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高中数学说课怎么写

高中数学说课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09-22 07:38:49

A.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高中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标指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本着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对教学设计加以说明。

数学本质:

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用解析式不易解决,转而由“形”——图象突破,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分类讨论,通过研究两个具体的指数函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象发现指数函数的图象规律,从而归纳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经历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出指数函数的一般性质,从而对指数函数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1》第二章2.1 .2节的内容,研究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将指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之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它既是对函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又是今后学习对数函数与幂函数 的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对抽象的指数函数及其图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情况,确定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由图象得出的性质为本节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难点是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发现过程。

为此,特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接性目标):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能根据单调性解决基本的比较大小的问题.

2)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

3)情感目标(可持续性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的关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体会研究函数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学习过程;体验研究函数的一般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对称美、简洁美。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

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

学情分析:

由于我所教学生数学的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一部分是较好的,但整体是水平参差不齐。高一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能够勇于表现自我,展现自我,愿意合作交流。但在思维习惯上与方法上还有待教师引导。

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问题1.

学生能够从具体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模型但对于指数函数的定义中底数的取值范围和指数函数形式的判断有困难。

教学策略:

类比着二次函数,对于底数的范围的取值,引导学生回顾指数幂中当指数为全体实数时,底数怎样取值才能一直有意义,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底数能否取负数、正数、0、1?从而得到底数的范围。

学生对: 1)y=-3x 2)y=31/x 3) y=31+x

4) y=(-3)x 5) y=3-x=(1/3) x

几种形式的函数的判断,加强对指数函数形解析式的理解和辨别:

问题2.

学生初中阶段就接触过函数,但对于学生而言,指数函数是完全陌生的函数。学生列表时,数值的选取上可能会少取或是数值的选取不能照顾到全体实数,画图时,又容易受以前学过的函数图像的影响,把指数函数的图像画成已经学过的图像的形象。

教学策略:在列表格时自变量的取值以及如何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的问题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类比学过的函数图形的画法,引导学生画图,画完图后,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位同学的图像,由全班同学进行提出意见纠错来补充画图的不足。

另外为了让学生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指数函数的图像,来画出底数不同取值范围内的的草图,以便于探究性质。

问题3.

函数定义给出后,底数a如何分类讨论的情况学生难以做到,如果处理不好,这对于指数函数质探究时的分类讨论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学策略:在定义中对于底数的取值范围的讨论后,得出了底数a>0且a≠1。此时,在数轴上把a的范围表示出来,这样学生很容易从数轴上的区间图看出底数分为两类情况进行讨论。这样为指数函数质探究时的分类讨论埋下了伏笔。

问题4 .

通过两两个具体的特殊的指数函数图像,来探究得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如何使学生能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种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思想的领会,如何完成?

教学策略: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画出了底数大于1的和底数在0到1之间的`若干个不同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展现不同的底数的变化时图像的不同情况,从而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问题5.

指数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后接触到得第一个具体函数,学生可能找不到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方向.

教学策略:在这部分的安排上,我更注意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即应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探索一个具体函数。

问题6.

学生得到的性质特点可能是杂乱的,如何梳理突出主要的性质?

教学策略:在学生识图、用图、合作探究的过程后,利用两个表格的填写,让学生感受由图象特征来得到函数的性质的过程。表格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性质与特点。

五、教法分析:

为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本节课拟采用直观教学法、启发发现法、课堂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引导点拨,以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让学生始终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

六、预期效果分析:

1、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亲身经历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

2、简单实例的引入,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从得出指数函数的模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最近发展区。

3、 而作业中完成指数函数性质的探究报告,弥补课堂时间有限探究和展示的局限性,带领学生进入对指数函数更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之中,从而达到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4、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是自觉主动地发现结果,对所学知识应该能够较快接受。因此,我认为可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

B.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

高中数学不像初中数学那么简单,怎样说课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所学的知识呢?接下来我为你推荐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一起看看吧!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一)指数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及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同时也为今后研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重点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性质及应用,难点定为指数函数性质的发现过程及指数函数与底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掌握指数函数图像、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严谨科学态度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深刻。因此思考问题片面不严谨。

