛毕业,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将从你们中间诞生。对成绩B类的学生说:祝贺你们以优秀的成绩从哈佛毕业,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回到哈佛来损资助学的企业家里有你们的身影。对成绩C类的学生说:祝贺你们以合格的成绩从哈佛毕业,相信在未来的十年中,你们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在这三类评价中,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哈佛以你们为骄傲。哈佛的故事,也许离我们很远,但其中的思想对我们有所启示。
四、巧用电化手段
在愉快教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电化手段,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电化手段的功能具体表现在:
1、再现情境。动态的画面、逼真的声音,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压缩时空。不同时间、地点的事件,浓缩在一段画面中,呈现在教师和学生眼前,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展示“直观—抽象”过程。应用电化手段,解决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使学生更易理解。
4、变静为动。让静态画面产生动感,以突出或强调认识的对象或比较的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重点语句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