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如何开展区域活动方案
区域活动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他们能够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活动,能够自由的发挥与探索。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区域活动方案,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区域活动方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准备:
动手区: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
数学区:准备画好的圆,让孩子用手指印画有规律穿项链。
阅读区:手指印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教了不一样的指纹吗?谁来 说说 ,我们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的指纹在什么地方有用处呢?
2、幼儿回答,教师补充。
3、教师: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各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同的。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指纹就代表着每个人的身份,所以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住一些犯罪的人,有时候我们大人在银行取钱的时候也会用到指纹才可以取到钱。
4、教师:你们觉得我们的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
二、向幼儿介绍区角材料。
1、动手区:
教师:一会儿在动手区的小朋友用你的手指沾到印泥,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你的各个手指去手指印画哦,看看每根手指印出来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数学区:
教师:你们想用手指印画做一做项链吗?如果你想让你的项链看起来跟漂亮,可以用你的指纹印画有规律的排列哦。(教师示范制作有规律印画的项链)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条项链哦。
3、阅读区: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手指点画和手指添画的照片,一会你们可以去阅读区欣赏这些照片,然后想一想,如果是你来给手指添画和点画,你会怎么画呢?下节区域课就要你们自己来手指点画和添画。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提醒动手区和益智区的幼儿印画时注意讲卫生,保持绘画纸的干净整洁。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1、评价各个区幼儿的活动情况。展示幼儿活动时的照片。
2、请动手区、益智区的幼儿介绍子的作品,教师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区域活动方案2
一、幼儿园区角游戏内容
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角色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音乐表演游戏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自然角、益智区、操作区、玩沙玩水区等。
二、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的原则
区角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适宜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整体化原则。
三、各年龄层区角安排
小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中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
大班:娃娃家、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幼小衔接班:表演游戏区、建构区、阅读区、美工区、科学发现区、益智区。
四、各年龄层进区时间
进区时间:小班每天保证2小时,中班每天保证1个半小时,大班每天保证1小时,幼小衔接班每天保证40分钟。
进区时间参考:餐前、餐后、下午游戏时间、离园活动等等。
五、区域活动要求
1.各班教师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区域活动,并根据主题活动的更换不断更新区域材料。
2.教师要保证每天幼儿进区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并做好相关的记录。
六、各年龄层区域活动内容参考、目的及教师指导
区域活动方案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
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
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
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
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区域活动方案4
游戏是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但幼儿游戏决不是单纯感觉上的快乐,而是伴有生命充实感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活动,与学习活动,劳动活动有着不少的区别。它有这样的一些特点:第一: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不是在外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类型很多,本学期我们班创设了 教育 区角游戏、角色游戏和晨间自选活动,其中包括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生活区、语言区以及银行、幼儿园、娃娃家、小老鼠面包房、正仪青团店等游戏。下面对我们班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作一 总结 。
一、角色游戏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在游戏中的通过扮演某一种假想的角色,以假想的方式把头脑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组合,从而反映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参与成人的社会生活。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为之争吵不休,对于我们大班的孩子,不仅要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同时在本学期着重对幼儿协作意识进行培养。
第一,利用游戏规则诱发幼儿的协作行为。规则的提出,不仅是为幼儿的活动提出要求,也是对幼儿行为及其游戏开展一种暗示。如,在娃娃家,我们这样引导幼儿确立规则:“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要先商量,确定各扮演什么角色,然后再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怎么做”。要求幼儿能提出自己想要担任的角色,并相互协商。用“一家人”将他们间关系明确,暗示他们在行为上要有协作。
第二,教师主动加入幼儿游戏。老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中,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一次,我在娃娃家当“妈妈”,晋杰当“爸爸”。早晨起来,我对晋杰说:“我给孩子穿衣服,你去买早点吧。”他回来时对我说:“我买了 蛋糕 。”吃过早点,我看了一眼手表说:“哎呀,我要迟到了,来不及送宝宝了,”晋杰说:“你快点走吧,我去送他”。开始时,晋杰是被动的与我交往,后来就变被动为主动,协调我们之间的行为。
此外,由于幼儿年龄小,他们参与角色的主要动力是兴趣和好动性。因此本学期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在设置情景,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去大胆尝试获取 经验 ,从亲身体验中逐步认识自己。这样才能逐步变自发的好动为主动的活动,有利于幼儿自身潜力的发展。例如,在“小老鼠面包房”这一角色游戏中,我们的小朋友能选择、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他们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意选用材料制成心中所想的东西,大家都玩得十分开心。由此可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从中获取了经验,选择了自己感到好的 方法 ,这样使他们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时,更增强了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育区角游戏
教育区角游戏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告诉幼儿,让幼儿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结合《丛书》中提出的“区域活动建议”,本学期我们班的教育区角游戏开展情况
