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字科学 >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2-09-23 18:58:15

1. 如何做好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只有对概念理解得深透,才能在解题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里有大量的数学概念,它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
一、做好概念的引入
1.从实际引入。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则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让学生从先对概念的现实原型有所感受,再将抽象的特征浓缩成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
2.从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在教学新概念前,如果能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概念作一些类比引入新概念,则有利于促进新概念的形成。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可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因为一元一次方程是基础,一元二次方程是延伸,复习一元一次方程是合乎知识逻辑的,二者的差异仅在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不同,因此很容易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抓住概念的本质
1.揭示含义,突出关键词。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教师的语言对于学生感知教材、形成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特别注意用词的严格性和准确性。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词、句的意义,这是指导学生掌握概念并认识概念的前提。
例如:“含有相同的字母,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这个概念中,可抓住“相同”这一关键字作分析:出现了几次相同?相同的是什么?又如“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中,要抓住满足的两个条件这些关键字眼。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概念,那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不会出现错误。

2.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概念的内涵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数学概念所有对象的总和,对概念的深化必须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作深入的分析。剖析概念的内涵就是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教学正方形的概念时,已学过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概念,教学时可通过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概念作比较分析,发现正方形概念的内涵中包括矩形和菱形概念的内涵,从而在外延关系上得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和菱形,而它们又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对正方形概念的教学,转向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区别及其联系的分析,进而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系统化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加以区别,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剖析变化,深化概念。数学概念都是从正面阐述,一些学生只从表面文字上理解,碰到具体的数学问题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在学生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可通过反例或变式从反面剖析数学概念,凸显隐蔽的本质要素,加深对概念理解的全面性。有些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通过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回过头来再对概念进行加深理解,遵循“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学习原则。

2. 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一、情境引导,发现本质 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而本质属性的概括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要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就要在概念教学中充分开展这样一个过程.按照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要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概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概念潜移默化,而不是照本宣科,死记词句.例如,在教学平面内点的直角坐标的概念时,实质上是建立在平面内点和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借助于学生们看电影时找座位等一些学生所熟悉的实例来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进入新的概念学习当中,而不是就书认书,硬背概念.当然,要注意这样做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是为了用形象的实例来探讨研究对象的抽象本质属性,因而应把精力放在如何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上来.另外,生活实例并不等于数学概念,有的包括非本质属性,而有的遗漏了某些本质属性,因此教者在举例时必须切实,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曲解,走向另一个极端. 此外,在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要在概念的系统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来地灌给学生.从原有的概念基础上引入,既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新知识与旧概念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旧概念的局限性,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教学前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位置.例如,算术根在教材中的位置,它的前面是方根,后面是根式.它是为了便于研究根式的性质和进行根式的运算,因为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它们互为相反数.因此研究二次根式的性质只要研究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就可以了.算术根是为了解决实数范围内方根运算的可行和单值而出现的,从而为研究根式铺平了道路,它在概念系统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呈现定义,促进理解 概念的定义是我们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措辞更是精炼,每个字词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逐步养成对定义的深入钻研,逐字逐句加以分析,认真推敲的良好习惯.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有两条边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两条边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两条边相等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只有两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与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边三角形,而后面的仅仅涉及到一种情况,排除了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的这一特殊情况.又如,“a、b、c不全等于零”和“a、b、c全不等于零”,这两条定义字词都一样,只是位置不同,但意义截然不同.再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若改写成三点确定一个圆,得出一个新命题,它既包括了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也包括了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种情形,而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可能确定一个圆,即圆上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将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写成三点确定一个圆是不成立的.因此,在讲述此概念时应突出“不在同一直线上”这句话. 三、新旧联系,正反对照 有些概念单纯地讲学生难以接受,难以掌握.但是把某些相关或相对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对照,使学生既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注意到它们的区别,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另辟蹊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和不相容两种,相容又可分为同一、交叉和从属三种关系.例如,正整数和自然数是同一关系,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是从属关系,方根和根式是交叉关系,矩形和菱形是交叉关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不相容关系.又如:讲“仰角”和“俯角”时,将这两个概念进行对照比较,就不难区别谁是“仰角”,谁是“俯角”.再如,“圆心角”与“圆周角”,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圆心角”是顶点在圆心的角,由此及彼,大部分学生就可以得出“圆周角”的定义:顶点在圆上的角叫“圆周角”这又恰恰错了.此时教师再将“圆周角”的定义叙述出来,学生就会觉得恍然大悟.这样通过比较“圆心角”与“圆周角”的概念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四、深入剖析,揭示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

