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怎么做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09-22 00:15:39

1. 六年级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有哪些

画图,猜想尝试,列表,找特例等小学基本就这些吧

2. 请问六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检验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从而,深刻理解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检验,提高学习水平。
比如如何学好数学

一、学习数学的原则

数学是门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就教材而言,前面的内容往往是后面学习必备的基础,前面没有学好,肯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因此,学习数学必须遵循从基础学起,循序渐进,逐步扩展的原则。

二、学习数学的方法

学习数学必须多想多练,手脑并用。常见的方法有

1、及时归纳整理,使知识网络化

数学内容丰富,每学习一个阶段都要及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弄清知识的主干及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其形成清晰的网络,这样以便理解记忆运用。

3. 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怎么做教方法

嗯……我来教教你吧。
首先看例一:
这一部分主要叫我们的是替换,看例一这题,我们就要把六个小杯换成两个大杯,然后直接把原来大杯数量加上刚才替换过来的两杯,共三杯,那果汁总量除以三,等于240毫升。
换成小杯就更好算了,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加上原来的小杯量,共九个小杯,果汁总数除以9,等于80毫升。
这样就出来了,不是么。
例二部分主要教我们假设,
我们先假设他都是大船:10乘5=50(人)
那这个数减去全班的人数:50减42=8(人)
再算拿多的人数除以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做多少人:8除以(5减3)=4(只)
最后拿船的总只数减去小船只数:10减4=6(只)
这样就出来了

4. 六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怎么做教方法

嗯……我来教教你吧。
首先看例一:
这一部分主要叫我们的是替换,看例一这题,我们就要把六个小杯换成两个大杯,然后直接把原来大杯数量加上刚才替换过来的两杯,共三杯,那果汁总量除以三,等于240毫升。
换成小杯就更好算了,把一个大杯换成三个小杯,加上原来的小杯量,共九个小杯,果汁总数除以9,等于80毫升。
这样就出来了,不是么。

例二部分主要教我们假设,
我们先假设他都是大船:10乘5=50(人)
那这个数减去全班的人数:50减42=8(人)
再算拿多的人数除以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做多少人:8除以(5减3)=4(只)
最后拿船的总只数减去小船只数:10减4=6(只)

这样就出来了

5. 1-6年纪所有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适用于那些题目

1.图纸2。列举策略3。模拟操作策略4。推理策略

四个列表、四个绘图、五个枚举、五个倒置、六个替换和六个转换

列表策略、枚举策略、假设策略、转换策略、替换策略和反向策略

6 ;6308=240 820=160

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解题策略是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形成和积累的,学生需要不断内化自己。根据问题的难度,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分为一般策略和特殊策略。

一.总体战略

有些问题的定量关系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基于生活经验或者通过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过程直接解决问题。

1.活着。生活化是指通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当经常用来学习新知识时,关键是给学生展示解题过程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和解题后的方法。比如你学习《最大公因数》,首先出示你的问题:老师最近买了一个车库,长40分米,宽32分米,想在车库的地板上铺方形地砖。如果你想让地砖边长是整分米,铺地砖的时候不用剪,那地砖你有多少选择?如果你想买最少的块数,应该买哪个?因为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熟悉,一般认为地砖边长应该是40和32的公因数,公因数最大时买的块数最少。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要找出40和32的因素。然后让学生梳理解题过程,指出什么是共同因素,什么是最大的共同因素,如何找到共同因素和最大的共同因素。

2.数学化。数学化是指通过与学生现有知识建立联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在实际解题中经常用到的时候,关键是让学生在解题前知道要用什么知识和方法。比如学习《长方形周长》,当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周长(长和宽)2的时候,给他们看:小明绕着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走,他走了多少米?首先让学生明确“总共走多少米就是找到矩形周长”,然后思考“如何找到矩形周长”,“找到矩形周长要知道什么”,最后展示“长50米,宽20米”的信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纯数学。纯数学是指通过分析和利用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当它经常被用来学习与旧知识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时,关键是要在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和现有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比如你研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先展示一下老问题:水泥厂2月份生产水泥8400吨,比2月份多25。三月份生产了多少吨水泥?学生认为:因为2月份增加几吨,3月份增加几吨,2月份增加几吨(125),8400 (125)。再秀新问题:水泥厂2月份生产水泥8400吨,比2月份少25。三月份生产了多少吨水泥?让学生说说这两类问题的异同,因为这两类问题本质上是相关的,所以老师只需要在两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学生就可以通过迁移的方式独立解决新的问题。他们认为:因为2月份减了几吨,3月份减了几吨,2月份减了几吨(125)。

二、特殊策略

有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往往需要一些特殊的解题策略来突破困难,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顺利解决问题。小学生常用且容易接受的特殊策略有七种:

