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数学课堂用什么教学活动

数学课堂用什么教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2-09-20 08:29:30

A. 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哪些

想知道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一

1.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灵活掌握,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思维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比如,逻辑性的数学定义和公理等采用自学辅导法较为适宜;对于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采用问题探索法较好;对于教材中理论性较强的难点,一般采用讲解法较好。还有 总结 性学习,即学生通过若干个例子提出一般规律;推理性学习,即只给出研究问题的对象或某些条件,由此可推知的问题或结论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比如让学生观察y=sinx的图象,说出它的主要性质,并逐一加以说明。不同学习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才能创新课堂教法。

2.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

教师的教学活动教给学生知识 文化 ,同时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人的成长和学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潜在影响和指导着智力活动的取向,属于情商的范畴。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一个人的成功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互动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 教育 的非智力因素。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中学数学教育的发展,中学数学教学急需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友好、民主的融洽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师生顺畅交流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可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3.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培养。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参观工厂、机房,介绍数学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尤其是数学应用在各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能够促使学生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学习是教学的主 渠道 ,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延伸和巩固。它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使学生从生活的角度用创新的眼光学习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二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和转换。为了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并抓住教材加工的两个环节:选择和转换。所谓选择,一是要选择教材中的关键内容,便于以点带面,以线成串;二是要选择能启迪学生思维的良机。所谓转换,就是把现成的教材转换成既有教学内容又有活动步骤的“超文本”。

(二)活动情景的创设 。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超内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作了如下尝试第一设置悬念,构建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造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第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形式来交流。

(三)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落千丈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三

一、注重情感动力的培养,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的学习状态,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旧知识加以联系,这种联系的过程就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没有这种动力,新旧知识的相互转化、相互作用就不能积极、主动的发生。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我认为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列举典型,说明意义,明确目的,使学生感到学习和探求的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操场上试着画学校校园平面图( 简笔画 ),根据学生的作品问:“我们的校园只有一张纸大吗?”(不是),“哪你们是怎样想的昵?”。然后阐述比例尺在设计图纸和绘画等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通过设置疑问、制造悬念、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如教学通分时,先让学生比较1/3和2/3的大小,然后有意让学生比较1/3和1/4的大小时“卡壳”,制造悬念,创设情景,使学生在迫切要求的求知欲状态下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注重学生的认识结构,搞好复习,作好铺垫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角度看,任何新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的旧知识基础之上生长起来的,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停靠点。在学习新知识时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作好铺垫,架起“认知桥梁”,做到温故而知新是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比如在教学小数除以小数时,在黑板上写出8.4÷0.7=?,让学生试着计算。

学生开始很有信心,通过讨论还是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别开话题,引导学生复习除数、被除数都是整十的整数除法(90÷30)的算理,(同时缩小10倍后商不变),从而发现小数除以小数时也可用商不变的性质来解决。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新知识。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四

一、增加直观演示,减少空洞说教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性为主,抽象空洞的说教难以唤起学生的思维共鸣,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图片、实物、投影、演示乃至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巧设情境、缩短时空跨度,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我在教相遇问题应用题“小军和小红同时从家里相对走向学校,小军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60米。经过5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时,我让每位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学具,两只手分别握着“小军”和“小红”,老师提出要求:“听口令后同时按要求走,走时每位同学口中喊口令,5分钟后停止,并且不要动。”学生按要求演示,演示完,老师问:“他们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什么?”学生回答:“是两人5分钟所走路程的和。”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讨论解法。通过老师和学生直观形象的演示,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在有趣的演示中感悟并掌握了两家相距的路程就是两人所走路程之和的知识点。

二、增加实践操作,减少理论灌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老师一味追求理论化,直接把书上的概念、规则等灌注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妥当,我认为数学是“做”出来的,这里的“做”就是教师要把抽象化的事物具体化,把抽象的知识寓生动活泼的具体实践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镜子。

例如:为了证明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先让学生先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用剪刀把它剪下来,然后让学生沿对角线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把两个三角形比一比,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我接着说:“你能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试试看。”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拼出了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我逐一把学生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追问:“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从你刚才所做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一结论。这只是一节练习课中的小高潮,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这样的发现是积极主动而有效的发现,是学生主动建构学习的开始。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相关 文章 :

1. 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 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3. 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4. 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5. 小学数学最新教学方法有哪些?