3. 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从心理学来分析,无恐惧心理,学生容易活跃;无畏难情绪,易于启发思维;旧知识记忆好,容易受鼓舞;所以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教学效果好。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6、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5、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4.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概念”课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教学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因此,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所以概念教学尤为重要. 下面谈谈对概念教学的粗浅认识一、创设情境,注重概念引入要成功地上好一堂新概念课,注意力应集中到创设情景、设计问题上,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学会观察、分析、揭示和概括,教师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尽可能大的自由空间,帮助学生去体会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概括的过程.

5. 初中数学概念课有效教学设计一般分哪几个的步骤

1、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

2、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

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4、要对教学的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以上各环节进行修改,以确保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

对各学科教案的设计,都有一个基本要求。每一个教师在达到了基本要求之后,要写出学科特色和个人的教学风格来。

(5)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扩展阅读: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6. 如何教初中数学教学知识

如何教初中数学教学知识?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兴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才能促进学生不断获得进步,也唯有如此,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教初中数学教学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如何教初中数学教学知识

出示目标导学,自学寻求疑难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直接地告诉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点,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效率不高。而以学定教所提倡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在目标的指引下自主学习,求疑问难,从而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首先,要注重通过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以“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了解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虽然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还未建立解方程概念。

为此,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中的背景资料作为导入,用幻灯片展示阿尔・花拉子米的 故事 ,提出问题:“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再出示目标引导自学。其次,要注重通过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通过这些目标来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进而自主学习。如在“从分数到分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导入新课后,提出目标:1.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并对教材中的例题试解。学生自主学习后以问题“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如何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如何求出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来进行检查自主学习情况。在该过程中,教师也可在导入新课后,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完成相应问题,然后检查。

推进设疑自学

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要比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教学流程设置一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能推动教学进程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节时,主要探讨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及其应用。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教师提问:“当两个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只有一组边相等或者角相等时,那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以及“从三角形的6个元素中任意选出其中 3 个元素,那么有多少种选择 方法 呢?”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采用一张长方形的纸任意裁剪一个三角形,将这个长方形纸重新剪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什么办法,能够让两个三角形全等呢?通过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最后,有位学生提出“利用一个直角,再量其他两边长度”。教师要求全班学生按照该学生的方法剪下直角三角形。全班学生通过测量、验证、交流等,进而得出相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有教师提问,也有学生动手操作,得出问题答案,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2数学的创新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教材作用

教师教学离不开教材,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媒体,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教材不可能适应每个班每个人,教师要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结合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在课堂上,关注学生要多于关注教材, 教育 是一种关注,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

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教学还要紧跟时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习的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自然增加了教学的魅力,使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学习自由和学习兴趣的。能够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课堂之外的干扰和约束,需要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模式,激励和支持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疑问,从而更加有效的讨论解决问题,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敢于向固有答案挑战的精神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倡导学索欲的全过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所要完成的教材内容,从学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组织、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与学生合作,努力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 经验 出发,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习、渐渐进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锻炼思维,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

3数学教学中 创新思维

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良好个性

在教学中,利用“难题”设置困难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迎接挑战,大胆尝试,开阔思路,战胜困难,有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形成。如学习圆的面积后,让学生选定一棵树干,测量计算它的横截面的面积。许多同学拿着卷尺或直尺围着树干无从下手,面临的问题是:横截面的面积怎么测量?通过讨论,明白可先测量树干的周长或直径,再求横截面的面积。

