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请问一年级的数学学的都是什么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10以内的加减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上下前后左右这些位置关系。简单的图形。
一年级语文上册学:拼音(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生字。
❷ 一年级数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学习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计划本身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作用,计划对学习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制定好的 学习计划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一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点
方法 一: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
方法四:
“多减加补”13-9=13-10+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1=10,再把13-10+1=4。
方法五: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知识点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学习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习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平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 说说 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精心规划数学活动
新课标特别偏重:“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践问题笼统成数学模型并进行阐明与运用的进程”,重视数学常识的构成进程是当时数学课题改造的一个重要理念。
为了让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常识、经历走进学习活动,自动建构、了解数学概念,取得数学办法,取得根究数学的领会,增进学好数学的决计,
例如“1~5的知道”,教材先表现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数,接着让学生经过摆小棒进一步领会数的基数意义;知道物体和图形,教材先以“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进步学生对物体形状的直观知道,接着出现立体图形引出物体形状的称谓。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常识描绘地址的日子空间……在 教育 中,需求以教材供给的底子资料和学习活动条理,为学生规划查询、操作、考虑、沟通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常识构成的进程。
例如教育“1~5的知道”时,由学生去过公园或动物园的事例,创设“去野生动物园”的情境,先请学生查询、了解有哪些心爱的动物,再请学生把查询和数的作用通知组内的小伙伴,讲给全班同学听,学生经过查询、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从实践国际中笼统出1~5各数。接着,让学生依据数摆出小棒,或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卡片来摆。学生在着手操作中把笼统的数详细化,加深对1~5各数的基数意义的了解。学生经过看、数、说、做各项活动知道1~5各数,经历了数概念的构成进程。学生不只领会数的发作和作用、加深对数概念的了解,而且尝试用数学眼光看周围事物,并取得成功的领会,增进学好数学的决计。
一年级数学基本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一年级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总结
★ 各年级数学学习方法大全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与知识点总结
★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学习
★ 小学各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❸ 初中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有哪些
如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4、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❹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课堂临时报佛脚,不如 课前预习 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勤奋都是最好的 学习 方法 ,没有之一,书山有路勤为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七年级数学 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 一年级数学 上册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0或ax+b0,(a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概率
一、事件:
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100%(或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
二、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
1、概率: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P来表示,P(A)=事件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1之间,记作0
三、几何概率
1、事件A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全表示),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A)=SA/S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
2、求几何概率:
(1)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
初一 数学学习方法
一预习
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预习中,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二听讲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三复习
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考点,并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
四作业
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但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更不要打“题海战术”。
五 总结
这一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在学完一段知识或做了一道典型题后可总结:总结专题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卡壳的地方;总结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总结题目的“陷阱”设在哪里及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想法。
如何挑选及处理习题
一市面上的习题集数不胜数,大多数的习题集互相抄袭,漏洞百出,使同学在练习的过程中费时费力。我认为历的考试真题是的习题,它紧扣考试大纲,难度适中,不会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同时也使同学们紧紧的把握考试的方向,少走弯路。
二有的同学喜欢“题海战术”拿题就做,从不总结,感觉作的越多,成绩越高。这是学习数学的弊端之一。
要记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作题是必不可少的,但作完每一道题都要认真的 反思 ,这道题的考点是什么,这道题的解题方法有多少种,哪种方法最简便,对于作错的习题要反复的思考,找出错误的原因,确保该知识点的熟练掌握。
三很多同学喜欢作偏题,难题。但却疏忽了对书本中的定义,概念及公式的理解。从而导致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基本题”失误的现象。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练习中,要对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深刻的理解,找出可能出现的考点,陷阱。在考试中则要做到“基本题全作对,稳作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即使错了不后悔。”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苏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 初一数学知识点上册苏教版
★ 初一数学探索平行线的性质知识例题
★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 苏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
★ 七年级学习方法指导
❺ 初中一年级数学会有哪些内容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整式
整式的加减12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2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整式的乘法123
平方差公式12
完全平方差公式12
整式的除法12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余角与补角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2
平行线的特征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认识百万分之一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2
世界新生儿图
❻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有哪些章节一人教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观察与思考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
1.5 有理数的乘方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1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 整式
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
2.2 整式的加减
信息技术应用 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2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实验与探究 无限循环小数化分数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3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阅读与思考 几何学的起源
4.2 直线、射线、线段
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
4.3 角
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数学活动
小结
复习题4
❼ 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初中一年级上册数学目录
初中数学知识点
京教版 七上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一 我们周围的图形世界
1.1生活中的图形
二 走进“数”的世界
1.2 我们周围的“数”
三 现代计算工具简介
1.3 计算工具的开发
1.4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第二章 对数的认识的发展
一 对有理数的认识
2.1 负数的引入
2.2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3 相反数和绝对值
二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2.4 有理数的加法
2.5 有理数的减法
2.6 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7 有理数的乘法
2.8 有理数的除法
2.9 有理数的乘方
2.10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11 有效数字和科学计数法
2.12 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等式和方程
3.1 字母表示数
3.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3.3 等式与方程
3.4 等式的基本性质
二 一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法
3.5 一元一次方程
三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3.6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四章 简单的几何图形
一 对图形的认识
4.1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4.2 某些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3 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二 直线、射线、线段