首先,教育区角游戏的设置是灵活的,我们依据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多方面考虑下进行了设置:如《我们身边的科学》的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美工区、科学区、语言区、益智区、建构区等。而在《我找到了春天》主题活动中,就设置了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建构区、益智区、科学区等。
其次,各个区角的创设也根据主题的具体情况而定。语言区通常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书、卡片、指偶等资料,张贴一些有趣的图画和一些幼儿仿编的儿歌,同时也放置一些空白纸,铅笔等习作物品;美工区投放的东西除一些常规的幼儿幼儿练习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纸、油画棒等,还投放一些简单手工作品的示范图,同时鼓励幼儿粘贴自己觉得满意的绘画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学区通常提供一些幼儿操作材料,操作材料与主题相关;通常建构区是根据主题而定。
三、晨间自选活动
除了角色游戏和教育区角游戏,晨间自选活动也是幼儿在园游戏的一部分。它是幼儿园一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始,因而要精心组织每日的晨间活动,做到有目的、有计划,让每个孩子都能积极愉快地参加,每天都有新收获。为了让幼儿轻松愉快的进行晨间活动,我们采取了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如:有的幼儿愿意画画,就让他自由的想象涂画;有的幼儿喜欢玩彩泥就让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欢
玩积木的幼儿可任意搭建高楼。因此,我们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幼儿的 兴趣 爱好 做到心中有数,在幼儿来园之前准备好各种活动材料,使幼儿一到幼儿园就能投入到活动之中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每个幼儿表现出的兴趣,个性语言发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于因人施教,帮助幼儿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使活动顺利进行。
不论是角色游戏、教育区角游戏,还是晨间自选活动,我们都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的方式有很多,有时是全班进行,有时是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幼儿自己评价,由老师指点迷津等。幼儿的自主评价主要是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感受体验表达出来,与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师的鼓励性言语来鼓励幼儿的“你搭建的楼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建经验吗?你游戏玩的很开心,把你游戏中最快乐、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好吗?”由幼儿主动评价的“我发现了什么问题?为了以后玩得更好,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我觉得谁玩得好,谁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师的全面评价为主的“今天哪一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发现有的小朋友在更换游戏的时候,没有将原来的游戏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个游戏去,下次活动中不能再出现这种情况了。”“你学习了什么新本领?”“为了使下次游戏玩得更开心,还需要做什么?”等等。
当然,在本学期的游戏活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游戏角色、游戏任务时,我们会指定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为负责人,负责人再去邀请其他人。我们发现,负责人在班上走动召唤伙伴时,大多数的幼儿两眼紧张地注视着他们,小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说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唤走的总是那么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规习惯较差,或者是能力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师另行安排:去看图书吧,去玩插塑吧。沮丧、难过、不满,种.种表情立即会出现在这些孩子们的脸上,而那些被召唤的孩子对教师或小负责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满意。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 生活知识 。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会加强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和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和学习。
区域活动方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主选择活动材料与活动伙伴,体验与同伴合作并获得成功的情感。
2、能专注、认真地进行活动,善于探索材料的玩法。有良好的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
活动难点:活动结束后能收拾好各活动材料。
材料投放:
能干的小手:做柳条、春天的花、打扮春天
小小建筑师:建构示意图、各种积塑、建构春天的公园
缠绕的本领:各种材料做成的花、毛线、彩纸、皱纸
发现秘密: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听听讲讲:给字找朋友、图书、儿歌的卡片、 故事 录音
动动脑筋:数字卡片、吸铁石、图形 配对 、量一量、称一称
小舞台:小话筒、表演头饰、各种乐器、节奏卡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快乐
一、激发兴趣
我们又要开始玩分区活动了,今天我们又有一些新材料,小朋友可以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看谁能玩得好,玩得开心!
二、实践操作
1、幼儿按意愿自选活动区和玩伴。
2、师观察幼儿与新投入材料的互动性,加以引导。
3、重点观察:美工区,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与操作。
三、分享快乐
1、幼儿说一说,今天在哪里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有没碰到困难?怎么解决的?
2、幼儿评一评。你觉得他今天成功了吗?什么地方最成功的?(为什么没成功?你觉得可以怎么做?)
3、教师对孩子的闪光点再次肯定,引发他们再次探索的兴趣。
大班如何开展区域活动方案相关 文章 :
★ 大班区角游戏活动方案
★ 大班区域活动计划方案
★ 大班区域活动主题方案
★ 大班区域活动观摩方案
★ 大班语言区活动方案怎么写
★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开展方案
★ 幼儿园大班户外活动方案实施方案
★ 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方案实施方案【5篇】
★ 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精选实用篇
★ 幼儿园大班游戏活动方案精选创意篇
Ⅱ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
角是合理的利用和设计幼儿园活动室或者公共环境中的若干空间,并提供各种各样的材料,使每个空间角落都成为幼儿活动和游戏的场地。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的,来阅读一下吧!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1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重点:
欣赏各种各样的指纹印画,萌发对指纹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尝试用手指印画。
活动准备:
动手区:印泥、绘画纸、画好的人物动态图。
数学区:准备画好的圆,让孩子用手指印画有规律穿项链。
阅读区:手指印画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老师教了不一样的指纹吗?谁来 说说 ,我们的指纹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的指纹在什么地方有用处呢?
2、幼儿回答,教师补充。
3、教师:我们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各个手指的指纹也是不同的。由于每个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指纹就代表着每个人的身份,所以警察叔叔会利用这一点来抓住一些犯罪的人,有时候我们大人在银行取钱的时候也会用到指纹才可以取到钱。
4、教师:你们觉得我们的指纹用处大吗?那今天我们就来和指纹玩游戏吧!