此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什么许多同学算出的横截面的面积会不一样呢?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测量树干的位置不同,所以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也不同。这样通过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疑难点,而且使学生意识到:遇到“问题”不要放弃,只要坚持下去,不断努力,才能最后成功。既提高了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又有利于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丰富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知识与思维发展密切相关,培养创新思维要以丰富而扎实的知识做基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容易产生新的联想,新的见解和新的创造。只有建立了丰富而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才能在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去重新组合已有知识,从而产生有创意的见解。

我设置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养鸡专业户用75米长得篱笆,利用房屋壁做一边,围成一个长方形养鸡场。养鸡场长是35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先找出宽,在根据面积公式计算出面积,然后改成若不告诉你长是35米,直接求围成的长方形最大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讨论,试探寻找答案。这既需要学生有创新意识,又需要学生具备丰富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有二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才能解决。

4数学自主教学模式

课后自主探索与创新

学生学习包括着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针对课后学习,教师则应该多加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兴趣去探索一些教材以外的数学知识,培养自己的独自创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自主探索的学习也是对教材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的过程。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中“走进图形的世界”,其中有涉及到对“主视图、左视图、右视图”的学习,学生在课后有充足的场地和道具来探索这个问题,他们可以借助家里的各种物体来进行主、左、右视图的观察。除此外,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观察物体的俯视图、仰视图、侧视图等不同角度的物体形态,并且可以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各个角度的物体形态,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给其他学生自己观察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也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数学问题交流,极大拓宽了数学学习的空间,把教材的局限性缩小。

学生在学习“相似三角形”时同样也可以进行课后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是一个合适的探索问题,学生除了对教材中的判定定理掌握外,也可以自己在课后进行小组式地探索,找找其他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办法。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后才能创新问题,小组力量的强大给了学生们更多学习的支持,推动他们在自主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同时也能够收获更多额外的知识和 学习方法 ,对于各方面的自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预习中培养独立意识

数学的自主学习要从预习开始,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够帮助他们预先发现问题,并且在发现问题后能够刺激他们去思考,而这个思考的过程又是自发性的,所以在预习阶段,学生能够完全地发挥独立自主能力来做好数学学习的准备。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中关于“平面图形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就能够充分发挥自己观察、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比如电视机屏幕、桌面、卡片等东西都是可以作为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产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并且也能够发现一些问题:水杯的面能不能称作平面呢;水平面是不是平面呢……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更能顺利地让学生明白自己表达的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自主预习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解释,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还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像”时,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预习来发现问题。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也会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别,这对于课堂上老师教学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有着一定的帮助。所以学生自主学习对教师教学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 文章 :

1.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与策略有哪些?

2. 老师怎样教好初中数学

3.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4.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方法技巧

5. 初中数学常用教学方法有哪些

7.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范文一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主要元素,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进行判断、推理、计算和证明的依据,许多数学问题的解决常常离不开数学概念。只有真正掌握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才能把握数学的知识系统,才能有正确,合理,迅速地进行运算,推理和论证。因此,搞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含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益的关键。

二、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感知概念的表象等方式,进而理解概念的本质,初步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重点指向的是学生学习概念内核,最后达成运用概念,巩固、拓展的环节。

2.教育心理学理论。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因此,概念教学必须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象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3.数学教育学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要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有效的数学概念教学,决不是以让学生学会概念为终极目标,而是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生成和建构数学概念,更要让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获得全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概念生成教学的案例研究

笔者以浙教版八年级上册4.3《中位数与众数》为课例进行了一次尝试,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本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无限快乐,感觉到自己精神,智慧力量的增长,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效率提高。

本节教材是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统计初步第三节,它是上节平均数的延续。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众数与中位数的求法与应用;众数与中位数概念的形成与定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方法,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应用问题的能力。学好本节课,也将为本章后继内容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是“归纳”:将凝结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家的思维活动的线索揭示出来,用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事例作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各事例的.具体属性、抽象概括出本质属性、归纳总结得出数学概念等思维活动而获得数学概念。我追求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式学习,主动建构,必要变式训练,重过程也重结果。