1.列表的策略。这种策略适合解决“信息复杂难懂,信息之间关系模糊”的问题。它是一种“将信息中的信息列在表格中,观察问题的情况并使之合理化,然后找到解决方案”的策略。比如研究PEP第7卷《烙饼中的数学问题》时,为了研究煎饼数量与煎饼时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列表策略,如图所示。在使用这一策略时,我们应该注意:1)引导学生完成填写表格的过程;2)引导学生理解量的关系;3)启发学生用表格整理解题思路,谈谈自己的发现,感受函数关系。

2.绘画策略。这种策略适合解决“更抽象、更形象化”的问题。是一种“用简单的图表直观地表现问题的意义,有条不紊地表达数量关系,发现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策略。比如学习人教版第5卷《搭配问题》时,为了更直观、更有条理地解决问题,可以采用作图策略,如下图所示。在使用这一策略时,要注意:1)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体验和学习方法;2)绘图前请询问数量关系;3)绘图要与数量关系相统一。

3.列举策略。这种策略适合解决“按列难解决”的问题,是一种“按顺序思考事物的可能性,一一列举,以某种形式整理出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的策略。比如学习PEP第3,《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卷时,为了避免重复和遗漏,可以采用枚举策略,如下图所示。使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1)枚举时要有条理地思考,以免重复或省略;2)设计的教学活动应包括几个主要环节,如“触发需求——、填表、枚举——、反思方法——、感受策略”;3)在反思中积累枚举技巧,引导学生组织、总结、交流。

4.替换策略。这种策略更适合解决“条件关系复杂,无直接解”的问题。它是一种“用一个相等的数值、数量、关系、方法和思想代替和转化另一个数值、数量、关系、方法和思想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在学习PEP第6,《等量代换》卷时,为了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可以采用替换策略,如下图所示。使用这种策略时要注意:1)把握置换的思路,提出假设并进行置换,分析置换后的数量关系;2)掌握更换方法,找到更换依据,在题目中注明更换过程;3)抓住置换的关键,明确置换什么,掌握置换后的数量关系。

5.转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适用于解决“把数学问题变成已解决或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的问题。是“把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把新的问题变成已解决的问题”的策略。例如,学习人教版第11卷配》时,为了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新问题就可采用转化策略,如右图。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突出转化策略的实用价值,精心选择数学问题;(2)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把新问题、非常规问题分别转化成熟悉的、常规的且能够解决的问题;(3)在丰富的题材里灵活应用转化策略,提高应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6.假设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运用于解决“一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的问题,它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推算,对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策略。如学习人教版第11册《鸡兔同笼》时,为了能使隐蔽复杂的数量关系明朗化、简单化就可采用假设策略,如右图。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合理的假设;(2)要弄清楚由于假设而引起的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并作适当调整;(3)根据一个单位相差多少与总数共差多少之间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7.逆推的策略。这种策略主要运用于解决“已知‘最后的结果、到达最终结果时每一步的具体过程或做法、未知的是最初的数量’这三个条件”的问题,它是“从题目的问题或结果出发、根据已知条件一步一步地进行逆向推理,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至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如解决右图中的类似问题时,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条件、更好地解决问题就可以运用逆推策略。运用此策略时要注意:(1)在铺垫式叙述时不要有任何暗示,不到最后不要得出结论;(2)在每一处的叙述中都要能为最后的结论服务;(3)在向前推理的过程中,每一步运算都是原来运算的逆运算;(4)这类问题还可以用画线段图和列表的方法来解决。

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如何分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理解常用策略的本质、把握每种策略的运用范围和要点,更快、更好地解决问题。

6.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

故事:电脑播放曹;中称象动画。

提问:曹;中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

小结: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内化替换策略

1.出示问题,补充条件。

电脑动画出示情境:曹操得胜归来,要把珍藏的720毫升美酒分给几个儿子。将这些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多数学生会发现缺少条件。)

(2)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应该补充什么条件,再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补充的条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重点整理、呈现以下内容:

①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倍。

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③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毫升。

④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毫升。

【例题直接给出了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而此处呈现的情境改编了例题,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缺少条件并补充条件。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将自然地聚焦到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上。这样的情境能为学生学习替换策略提供空间和机会,使替换的策略呼之欲出,又非常自然。】

(三)体验策略,解决问题

1.倍数关系。

(1)补充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讨论:这个条件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现有的条件,能解决问题吗?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整理出来,在纸上画一画替换的过程,并算一算大杯、小杯的容积各是多少。

(3)教师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替换的、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4)如果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只想到了将大杯换成小杯、将小杯换咸大杯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替换方法?

【研究数学问题的方式要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给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起来,思维才会活起来。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生活中换的经验,让学生借助画一画、算一算,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替换策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

(5)强调检验。教师指出,把6今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或者把1个大杯替换咸3个小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还须要检验。强调检验时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本课教学任务较重,检验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二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中应该倡导和培养的。考虑到本环节要检验的有两个等量关系,在此多花一点时间和学生共同完成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6)对比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大杯换成小杯和把小杯换成大杯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引导学生得出:它们都是先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再解决问题;在替换过程中,要抓住等量关系进行替换;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接受新知,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本环节反复强化替换策略,让学生通过交流、画图、演示,对比、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替换策略的妙处,经历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相差关系。

(1)补充条件: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60毫升。讨论:补充这个条件后,和刚才的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还能用替换策略解决吗?如果把1个大杯替换成1个小杯,倒酒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换杯的过程。

(3)提问:将1个大杯换咸1个小杯,少装多少毫升酒?7个小杯,一共装了多少毫升酒呢?每个小杯可以装多少毫升酒?每个大杯呢?怎样列式?