二、向幼儿介绍区角材料。
1、动手区:
教师:一会儿在动手区的小朋友用你的手指沾到印泥,然后将人物动态图用手指印画完成。小朋友们可以尝试用你的各个手指去手指印画哦,看看每根手指印出来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2、数学区:
教师:你们想用手指印画做一做项链吗?如果你想让你的项链看起来跟漂亮,可以用你的指纹印画有规律的排列哦。(教师示范制作有规律印画的项链)小朋友还可以合作完成条项链哦。
3、阅读区:
教师:小朋友带来了一些手指点画和手指添画的照片,一会你们可以去阅读区欣赏这些照片,然后想一想,如果是你来给手指添画和点画,你会怎么画呢?下节区域课就要你们自己来手指点画和添画。
三、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提醒动手区和益智区的幼儿印画时注意讲卫生,保持绘画纸的干净整洁。
四、幼儿整理操作材料,评价本次区域活动的情况。
1、评价各个区幼儿的活动情况。展示幼儿活动时的照片。
2、请动手区、益智区的幼儿介绍子的作品,教师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评价。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2
一、活动目标:
1、练习插、拔图钉的精细动作,发展手眼协调性。
2、用橡皮筋创意地在模板上制作图形画。
3、培养幼儿的耐心和专注力。
二、活动材料:
装在盒子里的图钉、画有各种形象塑料方块、白纸、模板、彩色橡皮筋、记录点图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用拇指、食指拿起图钉,对准形象图的轮廓线上的某一点插下去,直至将整个形象图的轮廓线全插满。
第二层:自己画形象,设计图案,用图钉去插轮廓线,组成一幅图钉画。
第三层:按模板所示,在塑胶板相应位置用橡皮筋制作一幅图形画。
第四层:按模板所示,制作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形画。
第五层:自己构思,创造性地构图,并记录下来。
四、观察指导:
1、提醒幼儿选用不同颜色有规律地插图钉。
2、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图案进行插板,表扬那些认真专注,有耐心的幼儿。
3、鼓励幼儿自己构图,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可将幼儿制作好的图形画作为能力较弱幼儿活动的模板。
五、提示
1、为保证物品的持久耐用,形象图应封塑。
2、本活动适宜一人玩,也适宜两人一组进行。为增强趣味性,可鼓励幼儿开展竞赛。
3、可陈列幼儿构思的作品,以不断提高他们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3
目的:
1.引导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片自由拼搭各种物体,并学习从数、量、色、形等角度进行统计。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1.颜色、形状、大小不同的各种几何图形片若干。
2.统计表若干份。
玩法:
先让幼儿用各种几何图形自由拼搭物体,并将其粘贴在统计表左边的空白处,然后再从数、量、色、形等角度统计拼贴物体所用的几何图形片。可引导幼儿按形状统计所用图形片的数量,并在统计表中填写;也可增加难度,在统计表左方涂上红、黄、蓝等颜色,然后统计出相应的图形片数量,如红色三角形有几个,黄色圆形有几个,蓝色长方形有几个等,并用较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统计结果。
建议:
1.统计难度应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
2.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根据统计出的各部分数量计算出某一项目的总数。
3.该活动适合大班幼儿。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4
一、材料提供
勺子(大、中、小)“躺着的”娃娃脸、托盘、红枣、腰果、白扁豆、赤豆、米等。
二、操作层次建议
a.用大勺勺红枣、腰果。(娃娃口大)。
b.用大、小勺勺白扁豆、赤豆(娃娃口中)。
除小肌肉练习,还尝试用大小勺哪一把更方便。
c.用大、中、小勺勺米或小彩珠(娃娃口小)。
除小肌肉练习外,还探索大中小勺喂小口娃娃哪一把更适合。
三、提示
观察重点:
a.幼儿能否手眼协调地操作,是否能控制手的稳定。
b.哪些幼儿还无法熟练运用勺子,易洒落。
指导建议:
a.“躺着的”娃娃脸恰恰可以变为“站着的”娃娃脸,以增长距离,提高难度。
b.还可以改用筷子、大小夹子:筷子也从夹有凸凹形状的物体(如腰果)开始,从大到小,从粗糙到光滑。夹子也可探索大、中、小夹子,夹不同物体。
剥豆(生活劳动)(小班)
一、材料提供
a.蚕豆(事先浸泡过的)、毛豆或四季豆等;
b.小盆子若干(用来放剥好的豆及豆壳);
c.剪刀和剥豆器等小工具。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幼儿用手剥豆(可先剥蚕豆,再剥毛豆或四季豆)。
第二层次:适时提供剪刀、剥豆器等小工具让幼儿选择使用。
第三层次:当大部分幼儿能熟练地剥豆后,可以按幼儿不同水平,提供一组写有10以内数字的小盆子,让幼儿把剥好的豆子的数量与盆子上的数字能一一对应并放人小盆内。
三、提示:观察重点与指导建议
a.小班幼儿年龄小,刚开始剥豆时,会用牙齿咬、用力拉常常剥不钓蚕豆皮,教师可及时换上发了芽的蚕豆,让幼儿从裂口处入手剥,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
b.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幼儿在剥毛豆或四季豆时也会有多种剥法:有的是拧断后剥;有的是拉掉两侧的茎剥;还有的会用指甲把皮划破后剥。教师应注意观察随着活动的继续适时地提供剪刀、剥豆器等小工具,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尝试。
c.当大部分幼儿都操作过后,可以让剥豆 方法 不同的几名幼儿来演示,大家共同讨论,哪种剥法又快又好,哪些剥法费力不讨好,帮助幼儿积累 经验 。
d.让幼儿把剥好的豆送到厨房间,请阿姨帮忙制作菜肴,进行品尝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5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各种食物。知道不同食品给我们人体能够补偿不同的营养。
2。进一步培养幼儿要养成从小不挑食的好习惯。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喜欢各种食物。知道不同食品给我们人体能够补偿不同的营养。
活动难点:
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娃娃家:各种食物、娃娃、妈妈角色头饰。益智区:各种水果和食物小图卡,进行按大小排序。角色:课前老师或幼儿自备几种食品,绵纸等材料制作不同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平时喜欢吃些什么食品呢?(喜欢吃糖、喜欢吃饼干、、、、)原来小朋友喜欢吃这么多好吃的食品,除了吃这些零食,我们每天还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你们知道这些食物对我们有什么用吗?(我们每天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因为不同食品给我们人体能够补偿不同的营养。)
今天老师在每个区域里都投放了很多的材料让你们去操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介绍各个区域。
1、娃娃家。
娃娃家里都有各种食物、娃娃、妈妈角色头饰,今天就要来让我们的小朋友用好吃的食品来招待你的小客人。
2、图书区。
今天老师在图书区准备了各种关于食物的图书,待会小朋友可以看图书和朋友一起讲讲,看完后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说说。
3、动手区。
在手工区老师准备了:卡纸、海绵纸、等材料制作各种食物。
四、组织幼儿进区区域。
1、提出区域规则。
在进区的时候,你先要想好来你要进什么区角。但是我们进区域时我们先要拿好进区卡,只有拿到了进区卡的小朋友才能到区角里面去活动,如果你去的哪个区角里的卡插满了,你就不能再进这个区了,只有把卡插在哪个区里,你就在哪个区里活动。当老师放音乐时候,小朋友就赶紧把区域中的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在区域中不能大声喧哗,静静的玩。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四、收拾材料,结束游戏。
小结小朋友进区观看的情况,表扬有序进区的幼儿,对存在不足自己玩自己的幼儿提出要求,指出做的不够的地方。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方案相关 文章 :
★ 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计划方案
★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 大班区域活动主题方案
★ 大班如何开展区域活动方案
★ 区域活动方案中班
★ 中班区域活动方案策划方案
★ 大班区域活动方案
★ 幼儿区角活动方案2020幼儿园活动方案实用篇
★ 大班区域活动计划方案
★ 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方案精选5篇
Ⅲ 怎样开展小班数学区域活动