B.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近年来,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一、接触大自然,开拓幼儿的视野

着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幼儿园座落在鸟声啼啼、桂花飘香的桂于山上,我经常带孩子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当幼儿投身于大自然怀抱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老师要正确耐心地给予解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如在春天,我让孩子观察那些已长出嫩芽的树木,问: “树为什么会长出芽来?”在夏天雨过天晴,大空出现彩虹时,我就引导孩子观赏天上美丽的彩虹。秋去冬来时,我引导孩子进行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比较观察。雪天,我让孩子们观看片片飘落的雪花,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尽可能给予满意的解答。

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诱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二、让幼儿在种植、饲养中去发现,去探求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自然角”,有的孩子从家里拿来了青菜、萝卜黄豆等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于拿来了自己喜爱的蝌蚪、小螃蟹、小乌龟、小甲鱼、小鲫鱼等,饲养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在不同季节,孩子们在自然角里栽培不同的花卉,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太阳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还有月季花,仙人球等。孩子们轮流给种子和花草浇水、施肥,给小动物换水、喂食。孩子们常常围在那里观察,看种于发芽了没有,花草是否长大,每当发现有了变化,他们就会高兴地大声喊起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仙人球长出了一个小球!”在种植和饲养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有的种子长出的苗不壮许许多多生长状况。

C.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D.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进入初中之后,数学几乎是从零开始,内容也是从头开始学起。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数学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科目,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师生的互动性也起到关键作用。怎么样才能做到以更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淡化形式——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新课改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率不高,表演痕迹明显,往往有走过场的现象,甚至教师对好课有这样的误解:创设情境导入、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但初中数学有很多知识,如代数式、公式、证明、法则是需要言简意赅、直奔主题的。例如讲去括号,就可以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化简代数式想x-3(2x+6),就没有必要创设情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但是一味的让每一节课都追求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只会让学生变的华而不实。如何有效进行小组讨论有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供参考:

1、小组分组的有效性

部分教师为了方便,一般是让学生前后左右为一小组,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分组导致有学生偷懒、遗忘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现阶段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目前比较流行“异质分组”,也就是按学生的性别、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

2、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个人责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他们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合作,合作学习有哪些要完成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那么合作往往就流于形式。

3、教学过程中找准合作的机会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影响课堂合作的气氛和效果。那合作学习什么时候适用呢?在个人操作难以完成时;在学生产生疑惑时;在解法不一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解答“开放性”或“探索性”等问题时。

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是不明显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师应设计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关注实质,淡化形式,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明确目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指导方向

实施这一策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明确表述课堂教学目标;(2)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3)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我们可以看出有效实施教学调控策略由其重要,教师发挥积极调控的有效性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我调控,可以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目标。二是细节调控。三是教师要灵活调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教师在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先做后讲——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先做后讲”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里“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讲,给出问题,总结步骤,感悟思想方法等;二是学生讲,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例如: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先提出问题:画任意一个四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用量角器量一量每个内角,你发现了什么?再计算外角和,你有什么发现?再推广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和外角和与边数之间有规律吗?(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后填表)

先动手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抓住学生的重点,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整合教材——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

难度适中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另一个维度。课堂教学内容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有较强课堂管理能力外还得有较强的教材开发和整合能力。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里,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和教材知识结构的安排,充分捕捉和利用课堂动态资源,因书、因课、因时、因生、因情对教材进行开发和整合、补充、删减或更换。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有效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五)、变式练习——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初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方法,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设计梯度清晰的适度的“变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时,可以安排如下变式:

变式1:判断下列是不是同类项:

6xy与xz 5.5与4

变式2:已知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求各字母的值。

变式3:同类项与绝对值联系在一起,求字母的值。

可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有模仿、记忆形成基本技能的过程,但低层次的学习并不能达到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所以,适当的进行变式演练是提升数学思维的必要手段。

(六)、互动活动——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目标重心在于改变学生、促进学习、形成态度、培养性格和促进技能发展,完成社会化的任务。

E. 数学活动有哪些

数学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加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各种活动。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这种活动,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发展数学才能。

活动内容有:群众性的数学普及讲座,纪念数学家,数学游艺会,数学园地刊物,数学竞赛,数学小组,以及学生个人的课外阅读、翻译、撰写数学小论文等。

学校和教师要注意选择和组织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自愿参加, 并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它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可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称为“第二课堂”.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和特长,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和选择职业创造有利的条件。