2、教法分析:基于以上学情分析,我采用先学生讨论,再教师讲授教学方法。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用教师的讲授来纠正由于学生思维过分活跃而走入的误区,和弥补知识的不足,达到能力与知识的双重效果。

3、学法分析

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给出的实际例子,使他们发现指数函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再根据高一学生爱动脑懒动手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描点画图,画出指数函数的图像,继而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问题1: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 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 与 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 与 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

问题2: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

学生回答:①对折的次数 与所得的层数 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②对折的次数 与折后面积 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张面积为1),得出结论

问题3:《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学生回答:写出取 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 与 的函数关系式。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① ②

(2)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中存在这样的指数函数模型,便于学生接

受指数函数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设计意图:充实实例,突出底数a的取值范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函数 分别以 的数为底,加深对定义的感性认识,为顺利引出指数函数定义作铺垫。

(三)新课讲授

1.指数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的含义:

设计意图:为 按两种情况得出指数函数性质作铺垫。若学生回答不合适,引导学生用区间表示:

问题:指数函数定义中,为什么规定“ ”如果不这样规定会出现什么情况?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这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难点,采取学生自由讨论的形式,达到互相启发,补充,活跃气氛,激发兴趣的目的。

对于底数的分类,可将问题分解为:

(1)若 会有什么问题?(如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若 会有什么问题?(对于 , 都无意义)

(3)若 又会怎么样?( 无论 取何值,它总是1,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师:为了避免上述各种情况的发生,所以规定 。

在这里要注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

设计意图:认识清楚底数a的特殊规定,才能深刻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是R;并为学习对数函数,认识指数与对数函数关系打基础。

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指数函数的定义是形式定义,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才行,然后把问题引向深入。

1:指出下列函数那些是指数函数:

2:若函数 是指数函数,则

3:已知 是指数函数,且 ,求函数 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 :加深学生对指数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下列指数函数的图象

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思考如何列表取值?

教师与学生共同作出 图像。

设计意图:在理解指数函数定义的基础上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关键在于弄清底数a对于函数值变化的影响。对于 时函数值变化的不同情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必须利用图像,数形结合。教师亲自板演,学生亲自在课前准备好的坐标系里画图,而不是采用几何画板直接得到图像,目的是使学生更加信服,加深印象,并为以后画图解题,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打下基础。

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函数 的图象,观察分析图像的共同特征。由特殊到一般,得出指数函数 的图象特征,进一步得出图象性质: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图像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尽量由学生自主得出性质,以便能够更深刻的记忆、更熟练的运用。

师生共同总结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边总结边板书。

特别地,函数值的分布情况如下:

设计意图:再次强调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底数a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函数值的分布情况,深刻理解指数函数值域情况。

(四)巩固与练习

例1: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值的大小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指数值的特征,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1)(2)两题底相同,指数不同,(3)(4)两题可化为同底的,可以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大小。

(5)题底不同,指数相同,可以利用函数的图像比较大小。

(6)题底不同,指数也不同,可以借助中介值比较大小。

例2:已知下列不等式 , 比较 的大小 :

设计意图:这是指数函数性质的简单应用,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加深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又掌握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你能将指数函数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结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布置作业

1、练习B组第2题;习题3-1A组第3题

2、A先生从今天开始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承担如下任务:第一天给A先生1元,第二天给A先生2元,,第三天给A先生4元,第四天给A先生8元,依次下去,…,A先生要和你签定15天的合同,你同意吗?又A先生要和你签定30天的合同,你能签这个合同吗?

3、观察指数函数 的图象,比较 的大小。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二)函数及其表示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你们好!

我今天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函数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I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2.2函数的表示方法,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以及应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教材所处低位和作用

学习函数的表示,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涉及的问题,而且是加深理解函数的概念的过程。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面可以使函数在数与形两方面的方式表示,因而使得学习函数的表示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方法的重要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

2. 能够恰当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借此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三种方法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因为学习本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方法)

难点: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因为恰当比较难把握)

四、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学生为主,教师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体现“分析”——“研究”——“总结”的学习环节,并以多媒体为教辅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尝试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也完成情感目标的教育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引入定义表示法,这节课将更深入的了解、探讨这三种表示方法,先回顾函数解析法,图像法,列表法的定义;并给出一些众所周知的例子。例如,解析法:一次函数y=kx+b,二次函数y=ax2+bx+c等,图像法:我国人口出生率变化曲线等;

列表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格等体会函数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丰富了血生学习方式

问题情境例1.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x(x∈{1,2,3,4,5})个笔记本需要y元.试用三种表示方法表示函数y=f(x).