(4)思考:还有其他替换方法吗?如果把6个小杯替换咸6个大杯,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多少毫升酒?7个大杯一共能装多少毫升酒?每个大杯、小杯分别能装多少毫升酒?怎样列式?

【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让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替换更合适进行体验,然后借助电脑动画演示替换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思考:怎样检验替换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无论是将大杯替换成小杯,还是将小杯替换成大杯,都是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在替换时,要考虑总容量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

【在两个相差关系的量之间进行替换时,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什么替换以后总量变化了、总量是怎样变化的。教师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能引起学生关注替换后总容量的变化,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实物杯子摆一摆、在纸上画一画具体的替换过程,然后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替换。】

(四)学以致用,应用替换策略

1.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l杯牛奶的钙含量。每块饼干的钙含量是多少毫克?l杯牛奶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同样是达能饼干,包装也有不同。2个同样的大袋和5个同样的小袋里一共装有75片达能饼干。每个大袋比小袋多装20片,每个大袋和小袋各装多少片饼干?(学生解答完后,集体讨论(75+205)(2+5)、(75-202)(2+5)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替换过程。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电脑展示替换过程。)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应用替换策略,进一步体会替换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沟通替换操作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建立用替换策略解决某些问题的模型。只有真正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并对策略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领悟,才有可能更好地借助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五)总结提升,拓展替换策略

1.组织学生回顾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并举出生活中用替换法解决问题的实例。

2.展示教师收集的问题:

①啤酒促销,3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

②集齐若干个百事可乐瓶盖可以换明星海报、CD架、水壶、明星T恤衫和游戏卡等。

③肯德基20周年庆典,举办从电子杂志中找拼图换取电子优惠券活动。

【空瓶回收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展替换策略的内涵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可以用替换,具体的物品也可替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替换策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替换的策略,学会根据题中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相差关系,用替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动画引入,学生续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通过为小明调换商品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3.揭示课题,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学习替换策略。

出示例题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题意,弄清条件与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

2.引发思考,激起尝试的欲望。启发提示:这里6个小杯和1个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两个问题,能直接求吗?能否将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两个量与总量720毫升的关系转化成其中一个量与总量的关系呢?

(二)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先议一议怎样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再尝试列式计算。

(三)汇报尝试情况,归纳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讲一讲每步式子的意义。

借助媒体演示总结:

1.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

2.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换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几个大杯呢?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个大杯。可以先求出每个大杯的容量。

(四)检验。师引导: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

①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是否等于720毫升;

②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检验过程)

总之,检验时要看所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五)小结:替换的关键就是把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得出依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果汁总量不变、杯子的数量变了。

(六)学习依据相差关系进行替换。将例1中大、小杯的倍数关系改为大杯比小杯多20毫升你还会替换吗?

1.议一议,这时还能不能替换?

2.讨论如果将7个杯子全看作小杯(或大杯)果汁的总量还是720毫升吗?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

3.试列式解答。

4.小结与例一不同之处:根据大小杯的相差数进行替换时,总量变了,杯子数没有变。

三、拓展应用,巩固运用替换策略。

1.溜冰场:智力填空(分别用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①○+○+○+△+△=14,△=○+○

○=()△=()

②☆比○多1,☆+○+=10

○=(),☆=()

2.试一试:三种量间倍数关系的替换题(图略)

3.练一练:

①练习十七第1题巩固据倍数关系进行替换。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尝试口头列式解答,并反馈。

②教材例1后练一练巩固据相差关系进行替换。

读题,弄清题意;集体分析,说出不同的替换方案;试列式解答并反馈。

四、总结反思,优化替换策略。

1.今天学习了一种新策略是什么?运用替换这一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你觉得需要注意些什么?(学生总结反思)

2.师点一点:替换的策略就是将要求的某一问题用另一个问题替代。用替换策略解答的题目特征及替换时的注意点。

7.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方法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在《综合基础训练》(数学)上说: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多种,我们经常用到的有:列表,枚举,倒推,画图,替换,假设,转化等 (要多给点)

8. 小学数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那种假设法怎么做啊(不是用方程)。。。急,明天考试

假设所有动物都是6只脚 16个动物16*6=96
118-96=22只脚 剩下的都是蜘蛛多出的两只脚 22÷2=11只蜘蛛
16-11=5 蜻蜓和蝉共5只
假设蜻蜓和蝉都去掉一对翅膀 20-5=15
还剩的翅膀就是蜻蜓的 所以就是蜻蜓数目
你的数据不对,思路大致就是这样

阅读全文

与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