4.4 点、线、面、体
4.5 直线
4.6 射线
4.7 线段
三 角
4.8 角及其表示
4.9 角的分类
4.10 角的度量
4.11 用科学计算器进行角的换算
4.12 角平分线
四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4.14 相交线与平行线
4.15 用计算机绘图
京教版 七下
第五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5.1 不等式
5.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不等式的解集
5.4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5.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
第六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6.1 二元一次方程和它的解
6.2 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6.3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4 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6.5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第七章 整式的运算
7.1 整式的加减法
7.2 幂的运算
7.3 整式的乘法
7.4 乘法公式
7.5 整式的除法
第八章 观察、猜想与证明
8.1 观察
8.2 实验
8.3 归纳
8.4 类比
8.5 猜想
8.6 证明
8.7.1 余角、补角
8.7.2 对顶角
8.7.3 平行线
第九章 因式分解
9.1 因式分解
9.2 提取公因式法
9.3 运用公式法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0.1 总体与样本
10.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0.3 数据的表示
10.4 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
10.5 平均数
10.6 用科学计数器求平均数
10.7 众数
10.8 中位数
京教版 八上
第十一章 分式
11.1 分式
1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11.3 分式的乘除法
11.4 分式的加减法
11.5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
第十二章 实数和二次根式
12.1 平方根
12.2 立方根
12.3 用科学计算器开方
12.4 无理数与实数
12.5 二次根式及其性质
12.6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12.7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第十三章 三角形
13.1 三角形
13.2 三角形的性质
13.3 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3.4 全等三角形
13.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3.6 等腰三角形
13.7 直角三角形
13.8 基本作图
13.9 逆命题、逆定理
13.10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
13.11 勾股定理
13.1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四章 事件与可能性
14.1 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14.2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4.3 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京教版 八下
第十五章 一次函数
15.1 函数
15.2 函数的表示法
15.3 函数图象的画法
15.4 一次函数和它的解析式
15.5 一次函数的图象
15.6 一次函数的性质
15.7 一次函数的应用
第十六章 四边形
16.1 多边形
16.2 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6.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6.4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16.5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16.6 中心对称图形
16.7 梯形
16.8 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
第十七章 一元二次方程
17.1 一元二次方程
17.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列方程解应用问题
第十八章 方差与频数分布
18.1 极差、方差与标准差
18.2 用计算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
18.3 频数分布表与频数分布图
京教版 九上
第十九章 相似形
19.1 比例线段
19.2 黄金分割
19.3 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
19.4 相似多边形
19.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9.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9.7 应用举例
第二十章 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20.1 二次函数
20.2 二次函数的图象
20.3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20.4 二次函数的性质
20.5 二次函数的一些应用
20.6 反比例函数
20.7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
第二十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21.1 锐角三角函数
21.2 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1.3 用计算器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21.4 解直角三角形
21.5 应用举例
第二十二章 圆(上)
22.1 圆的有关概念
22.2 过三点的圆
22.3 圆的对称性
22.4 圆周角
第二十三章 概率的求法与应用
23.1 求概率的方法
23.2 概率的简单应用
京教版 九下
第二十四章 圆(下)
24.1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24.2 圆的切线
24.3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24.4 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变换
25.1 平移变换
25.2 旋转变换
25.3 轴对称变换
25.4 位似变换
第二十六章 投影、视图与展开图
26.1 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26.2 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26.3 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第二十七章 探究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
27.1 探索数学问题的一些方法
27.2 探索数学问题举例
第二十八章 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
28.1 数学应用的一般思路
28.2 数学应用举例
❽ 初中一年级上学期的数学 有什么知识 学了什么 (详细)
我是初中数学教师,初一上学的知识主要有:有理数的运算。数轴,用字母代表数,图形的认识(主要就是三视图),解方程和利用方程解应用题,近似数。初一的知识比较基础,除了数轴和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稍微难点外,其余的都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特别注意一点的是,很多同学在有理数的计算方面容易出错,因此,计算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哟!
❾ 初中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你确定你要?
好吧,给你
初一数学概念
实数:
—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有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无理数:
无理数是指无限不循环小数。
自然数:
表示物体的个数0、1、2、3、4~(0包括在内)都称为自然数。
数轴:
规定了圆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相反数: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绝对值: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圆点的距离称为a的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数学定理公式
有理数的运算法则
⑴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⑵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⑶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⑷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角的平分线:从角的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能把这个角平均分成两份,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数学第一章相交线
一、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并且有一条公共边,这样的角叫做邻补角。邻补角是一种特殊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角,即邻补角一定是补角,但补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二、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因此对顶角也可以说成“把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而形成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三、垂直
1、垂直:两条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记做a⊥b
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
2、垂线的性质:
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画法:①一靠(已知直线)②二过(定点)③三画(垂线)
4、空间的垂直关系
四、平行线
1、 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记做a‖b
2、 “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 同位角:“同方同位”即在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② 内错角:“之间两侧”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
③ 同旁内角“之间同旁”即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
3、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①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③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④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⑤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5、 平行线的性质:
①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②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③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6、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7、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五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说明:①、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改变图形的位置;②“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意味着“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沿着同一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这也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为平移的关键。③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2、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其实这些网上都有的,不过还是祝你学有所成吧。
❿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什么
你是哪个省的,各省好像学的不一样,有人教版,青岛版,江苏版,北师大版,不过大体都差不多,刚开始就是适应,加数数,2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数小棍去算!主要是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