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充分的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开展游戏,而不是强迫幼儿按教师的意图去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为他们创设一个开始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与反思,不断充实活动区的操作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区域、自主、探索、兴趣、材料、能力。 小班幼儿学数学的目的是重视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能从问题出发,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学习,判断、决策、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因为幼儿数学教育更倾向于幼儿自身的感受,体验,关注幼儿感官的参与,强调幼儿直观的投入。 小班数学活动区域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所以通过区域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还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但小班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个游戏,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最多十几分钟。那么,怎样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前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呢?一、数学活动区域的内容应与近期的数学活动目标相一致。 教师对本学期具体到本月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我班最近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5的点数。于是我班创设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分别给小兔,小狗,小猫等小动物喂食物,另外还创设了“给小猫钓鱼”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喂食物的数量,和钓鱼数量的点数,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复习、巩固了近期的数学活动内容,而且,教师还能够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做到个别教育与辅导。在区域活动中通过 操作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及时得到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能够更生动地展现教材,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教师近期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数学活动区域的设置要符合小班幼儿各年龄的认知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数概念不是幼儿学会的,而是他们自己感知的,而真正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情景应是幼儿自己感知数概念的背景,幼儿头脑中的数概念是来自当幼儿对其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时的思维,是在逻辑数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抽象而建构的。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小动物”说话,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我班在让幼儿1-5点数的区域活动中,设置了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情节,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可以跟动物说说话“小狗我给你喂了三根骨头”,“你吃饱了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也比较有耐心玩游戏。例如钓鱼就是利用游戏方法寓数的概念于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把钓起来的鱼放入相应的小筐的过程中来学习和理解点数,所以说活动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质量,我们应善于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幼儿的需要、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 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中学习。 三、结合教学活动,确定每周数学活动区的指导重点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关注如何把数学活动区与当前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数学区域活动更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甚至成为课程的点睛之笔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班集体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根本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某个知识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体活动内容延伸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去,幼儿就会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 例如,在“点数”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把重点定在让幼儿根据物品的数量不重复的点数。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一系列材料 ,其中包括集体活动中用到的“小猫钓鱼”,以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同时帮助幼儿发展点数能力。通过每周结合教学活动进行的有重点的指导,我们基本可以保证每个幼儿接触数学学习的内容。而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不够好的幼儿,我们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创设层次丰富的数学活动区材料。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 而数学活动区材料是否丰富、可变,对于小班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小班幼儿操作的欲望有很大影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特殊,他们对同一种物品或材料很容易厌倦,常被无关刺激所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材料丰富可变,能引起小班幼儿兴趣、让小班幼儿喜欢、并乐于参与活动。 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些知识技能的幼儿,教师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在区域活动前先制定好活动计划,并根据目标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这些处理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准备,同时还注意到幼儿能力上的差异,同种材料的准备有深浅、在幼儿把喂动物的材料放在点子卡上时投放了。。。(3个点) ,。。。。(4个点) , 。。。。。(5个点)的操作卡板,难易之分,使各个能力层次的幼儿都能接受并达到要求,还能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逐步增加难度,使幼儿的能力由低到强,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小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 在活动区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开展游戏,而不是强迫幼儿按教师的意图去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不一定要种类繁多,但一定是要幼儿感兴趣的,易于操作的。而且教育的目的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容易掌握。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新颖、安全、经久耐用的。通过观察孩子的区域活动中,我领悟到孩子也与成人一样有着丰富情感世界,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活动范围匮乏和狭隘,所以在为他们创设活动区时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同时时刻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开始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与反思,不断充实活动区的操作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Ⅳ 怎样开展小班数学区域活动
论文内容摘要小班区域活动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在数学区域中让幼儿充分的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开展游戏,而不是强迫幼儿按教师的意图去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为他们创设一个开始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教师在活动中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与反思,不断充实活动区的操作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区域、自主、探索、兴趣、材料、能力。