从简单的例题入手,初步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重点是让学生明白:确定函数定义域是非常重要的;函数的图像并不是只能为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和孤立的点组成,这里的函数图像则由一些孤立的点组成,从而加强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认识

问题情境例2下表是某校高一(1)班三名同学在高一学年度六次数学测试的成绩及班级平均分表。请你对这三位同学高一年度的数学情况作一个分析

王伟同学的成绩

98,87,91,92,88,95

张城同学的成绩

90,76,88,75,86,80

赵磊同学的成绩

68,65,73,72,75,82

班级平均分

88.2,78.3,85.4,80.3,75.7.82.6

让学生学会选择性的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先让学生分别用三种函数表示方法试试看,即可见这题最好是通过图像进行分析;通过不同的分析法,更能突出“形”的优势,并让学生明白并不数所有的函数都能解析法表示

问题讨论观察前面两个例子,说一说三种表示法各自的优点?通过实例展示,对学生来说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是比较轻松的,但对于三种表示法的优点,学生未必能够准确的描述,通过学生讨论与教师的评价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考察同学的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其中三种函数表示方法各自的优点回顾整理这节课所学知识,能够是知识更加的料理分明,便于记忆

布置作业课本P23习题1,3,4;

2(选作)学生经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法,有待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因此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留给课后自主探究,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又有余力的学生有发挥空间,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实际遵循新课标过程的基本理念:发展学生的教学应用知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体会用数学的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八、板书设计

函数的表示方法

一、知识回顾

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像法:

三、强化新知

例3:

例4:

四、小结及作业

高中数学优秀说课稿(三)函数与方程

教材分析:

函数作为高中的重点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与其他数学内容有着有机联系。课本选取探究具体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其对应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横轴的交点的关系作为本节内容的入口,其意图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环境中发现新知识,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本节设计特点由特殊到一般,由易到难,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体现的数学思想是“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充分体现了函数图像和性质的应用。因此把握课本要从三方面入手: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认知规律,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情分析:

1、现有知识储备:(1)常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常见方程的解法;(3)函数的图像变换

2、现有能力特征:具有一定归纳、概括、类比、抽象思维能力

3、现有情感态度对高次或超越方程的解法具有强烈求知欲和渴望探究的积极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零点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零点

(2)理解方程的根和函数零点的关系

(3)理解函数的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能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在今后学习中利用这一规律探索更多的未知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函数思想的意义及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掌握方程解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方程解的存在性的判定。

重、难点突破措施:

(1)由熟到生,以情激人

创设情境中,由熟到生解方程开题,扣人心弦,层层探究,步步为营,丝丝入扣,激发热情。

(2)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通过简单实例,数形结合,探究总结规律;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突破重难点。

(3)合作探究,分层提高

利用合作探究、分层训练和分层作业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引入:

方程和函数是中学代数的重要内容。在初中我们曾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掌握了一些方程的求解公式。实际上绝大部分方程没有求解公式,那么我们如何来解方程的根呢?比如说解方程?

学生会从函数的单调性的角度提出无实数解。教师点题:方程的解和函数的性质有重要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问题。书写标题

二、探究新知:

(一)、 探究活动一:填空——

①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②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③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结论一:函数与轴交点的横坐标是相应方程的根

思考:对于一般的函数与方程是否也有上述的结论成立呢?

④ 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⑤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⑥方程的解为 ,函数的图象与 x 轴有 个交点,坐标为 .

结论二:

(二)定义:函数的零点——我们把函数的图像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称为这个函数的零点 思考:函数y=f(x)的零点、方程f(x)=0的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三者有什么关系?

结论二:函数的零点函数图像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方程的解

巩固练习1 :求下列函数的零点.