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制作教具,指导阅读数学书刊,办数学墙报,编数学论文集,进行专题报告(如中外数学史、着名数学家的故事、某些现代数学理论的通俗介绍等),办数学故事会,进行数学竞赛,举办数学游戏,实地测量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单一化的数学学科课和教材,主要考虑的是如何适应儿童、少年心理结构的共性,而远远适应不了儿童、少年心理结构的个性发展和爱好、兴趣、特长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对于国民数学素质的要求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的,也就是说,重视个性培养、加强激发兴趣、发展特长,因材施教是必需的。要完成这一任务,数学活动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个性是指人的特质和品格,是认识、情感、气质、性格、价值观等各种特质的总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表现的最基本因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讨、解答能充分表现个性,也在活动中形成个性,使他们初步具备较为完美的个性。

二、有助于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纵观课堂教学,学生在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以及一定的数学能力以后,往往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会把注意力转向课外,容易对一些数学现象、数学、难点产生兴趣。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发展创新能力的空间,数学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可能。

三、有助于调动手脑结合,培养动手能力

数学活动课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在活动课中,教师应善于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从学生的知识需要及兴趣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多组织一些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剪剪、拼拼、折折、量量、画画、算算等充满“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如教学一位数乘法后,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练习转盘;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教学体积计算后,可以引导学生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

这种活动,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操作内容步骤,同时要预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课中要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指导要适当。

四、有助于强化学以致用,沟通理论与实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加强沟通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活动课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渠道。

五、有助于丰富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丰富的精神生活,对于实现“和谐的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较长时间的课堂学习之后,往往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在生理上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不准确、肌肉痉挛、麻木等;在心理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反映速度下降、情绪怠倦等。

开展数学活动课,让学生参与活动,一是调节了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课本中解脱出来,投其所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自由探索、自由发现、自由创造,不受空间限制,学习变得主动而积极。

二是活动课联系社会现实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了大量的数学常识,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根本无法学到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对学习的目的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F.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

好的教学手段可以带来高效率的课堂质量,该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我将带来以下七种数学常见的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

一、数与代数

在数与代数中常用的教具有:情境图、计数器、计数棒,磁贴(书写数字磁贴、计算数字磁贴、数学符号磁贴),乘法口诀磁性卡片、钟表模型、分数演示器、天平、数字转盘、七巧板等。

情境图,在数与代数乃至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的都非常广泛。很多考生都很纠结小学数学的课堂导入,想要生动形象的导入,但是又无奈与大脑中素材积累有限,尤其是在考试短短20分钟的备考时间内,要想出既生动有形象,还要与所教授内容相关的导入确实是难为广大考生。要想在试讲中取得好的成绩,导入除了要形象生动有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体现数学的学科特色,数学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在试讲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就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时就可以利用情境图来导入,给学生展示情境图并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呢?”待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规律,进而顺利成章的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数棒在小学数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学生刚刚学习数数、刚刚学会简单的加减法时,教师往往都是通过让学生来数计数棒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此外,在中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竖式乘除法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借助计数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时,教师就是借用计数棒来帮助学生理解口算乘法的算理的。

在教小学生学会数数和认数的过程中,除了用上述的计数棒之外,计数器也会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因此如果在教数数和认数的试讲中二选一即可。但是计数器的在教学生认识计数单位或十进制时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例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教学《1000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会用到计数器。

二、图形与几何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具有:常见立体图形、常见平面图形、七巧板、多用三角板、抽拉式活动角、方格演示图、三角形内角和演示器、圆周率演示器、圆的面积推导演示器等等。

常见立体、平面图形的面积在教学图形认识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当学生初步了解完常见图形的特征之后,就可以把磁性图形的模型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或者让学生找出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有助于广大考生在考试中博得头筹。

七巧板是由一个正方形、五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七个小纸片(或小木片、塑料片等)。七巧板中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知识和技巧,它可以摆出千姿百态的图形,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七巧板在图形的认识、角的认识、面积的教学等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之后,教师可以出示一块七巧板,让学生说出其中图形的一块图形或者几块拼成的图形的名称;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之后,可以试着让学生找出七巧板中的直角、锐角或钝角。学生在感受七巧板好玩的同时,也可以巩固所学内容。除此之外,七巧板在数与代数的分数教学过程中也有所运用。

什么是 教学 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 经验 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5.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6.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实习法是学生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为完成某一教学课题而运用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的程序及策略体系,它由若干个有固定程序的教学方法组成。每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具有独特的功能。它们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实践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G.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有哪些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观察、实验、练习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1、启发、游戏、绘画、讨论、出题