小班幼儿学数学的目的是重视对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使幼儿能从问题出发,让幼儿在操作中理解学习,判断、决策、把数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因为幼儿数学教育更倾向于幼儿自身的感受,体验,关注幼儿感官的参与,强调幼儿直观的投入。
小班数学活动区域的开展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所以通过区域活动不仅拓展了幼儿的思维,还促使幼儿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深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和现实要求。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但小班幼儿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兴趣常常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同一个游戏,往往只能玩几分钟或最多十几分钟。那么,怎样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前提开展数学区域活动呢?一、数学活动区域的内容应与近期的数学活动目标相一致。
教师对本学期具体到本月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我班最近数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是1-5的点数。于是我班创设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分别给小兔,小狗,小猫等小动物喂食物,另外还创设了“给小猫钓鱼”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喂食物的数量,和钓鱼数量的点数,让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复习、巩固了近期的数学活动内容,而且,教师还能够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做到个别教育与辅导。在区域活动中通过
操作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学习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幼儿的学习经验及时得到复习巩固,更重要的是幼儿通过观察、探求与操作感知和体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有效的提高,使幼儿在活动中倍感乐趣无穷,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主动学习。它不仅更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能够更生动地展现教材,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教师近期教学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二、数学活动区域的设置要符合小班幼儿各年龄的认知特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数概念不是幼儿学会的,而是他们自己感知的,而真正的生活经验与生活情景应是幼儿自己感知数概念的背景,幼儿头脑中的数概念是来自当幼儿对其生活的现实进行逻辑数理化时的思维,是在逻辑数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抽象而建构的。小班幼儿多以自我为中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所提供的材料要形象、具体、直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常常把动物也当成人,甚至觉得没有生命的物体也会说、会动、会想,是他们的同类。他们常和“小动物”说话,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正因如此,我班在让幼儿1-5点数的区域活动中,设置了给小动物喂食物的情节,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复习了所学知识还可以跟动物说说话“小狗我给你喂了三根骨头”,“你吃饱了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也比较有耐心玩游戏。例如钓鱼就是利用游戏方法寓数的概念于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把钓起来的鱼放入相应的小筐的过程中来学习和理解点数,所以说活动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区角活动的质量,我们应善于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幼儿的需要、兴趣投放相应的材料。
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在愉快中学习。
三、结合教学活动,确定每周数学活动区的指导重点
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关注如何把数学活动区与当前的教学活动相结合,使数学区域活动更自然地融入教学活动,甚至成为课程的点睛之笔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小班集体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根本不能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某个知识技能,但是如果能把集体活动内容延伸到数学区域活动中去,幼儿就会有更多的操作时间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
例如,在“点数”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把重点定在让幼儿根据物品的数量不重复的点数。我们在数学活动区投放一系列材料
,其中包括集体活动中用到的“小猫钓鱼”,以充分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同时帮助幼儿发展点数能力。通过每周结合教学活动进行的有重点的指导,我们基本可以保证每个幼儿接触数学学习的内容。而对某种知识技能掌握不够好的幼儿,我们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创设层次丰富的数学活动区材料。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幼儿的数概念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
而数学活动区材料是否丰富、可变,对于小班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及激发小班幼儿操作的欲望有很大影响。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特殊,他们对同一种物品或材料很容易厌倦,常被无关刺激所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材料丰富可变,能引起小班幼儿兴趣、让小班幼儿喜欢、并乐于参与活动。
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些知识技能的幼儿,教师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在区域活动前先制定好活动计划,并根据目标要求准备好相应的材料,这些处理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准备,同时还注意到幼儿能力上的差异,同种材料的准备有深浅、在幼儿把喂动物的材料放在点子卡上时投放了。。。(3个点) ,。。。。(4个点) , 。。。。。(5个点)的操作卡板,难易之分,使各个能力层次的幼儿都能接受并达到要求,还能根据幼儿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逐步增加难度,使幼儿的能力由低到强,技能得到逐步提高。
小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
在活动区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按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开展游戏,而不是强迫幼儿按教师的意图去游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不一定要种类繁多,但一定是要幼儿感兴趣的,易于操作的。而且教育的目的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容易掌握。在材料的选择上要新颖、安全、经久耐用的。通过观察孩子的区域活动中,我领悟到孩子也与成人一样有着丰富情感世界,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活动范围匮乏和狭隘,所以在为他们创设活动区时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同时时刻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开始与他人交往的环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操作材料,并进行及时的调整、关注与反思,不断充实活动区的操作材料,从而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Ⅳ 如何有效组织区域活动
一、制定区域活动计划,明确活动主题及目标.