1.创设问题情境,揭示数学概念来源

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像数学家那样去想数学,经历比较,抽象,概括,假设,验证和分化等一系列的概念形成过程,从中学到研究问题和提出概念的思想方法,在获得概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数学概念首先要有十分相关的感性材料,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有趣的,是有实际意义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本质,还能促进数学直觉的形成,数学思维的发展,更能促进学生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运用有关的数学经验去思考、解决问题。

2.提供探究任务,明晰数学概念内涵

为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表格呈现出“众数、中位数”意义。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工作目标,就可以形成与获得所希望的成果,利用别的数集验证或纠正猜想,使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由此让学生熟悉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克服困难的兴奋与团结协作的价值。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因此在概念的的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这种过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丰富的感性材料,所以数学概念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的。

3.回归问题原型,实施适度变式训练

在教学中可借助富有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中亲自体验数学概念,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对概念的理解,逐渐认识概念本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和检验迁移水平,我们将情境改造,形成“貌似神非”和“貌非神是”的新问题,加强变式训练。为了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引起认知冲突,直面数学困惑,置身于渴望解决问题的情境之中。

4.通过自主评价,深化数学概念理解

通过自主评价,促使学生反思他们的体验和获得的知识等,提高反思性学习的能力。计算平均数的时候,所有的数据都参加运算,它能成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的优点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一组数据中某些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众数往往是人们特别关心的一个量,但各个数据的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意义。平均数、众数及中位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但描述的角度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四、几点思考

1.学生自我表述概念时必须准确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数学概念是用科学、精练的数学语言概括表达出来的,它所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必须确定,无矛盾,有根有据并合情合理。所以概念形成之后,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促进学生内化。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表述概念,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应对学生提供多大力度的干预,其分寸较难把握。探究活动与巩固操练的时间如何安排,如何将“接受式”与“活动式”有机结合彰显各自的优点,教师必须做好引导员,引导学生去感受概念引入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引导学生合理地进行概念的抽象;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数学化”来培养语义转化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概念的定义中进行科学的归纳;引导学生在概念的应用中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概念的价值,从而让课堂有机、有序、高效地达成目标。

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对概念的理解透彻了,就能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优化教学设计,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范文二

初中教学是一门纯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从正负数的引入,数域的拓展开始,接触的是比小学数学更为抽象的内容。由于它的纯基础性逐步凸现,学生感受到的是比小学数学更枯燥无味的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发挥45分钟的课堂效益,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变乏味为有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长期以来,一直是初中数学老师孜孜以求而探索的问题。本文从我教学中的实践,谈及数学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启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搞好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运用实验方法,利用学生求新心理,上好入门课

对于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学过数学,但初中数学则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入手,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极其抽象的内容,因此,上好入门课,是学生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学生走进校门,教师就要牢牢抓住学生的求新心理,使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一些活动、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正负数的引入,除了教材上的温度计、海拔高度之外,我还让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些相反意义的量,如从岳阳到武汉和株州都是200公里,但一个往北一个向南,数学上怎样记叙?等等,这些仅靠在小学数学学过的记数方法已不能正确地反映,很自然的就引入了负数概念,这些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能得到合适的解决,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他们在抽象的数学世界探索奥秘的兴趣。这样,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明确的求知目的进入到了数学课的学习中。