2、小组讨论、小组比赛、小组挑战、夺红旗、做游戏

H.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导语: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探究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课堂教学都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作为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有些老师想通过延长上课时间、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可结果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带来很大的压力,甚至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二、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教会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目标的。所以,教师在平时要采取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1)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的相互支持和配合,进行有效的沟通,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清楚的理解对方的想法与观点,积极承担自己扮演的角色。对那些内向的、怕羞、不敢说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和点拨。(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有困难了。首先,要树立倾听的意识。教师应该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别人,而倾听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种方式。其次,当众口头称赞那些愿意认真倾听他人的学生,建立起榜样。最后,评一评哪些学生学会了倾听。(3)达成共识。让学生对组内的认知冲突进行有效解决,从而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指导学生互教助教,促进学生集体学习。培养学生预习、自评、点评、当小老师、互改作业、互测等互教能力,减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操作系数,增加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系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率。

尝试:课堂学习“计算:123-98=?”

第一步: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计算。

第二步:让学生分组讨论。

第三步:让组代表展示(对比)

1.123-98=25;

2.123-98=123-100+2=23+2=25。

第四步:学生点评。

第五步:学生总结,找出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找出结论。

第六步:巩固练习。

整节课都是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探究和钻研,让学生尽情发挥。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高,都乐于动手动脑,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而且很感兴趣,学生的收获甚佳。

二、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会让学生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和活跃的思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人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特定氛围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适当地创设情境,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像、声音、动作等等集中在一起,构成教学软件,产生极佳的逼真的效果,学生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处于生动的情境中必然乐学。又如针对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产生兴趣。

教师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适当创设情境,点燃他们的求知欲望之火,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生活实际问题,既能体现学习数学的意义,又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就会对数学清除畏惧感和神秘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在上《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了一则广告:“好消息,清仓大处理,本店所有商品一律按原价70%出售,欢迎各位前来选购。”然后再亮出各种各样商品,让学生自己看,自己想:

1.看了广告得到哪些信息?

2.你会怎样做?

生1:知道这家商店所有的商品现在的价钱相当于原来的70%。

生2:知道如果买100元的物品只要付70元钱。

……

师:好的,我们走进这家商店,要求同学们每个人买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并算出该付多少钱。

学生兴趣来了,自主选择,尝试计算。

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购买的商品和所要付的价钱?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通过这样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身临实景,感到熟悉真实,兴趣盎然,他们不但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还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快。不少的教师也认为: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同时也会喜欢这位教师的讲课,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确有推动学生勤奋学习的功能,在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待学生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亲如父母。对基础差的学生,不要冷冰冰地对待,不要嘲弄讽刺他们,要尊重他们,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小点可取之处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给予表扬与赞赏。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师要按照兴趣的迁移规律,设法使学生对整个课堂学习都充满信心与兴趣。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叫后进生回答问题,叫后进生到黑板上板演等等。当然,我出的题目都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他们基本上都能答对,即使一时答不上来,我给予提示,让他们不要紧张,开导他们的思路,让他们争取答对,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教师还要注意利用学生的特长和爱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班里有一位男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但原来的数学科学习成绩很差,在一次数学公开课教学中,我特地请他在黑板上画图分析,并对他的画图分析给出了好评,后来这位学生对数学课渐渐产生了兴趣,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我就是利用他画画的有利因素,提高他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他的数学成绩。

教学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想学、会学、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是一条“捷径”。我们教师有必要去探索、去研究、去总结,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而奋斗。

I.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5、课堂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动手操作法

动手操作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7、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J.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教学开始,在进行必要的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情景的意义,提出数学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置学生于问题情景之中。教师顺势利导,引入新课,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解决问题。此环节可分为以下几步进行:
1. 目标导向
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目标,是师生双方确定“教”与“学”的方向、为整节课导航。师生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努力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2.自主探究
针对上一环节创设的问题情景,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根据学生在情境中提出的数学问题,组织学习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让学生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化知识结构。
4.汇报归纳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交流。学生的辨析、推理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
5.充分验证,达成共识
当学生的交流取得一定进展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此时教师应该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不断引导学生理解领会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针对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作必要的小结性讲解,对学生的研究情况、交流情况、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愉快。
三、巩固深化,拓展提高
作为数学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进一步巩固知识、深化知识、由知识转化成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水平的有效环节。新授课的练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习题的选择偏向于基础性、专项性。教学中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达标过程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作为一节课的终结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对自己进行评价。这一过程,是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参与学习的精神状态进行肯定,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喜悦,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学习。

阅读全文

与数学课堂用什么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5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0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