二 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三 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
四 促进幼儿主动参与进行有效的指导
组织区域活动,首先要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在计划中,要明确活动主题,及通过多少次的活动来实现该主题,需要利用哪些区域,在各区域的活动目的及需要的投放材料等。如某幼儿园大三班,制定了一份区域活动计划,主题活动为“春天真美丽”,共有四次活动,利用了美工区、表演区、自然科学区、图书区、益智区、制作区等六个区域。其中美工区的计划如下。第一-次活动,活动目的:运用已有的绘画经验,用近大远小的方法画出窗外的景物;培养幼儿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投放材料:水彩笔,油画棒若干,白纸,画有窗户轮廓的图纸。第二次活动,活动目的:能用粘贴、绘画等形式制作手机。通过制作活动,了解手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养成有条理、有序的操作习惯和力求细致的工作态度。投放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的纸盒、彩色纸、水彩笔若干、剪.刀、胶棒、各种手机图片。第三次活动,活动目的:利用毛线粘贴制作有关春天景色的作品;掌握使用胶水和胶棒的正确方法。投放材料:胶水,胶棒,各种美劳材料、毛线。第四次活动,活动目的:尝试用水粉画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培养幼儿想象力。投放材料:水粉颜料、毛笔、图画纸、调色板、油画棒、抹布、吸水纸、洗笔瓶等。
二、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总体来说,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要围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同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室内外空间情况、动静结合、季节、地域等具体因素。
1.活动区与空间的关系。每个班级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活动区的数量。如果幼儿园的硬件设备较好、师资较强、空间较大,则可以多设置- -些活动区;反之,需要适当减少一些活动区。 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设置共用的大型活动区,如图书馆、科学宫、玩沙区、玩水区、种植区、饲养区等,以完整的设施、丰富的材料,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幼儿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部分幼儿园的空间较为紧张,只能充分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及室外场地,相应地设置小一点的活动角,如图书角、数学角、自然角、娃娃家等,活动区的数量也要相应的减少。除了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门厅等基本空间外,还要充分考虑利用各空间内部的建筑元素,如墙、门、窗、柱、台、墙面、天花板、地面等,如有的幼儿园在地面粘贴几何形体、动物脚印、数字、字母等导向标志或认知训练。
2.活动区的具体布局。活动区的布局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可以将幼儿的探索兴趣、经验、作品等作为区域活动布置的内容源泉,布置不要直接影响幼儿自由交,谈的展开。在布置时,还要根据各类活动的教育功能及特点进行规划,如美工区、科学区等应设立在光线明亮、环境安静的位置,音乐区、表演区等场地要宽敞些;还要注意动静分开,比如音乐区与绘画区要分开,以避免幼儿进行音乐时声音过大而影响到绘画区的活动,使其他幼儿难以集中精力。
3.区域环境创设的原则。①参与性原则。区域活动主要围.绕幼儿展开,幼儿是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其中,如:教师发展和引导幼儿的创意,对幼儿意见的尊重,教师对幼儿自主规划游戏空间的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及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与准备,幼儿参与游戏环境的管理等诸方面。②发展适宜性原则。在创设活动区域时,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适宜性,如:既要面向全体、符合幼儿年龄发展水平,又考虑到幼儿个体差异,符合不同幼儿发展的水平;要考虑到各班级的特色;既要让幼儿主动服从活动规则,又要能发挥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③因地制宜原则。室外活动区域大多采用统一规划,各班级轮流使用。室内活动区域要充分挖掘每个班级环境的无限活动资源,如: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与现成材料,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也能体现本园区的特色;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根据幼儿个性发展需要和各种活动的需要创设、扩展、延伸相应的环境。
三、合理投放活动区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参与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及兴趣特点投放材料。幼儿的兴趣爱好大部分取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不同年龄的儿童对玩具的需求是不同的。要根据各阶段儿童发展的身心需要及兴趣爱好,为儿童选择合适的玩具,才能让儿童在玩中学习和成长。如玩具的发放:小小班及小班主要以感觉运动类玩具为主,中班一般以象征性玩具为主,大班主要以规则性玩具为主。而超市购物、乘坐公交车等活动,主要在中班大班进行,如此可以锻炼幼儿的识数、交际能力。
2.根据教学计划及教育目标投放材料。在发放材料时,幼儿园要根据教学计划,按照班级规模配置各阶段必备的材料,但不是材料越多越好,过多的材料会使幼儿养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做事不集中不稳定的习惯,会形成喜新厌旧见异思迁的不良性格,也会养成浪费的习惯。
3.根据幼儿的安全卫生投放材料。我国在2003年发布了《国家玩具安全技术规范》(GB6675- -2003), 对玩具的材料、小零件、合理滥用、正常使用、形状、尺寸、强度、边缘、尖端、突出物、金属丝及连杆、弹簧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规定,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在享受玩具快乐的同时,远离危险。其他发放的材料,特别是废旧材料的发放也应如此,尽量确保安全,避免不安全因素。4.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投放材料。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水平,有些同龄幼儿,也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所以,在提供材料时,不能大而化之地搞统- -化, 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有符合自己水平的玩具,从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能更加健康地学习和发展,迈向更高的水平。
四、进行有效的指导
1.建立活动的规则。区域活动的组织,涉及到活动的编排、玩法介绍、规则制定、场地及材料准备等前期工作,在这些准备工作中,要积极鼓励幼儿参与到活动规则的制