二、运用电教手段,利用学生的求趣心理,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感到枯燥而导致厌学,如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到新奇有趣的情境中,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难题,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些能用数学知识解释的自然景观,数学史方面的奇闻轶事,设计一些有趣的演示或学生探索性的小实验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知奥秘,获取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形象生动,新颖独特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讲“圆”这一节时,既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讲“求平均数”这一节时,我首先给同学们放了一段我国女排与古巴女排的比赛录象,其中有宋世雄的解说:“平均身高1.86m”,“这个平均身高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有没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呢?”随着这个问题的提出,我把每个队员的身高都写出来,同学们身临其境,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但同时也出现思维受阻表情,对出现的问题产生了“迷惑”,于是我抓住时机,导入新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解答的“迷”。这样同学们带着具体问题在积极思维的状态下进入了新知识学习。用这样的方式上课,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从一开始就引入最佳状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寓知识于趣味之中,令学生信心大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生活实例引入,结合实验、活动,辅以电教手段,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高低,学习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程度。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强,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就强,反之则弱。因此,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有活跃的思维,所授知识通过学生大脑的思考和筛选,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的知识时,注重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想活动围绕着所授新知识而展开。着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材对学生永远不是从外面灌进去的,学习是主动的,它包含着心理的积极开展,决定学习质量的是学生而不是教材”。对于这些童心极重的初中学生来说,一个小球在讲台上滚动一下也会觉得有趣。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对于发生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往往会产生直接的兴趣。因此,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辅之以电教手段,既能提高其学习兴趣,又能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如在讲“圆”这一节时,我从生活实例出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车轮要设计为圆形?设计为多边形是什么结果?”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同时唤起了他们探知究竟的欲望,我抓住这一时机,导入新课,给出圆的定义。同时指出,正是因为轮周上每一点到轮轴的距离相等,车轮在运动中才没有震动的感觉,于是同学们带着问题积极主动的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四、巧妙开导,巧讲、精练,给学生以主动权。

教学活动要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活动,自动的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在传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体现在能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上。只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节时,课前我准备了一批教学卡片,引入新课后,我介绍了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就证明了这条定理,引发了同学们的自豪感和好奇心,接着利用教学卡片与学生一起拼出各种能证明结论的图形,在不知不觉中就引导学生对定理进行了证明。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对知识的领悟会更透彻,对问题的体会会更深刻而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应该精心策划每一堂课,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兴奋状态。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则是一条基本教学原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抓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一中心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责任不是帮助学生把锁打开,而是交给他开锁的钥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完美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对数学科产生比较稳定的兴趣和爱好,那么只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能用所学有关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大脑就立刻处于兴奋状态,进入接收知识,发展思维,锻炼意志的最佳时机。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一开始就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心灵得到科学的熏陶,艺术的振撼,从而不断发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就必然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

8. 怎样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分析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下面就如何做好数学概念的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概念
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人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上用点表示物体的重量。秤杆具有三个要素:①度量的起点;②度量的单位;③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

许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讲清它们的来源,既会让学生感到不抽象,而且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一般说来,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引入概念的必要性,对一些感性材料的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把形成概念的生动过程变为简单的“条文加例题”,就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完整地、本质地、内在地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对理解概念具备思想基础,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例如,负数概念的建立,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①让学生总结小学学过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用自然数1,2,3…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自然数0表示:测量和计算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用分数。②观察两个温度计,零上3度。记作+3°,零下3度,记作-3°,这里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③让学生说出所给问题的意义,让学生观察所给问题有何特征。④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正、负数的概念。

三、深入剖析。揭示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使学生对数学概念有透彻清晰的理解,教师首先要深入剖析概念的实质,帮助学生弄清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就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如,掌握垂线的概念包括三个方面:①了解引进垂线的背景:两条相交直线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其余三个也是直角,这反映了概念的内涵。②知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一个重要的特殊情形,这反映了概念的外延。③会利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进行推理,知道定义具有判定和性质两方面的功能。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如。“一般地,式子(a≥0)叫做二次根式”这是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式子(a≥0)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a≥0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又如,讲授函数概念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函数概念,我们必须揭示其本质特征,进行逐层剖析:①“存在某个变化过程”——说明变量的存在性;②“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v”——说明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③“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说明变量x的取值是有范围限制的,即允许值范围;④“v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说明有唯一确定的对应规律。由以上剖析可知,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对应关系。