小结::求函数的零点的方法,强调化归与转化的思想

(三)探究活动二:(2)解方程: ,

说明:学生解不出方程的根,但也不能判定方程是否无根,教师引入下一个课题:如何判断一个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有解呢?

探究:观察二次函数的图像:

在[-2,1]上,我们发现函数f(x)在区间(-2,1)内有零

点x= _____,

f(-2)____0, f(1)____0得到f(-2)·f(1) ______0

(2)在[2,4]上,我们发现函数f(x)在区间(2,4)内有零点

x= _____

有f(2)____0, f(4)____0得到f(2)·f(4) ______0

思考: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的符号情况,与函数零点是

否存在某种关系?

(3):给出的图像,进一步深化认识

总结:方程的解的存在定理:若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图像是连续曲线,并且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符号相反,即,则在区间内函数至少有一个零点,即相应的方程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实数解

注意:(1)强调两个条件及关键字“至少”

(2)定理不可逆,否命题也不成立。即下面两个结论是错误的:

① 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f(a)·f(b)<0。

②若函数的图像连续,且在区间上,则在区

间上没有零点

三、应用:

例1:判断下列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是否有解?

(1), (2)

总结:判断方程在给定区间解的存在性的判定方法:构造函数计算端值得出结论 例 2 求函数f(x)=lnx +2x-6的零点的个数.

方法1:利用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和该函数的单调性可以得出函数在定义域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方法2:构造两个函数的交点,得出唯一的解的结论,体会函数和方程之间转化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1.知识点小结:

(1)函数与方程的关系以及函数与不等式的关系.

(2)判断函数零点的方法:

①解方程,根据方程解的情况找函数零点;

②当无法解方程时,利用函数零点的定义进行判定;

③利用函数图像判断函数的零点.

2.思想方法小结:数形结合、转化的思想

五、作业布置: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方程,的解的存在性问题,那么这个解是多少?如何来求解呢?下节课我们来研究。作业为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

利用函数性质判定方程解的存在

一、函数的零点的概念:

二、方程的解的存在性定理:

例1:

例2:

多媒体投影区

C. 高中数学说课怎么准备

高中的数学说课怎么准备首先说课是说一节课也就是45分钟的课?所以你要把45分钟的教学设计先做好,然后根据说课的。标准,然后把这个过程说出来就是你这个设计是怎么设计的?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以及说也就是把上课的整个环节都说一遍,再就要说课。

D. 高中数学说课稿中教学过程怎么写

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 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是 中数学教材第 册第 章第 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 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 中,占据 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2. 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 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下面,为了讲清重难上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 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 应着重采用 的教学方法。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3. 学情分析:(说学法)(1) 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是(查同中学生心发展情况)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2) 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 ,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 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3) 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4. 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 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的沉思,期待录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肖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3)讲解例题。在讲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4)能力训练。课后练习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7)板书(8)布置作业。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教学程序:(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五部分

E.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

导语:奇偶性是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以下是我整理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1

一、说教学内容及农远资源说明。

《数的奇偶性》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最后一课时;是在学生掌握奇数、偶数特点等知识基础之上的一次延伸;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策略解决生活问题的一次尝试。因此,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帮助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种数学研究方式。农远资源我主要应用于课前的情境创设;教学中对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数学研究方式的辅助;以及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中的游戏等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我从知识与技能角度确立目标一: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从过程与方法角度确立目标二: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并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掌握数的奇偶性特征。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确立目标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提高推理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及农远资源的辅助使用。

本课我是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第一,我从故事引入,创设一个以摆渡为生的船夫想请学生们帮他解决一个问题这一情境。学生遇到这样一个以前从未见过的问题,便产生认知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情境创设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牢牢地把学生吸引在对未知内容的探究之上了。

第二,我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感受数的奇偶性,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经历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研究方式。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安排三个活动,层层推进,帮助学生学习。

活动一:对于船夫提出的划11次船在南岸还是北岸这一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全班汇报交流时,利用媒体展示“列表”、“画示意图”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活动二:让学生翻动自己准备的纸杯子,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同时让学生想若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再用硬币操作验证。安排这一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假设问题—猜想结果—再实践验证的数学研究习惯,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活动三:是让学生合作探究加法中数的奇偶性,让学生体验猜想结果—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研究方式。本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相互之间加强交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使用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出数学模型。