2.适度的指导。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扮演的角色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的游戏中,对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方式是不一样的。如:幼儿在活动中无力解决或不断重复而无进展时,教师可在观察后进行指导;当幼儿需要玩伴、需要参与和引导、无所事事时,教师可在观察后参与幼儿活动;当幼儿专注、轻松快乐时,教师不易过多干预。又如:教师在感觉类活动、角色类活动、结构类活动、表演类活动、规则类活动中,其指导方式也是- -样的,有的需要参与式指导,有的需要材料指导,有的需要语言指导。
Ⅵ 怎么开展幼儿园的数学活动
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索是从问题开始的。只有当幼儿有了疑问,并产生寻求答案的愿望时,主动探究才可能会真正开始。问题可以说是数学探究的核心。因此,数学探索区活动要以有价值的问题贯穿始终,以推动幼儿不断解决问题,理解数学关系。
幼儿对数学关系的理解,是一个将外部动作逐渐内化和抽象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师要学会等待,不要拔苗助长,应当给幼儿充足的时间。
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师可以主动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以促进幼儿发展。何时应当等待,何时应当介入,要以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律为考量,以促进幼儿深入探究为目的。
Ⅶ 幼儿园数学区域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打电话的过程。
2、学会0-9的数字。
3、学会点数对应,并体会打电话的乐趣。
活动准备:
电话1部、号码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口袋里放着一部手机。
师:小朋友们,家里是不是只有你一个孩子呢?
幼:是/不是
师:大多数小朋友家里就他一个孩子。那么,要是在家里的时候想找小伙伴玩了,会怎么做?
幼:打电话/到他家里去玩/叫他来自己家里
师:嗯,说的对。可是,要怎么才能叫他来自己家里呢?或者我们要去他家里,也要先告诉他一声吧?
幼:对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幼:打电话。
师:真聪明。打电话多方便呀?现在呀,老师就要打一个电话
拨号,老师拨打,通话,挂上。
师:"老师刚才在跟谁打电话?听得出来吗?"展示拨打的电话号码
(2)师:这里有两张电话号码卡,一张是小男孩的,一张是小女孩的。可是,卡上没有数字,只有点。你们来告诉我是几个点好吗?
幼:好
按点认读。
师:现在我们都知道数字了,那么号码记录卡上小男孩家里电话是多少呢?把它们都写下来吧。
幼儿看点数写数字
(3)小女孩家里电话是多少?
看点数写数字
(4)师:那你们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呀?能告诉我吗?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
画点数,并对照点数写数字
2、幼儿交流经验:号码是多少?
(1)小朋友交流自己家电话是多少?
(2)请小朋友做打电话的游戏,拨打正确号码(用手做打电话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平时是怎样打电话的,现在小朋友们来试试吧。"
3、幼儿体验打电话的心情和乐趣。
全体幼儿一起复习一遍。
4、幼儿观察和记录。
师:我们知道了家里的电话,那么爷爷奶奶家还有外公外婆家的电话号码你们都知道吗?我们回家再去记下来吧。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因为电话是小朋友常见的而感兴趣的,所以整个过程孩子的热情高涨,兴趣很浓.积极参与整个活动,乐意的表现自己,达到了活动目标。
教学内容 :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教学目的:
1、使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大小.长短和高矮的含义,体会比较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2、使幼儿经过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大小长短和高矮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大小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大小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比较的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仪器: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解幼儿对实际生活中大小.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
二、新课导入
1、取出一把尺子,问:这把尺子长还是短?
2、当幼儿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分别拿出比它短和比它长的尺子,引起幼儿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
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新课教学
1、明确比较的要求。
(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
(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
(3)比较时,要把两种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
2、教学"大小长短"、" 高矮"。
(1)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比一比让幼儿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
3、练习
4、小结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大小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大小长短和高矮。
5、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较,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五、作业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
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 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自然结束。
活动目的: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能明确地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2.学习用数字对物体进行分类统计。
3.能有序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常规。
活动准备:
1.红、蓝两色水笔各一支;
2.“分衣服”材料:大小、颜色不一的“衣服“; “分纽扣”材料:大小、扣眼、颜色不一的“纽扣”若干份;
3.分类板、记录纸;
4.投影仪。
活动预设:
一、以“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郭老师开的商店进了一批新货,这批货又多又乱,请小朋友帮帮我,将这些东西分一分,好吗?
