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孩子的预习能力
一、预习的重要性
【1】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包括预习、学习、复习,而预习是其中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部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终身受益的,不但能提高学习成绩,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起着关键性作用。预习能力也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2】良好有效的预习不但能提高学习能力及成绩,也能提高自信心。
二、培养预习习惯的关键
【1】要发自内心的主动预习,而不是被强迫的被动预习。
【2】预习是要提前学习新内容,要标注重点及不理解的部分,带着重点和问题去听课,而不是通篇看一遍就结束了。
【3】要反复思考自己的预习方法是否有效,及时修正,只有从预习中获得收货(尝到甜头儿),才能将预习坚持下去。
三、数学预习
【1】数学预习,先通篇学习新单元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已基本掌握,可以做一下课后习题,检验预习成果,如果对预习内容不太理解,可以再学习一遍,如果扔不理解,可以记下问题,课上着重听讲。
【2】建议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预习,记下不明白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课
PS : 预习就像自由旅游前做攻略一样重要,而且几乎所有学霸都有预习的习惯,加油呦。
❷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前预习
如何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前预习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前提,听课的效果与预习的质量常常是成正比例的。
一、预习的种类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范围上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学期预习:开学前,利用假期对下一学期学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
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联系以往的经验教训,摸清自己的特点,采取
相应措施,制订学期学习计划。
学期预习的做法一般为全册预习,从整体上了解和熟悉全册教材的主
要内容和特点。首先,通读教材,清楚教材的章节数、章节题目和分量;
然后明确教材的目的、任务、要求、重点和难点等,从客观上把握教材;
同时做好预习笔记,
搜集参考用书,
试做有关练习,
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2、阶段预习:在某一阶段的学习之前用比较完整的时间预先从整体
上了解学习内容,明确阶段学习的目标和重点,思考如何学习的方法。阶
段预习一般利用晚上的自由学习时间和节假日(包括双休日)进行。
阶段预习的做法一般为单元预习。如果对某科已进行了全册预习,则
可在完成了全册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熟悉单元教材内容,明
确单元目标和任务;探索单元间的相互联系,消化理解重点知识;通过试
做课后习题巩固预习效果;做好单元预习笔记。
3、课前预习:指在老师讲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自己去独立地
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二、课前预习的好处
1、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会逐步
提高。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是因为自学能力差。如
果学生学习知识全靠老师讲解,离开老师这根拐棍儿就寸步难行,是不
可能取得好成绩的。课前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好机会,课前预习使学
生减少了对老师的依赖,增强了独立性,能够锻炼培养阅读、理解、分
析、综合等多种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如果学生在校
期间就能培养出这种能力,不但会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会使学
生走上工作岗位,脱离开老师指导时,能够独立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跟上时代的步伐。
2、能够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对下一次课要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哪些
地方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会轻松的
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变盲目听课为带着问题听
课,无疑是大大增强了听课效果。在预习中已经看懂了的知识再经过老师
讲解,印象会更深,没看懂的地方自然就成了听课的重点,在老师的帮助
下,这个“拦路虎”会轻而易举的搬掉。听课质量的提高又会让学生节省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腾出时间再进行下一次课的预习,从而形成良
性循环。
3、提高记课堂笔记的水平。
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时,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盲目地记笔记而
顾不上听课。经过预习,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选择那些自己书本上
没有的、老师另外补充的内容以及自己预习时没能理解的部分去记,这
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用于听课时思考问题。
4、有利于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预习就象“火力侦察”,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查
缺补漏,不使之成为听课的“拦路虎”。同时加强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
力。学生在预习时,对知识已经做了独立思考,听课时可以进一步加深理
解,这样就比单纯依靠听课获得知识记忆效果更好。
三、课前预习的方法
1
、迅速浏览一遍即将学习的新教材
通过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
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2
、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
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
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
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
懂的地方读懂。
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
也不必勉强去解决,
这样会花费大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
解决。
3
、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
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
应该是教材每部分的要点。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
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
再做整理。
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
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
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4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
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
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
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手法。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
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四、课前预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
并根据剩
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
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则应该把
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防止过粗或过细。防止过粗就是防止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求
实效;防止过细就是防止在预习时面面俱到,费时太多,搞得筋疲力尽,
这反而会影响听课效果。
预习不一定要把全部知识都搞懂,
都掌握起来。
一下子都看懂了固然很好,看了几遍,费了脑子仍不懂的地方,做上标
记,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就可以了。
3、防止用预习代替上课。如果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
就以为了不起,认为听课没有必要了,进而听课精力不集中,这就喧宾
夺主了。因为预习毕竟是起辅助作用的,是为课堂听课服务的,这二者
之间的关系应该明确。
只要认识到预习的作用,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就
会尝到预习的甜头。
❸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哪些方法
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一环。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同学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预习的方法有很多,所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同学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课题计划教给同学下面几种预习方法:
1.任务落实预习法
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同学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因为同学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同学带着任务去预习,能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较强。教师先要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相关学习内容要进行了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同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任务。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采取表格的形式或者提问的形式,让同学去预习。布置预习任务时一定要注意难度适中,具有诱发性和趣味性,预习要求要明确,可操作性要强。
2.笔记预习法