第三,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我安排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出示几个算式,让学生判断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这一内容在学生已有数的奇偶性特征这一数学模型经验之后,独立完成已经没有障碍。第二个内容是有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放在桌上,每次翻动其中的两只杯子,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使得3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下。这一内容是对前面同一问题的拓展,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奇偶性,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第三个内容,我安排的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实际问题,游戏是用骰子掷一次得到一个点数,从A点开始,连续走两次,走到哪一格,那一格的奖品归你。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无论掷几,走两次都是偶数,而奖品都在奇数区域里,所以不论怎样都不能获得奖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开其中的奥秘,获得情感体验。

第四,总结反思,交流收获,同时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

以上四步骤,让学生经历从情境创设到建构数学模型,再到运用模型解决解决问题三个阶段,三种层次。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策略解决问题。媒体资源的辅助使用,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显着,完全实现了课前确立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学奇偶性说课稿2

一.内容和内容分析

“函数的奇偶性”是人教版数学必修教材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函数的一个性质—函数的奇偶性,学习奇函数和偶函数的概念.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两个特殊函数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为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及判定。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定义判断

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由特殊

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导入有点慢,讲的有点细,导致时间上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感觉还是自己讲的太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用了多媒体,使用ppt,使得奇偶性函数概念的探究过程更形象更直观,是学生理解更深刻。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1.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使用幻灯片展示图片蝴蝶、雪花等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从而引入对称在函数中的体现。

2.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作出函数y=x的图象,并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如何?

借助课件演示,让学生分别计算f(1),f(-1),f(2),f(-2),学生很快会得到f(-1)=f(1),f(-2)=f(2),进而提出在定义域内是否对所有的x,都有类似的情况?借助课件演示,学生会得出结论,f(-x)=f(x),从而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根据以上特点,请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定义,同时给出板书:

函数f(x)的定义域为A,且关于原点对称,如果有f(-x)=f(x),则称f(x)为偶函数,类比探究2

偶函数的过程,得到奇函数的概念,又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研究奇偶性的前提。

3.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接着通过学案上的例一,总结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及步骤:

(1)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验证f(-x)=f(x)或f(-x)=-f(x)

(3)得出结论

由学生小结判断奇偶性的步骤之后,提出新的问题:函数按奇偶性如何分类?既奇又偶的函数是不是只有一个?试举例说明。

4.布置作业:

六.目标检测设计

学案上的题型主要包括奇偶性函数的判断及应用

七.教学反思:(从两方面)

1.思成功

一:是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呈现背景,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自主学习来获取相关概念,实现了 “教学逻辑”与“学习逻辑”的连通、“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连通;二:是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探究过程,学生在疑惑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大部分学生积极性高涨,通过看别人怎样观察,

听别人怎样介绍,也学到了知识.

2.思不足

学生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活动,由单一的问答式转化为多方位的考察,以采用

学生板演或者把学生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学生纠正等方式,更好的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语言组织:

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到说话语速,语言组织等讲授技巧,应该用平缓的语气讲授,语言描述要简练易懂,不能拖泥带水。

教学环节(的完整):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环节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有复习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重要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小结造成教学设计不完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环节。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以后的教学反思,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完善,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这些错误,以便更好的适应教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

F. 高中数学说课稿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

高中数学说课稿高中数学《函数的单调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苏教版第二章《函数概念和基本初等函数Ⅰ》2.1.3函数简单性质的第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以及应用定义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

函数的性质是研究函数的基石,函数的单调性是首先研究的一个性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并能运用单调性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上述活动,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函数的单调性既是学生学过的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单调性的基础.此外在比较数的大小、函数的定性分析以及相关的数学综合问题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它是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核心知识之一.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本节教学过程中还渗透了探索发现、数形结合、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别函数单调性

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实际生活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应用图象和单调性的`定义解决函数单调性问题,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功能、符号功能和工具功能,培养学生直觉观察、探索发现、科学论证的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4、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运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判断一些函数的单调性.