四、通过变式。突出比较。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认为: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巩固概念,首先应在初步形成概念后,引导学生正确复述。这里绝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把握概念的重点、要点、本质特征,同时,应注重应用概念的变式练习。恰当运用变式,能使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使思维呈发散状态。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出如“π与3.14159”为例,通过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排除外在形式的干扰,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更加深刻。最后,巩固时还要通过适当的正反例子比较,把所教概念同类似的、相关的概念比较,分清它们的异同点,并注意适用范围,小心隐含“陷阱”,帮助学生从中反省,以激起对知识更为深刻的正面思考,使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五、注重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基础;反之,也只有通过解题,学生才能加深对概念的认识,才能更完整、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本中直接运用概念解题的例子很多,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同时,对学生在理解方面易出错误的概念,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练习、讲评,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努力通过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巩固和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9.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教学

(一)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
(二)认为概念教学 = 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
(三)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人感到前后不够协调;
(四)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形成系统。
这些模式的教学,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夹生饭,对问题的解决,依靠简单的机械模仿,所有的训练都游离在知识的表层甚至知识之外。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成为并不优秀的做题机器,数学双基也无法落实。鉴于此,反思我们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到底什么样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重视基本概念蕴含的智力开发价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概念教学都是有效的、好的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1.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教学中,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2.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认识过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螺旋上升,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再概括的过程;
3.人类认识数学概念具有渐进性,因此学习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时,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概括层次(如变量说、关系说、对应说等),这也是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的原因所在;
4.为了更利于学生开展概括活动,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能够自己举例,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5.细节决定成败,必须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间联系的分析等过程,即要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对概念要素作具体界定,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判断,更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细节;
6.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即要通过概念的应用,形成用概念做判断的操作步骤,同时建立相关概念的联系,这是一次新的概括过程。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学课却有统一的特征:学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对于其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学中,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最后把前苏联数学家辛钦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类似于以上的概念教学并不是少数,我们将目前部分教师的概念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开门见山,教师直接给出定义,归纳注意事项、举例让学生反复练习;
(二)认为概念教学 = 解题教学,所以通过大容量训练,使学生逐步认识概念;
(三)创设情境,但情境的选择并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只是为了设计情境而刻意安排的,让人感到前后不够协调;
(四)注意到让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但在概念的分析过程中,缺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总感觉每个概念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形成系统。
这些模式的教学,其效果往往事倍功半,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吃夹生饭,对问题的解决,依靠简单的机械模仿,所有的训练都游离在知识的表层甚至知识之外。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成为并不优秀的做题机器,数学双基也无法落实。鉴于此,反思我们的概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到底什么样的概念教学模式可以称之为好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没有统一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能重视基本概念蕴含的智力开发价值,注意充分挖掘基本概念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概念教学都是有效的、好的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的几点注意事项:
1.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教学中,要把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作为核心目标之一;
2.数学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其认识过程的曲折性,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一个螺旋上升,在已有认知基础上再概括的过程;
3.人类认识数学概念具有渐进性,因此学习像函数这样的核心概念时,需要区分不同年龄阶段的概括层次(如变量说、关系说、对应说等),这也是教学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 的原因所在;
4.为了更利于学生开展概括活动,教师要重视让学生能够自己举例,一个好例子胜过一千条说教;
5.细节决定成败,必须安排概念的辨析、概念间联系的分析等过程,即要对概念的内涵进行深加工,对概念要素作具体界定,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正例、反例作判断,更准确的把握概念的细节;
6.在概念的系统中学习概念,即要通过概念的应用,形成用概念做判断的操作步骤,同时建立相关概念的联系,这是一次新的概括过程。
总之,对于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正所谓教无定法,好的概念教学课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谓百花齐放,但不好的概念教学课却有统一的特征:学生只是知道某某概念,但对于其怎么来的以及如何使用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使小小的概念教学中,能折射出我们教师大大的智慧。最后把前苏联数学家辛钦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想尽力做到在引进新概念、新理论时,能尽可能的看到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是自然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我认为只有利用这种方法,在学生方面才能非形式化的理解并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阅读全文

与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1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2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9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80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6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1