开始,可以让同学在书上做简单的眉批笔记,在阅读课本后,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其次,可以让同学做摘录笔记,就是预习后,在笔记本上摘抄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等等,以加深对重要知识的记忆、理解,并简单地记下预习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解之处,也可以记录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开始时教师都要抽出一定的课内时间带着同学进行,在要求、步骤、方法、格式上均要给以细致的指导,然后再放手让同学独立预习、做笔记。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在研究过程中,一方面要验证这几种预习方法的适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其他适用的科学预习方法。
3.温故知新预习法
这是新旧知识联系的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要求预习新内容时要与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做到“温故知新”,联系旧知,学习新知,使知识系统化。
4.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同学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要让同学通过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
5.动手操作预习法
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同学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有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同学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6.合作式预习法
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可小组合作分工,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来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合作式预习培养了同学的团结合作精神,提高了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❹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数学课前预习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探索新知的拐杖。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预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
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
其一: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
其二: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
其三: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虑,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贯彻这一点,需要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合理地应用于教学。新课改强调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课本知识,根据内容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材料,甚至动手先做一做。刚开始,一年级学生对于怎么预习是一窍不通,这时特别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下面是我指导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些具体做法,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看一看,说一说。 在教学《数的认识》时,我布置看和说的预习作业,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说一说图意。由于新教材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色彩鲜艳,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爱看、爱说。这不仅为第二天的新课学习作了铺垫,也为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准备了条件。通过预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常此以往,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找一找,做一做 在进行图形教学时,我布置找一找、做一做的预习作业。我让学生在课前走进生活,联系实际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玩一玩,在做中学。虽然学生自学到的知识可能较为表面,但也初步接触、感知了教材内容,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准备了条件。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前,我要求学生回家后先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形状,再结合书本的主题图找形状一样的物体,最后动手分一分,搭一搭,玩一玩。我抓住了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使之在享受到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回答日常生活问题的成功喜悦的同时,又开拓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还有《图形的拼组》中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性的预习,我要求学生动手做一做风车,让学生通过做风车体验到长方形变正方形的过程,初步了解边的特点。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还很自然的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三、想一想,算一算 《数的计算》这一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运用迁移,学生便可自学。因此对这一部分知识的预习我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如《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等单元都具有上述特点,所以每一单元通过前两课时的教学,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后,就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自学后面的内容。如在教学《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书中例题后面的“做一做”,就提供了一幅“美丽的大自然”的情境图,里面就有大量的数学信息,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我在教学时,先启发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收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究解答。在解答时,我先让学生回顾一下《20以内的退位减法》怎么做,再让学生想办法解决100以内退位减法,运用迁移轻而易举的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四、走一走,记一记 如,在教学一年级《分类》这一课时,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商场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第二天,学生在上课时就能很快地说出 “同样的商品摆在一起”,也能说出这样放的各种好处,这就为分类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布置他们回家后整理自己的衣柜,书柜,用学生身边的 “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现实性,趣味性,使学生不仅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带进数学课堂,又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喜欢数学的情感,调动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激发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鼓励学生结合课本,认一认、记一记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图,并与父母一起走进超市,去看柜台上物品的标价,猜测它的价钱,尝试着购买学习用品等。这样,在学习新知之前,学生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在上课时思路就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特别轻松,还能向我提出许多超出本节课内容的问题,学习数学也就变得轻松愉快了。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已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还有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调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课堂上的特有资源,它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❺ 小学生如何预习数学
首先每一课时学完,当天掌握并复习。然后在作业完成后预习。预习首先看知识点,教科书中应该有着重标注的,然后看例题,能看懂就可以开始慢慢接触后面的课内习题,看不懂的就想,想好就写,加深记忆。然后还有疑问记下,明天课堂上注意有没有对自身疑问的解答,没有就要课后马上问。如果是家长,不要逼迫孩子预习,而要让他自己养成习惯。对于老师如果有要求预习,这是最好,毕竟现在的小孩还是比较听老师们关于学习上的要求的,适当鼓励让他持之以恒。
❻ 如何预习一年级数学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1.
阅读课本,观察上面给出的图片,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的阅读,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2.
核对自己提出的问题与书上提出的问题是否相符,比对一下,书上的的问题与自己的问题有什么不同?是自己的好还是书上的好?
3.
接下来有四步小方法:
(1)想:书上的题目如何解答,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出来
(2)说:自己说一说解题思路
(3)看:书上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4)填:把书上空白填补
4.
现在可以尝试做一做课后的题,只做1、2题,请父母检查,如果一道题内出现三道小题错误,请重复第三步,如果还不对,请使用第五步
5.
将自己错误的题写的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比较,错的有什么共同点?(家长可以参与)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预习时出现的问题在以后很有可能出现
6.
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二、三年级数学的数学学习,祝学习进步!