二、教师讲解层级分类和记录法
1.第一次分类并记录: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不同特征来进行第一次分类,并根据标志进行记录。
(2)师:这些衣服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可以怎么分?
师:我们将分好的衣服再按照它的特征进行记录(先数一数分出的物品有多少,在相应的记录纸上用数字记录并在上面画上标志)。
2.进行二级分类:
师:如果我要将这些衣服再进行分类,能不能再分?怎么分?(请幼儿进行分类,分好后教师进行记录。)
教师小结:像我们今天这样一层一层进行分类的方法就叫做层级分类。我们在分同一种东西的时候都可以根据它的款式、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多级的分类!
三、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学习层级分类:
师:我的商店里还进了一批的纽扣,也想请你们帮我分一分。小朋友们可以根据郭老师刚刚的方法,将这些纽扣一层一层进行分类,你们想想,看看有几种方法可以将这些纽扣进行分类整理!
师:我们分小组进行,每组2人,2个小朋友们可以先讨论,然后按商量好的方法帮我的纽扣进行分类。一人分一人进行记录,每分一层都要数一数有多少,在记录纸上用数字记录并在上面画上标志。(提醒幼儿记录好一种办法后可以在篮子里再拿一张记录表用另外一种方法进行分类记录。)
四、师幼一同评价操作情况:
师:请你说说你是按纽扣的什么特征来分的?怎么记的?
(请个别幼儿来介绍他的操作情况,引导全体幼儿对各组的统计表进行讨论,看看这些统计表是否能让别人清楚分的是什么、是按什么分的!)
五、结束延伸:
师:这些纽扣还能再分吗?怎么分?等等我们回班上一起来分分。
Ⅷ 数学怎样渗透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数学教育活动
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在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考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将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使幼儿能形象直观地实践相关内容。例如:小组长在分餐具的时候,问他“你们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小朋友已经分到了,还有几个没有分到?”,分碗、分汤匙、分蛋糕、分水果等,开发了幼儿一一对应的概念。“帮老师搬来4个小椅子”“拿来2个皮球”等,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有关数的知识,而且还可以满足幼儿的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为集体服务的习惯。
运动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让幼儿在运动游戏中学数学。如:“拍皮球”。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以及3以内的点数,“拍许多下”“拍三下”等改编后的体育活动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幼儿天性好动、好玩,游戏的性质符合幼儿的天性,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思维的积极性。
二、数学在各领域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教育
新《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中、游戏中。”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知识。幼儿在收放玩具时可引导他们学习排序;分点心和摆椅子时,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数量以及与小朋友的一一对应关系;幼儿在幼儿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通过教师引导,可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能力。
三、加强教学多元化设计
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水平,首先要融入创新意识,摒弃传统保守的落后思想,不断突破教学障碍,进而满足不同形式的教学需求。例如:在《敲铃》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听音记数能力;可以借助《小猫钓鱼》游戏训练幼儿的点数能力及观察力。
总之,教学设计应充分结合幼儿自身条件因材施教。只要我们选择适当的材料,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教学,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就能感受到幼儿数学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Ⅸ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步骤
一、明确区角游戏活动常规培养的意义
其实,一日常规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体现,所谓的常规,就是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应遵守的各项规则,可以有机地将教师的意图渗透其中,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行为,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活动权利,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二、明确开展区角游戏活动的时间
区角活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饭后活动”,主要是放在三餐之后进行,既让孩子们人人有事做,有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但是有些时候我们是可以灵活把控区角活动的时间。比如:遇到大风、下雨等天气,也可以有序的开展班级区角游戏活动;另外,它也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在美工、数学等集体教学活动中,个别孩子完成了自己的事情之后,老师就可以让这部分孩子到区角游戏活动中自选玩具操作,既避免了孩子们的等待现象,有关注到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因此,我们要做一个细心的老师,随机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关注到每个孩子的表现,真正发挥区角游戏活动的作用。
三、明确区角游戏活动的常规要求
具体形象性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往往从直觉的、具体的方面去辨别是非、理解事物。区角游戏活动中需要遵守哪些规则,该怎么做,在活动前就必须告诉幼儿,让幼儿心中有数。因此,在游戏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要对幼儿的行为提出具体的、合理的、坚持一贯的要求。一般可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前的要求:
1、进去游戏时要保持安静没回正确搬小椅子,并放在指定位置;
2、幼儿自选区域,持进出卡牌游戏。
(二)活动过程中要求:
1、操作时不能随便走动、不违规乱串区域、不争抢材料和区域;
2、请求帮助要说悄悄话,不能影响别人;
3、要爱护操作材料,轻拿轻放。
(三)活动后的要求:
1、游戏时听到指令信号结束游戏,要将进出卡牌放在相应的区域内;
2、结束后要将游戏材料物归原处,并收拾整齐。(可适当做一些隐性的指导)
对于此篇解读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文章定日更新,如对你有用别忘记关注我!
Ⅹ 请你结合所任教年龄段中谈谈第一个月主题订数学活动如何向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进
向区域活动环境创设进的方法如下:
1、投放满足数学发展需求的个性材料。
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发展需求,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对同一个操作材料,教师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操作方法。
2、设置情境材料。
游戏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活动之一,提高孩子在游戏中与教师和同伴的互动。因此,在数学区域活动环境中投放情境材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游戏、操作材料的兴趣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