教学难点(1)函数单调性的知识形成;

(2)利用函数图象、单调性的定义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一节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课,因此,教法上要注意: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在运用定义解题的过程中,紧扣定义中的关键语句,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逐个完成对各个难点的突破,以获得各类问题的解决.

3、在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设问、讲评和规范书写等方面,要教会学生清晰的思维、严谨的推理,并成功地完成书面表达.

4、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大教学容量和直观性.

在学法上:

1、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一个飞跃.

;

G. 高中数学排列说课稿

高中数学排列说课稿范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算法案例3,主要学习如何给一组数据排序,学习作程序框图和设计程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将能使许多复杂的问题在计算机上得到解决,减少工作量。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种排序法的排序步骤及计算机程序设计

难点: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数据排序的原理能使用直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给一组数据排序,进而能设计冒泡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及程序,理解数学算法与计算机算法的区别,理解计算机对数学的辅助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根据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了解数学计算转换为计算机计算的途径,从而探究计算机算法与数学算法的区别,体会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辅助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排序法的学习,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启发式,并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从现象到本质,从已知到未知逐步形成概念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教学手段: 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机)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学法分析

模仿排序法中数字排序的步骤,理解计算机计算的一般步骤,领会数学计算在计算机上实施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大家考完试后如果要排一下成绩的话,单靠人手该怎样操作呢?如果我们用计算机里的软件电子表格对分数排序就非常简单,那么电子计算机是怎么对数据进行排序的呢?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两种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

二、探索新知

这里我先让学生们阅读课本P30-P31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排序法中的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的步骤有什么区别?

(2)冒泡法排序中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最多需要多少趟?

(3)在冒泡法排序对5个数字进行排序的每一趟中需要比较大小几次?

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们作出回答,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自主地去学习新的知识,而不只是单向的由老师向学生灌输。

三、知识应用

例1 用冒泡排序法对数据7,5,3,9,1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根据刚刚提问所总结的方法完成解题步骤)

练习:写出用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4,11,7,9,6排序的过程中每一趟排序的结果.

(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应用,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例2 设计冒泡排序法对5个数据进行排序的程序框图.

(在之前所学习知识的基础上画出程序框图,然后给出一个思考题)

思考:直接插入排序法的程序框图如何设计?可否把上述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

(之后出一个练习题,找出思考题的答案)

练习:用直接插入排序法对例1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画出程序框图,并转化为程序运行求出最终答案。

(这里可以使学生们领会数学计算与计算机计算的区别,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数学的促进。)

四、课堂小结:

(1)数字排序法中的常见的两种排序法直接插入排序法与冒泡排序法它们的排序步骤

(2两种排序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

(3)注意循环语句的使用与算法的循环次数,对算法进行改进。

通过小结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培养概括能力。

;

H. 高中数学如何说课

怎样说课 袁占舵

我觉得说课一般要回答以下问题:

一、 新课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节课内容所处的位置、作用及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我觉得不必说难点,因为对不同学生难点不一样,尖子生可以没有难点,落后生基础知识也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接受新知学习能力与情感态度的状况怎样?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

确定目标的依据及理由是什么?

四、教法学法

选用什么教学方法?

准备什么教具与学具?

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选择的教法为什么实用高效?

学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

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指导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学法为什么实用高效?

具体生成细节预先思考怎样的处理方法?

五、教学准备

课前老师与学生各做什么准备?

(主要是预习反馈)

六、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程序、达标过程或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

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树立怎样的学习目标?

预设学生自学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哪些问题会在讨论环节中小组内解决?

预设学生会提出哪些小组内、小组间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全班解决学生的问题后,指导(或帮助)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是什么?

用什么方式方法或手段探究、合作解决更进一步的问题?

课堂中间会穿插什么样的开放作业?

用什么方式检测本节的目标达成情况?

为什么这样的方式有效?

怎样及时反馈?

学生反思互助达到满分的手段是什么?

怎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自结?

留什么省时高效的巩固作业(当堂清后可以不留)?

让学生带着急切学习的渴望怎样留好以后的预习作业?

以上完全是我自己的学习体会,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高中数学说课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