❼ 小学数学的预习方法有哪些
一、自觉预习习惯:1、了解所要学习的新知识;2、准备好上课所需的书、本、文具及资料;3、运用工具书帮助预习;4、把遇到的不懂之处和难点标记下来。
二、仔细观察习惯:1、有意识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觉器官来观察事物;2、观察全面、清楚、找出特点及特征。
三、认真听讲习惯:1、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2、听清楚所讲内容;3、边听边想、理解内容;4、能记下有关要点。
四、乐于交流习惯:1、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耐心地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言;3、说话清楚、完整、简洁明了;4、吸引他人发言的长处,补充和纠正自己的观点。
五、勤于阅读习惯:1、集中注意力认真阅读;2、边读边思考,理解阅读内容;3、反复阅读,并使用圈划等方法理解题意,正确解题。
六、独立作业习惯:1、先复习后作业;2、做作业时一心一意,不兼做其它的事情;3、独立作业不抄袭;4、作业字迹工整、格式规范;5、做完作业及时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七、乐于动手习惯:1、经常使用学具帮助学习;2、通过作图、演示等来帮助自己学习;3、敢于动手进行小发明、小创造的尝试。
八、及时笔记习惯:1、听课时把听到的内容及时记下来;2、经常归纳、比较运算方法。
九、及时积累习惯:1、意识的积累;2、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
十、善用时间习惯:1、有制定作息时间的习惯;2、遵守作息时间表 附部分儿歌 乐于交流 好朋友,拉拉手 课内课外爱交流别人发言耐心听, 取长补短排忧愁。
❽ 小学生如何预习数学课文
设计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预习单。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都能自主进行预习,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❾ 小学数学如何预习
看看课本的新知识,看一下例题,尝试着解答
❿ 小学数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一、分层设计预习目标,尊重个体差异性
首先,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水平特点、学习习惯等进行设计合理预习目标的设计。小学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存在极大差异性。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中年级主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目标的设计引导学生将新知识纳入学生自身知识体系,学会归纳整理。
其次,根据同一班级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预习目标。由于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在预习后的收获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制定与系目标时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不能“齐步走”,尊重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发展水平制定难易不同的预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优生可以为他们设计一些拓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以此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中等生,可以设计一些课本上的题目,上他们“吃的好”。对于学困生,由于自学能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他们“伸手就能够得着”。预习目标的设计要因材施教尊重差异张扬个性。
再次,根据小学生不同家庭背景设计预习目标。由于小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存在差异,预习目标的设计也要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家长文化水平高,重视孩子的教育,这时在预习任务的布置就要较一般同学高,有的家长自身水平不高还不太重视孩子的教育,预习任务的布置就不要要求太高。
二、因材采用预习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设计内容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教学任务设计多样化的预习作业。现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为例,谈点个人做法。
1.动手型预习。
动手性预习就是要求学生根据新授课内容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等动手操作方式来感知新知。如,P22-23三角形的学习,就要求通过用小棒摆、在钉子板上围、沿着三角尺的边画、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等形式,初步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此类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举不胜举。这样的预习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手。通过采用这种形式,不但有效地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还为学生创造性发挥搭建了平台。
2.体验型预习。
体验型预习是指在学生预习新知之前,在真实情景中以体验感受的形式来触摸教材,这种形式的预习对小学生吸引力极大。如在学习P54运算律一课时,就可以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先买五件夹克用了多少钱,然后再买五件裤子用了多少钱,最后算出一共用了多少钱;还可以让学生先买一件夹克和一条裤子一共用了多少钱,然后再买五套,算出用了多少钱;通过体验购物经历,明确65×5+45×5=(65+45)×5.从而初步了解乘法分配率。
除以上列举预习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表述型预习、调查型预习等形式。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因教材需要而异,至于说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没有具体规定,适合学生需要能开发学生潜能就是最好的。
三、适时评价预习效果,让学生享受预习之快乐
学生预习效果如何需要教师及时制定必要的评价体系来予以检测,否则,只是布置预习任务,而不去及时检测和鼓励,学生对于预习这项工作就会懈怠,也会使预习这项工作流于形式,一年来,我主要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价学生预习效果的。
1.当堂评价。
一般来讲,在上课的前五分钟甚至再长点时间,我会把头天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小黑板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要么口答、要么板演、要么闭卷考试形式来检测,及时予以评价。
2.小组评价。
在布置预习任务时,我都是以小组形式布置的。当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预习时,特别是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时,我要求小组内有分工有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当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后,及时要求学生小组内互评,组长负总责,并把评价结果填写在反馈单上,及时交到任课教师手里以备调控。
3.课代表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课代表的积极性也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我也适时安排课代表检查评价学生预习情况。一般来讲,要求课代表主要检查各小组长,然后由组长检查各组学生,又是课代表抽查部分组员预习情况。
4.纠错本评价。
为了把预习这一工作落到实处,我设计了一个作业本子,在作业本子的上半部分是预习作业,下半部分是纠错部分。当学生在当堂评价、小组评价、课代表评价后,及时把自己在预习中出错的部分在在就错本子上改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题题落实。夯实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小学数学如何预习
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